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縫紉機的繞線裝置的制作方法

文檔序號:1771758閱讀:482來源:國知局
專利名稱:縫紉機的繞線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縫紉機的繞線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通過從縫紉機機殼突出的繞線軸進行旋轉,而將下線卷繞在安裝于繞線軸上的梭芯的縫紉機的繞線裝置。
背景技術
縫紉機中設置有使穿過了上線的縫紉針上下移動的眾所周知的針驅動機構、以及在針板的下方使上線和下線纏結的釜。為了在釜的內部形成針腳而安裝供給下線的下線梭
-!-H
Λ ο在該下線梭芯上需要預先卷繞下線。因此,已知有如下縫紉機的繞線裝置安裝在縫紉機的頭部,且從由縫紉機馬達旋轉驅動的縫紉機的主軸獲得驅動力,由此將下線卷繞在下線梭芯(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專利文獻2)。這種縫紉機的繞線裝置包含從縫紉機機殼的臂部上表面突出的繞線軸。如果由使用者對操作桿進行操作,那么安裝在繞線軸下端的橡膠環抵住和主軸(上軸)一起旋轉的旋轉環。由此,可通過旋轉環使繞線軸旋轉,從而將下線卷繞在安裝于繞線軸上的梭芯。進而,作為繞線裝置安裝在頭部的縫紉機類型有以下類型例如專利文獻3所記載,通過使縫紉機內部充滿潤滑油而使縫紉機內部的驅動部潤滑的類型,或者例如專利文獻4所記載,使用配管僅對所需最低限度的部位供給潤滑油的類型等。專利文獻3中記載的縫紉機是通過利用泵汲取蓄積在油盤中的潤滑油并使潤滑油從噴出孔等飛散,而將縫紉機內部的驅動部潤滑。由此,縫紉機內部為變成霧狀的潤滑油飛散或懸浮的狀態。因此,采用不會產生從縫紉機內部漏油到縫紉機外部的結構較為重要。尤其是在縫制產業中,布或縫線的少量污潰會導致商品失去價值,所以采用可防止漏油的結構。
背景技術
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日本專利特開2001-145795號公報[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6-314432號公報[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06-296782號公報[專利文獻4]日本專利特開平8-164288號公報

實用新型內容實用新型要解決的問題然而,因為以往的繞線裝置為包含活動部的構造,所以存在從縫紉機內部通到外部的間隙。其結果,縫紉機內部的潤滑油有可能經過該間隙,泄漏到繞線裝置的基臺上表面或梭芯托座的上表面。因此,采取如下對策與繞線裝置分開另行設置用以阻斷飛散到繞線裝置內的潤滑油的防油板或防油海綿等,以阻塞縫紉機內部的潤滑油飛散路徑,由此,防止縫紉機內部的潤滑油經由繞線裝置向縫紉機外部泄漏。然而,在縫紉機內部的活動零件接近的、繞線裝置的安裝部分附近的空間內,設置將潤滑油的飛散路徑完全阻塞的零件將受到很多限制。因此,要求繞線裝置本身具有防漏油功能的構成。本實用新型是考慮以上方面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防止潤滑油從縫紉機內部向縫紉機外部泄漏的繞線裝置。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的繞線裝置的一個方式是包括基臺,固定在縫紉機機殼上;繞線軸,以從縫紉機內部朝向縫紉機外部貫穿所述基臺的方式設置,并且能夠沿與繞線軸的軸線交叉的方向移動,通過該移動,在相比于所述基臺的縫紉機內部側從驅動部選擇性地獲得旋轉驅動力,而且在相比于所述基臺的縫紉機外部側安裝有梭芯;以及防油部件,以 所述繞線軸旋轉自如的狀態覆蓋所述縫紉機內部的所述繞線軸的側面,防止在縫紉機內部 飛散或懸浮的油附著在所述繞線軸。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的繞線裝置的一個方式還包括軸座,在所述縫紉機的內部側旋轉自如地安裝在所述基臺上,而且旋轉自如地樞軸支承所述繞線軸,并且使所述繞線軸在從所述驅動部獲得旋轉驅動力的第I轉動位置和無法從所述驅動部獲得旋轉驅動力的第2轉動位置之間選擇性地轉動;以及梭芯托座,在所述縫紉機的外部側載置在所述基臺上,而且包含供所述繞線軸插穿的軸孔,并且載置所述梭芯,所述防油部件的下端是由所述軸座的上表面覆蓋,所述防油部件的上端是由所述梭芯托座的下表面覆蓋。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的繞線裝置的一個方式是所述防油部件的下端和所述軸座的上表面的間隔為Imm以下,而且所述防油部件的上端和所述梭芯托座的下表面的間隔為1mm以下。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的繞線裝置的一個方式是所述防油部件包含側壁部和顎板部,并且由可撓性材料構成,所述防油部件通過以使所述側壁部位于縫紉機內部側的方式插穿到所述基臺的開口部,安裝在所述基臺。實用新型的效果根據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防油部件,從而無需在繞線裝置的外部另外設置防油機構,而能夠利用繞線裝置單體防止來自繞線裝置的漏油。

圖I是表示繞線裝置安裝在縫紉機上的狀態的立體圖。圖2是繞線裝置的截面圖。圖3是繞線裝置的立體圖。圖4是繞線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表示繞線軸的轉動情況的俯視圖。圖6是表示另一實施方式的繞線裝置的截面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0032]圖I是表示本實用新型的繞線裝置安裝在縫紉機上的狀態的立體圖。繞線裝置100是安裝在縫紉機20的臂部的上部。在繞線裝置100中安裝著梭芯30。經由引線器40導入到梭芯30的下線T是卷繞在通過繞線裝置100旋轉的梭芯30上。接下來,使用圖2、圖3及圖4對本實用新型的繞線裝置100的構成進行詳細說明。圖2是繞線裝置100的截面圖,圖3是繞線裝置100的立體圖,圖4是繞線裝置100的分解立體圖。繞線裝置100包含基臺la,該基臺Ia是安裝在縫紉機20的臂部的上部。即,基臺Ia是固定在縫紉機機殼上。在基臺Ia上形成有用來使繞線軸5從縫紉機內部突出到縫紉機外部的開口部lb。開口部Ib是沿轉動方向形成為較長的形狀,以使繞線軸5能夠以支承軸3a(圖4)為轉動中心進行轉動。另外,在基臺Ia上形成有供杠桿軸2a插穿的軸承部lc。此處,在基臺Ia安裝在縫紉機上的狀態下,基臺Ia的下表面側成為縫紉機的內部,上表面側成為縫紉機的外部。這樣,繞線軸5設置成從縫紉機內部朝向縫紉機外部貫穿基臺la,并且在相比于基臺Ia的縫紉機內部側從驅動部獲得旋轉驅動力,而且在相比于基臺Ia的縫紉機外部側安裝有梭芯30。 杠桿軸2a是旋轉自如地安裝在軸承部lc。在杠桿軸2a兩端中的基臺Ia的上部側(縫紉機的外部側)使用墊圈2c及螺釘2d安裝杠桿2b。另一方面,在杠桿軸2a兩端中的基臺Ia的下部側(縫紉機的內部側)使用螺釘2f安裝凸輪2e。由此,如果由操作人員操作杠桿2b,則對應于該操作,杠桿軸2a及凸輪2e旋轉。支承軸3a(圖4)是旋轉自如地安裝在基臺Ia的下表面的安裝部(未圖示)。如圖4所示,支承軸3a上安裝有推壓板4a、螺旋彈簧4d、軸座7a及e型環4e。推壓板4a上的孔4b中插穿支承軸3a,并且推壓板4a以支承軸3a為轉動中心而轉動自如地受到支承軸3a支承。螺旋彈簧4c的一端安裝在推壓板4a上。螺旋彈簧4c的另一端安裝在基臺Ia的背面。這里,在推壓板4a與凸輪2e分離的情況下,在從上方觀察時,螺旋彈簧4c通過牽拉推壓板4a而使推壓板4a沿順時針方向轉動,由此使推壓板4a恢復為待機狀態。軸座7a是在縫紉機的內部側旋轉自如地安裝在基臺Ia上,而且旋轉自如地樞軸支承繞線軸5,并且使繞線軸5在可從驅動部獲得旋轉驅動力的第I轉動位置和無法從驅動部獲得旋轉驅動力的第2轉動位置之間進行轉動。換言之,繞線軸5能夠沿與其軸線交叉的方向移動,通過該移動,在相比于基臺Ia的縫紉機內部側從驅動部選擇性地獲得旋轉驅動力。具體來說,軸座7a上的支承孔7b中插穿支承軸3a,并且軸座7a以支承軸3a為轉動中心而轉動自如地受到支承軸3a支承。在軸座7a上懸掛螺旋彈簧4d的一端。在推壓板4a上懸掛螺旋彈簧4d的另一端。由此,通過螺旋彈簧4d軸座7a受到與推壓板4a相向的方向上的施力。而且,在軸座7a的空腔部內設置有軸承7c、7e及間隔件7d。軸座7a經由軸承7c、7e旋轉自如地支承繞線軸5。在繞線軸5的下端,經由e型環8c安裝有繞線輪8b。在繞線輪8b的外周安裝有橡膠環8a。在基臺Ia的上側載置梭芯托座6。梭芯托座6的軸孔6a中插穿有繞線軸5,且在突出到梭芯托座6上方的繞線軸5上安裝有梭芯30。如圖2所示,梭芯托座6中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外緣部6b,由此,在載置在基臺Ia上的狀態下,在梭芯托座6的下表面和基臺Ia的上表面之間形成內部空間6c。除所述構成以外,本實施方式的繞線裝置100還包括防油部件10。防油部件10構成為不會妨礙繞線軸5旋轉,且覆蓋繞線軸5的側面。防油部件10包括側壁部IOa和顎板部10b。防油部件10由樹脂等可撓性材料組成,且通過從上方插入到基臺Ia的開口部Ib中,而緊密地嵌合于開口部lb。S卩,防油部件10的外形形狀是以與開口部Ib之間不產生間隙的方式,形成為適合開口部Ib的形狀。在防油部件10的內部,沿轉動方向形成有較長的形狀的空腔10c,以使繞線軸5能夠以支承軸3a (圖4)為轉動中心進行轉動。側壁部IOa的朝向軸座7a方向上的長度是設為在防油部件10嵌合于開口部Ib的狀態下,側壁部IOa的下表面和軸座7a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隙為Imm以下的長度。由此,可防止在防油部件10的外側懸浮的潤滑油穿過側壁部IOa的下表面和軸座7a的上表面的 間隙,進入到防油部件10的內部的空腔IOc內。另外,顎板部IOb的朝向梭芯托座6方向上的長度是設為在防油部件10嵌合于開口部Ib的狀態下,顎板部IOb的上表面和梭芯托座6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隙為Imm以下的長度。由此,假使在基臺Ia的下側懸浮的潤滑油穿過基臺Ia的開口部Ib和防油部件10之間的間隙,進入到基臺Ia的上側,仍可以防止該潤滑油進入到防油部件10的內部的空腔IOc內。此外,防油部件10也可以采用不設置顎板部IOb而僅有側壁部IOa的結構,但如果設置顎板部10b,則可以增大基臺Ia與開口部Ib的密接性,所以變得更容易防止潤滑油穿過開口部Ib和防油部件10之間的間隙,從基臺Ia的下側進入到基臺Ia的上側。進而,軸座7a和防油部件10的大小的關系是即使軸座7a以支承軸為中心進行轉動,防油部件10的下側也一直由軸座7a的上表面覆蓋,避免潤滑油從下方浸入到防油部件10的空腔IOc內。即,相對于防油部件10固定在基臺Ia上不沿水平方向移動,起到覆蓋防油部件10的下表面的作用的軸座7a沿水平方向進行轉動,所以只要考慮軸座7a對于該防油部件10的相對移動,設定軸座7a和防油部件10的大小,以使防油部件10的下側一直由軸座7a的上表面覆蓋即可。換句話說,防油部件10只要收納在軸座7a的可移動范圍內即可。接下來,對本實施方式的繞線裝置100的動作進行說明。首先,對繞線裝置100的整體性動作進行說明后,對作為本實施方式技術特征的防油部件10的動作(作用)進行說明。繞線裝置100在不進行繞線的待機狀態下,杠桿2b是配置在和梭芯30隔開的位置上(換句話說,杠桿2b是配置在沿逆時針方向而與梭芯30分隔開的位置上)。而且,在該待機狀態下,凸輪2e脫離推壓板4a的凹部4f,推壓板4a由于螺旋彈簧4c的彈力而位于順時針方向上最大限度前移的位置上。而且,軸座7a通過螺旋彈簧4d而與推壓板4a連結,所以通過推壓板4a,以支承軸3a為中心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從而與推壓板4a同樣地位于順時針方向上最前移的位置上。其結果,如圖2所示,將用來使繞線軸5旋轉的橡膠環8a配置在與上軸50的旋轉環51分尚的位置上。S卩,在杠桿2b位于待機位置時,即使上軸50旋轉,橡膠環8a也不旋轉,而且繞線軸5及梭芯30也不旋轉,所以不進行繞線。此時,繞線軸5位于圖5的實線所示的位置上。[0049]接下來,為了在梭芯30上卷繞下線T,而由操作人員將梭芯30載置在梭芯托座6上,進而將梭芯30固定在從梭芯托座6的軸孔6a突出的繞線軸5上。而且,如圖I所示,在梭芯30上懸掛著下線T。如果從該狀態下操作人員使杠桿2b的前端以圖5的箭頭所示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則杠桿2b將抵住梭芯30。此時,繞線軸5位于圖5虛線所示的位置上。這樣,杠桿2b抵住梭芯30的狀態為繞線裝置100中的繞線狀態。即,如果使杠桿2b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則凸輪2e成為抵住推壓板4a的凹部4f的最深部的狀態。在這樣使杠桿2b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成為凸輪2e抵住推壓板4a的凹部4f的最深部的狀態的過程中,凸輪2e使推壓板4a克服螺旋彈簧4c作用,以支承軸3a為中心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如果推壓板4a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則通過螺旋彈簧4d而與推壓板4a連結的軸座7a也以支承軸3a為中心沿逆時針方向旋轉。其結果,用來使繞線軸5旋轉的橡膠環8a如圖2箭頭所示接近上軸50的旋轉環51而壓接在旋轉環51上。該壓接力是通過螺旋彈簧4d的彈力而獲得。這樣,因為橡膠環8a壓接在旋轉環51上,所以繞線軸5可從旋轉環51獲得旋轉驅動力。如果通過旋轉環51旋轉驅動繞線軸5,則與繞線軸5卡合的梭芯30也旋轉,其結果,將下線T卷繞在梭芯30上。 此處,隨著卷繞在梭芯30上的下線T的繞線量增多,卷繞在梭芯30上的下線T的卷繞直徑(也就是外徑)變大。其結果,抵住下線T的杠桿2b隨著下線T的卷繞直徑的增加而以杠桿軸2a為中心慢慢地沿逆時針方向旋轉。于是,由杠桿軸2a樞軸支承的凸輪2e也和杠桿2b連動地沿逆時針方向旋轉。最終,如果梭芯30上的繞線量達到規定量,則凸輪2e與推壓板4a的凹部4f分離(即脫離凹部4f),其結果,推壓板4a與凸輪2e分離,因螺旋彈簧4c的彈力而位于沿順時針方向上最前移的位置上。由此,繞線裝置100成為所述待機狀態。即,如果梭芯30上的繞線量達到規定量,則繞線裝置100成為待機狀態,使橡膠環8a和旋轉環51分離,從而停止繞線。接著,對作為本實施方式技術特征的防油部件10的動作(作用)進行說明。如果縫紉機20開始動作,則縫紉機20的內部成為潤滑油飛散的狀態??p紉機20的內部溫度越高,并且縫紉機20的轉速越高時,該潤滑油越高密度地存在于繞線裝置100的周邊。該潤滑油如果附著在繞線軸5上,則因繞線軸5的旋轉而被卷起,擴散到基臺Ia的上表面,甚至附著在下線T上從而弄臟下線T。尤其,由于多數情況下在繞線軸5的表面沿軸向形成有用來使梭芯30卡合的槽或切槽(未圖示),所以如果潤滑油附著在繞線軸5上,則潤滑油容易順著該槽或切槽上升到梭芯30為止。然而,本實施方式的繞線裝置100通過防油部件10防止潤滑油直接附著在繞線軸5上。由此,能夠防止潤滑油通過繞線軸5的旋轉而沿基臺Ia的上表面方向被卷起。進而,變為霧狀的微小油滴即使從防油部件10的側壁部IOa的下表面和軸座7a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隙浸入到防油部件10內部的空腔IOc中,也會附著在側壁部IOa的壁面內側而因自重落下,從而從側壁部IOa的下表面和軸座7a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隙流出到防油部件10的外部。其結果,即便縫紉機20經過長時間運轉,油也不會蓄積在防油部件10的內部,從而將附著在繞線軸5上的油抑制為極微量。這樣,能夠通過防油部件10防止潤滑油泄漏到基臺Ia及梭芯托座6上表面。這里,簡單地說明在繞線軸5的表面沿軸向形成且用于與梭芯30卡合的槽或切槽(未圖示)。繞線軸5上具有用于使梭芯30卡合的梭芯卡止彈簧5a。梭芯卡止彈簧5a是具有“〈”形的部分和“L”形的部分的針狀零件。梭芯卡止彈簧5a的“L”形的部分嵌入形成在繞線軸5上的槽內的圓孔,并且梭芯卡止彈簧5a由繞線軸5的槽的壁面和梭芯托座6保持。梭芯卡止彈簧5a是用于提高梭芯30的插拔感的零件。在插拔梭芯30時“〈”形的部分產生適當的固定力。另外,在繞線裝置中存在使用梭芯卡止彈簧5a的類型和不使用梭芯卡止彈簧5a的類型。使用梭芯卡止彈簧5a的類型為了保持梭芯卡止彈簧5a而在繞線軸5上具有槽。不使用梭芯卡止彈簧5a的類型為在繞線軸5的端部設置用于固定梭芯的切槽。如上述說明,根據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防油部件10,而無需在繞線裝置100的外部另外設置防油機構,就能夠利用繞線裝置100單體來防止油從繞線裝置100漏出。另外,無需防油板或防油海綿等零件,因此降低成本。進而,由于只要使防油部件10嵌合到基臺la,所以與以往相比,能夠大幅度簡化用于防止潤滑油泄漏的零件的組裝作業。此外,上述實施方式說明了分開地設置防油部件10和基臺Ia的情況,但如圖6所示,也可使防油部件10和基臺Ia—體成型。即,只要形成從基臺Ia延伸到下方的下降部 11a,并且將從基臺Ia延伸到上方的上升部Ilb和基臺Ia —體成型即可。在此情況下,也能夠獲得與上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工業實用性本實用新型優選應用于縫紉機內部懸浮有潤滑油的縫紉機。
權利要求1.一種縫紉機的繞線裝置,其包括 基臺,固定在縫紉機機殼上; 繞線軸,被設置成從縫紉機內部朝向縫紉機外部貫穿所述基臺,并且能夠沿與繞線軸的軸線交叉的方向移動,通過該移動,在相比于所述基臺靠縫紉機內部側,從驅動部選擇性地獲得旋轉驅動力,而在相比于所述基臺靠縫紉機外部側安裝有梭芯;以及 防油部件,以所述繞線軸旋轉自如的狀態覆蓋所述縫紉機內部的所述繞線軸的側面,防止在縫紉機內部飛散或懸浮的油附著在所述繞線軸。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縫紉機的繞線裝置,還包括 軸座,在所述縫紉機的內部側旋轉自如地安裝在所述基臺上,并且旋轉自如地樞軸支承所述繞線軸,而且使所述繞線軸在從所述驅動部獲得旋轉驅動力的第I轉動位置和無法從所述驅動部獲得旋轉驅動力的第2轉動位置之間選擇性地轉動;以及 梭芯托座,在所述縫紉機的外部側載置在所述基臺上,并且具有供所述繞線軸插穿的軸孔,而且載置所述梭芯; 所述防油部件的下端由所述軸座的上表面覆蓋, 所述防油部件的上端由所述梭芯托座的下表面覆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縫紉機的繞線裝置, 所述防油部件的下端和所述軸座的上表面之間的間隔為Imm以下,而且所述防油部件的上端和所述梭芯托座的下表面之間的間隔為1_以下。
4.根據權利要求I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縫紉機的繞線裝置, 所述防油部件包括側壁部和顎板部,并且由可撓性材料構成, 所述防油部件通過以使所述側壁部位于縫紉機內部側的方式插穿到所述基臺的開口部,從而安裝在所述基臺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縫紉機的繞線裝置是將基臺(1a)固定在縫紉機機殼上。繞線軸(5)是以從縫紉機內部朝向縫紉機外部貫穿基臺(1a)的方式進行設置,并且在相比于基臺(1a)的縫紉機內部側從驅動部獲得旋轉驅動力,而且在相比于基臺(1a)的縫紉機外部側安裝梭芯(30)。防油部件(10)是以繞線軸(5)旋轉自如的狀態覆蓋縫紉機內部的繞線軸(5)的側面,防止縫紉機內部存在的油附著在繞線軸(5)。
文檔編號D05B59/00GK202543582SQ201220111940
公開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2日
發明者射越悠 申請人:Juki株式會社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城市| 沁源县| 梅州市| 丹棱县| 淳安县| 德江县| 青浦区| 定南县| 海宁市| 石楼县| 奎屯市| 耿马| 孝感市| 樟树市| 卢氏县| 保康县| 马公市| 屯昌县| 乌兰浩特市| 全州县| 宜丰县| 井研县| 徐水县| 水城县| 蒙阴县| 元江| 通道| 贵港市| 宝兴县| 新乡市| 蕉岭县| 稻城县| 冷水江市| 莱芜市| 澎湖县| 乐业县| 临洮县| 乌鲁木齐县| 健康| 通许县| 沈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