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精梳純棉雙向強捻雙層提格面料及其加工工藝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精梳純棉雙向強捻雙層提格面料及其加工工藝,該面料的經紗緯紗均采用CJ7.3tex(2100捻/米)S捻+CJ7.3tex(1800捻/米)Z捻,面料經密為637.5根/10cm,緯密為425根/10cm。其加工工藝在整經、漿紗、織造等工序中采用了特殊的工藝技術。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于:該面料具有蓬松柔軟,布面干爽整潔、光澤自然柔和等特點,小顆粒感的提格效果增加面料的時尚感,具有婉約而不造作的自然外觀效果。設計中充分利用強捻紗捻度、捻向等工藝加工因素對面料風格手感的影響,通過雙層組織設計使面料實現雙面不同手感,表層更加麻紗感,透氣性好,里面更加柔軟,親膚性好。
【專利說明】一種精梳純棉雙向強捻雙層提格面料及其加工工藝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紡織領域的面料及其加工工藝,特別是涉及一種精梳純棉雙向強捻雙層提格面料及其加工工藝。
(二)【背景技術】
[0002]純棉強捻面料因價格適中,風格變化多樣,并且具有手感干爽,彈性回縮大、穿著舒適等特點,尤其適合夏季服裝。精梳純棉雙向強捻雙層提格面料是我公司自主開發設計的新型面料。它不同于普通強捻面料,它采用經緯紗各不同捻度不同捻向的紗按一定排列使用,利用表里換層雙層組織織造,面料更加蓬松柔軟,穿著更加舒適透氣,而且光澤自然柔和,彈性好,具有細小的提格外觀,是對棉型面料的一種拓展,經過后處理適于春夏季時裝面料。目前市場上還沒有發現同類產品的出現,相關技術資料也未發現有公開。
(三)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基于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種精梳純棉雙向強捻雙層提格面料及其加工工藝。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0005]本方案的精梳純棉雙向強捻雙層提格面料,該面料的經紗、緯紗均采用CJ7.3tex (2100 捻 / 米)S 捻 +CJ7.3tex (1800 捻 / 米)Z 捻,面料經密為 637.5 根 /10cm,緯密為425根/IOcm,幅寬170cm。
[0006]本方案精梳純棉雙向強捻雙層提格面料的加工工藝,其技術要點在于以下步驟:
[0007]⑴、整經工藝
[0008]選用貝寧格整經機,速度500米/分,配軸:10908根=606根*9個Z捻+606根*9個S捻。
[0009]⑵、漿紗工藝
[0010]漿料主要成分配方:PVA: 12.5kg,馬鈴薯變性淀粉:50kg,CH-PT:2kg,蠟片:5kg, SQ-1:6kg。
[0011]采用6#GA308漿紗機,雙鍋單層雙浸雙壓,壓漿力7?13KN,運行速度35米/分。
[0012]漿鍋粘度8.5〃,退漿率11.5%,回潮率5.6%。
[0013](3)、穿筘工藝
[0014]使用78齒/2英寸鋼筘,地經:每筘均4入,邊經:6入+4入雙穿,停經片穿法:1、
2、3、4、5、6,邊紗穿在 9、10 片綜,地經穿法——一個循環:(4、1、2、3) *5+ (8、5、6、7) *3+4、1、2、3。
[0015]⑷、織造工藝
[0016]開車工藝:
[0017]后梁位置:高度/前后:6/5 ;停經架位置:高度/前后:-1/3 ;綜高:135mm*8,140mm*2 ;開 P S: 118mm, 105mm, 95mm, 85mm, 70mm, 110mm, 95mm, 90mm, 83mm, 75mm ;張力:3.3KN。
[0018]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于:該面料具有蓬松柔軟,布面干爽整潔、光澤自然柔和等特點,小顆粒感的提格效果增加面料的時尚感,具有婉約而不造作的自然外觀機理效果,是春夏季女時裝的理想面料。在設計中,充分利用強捻紗捻度、捻向等工藝加工因素對面料風格手感的影響,通過雙層組織設計使面料實現雙面不同手感,表層更加麻紗感,透氣性好,里面更加柔軟,親膚性好。該工藝的實現,為同類產品的開發生產提供了借鑒。
(四)【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附圖為本方案的面料的織物上機圖。
(五)【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21]一、紗線及織物設計
[0022]1、紗線設計
[0023]為了達到布面干凈整潔外觀效果,經緯紗均使用100%長絨棉的CJ7.3tex (2100捻/米)S捻紗和CJ7.3tex (1800捻/米)Z捻紗,紗線的捻度設計是保證面料雙面不同手感,并實現一定的彈性的關鍵。
[0024]2、織物設計
[0025]在織物設計上,為了使得面料既新穎,又能體現出強捻織物效果,增加面料豐滿柔軟的手感和懸垂性,具有一定的質感,既柔軟又有一定厚度,選擇了可以突出織物正反面不同紋理效應的雙層組織。為了使產品正反面呈現手感,并且在表里換層部分形成等明顯的提格效果,通過經緯紗的表里層分別采用不同捻度和捻向紗得以實現。
[0026]規格設計為:CJ7.3tex(2100 捻 / 米)S 捻 +CJ7.3tex(1800 捻 / 米)Z 捻 /CJ7.3tex (2100 捻 / 米)S 捻 +CJ7.3tex (1800 捻 / 米)Z 捻,637.5/425 根 /10cm,170cm。
[0027]二、工藝流程
[0028]1、紡紗工藝流程
[0029]A002C抓包機、A035混開棉機、A036C開棉機、A092A雙棉箱給棉機、A076C成卷機、FA201梳棉機、FA305并條機(三道混合)、FA401粗紗機、DTM129細紗機、21C自動絡筒機、TDNl20短纖倍捻機。
[0030]2、織造工藝流程
[0031 ] 整經、漿紗、穿筘、織造、檢驗、分等、修織、成品。
[0032]3、染整工藝流程
[0033]燒毛、溢流煉、染色、松烘上料(縐風格)。
[0034]燒毛、溢流煉、絲光、染色、松烘上料(平整風格)。
[0035]三、重點工序技術要點
[0036]1、重點工序生產工藝
[0037]經緯紗通過紡紗、加捻、絡筒、蒸紗定型后,使捻度的變異系數穩定在4.2%之內,進入織造工序。
[0038]⑴、整經工藝的確定[0039]為保證紗線不在整經工序被過度拉伸而影響強捻紗的定捻效果,利于漿紗生產,采用降低整經張力、降低車速的工藝路線進行整經。選用貝寧格整經機,速度設定為500米/分。配軸:10908根=606根*9個(Z捻)+606根*9個(S捻),運轉正常。檢測整經斷頭:Z捻:3.3根/百根萬米,S捻:1.65根/百根萬米。由于定型效果穩定,未發生由于捻度高而產生斷頭時的小辮現象。
[0040]⑵、漿紗工藝的確定
[0041]從分子結構和相似相容原理考慮,為了有效地貼服毛羽,保證漿紗的耐磨性,滿足織造要求。在漿料選擇時,特別注意了紗線中纖維與粘著劑之間的相溶性及親和性。即:兩種物質的分子結構相似時,它們才能夠相互溶解,彼此之間才有較大的親和力。根據強捻紗結構緊密的特性,選用較低粘度的馬鈴薯變性淀粉和成膜性極佳的PVA作為主漿料,保證漿紗具有良好的浸透與被覆,再相應加入適量的聚氨酯類漿料,增加漿紗耐磨性能,加入適量丙烯酸類漿料及蠟片進一步改善漿液性能,以利于分紗減少毛羽的產生,同時確保漿紗柔軟,減少脆斷頭,滿足強捻紗上漿的質量要求。
[0042]漿料主要成分配方:PVA: 12.5kg,馬鈴薯變性淀粉:50kg,CH-PT:2kg,蠟片:5kg, SQ-1:6kg。
[0043]采用6#GA308漿紗機,雙鍋單層雙浸雙壓。壓漿力設定7?13KN,相應速度設定5?60米/分,實際正常運行速度35米/分,運轉情況正常。
[0044]指標檢測:漿鍋實際粘度8.5〃 ;實際退漿率11.5% ;回潮率5.6%。
[0045]⑶、穿筘工藝的確定
[0046]使用78齒/2英寸鋼筘。地經:每筘均4入;邊經:6入+4入雙穿;停經片穿法:1、2、3、4、5、6 ;邊紗穿在 9、10 片綜;地經穿法(一個循環):(4、1、2、3) *5+ (8、5、6、7) *3+4、
1、2、3。
[0047]⑷、織造工藝的優選
[0048]織造采用先進的畢加諾-190噴氣多臂織機,上機后織口不清晰造成斷緯較多,形成邊稀紋。
[0049]進行經位置線調整后,按550rpm工藝速度調試,開車織機上機張力3.3KN,使用較高后梁工藝,開車較順利,解決了邊稀紋殘次問題。織物風格、手感均良好。
[0050]實際開車工藝:后梁位置:高度/前后:6/5 ;停經架位置:高度/前后:-1/3 ;綜高:135mm氺8,140mm氺2 ;開 P S: 118mm,105mm,95mm,85mm,70mm,110mm,95mm,90mm,83mm,75mm ;張力:3.3KN。
[0051]通過工藝調整工藝后,不但解決了邊稀紋問題,并且織造順利,生產水平滿足預定指標要求。
[0052]2、試織過程的難點
[0053]經緯紗均為強捻紗,織物組織采用雙層組織,織物密度較大,綜框頁數多,容易出現邊稀紋。具體措施:使用較高后梁工藝,利于打緊緯紗,調整經位置線,提高綜框高度,使得打緯更加緊密,調整開口動程,減少前后綜的差異,使各層經紗張力趨于一致,且保證開口清晰利于引纟韋,利于提聞效率,基本解決邊稀紋次布。
[0054]四、技術創新性
[0055]1、在設計中,充分利用強捻紗捻度、捻向等工藝加工因素對面料風格手感的影響,通過雙層組織設計使面料實現雙面不同手感,表層更加麻紗感,透氣性好,里面更加柔軟,親膚性好。
[0056]2、采用調整和改進織造工藝參數,解決生產中的邊稀紋問題。
[0057]五、產品評價
[0058]該面料具有蓬松柔軟,布面干爽整潔、光澤自然柔和等特點,小顆粒感的提格效果增加面料的時尚感,具有婉約而不造作的自然外觀機理效果,是春夏季女時裝的理想面料。
【權利要求】
1.一種精梳純棉雙向強捻雙層提格面料,其特征在于:該面料的經紗、緯紗均采用CJ7.3tex (2100 捻 / 米)S 捻 +CJ7.3tex (1800 捻 / 米)Z 捻,面料經密為 637.5 根 /10cm,緯密為425根/IOcm,幅寬170cm。
2.一種精梳純棉雙向強捻雙層提格面料的加工工藝,其特征在于: 該工藝的技術要點在于以下步驟: ⑴、整經工藝 選用貝寧格整經機,速度500米/分,配軸:10908根=606根*9個Z捻+606根*9個S捻; ⑵、漿紗工藝 漿料主要成分配方:PVA:12.5kg,馬鈴薯變性淀粉:50kg,CH-PT:2kg,蠟片:5kg, SQ-1:6kg ; 采用6#GA308漿紗機,雙鍋單層雙浸雙壓,壓漿力7?13KN,運行速度35米/分; 漿鍋粘度8.5〃,退漿率11.5%,回潮率5.6% ; (3)、穿筘工藝 使用78齒/2英寸鋼筘,地經:每筘均4入,邊經:6入+4入雙穿,停經片穿法:1、2、3、.4、5、6,邊紗穿在 9、10 片綜,地經穿法——一個循環:(4、1、2、3)*5+ (8、5、6、7) *3+4、.1、.2、.3 ; (4)、織造工藝 開車工藝: 后梁位置:高度/前后:6/5 ;停經架位置:高度/前后:-1/3 ;綜高:135mm*8,140mm*2 ;開口量:118mm, 105mm, 95mm, 85mm, 70mm, 110mm, 95mm, 90mm, 83mm, 75mm ;張力:3.3KN。
【文檔編號】D03D15/00GK103866461SQ201210553635
【公開日】2014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8日
【發明者】倪成標, 王美蘭, 李婷, 馬玉軍, 王曉青, 王楠, 鄧乃強, 王學森, 齊志斌, 張玉杰 申請人:天津天紡投資控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