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紡織涂層漿料的防結皮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涂層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紡織涂層漿料的防結皮裝置。
背景技術:
紡織涂層漿料中的樹脂涂層漿料多用于制作防水透濕面料,因其價格便宜、制作出的面料具有優良的耐靜水壓和透濕性能而被廣泛使用。但是樹脂涂層漿料中的溶劑極易揮發,使得料漿表面形成一層皮狀結構,影響其使用。而現有的紡織面料加工設備在制作料漿涂層時,只靠刮刀將漿料涂抹在紡織材料上,沒有相應的處理結皮的裝置。料漿結皮會導致涂層不均勻,影響涂層的耐靜水壓和透濕性能,同時降低面料成品的美觀程度。
發明內容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紡織涂層漿料的防結皮裝置,包括刮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加料槽、加料孔、密封罩和噴嘴,所述刮刀與加料槽一側面固定連接,加料孔位于加料槽另一側面上,密封罩設置于加料槽上,噴嘴位于密封罩上,所述噴嘴的數量為一個以上。所述加料槽有三個側面,所述刮刀分別與所述加料槽的兩個側面的端面和密封罩的端面固定連接。所述加料孔內側設有過濾網,過濾網固定在所述加料槽側面上。所述密封罩為耐有機溶劑的透明罩。相鄰所述噴嘴的間隔為30_35cm。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加料槽下端與紡織面料加工設備的鋼輥緊密貼合,與密封罩一起形成密封空間,可以大幅降低漿料中溶劑的揮發速度,防止漿料表面出現結皮,密封罩為耐有機溶劑的透明罩,便于觀察料漿的情況;使用噴嘴向加料槽中噴灑溶劑,用以補充揮發掉的溶劑,同時合理安排噴嘴位置,利于保持漿料表面的溶劑比例,防止料漿表面結皮;通過加料孔,持續向加料槽內加入漿料,保證紡織面料加工設備的持續運轉,使用過濾網過濾漿料,保證了制作出的涂層的均勻性;用刮刀替代了加料槽的一個側面,簡化了結構、降低了制作成本。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圖中,I-刮刀,2-加料槽,3-加料孔,4-密封罩,5-噴嘴,6-過濾網。如圖I、圖2所示,刮刀I取代了加料槽2的一個側面而與加料槽2的兩個側面的端面分別固定連接,加料孔3位于加料槽2的一側面上,加料孔3內側設有過濾網6,過濾網6固定在加料槽2的側面上,加料槽2上設置有透明的密封罩4,密封罩4 一端面與刮刀I固定連接,密封罩4上安裝有多個噴嘴5,相鄰噴嘴5的間隔為32cm。本實用新型使用時,首先通過加料泵不斷把漿料從加料孔3輸入到加料槽2內,鋼輥轉動過程中,帶動附于其上的紡織材料通過加料槽2,料漿在紡織材料上形成涂層,刮刀I將多余涂料刮除,加料槽2頂部的噴嘴5定時的開啟,噴入少量霧化的有機溶劑,以補充漿料在使用過程中的溶劑揮發。以上對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的實施范圍。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范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于本實用新型的專利涵蓋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紡織涂層漿料的防結皮裝置,包括刮刀(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加料槽(2)、加料孔(3 )、密封罩(4 )和噴嘴(5 ),所述刮刀(I)與加料槽(2 ) —側面固定連接,加料孔(3 )位于加料槽(2)另一側面上,密封罩(4)設置于加料槽(2)上,噴嘴(5)位于密封罩(4)上,所述噴嘴(5)的數量為一個以上。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紡織涂層漿料的防結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槽(2)有三個側面,所述刮刀(I)分別與所述加料槽(2)的兩個側面的端面和密封罩(4)的端面固定連接。
3.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紡織涂層漿料的防結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料孔(3 )內側設有過濾網(6 ),過濾網(6 )固定在所述加料槽(2 )側面上。
4.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紡織涂層漿料的防結皮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罩(4)為耐有機溶劑的透明罩。
5.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紡織涂層漿料的防結皮裝置,其特征在于相鄰所述噴嘴(5)的間隔為30-35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紡織涂層漿料的防結皮裝置,包括刮刀,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加料槽、加料孔、密封罩和噴嘴,所述刮刀與加料槽一側面固定連接,加料孔位于加料槽另一側面上,密封罩設置于加料槽上,噴嘴位于密封罩上,所述噴嘴的數量為一個以上。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加料槽下端與紡織面料加工設備的鋼輥緊密貼合,與密封罩一起形成密封空間,可以大幅降低漿料中溶劑的揮發速度,防止漿料表面出現結皮,密封罩為耐有機溶劑的透明罩,便于觀察料漿的情況;使用噴嘴向加料槽中噴灑溶劑,用以補充揮發掉的溶劑,同時合理安排噴嘴位置,利于保持漿料表面的溶劑比例,防止料漿表面結皮。
文檔編號D06B23/24GK202809277SQ201220371760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0日
發明者李俊德, 李鵬, 楊沛 申請人:中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