專利名稱:新型可調節溫度的紡織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紡織機械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可調節溫度的紡織機。
背景技術:
人類最初用天然纖維作原料紡紗織布,早于文字的發明(見世界紡織史、中國紡織史)。中國在春秋戰國時已經使用手搖紡車紡紗,到了宋代已經發明了 30多個錠子的水力大紡車。1769年英國人R.阿克賴特)(又譯理查德 阿克萊特)制造水力紡紗機。1779年英國人S.克朗普頓(塞繆爾.克朗普頓)發明走錠紡紗機。傳入美國后,1828年美國人J.索普發明環錠紡紗機,因采用連續紡紗使生產率提高數倍。中國戰國時期的織機已經運用杠桿原理,以腳踏連桿帶動綜框完成開口動作,1733年英國人J.凱(又譯約翰 凱伊)發明飛 梭,打擊梭子,使其高速飛行,織機生產率得以成倍提高。1785年英國人E.卡特賴特(又譯艾德蒙特 卡特萊特)發明動力織機,同年英國建成世界上第一個用蒸汽機為動力的棉紡織廠,是紡織工業由工場手工業向大工業生產過渡的一個轉折點。人類社會的進步和人口的增加,促進了紡織工業的發展,相應地推動了紡織機械的改進。能源改革(以蒸汽動力代替人力、畜力)則奠定了現代紡織機械的基礎。目前市場上急需一種新型可調節溫度的紡織機。
發明內容
本發明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型可調節溫度的紡織機。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新型可調節溫度的紡織機,包括紡織機本體,所述的紡織機本體包括有三層,頂層上設置有繞線軸,中間層上設置有繞線組,底層上設置有發動機,所述的繞線組有4-6個繞線桿,所述的繞線桿中設置有制冷管,所述的繞線桿頂部設置有噴氣口,所述的繞線軸中設置有制冷管,所述的繞線軸上任意位置設置有噴氣口。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紡織機本體上設置有溫度計。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繞線軸的兩端設置于紡織機本體的兩側。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紡織機本體的一側設置有控制器。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新型可調節溫度的紡織機,可以根據溫度計顯示的溫度,來確定紡織機內部的溫度是否需要降溫處理,簡單易操作,綠色環保。
圖I是本發明新型可調節溫度的紡織機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I、紡織機本體,2、繞線軸,3、繞線桿,4、發動機,5、噴氣口,
6、控制器,7、溫度計。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發明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請參閱圖1,圖I是本發明新型可調節溫度的紡織機的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可調節溫度的紡織機,包括紡織機本體1,所述的紡織機本體I包括有三層,頂層上設置有繞線軸2,中間層上設置有繞線組,底層上設置有發動機4,所述的繞線組有4-6個繞線桿3,所述的繞線桿3中設置有制冷管,所述的繞線桿3頂部設置有噴氣口 5,所述的繞線軸2中設置有制冷管,所述的繞線軸2上任意位置設置有噴氣口 5,所述的紡織機本體I上設置有溫度計7,可以根據溫度計7顯示的溫度,來確定紡織機內部的溫度是否需要降溫處理。進一步的,所述的繞線軸的兩端設置于紡織機本體I的兩側,。進一步的,所述的紡織機本體I的一側設置有控制器6,用于控制機器的降溫。本發明新型可調節溫度的紡織機,解決了技術方案里的缺陷,可以根據溫度計顯示的溫度,來確定紡織機內部的溫度是否需要降溫處理,簡單易操作,綠色環保。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可調節溫度的紡織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紡織機本體,所述的紡織機本體包括有三層,頂層上設置有繞線軸,中間層上設置有繞線組,底層上設置有發動機,所述的繞線組有4-6個繞線桿,所述的繞線桿中設置有制冷管,所述的繞線桿頂部設置有噴氣口,所述的繞線軸中設置有制冷管,所述的繞線軸上任意位置設置有噴氣口。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可調節溫度的紡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紡織機本體上設置有溫度計。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可調節溫度的紡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繞線軸的兩端設置于紡織機本體的兩側。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可調節溫度的紡織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紡織機本體的一側設置有控制器。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新型可調節溫度的紡織機,包括紡織機本體,所述的紡織機本體包括有三層,頂層上設置有繞線軸,中間層上設置有繞線組,底層上設置有發動機,所述的繞線組有4-6個繞線桿,所述的繞線桿中設置有制冷管,所述的繞線桿頂部設置有噴氣口,所述的繞線軸中設置有制冷管,所述的繞線軸上任意位置設置有噴氣口。可以根據溫度計顯示的溫度,來確定紡織機內部的溫度是否需要降溫處理,簡單易操作,綠色環保。
文檔編號D01H13/32GK102888685SQ20121042779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日
發明者盛泉元 申請人:昆山黃昆紡織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