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擺動式洗衣機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現有的桶式洗衣機結構的改進及使用該方法的洗衣機,具體地說是一種擺動式洗衣機。
技術背景傳統洗衣機其結構是由內桶、外桶、攪拌器、傳動系統以殼體等構成。洗衣時內桶不轉動,攪拌器作正反方向旋轉,帶動桶內水及衣物轉動實現洗滌。該洗滌方法發現存在一些缺陷,洗滌形式單一洗凈比度難以提高,水洗強度效弱,衣物易纏繞住,在目前有些洗衣機制造廠家設計出“轉桶”洗衣機,其洗滌時,內桶處于自由狀態,攪拌器轉動時,內桶靠攪拌器轉動產生的反作用力轉動,實現內桶與攪拌器反向旋轉,實現“搓衣”目的,但該方法仍存在不足,由于內桶無動力,內桶的轉動力度小,且攪拌器只在桶底面正反轉,“搓衣”的效應不大,洗滌效果仍不明顯提高。
發明內容本發明是要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洗凈比不高,衣物纏繞等技術問題。如何克服上述缺陷,以達到更進一步明顯的洗滌效果是本發明解決的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擺動式洗衣機,由擺桶、底座、擺動機構為主要組成,其特征在于擺桶的下端通過活動節與底座相連接,擺桶與底座之間安裝有擺動機構,形成擺桶以水平軸線相對于垂直線來回傾斜擺動,所述擺桶的下端布置至少一處活動節與底座相連接,該活動節由一通透的空心軸中段連接通管形成三通,空心軸兩端架設在底座布置的兩端軸承內作為活動支撐點,所述通管被固定在擺桶的下端。所述通管直接通過水管與擺桶的殼體內相通,所述空心軸一端或者兩端進一步通過活動套筒分別與進水管和出水管連接,進水管和出水管分別還安裝有閥門,空心軸與通管形成三通作為擺桶與底座之間活動的銜接處并且作為進水和出水的聯通處。所述擺桶的殼體內置獨立內桶,內桶底部與主電機連接;或者殼體內置內桶制作為桶底是攪拌圈組成,攪拌圈與主電機連接;或者殼體內置的內桶和攪拌圈與齒輪副連接,齒輪副又與主電機相結合,主電機按正反方向旋轉齒輪副進而帶動內桶與攪拌圈的正反方向旋轉,所述內桶的桶壁上布置有若干凸塊和脫水孔;所述內桶上方的桶圈的外圓是接觸在殼體內布置的滑輪上,所述擺桶的殼體上方制作成錐形殼體,錐形殼體中間為送入口并且設計安放密封蓋。所述擺動機構安裝在底座上,由電機結合變速齒輪,變速齒輪進而與弧形齒條嚙合,弧形齒條被安置在擺桶的下端,或者弧形齒條被安置在空心軸延伸的一端,電機正反方向來回轉動變速齒輪,形成變速齒輪與弧形齒條嚙合來回擺動擺桶;或者空心軸延伸的一端固定一擺桿,擺桿通過關節與連桿連接,或選擇在殼體外部設置一處活動關節與連桿相連接,所述連桿又連接曲軸進而與飛輪相結合,飛輪又結合皮帶輪及其皮帶進一步與電機輸出軸的皮帶輪相結合,形成連桿連接曲軸的傳動方式來回擺動擺桶。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積極效果在洗滌時,擺桶的內桶或者攪拌圈均在驅動,并相互呈反向轉動,凸塊把水向內或外螺滾,增大搓衣及增大水流強度,這時,擺桶在水平軸線相對于垂直線來回傾斜擺動,會形成不同方向搓衣和水流不同方向不斷轉換,使衣物在搓衣時又翻滾,從而達到衣物不纏繞目的,克服了只靠波輪或滾筒旋轉所完全達不到全面搓洗的目的。
圖I中為一種擺動式洗衣機主體構圖。圖中標志1_機腳,2-殼體,3-攪拌圈,4-內桶,5-凸塊,6-主電機,7-·空心軸,8_軸承,9_維形殼體,10-密封蓋,11-電機,12-變速齒輪,13-弧形齒條,14-電路板控制,15-控制面板,16-進水管,17-出水管,18-水管,19-滑輪。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I中,一種擺動式洗衣機,由擺桶、底座、擺動機構為主要組成,其特征在于擺桶的下端通過活動節與底座相連接,擺桶與底座之間安置擺動機構,形成擺桶在水平軸線相對于垂直線來回傾斜擺動,所述擺桶的下端布置至少一處活動節與底座相連接,該活動節由一通透的空心軸7中段連接通管形成三通,空心軸7兩端架設在底座布置的兩端軸承8內作為活動支撐點,所述通管被固定在擺桶的下端。所述通管直接通過水管與擺桶的殼體2內相通,所述空心軸7 —端或者兩端進一步通過活動套筒分別與進水管16和出水管17連接,進水管16和出水管17分別還安裝有閥門,空心軸7與通管形成三通作為擺桶與底座之間活動的銜接處并且作為進水和出水的聯通處。作為進一步,所述擺桶的殼體2內置獨立內桶4,內桶4底部與主電機6連接;或者殼體2內置內桶4制作為桶底是攪拌圈3組成,攪拌圈3與主電機6連接;或者殼體2內置的內桶4和攪拌圈3與齒輪副連接,齒輪副又與主電機6相結合,主電機6按正反方向旋轉齒輪副進而帶動內桶4與攪拌圈3的正反方向旋轉,所述內桶4的桶壁上布置有若干凸塊5和脫水孔;所述內桶4上方的桶圈的外圓是接觸在殼體2內布置的滑輪19上,所述擺桶的殼體2上方制作成錐形殼體9,錐形殼體9中間為送入口并且設計安放密封蓋10。作為進一步,所述擺動機構安裝在底座上,由電機11結合變速齒輪12,變速齒輪12進而與弧形齒條13嚙合,弧形齒條13被安置在擺桶的下端,或者弧形齒條13被安置在空心軸7延伸的一端,電機11正反方向來回轉動變速齒輪12,形成變速齒輪12與弧形齒條13嚙合來回擺動擺桶;或者空心軸7延伸的一端固定一擺桿,擺桿通過關節與連桿連接,或選擇在殼體2外部設置一處活動關節與連桿相連接,所述連桿又連接曲軸進而與飛輪相結合,飛輪又結合皮帶輪及其皮帶進一步與電機11輸出軸的皮帶輪相結合,形成連桿連接曲軸的傳動方式來回擺動擺桶。在實施例中可以看出,在使用中,在洗滌時,擺桶的內桶4或者攪拌圈3均在驅動,并相互呈反向轉動,內桶4或者攪拌圈3轉速范圍一般在40轉/分鐘 250轉/分鐘之間,可根據洗衣機容量不同又可選擇旋轉轉速,正反方向設為分別不同時段旋轉,和不同速度旋轉。衣物甩干時通過控制面板控制電機及轉速,形成內桶4和攪拌圈3朝同一方向旋轉以實現甩干功能。雖然本發明參照具體的說明性的實施例進行了描述,但其并不限制于該實施例,而只被從屬權利要求所限制。可以預期的是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偏離本發明的范圍和實質的情況下可對實施例作出各種修改和改進,凡采用等效替換或等同的變換方式所獲得技術 方案,均落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擺動式洗衣機,主要由擺桶、底座、擺動機構為構成,其特征在于擺桶的下端通過活動節與底座相連接,擺桶與底座之間安置擺動機構,形成擺桶在水平軸線相對于垂直線來回傾斜擺動,所述擺桶的下端布置至少一處活動節與底座相連接,該活動節由一通透的空心軸中段連接通管形成三通,空心軸兩端架設在底座布置的兩端軸承內作為活動支撐點,所述通管被固定在擺桶的下端。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擺動式洗衣機,其特征在于通管直接通過水管與擺桶的殼體內相通,所述空心軸一端或者兩端進一步通過活動套筒分別與進水管和出水管連接,進水管和出水管分別還安裝有閥門,空心軸與通管形成三通作為擺桶與底座之間活動的銜接處并且作為進水和出水的聯通處。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擺動式洗衣機,其特征在于擺桶的殼體內置獨立內桶,內桶底部與主電機連接;或者殼體內置內桶制作為桶底是攪拌圈組成,攪拌圈與主電機連接;或者殼體內置的內桶和攪拌圈與齒輪副連接,齒輪副又與主電機相結合,主電機按正反方向旋轉齒輪副進而帶動內桶與攪拌圈的正反方向旋轉,所述內桶的桶壁上布置有若干凸塊和脫水孔;所述內桶上方的桶圈的外圓是接觸在殼體內布置的滑輪上,所述擺桶的殼體上 方制作成錐形殼體,錐形殼體中間為送入口并且設計安放密封蓋。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一種擺動式洗衣機,其特征在于擺動機構安裝在底座上,由電機結合變速齒輪,變速齒輪進而與弧形齒條嚙合,弧形齒條被安置在擺桶的下端,或者弧形齒條被安置在空心軸延伸的一端,電機正反方向來回轉動變速齒輪,形成變速齒輪與弧形齒條嚙合來回擺動擺桶;或者空心軸延伸的一端固定一擺桿,擺桿通過關節與連桿連接,或選擇在殼體外部設置一處活動關節與連桿相連接,所述連桿又連接曲軸進而與飛輪相結合,飛輪又結合皮帶輪及其皮帶進一步與電機輸出軸的皮帶輪相結合,形成連桿連接曲軸的傳動方式來回擺動擺桶。
專利摘要一種擺動式洗衣機,是要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洗凈比不高,衣物纏繞等技術問題,以達到更進一步明顯的洗滌效果是本實用新型解決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由擺桶、底座、擺動機構為主要組成,其特征在于擺桶的下端通過活動節與底座相連接,擺桶與底座之間安置擺動機構,形成擺桶在水平軸線相對于垂直線來回傾斜擺動。本實用新型在洗滌時,擺桶的內桶或者攪拌圈均在驅動,并相互呈反向轉動,凸塊把水向內或外螺滾,增大搓衣及增大水流強度,這時,擺桶在水平軸線相對于垂直線來回傾斜擺動,會形成不同方向搓衣和水流不同方向不斷轉換,使衣物在搓衣時又翻滾,從而達到衣物不纏繞目的,克服了只靠波輪或滾筒旋轉所完全達不到全面搓洗的目的。
文檔編號D06F21/12GK202482645SQ201220123998
公開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9日
發明者戴文育 申請人:戴文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