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粘膠纖維的烘干與調節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粘膠纖維的烘干與調節裝置。
背景技術:
粘膠纖維一直被視為高污染、高耗能、高成本的產業,目前我國粘膠纖維產量約占世界產量的60%,由此帶來的能耗及排污大增,能耗及環保問題儼然成為制約我國粘膠行業進一步快速發展的“瓶頸”性問題之一。其中,粘膠行業整體能耗水平比國際先進水平高出10 30%,此外在“三廢”治理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因此,節能、減排已成為粘膠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工作。在粘膠纖維行業,烘干機是高耗能設備之一,也是節能減排的重點,目前通常采用的是普通暖風式烘干機,烘干I噸粘膠纖維約消耗2. 8噸蒸汽,干燥尾氣溫度約為110°C,水蒸氣含量約占60 70%,攜帶有大量余熱的尾氣直接排空一方面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費,另一方面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粘膠纖維的烘干和調節,通常采用簾式或烘筒式干燥機分區分段干燥,前區干燥介質溫度為70 100°C ;中區100 120°C ;后區60 70°C ;然后進入調濕階段。開松了的濕纖維由喂給機送到片狀輸送簾上,保持輸送簾上的纖維層高約100毫米,移動速度為
O.82 3. 7米/分,送風機鼓入新鮮空氣,同時熱風機鼓入高壓蒸汽,再由循環風機反復多次循環后由排氣扇排出,該烘干過程中高壓熱蒸汽起到加熱升溫使水分氣化的作用,新鮮空氣起攜濕作用。這種傳統干燥系統中干燥尾氣無法有效進行余熱回收,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第一,這三個區段中所利用的干燥介質均為蒸汽與空氣的混合氣體,干燥尾氣含有大量的不凝性氣體,而且空氣比熱小,裝配了換熱器之后也僅僅能回收小部分干燥尾氣顯熱;第二,粘膠纖維的烘干過程干燥尾氣中會夾帶毛細纖維,若裝配普通的翅片管式換熱器,毛細纖維會積存在翅片上,阻塞通道且降低表面換熱系數。因此,現有的粘膠纖維烘干工藝中干燥尾氣余熱無法有效進行回收,造成了極大的能源浪費。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粘膠纖維的烘干與調節裝置,它可以烘干得到更高品質的粘膠纖維,同時干燥過程可節約能耗達35 40%。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下述技術方案—種粘膠纖維的烘干與調節裝置,包括喂給機,喂給機與干燥調節機構相對應,干燥調節機構中設有鏈條輸送裝置,干燥調節機構的前區和中區的水蒸氣出口均與振蕩流熱管換熱器的進風口相連,振蕩流熱管換熱器的出風口與干燥調節機構的后區相連通。所述干燥調節機構包括至少由兩個并列相連通的過熱蒸汽干燥器組成的前區和中區,以及由熱風干燥器組成的后區,所述鏈條輸送裝置貫穿前區、中區和后區,所述前區和中區中鏈條輸送裝置下部均設有過熱蒸汽裝置。所述過熱蒸汽裝置包括循環風機,所述循環風機出風口與蒸汽加熱盤管相通,蒸汽加熱盤管的出風口與若干第一均勻送風裝置相通,第一均勻送風裝置位于鏈條輸送裝置下部;蒸汽加熱盤管上連接有溫控自動調節閥。所述后區中設有第二送風機,第二送風機的進風口與振蕩流熱管換熱器的出風口相通,所述第二送風機的出風口與若干第二均勻送風裝置相通。所述前區和中區的水蒸氣出口與振蕩流熱管換熱器的進風口相連的管道上設有壓力控制器。所述振蕩流熱管換熱器的進、出風口分別與第一送風機和引風機相連,所述引風機與所述壓力控制器相連。所述振蕩流熱管換熱器中的換熱元件為毛細光管。本實用新型包括兩個過熱蒸汽干燥區和一個熱風干燥區,即對現有的簾式或烘筒式干燥機干燥工藝進行改進,在干燥的前區和中區不再鼓入新鮮空氣,而是利用過熱蒸汽間接加熱,內部設循環風機反復多次循環,水分蒸發后干燥單元內的蒸汽壓力達到某一設定值后由排氣扇排至振蕩流熱管換熱器,此時的干燥乏汽是純蒸汽,不含有不凝性氣體,因此利用振蕩流熱管換熱器可以有效地回收余熱,干燥乏汽經熱回收后可至冷凝態,釋放大量的氣化潛熱,因此乏汽的絕大部分余熱可有效回收,同時振蕩流熱管換熱器中主要的換熱元件為毛細光管,不易沉積毛細纖維,而且管材質可有效抵御纖維干燥過程產生的油及弱酸性氣體的腐蝕,振蕩流熱管換熱器換熱效率高、形式靈活,不易積灰等特性尤其適宜于粘膠短纖維的烘干系統余熱回收。此外,振蕩流熱管換熱器回收所得余熱用以加熱新鮮空氣,經加熱后的新鮮空氣直接由風機輸送至粘膠纖維的后區干燥,完全可以滿足后區所需的60 70°C的干燥需求。本實用新型中的均勻送風裝置、鏈條輸送裝置、溫控自動調節閥均為現有設備,在此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經改進后的純過熱蒸汽干燥裝置,可以有效提高粘膠短纖維的干燥品質,同時干燥乏汽的大量余熱得以有效回收,回收后的余熱用以加熱新鮮空氣,熱空氣用于后區的熱風干燥,經改善后的新型干燥工藝可以節約干燥能耗約35 40%。
圖I是本實用新型系統流程圖;其中I-過熱蒸汽干燥器,2-熱風干燥器,3-壓力控制器,4-蒸汽加熱盤管,5-循環風機,6-引風機,7-振蕩流熱管換熱器,8-第一均勻送風裝置,9-喂給機,10-鏈條輸送裝置,11-第一送風機,12-第二送風機,13-溫控自動調節閥,14-第二均勻送風裝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附圖I所示粘膠纖維的烘干與調節裝置,包括喂給機9,喂給機9與干燥調節機構相對應,干燥調節機構中設有鏈條輸送裝置10,干燥調節機構的前區和中區的水蒸氣出口均與振蕩流熱管換熱器7的進風口相連,振蕩流熱管換熱器7的出風口與干燥調節機構的后區相連通。[0022]干燥調節機構包括至少由兩個并列相連通的過熱蒸汽干燥器I組成的前區和中區,以及由熱風干燥器2組成的后區,所述鏈條輸送裝置10貫穿前區、中區和后區,所述前區和中區中鏈條輸送裝置10下部均設有過熱蒸汽裝置。過熱蒸汽裝置包括循環風機5,所述循環風機出風口與蒸汽加熱盤管4相通,蒸汽加熱盤4管的出風口與若干第一均勻送風裝置8相通,第一均勻送風裝置8位于鏈條輸送裝置10下部;蒸汽加熱盤管4上連接有溫控自動調節閥13。后區中設有第二送風機12,第二送風機12的進風口與振蕩流熱管換熱器7的出風口相通,所述第二送風機12的出風口與若干第二均勻送風裝置14相通。前區和中區的水蒸氣出口與振蕩流熱管換熱器7的進風口相連的管道上設有壓力控制器3。振蕩流熱管換熱器7的進、出風口分別與第一送風機11和引風機6相連 ,所述引風機6與所述壓力控制器3相連。振蕩流熱管換熱器7中的換熱元件為毛細光管。本實用新型的烘干與調節過程如下它包括至少2個過熱蒸汽干燥器I (前區和中區)和I個熱風干燥器2 (后區),粘膠纖維在兩個過熱蒸汽干燥器I內完成主要的熱力干燥后繼續在熱風干燥器2中進行深度干燥與調節。粘膠纖維由喂給機9送至過熱蒸汽干燥器I的前區,在循環風機5作用下,被蒸汽盤管4加熱后的干燥介質(70 100°C )經第一均勻送風裝置8送至干燥室內,用以烘干粘膠纖維,粘膠纖維得以干燥同時水分蒸發,過熱蒸汽干燥器I內的壓力升高,壓力控制器3與引風機6聯動,將裕量的水蒸氣排出至振蕩流熱管換熱器7,在鏈條輸送裝置10作用下,粘膠纖維傳送至過熱蒸汽干燥器I的中區,干燥過程與前區相似,區別僅是干燥介質被加熱的溫度不同,中區干燥介質溫度約為100 120°C,同時也將裕量的水蒸氣排出至振蕩流熱管換熱器7,振蕩流熱管換熱器7加熱的新風,由第二送風機12經第二均勻送風裝置14送至熱風干燥器7內,用以完成粘膠纖維的深度干燥和調節,干燥后的尾氣排空。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進行了描述,但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內。
權利要求1.一種粘膠纖維的烘干與調節裝置,其特征是,包括喂給機,喂給機與干燥調節機構相對應,干燥調節機構中設有鏈條輸送裝置,干燥調節機構的前區和中區的水蒸氣出口均與振蕩流熱管換熱器的進風口相連,振蕩流熱管換熱器的出風口與干燥調節機構的后區相連通。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干燥調節機構包括至少由兩個并列相連通的過熱蒸汽干燥器組成的前區和中區,以及由熱風干燥器組成的后區,所述鏈條輸送裝置貫穿前區、中區和后區,所述前區和中區中鏈條輸送裝置下部均設有過熱蒸汽裝置。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過熱蒸汽裝置包括循環風機,所述循環風機出風口與蒸汽加熱盤管相通,蒸汽加熱盤管的出風口與若干第一均勻送風裝置相通,第一均勻送風裝置位于鏈條輸送裝置下部;蒸汽加熱盤管上連接有溫控自動調節閥。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后區中設有第二送風機,第二送風機的進風口與振蕩流熱管換熱器的出風口相通,所述第二送風機的出風口與若干第二均勻送風裝置相通。
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前區和中區的水蒸氣出口與振蕩流熱管換熱器的進風口相連的管道上設有壓力控制器。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振蕩流熱管換熱器的進、出風口分別與第一送風機和引風機相連,所述引風機與所述壓力控制器相連。
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振蕩流熱管換熱器中的換熱元件為毛細光管。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粘膠纖維的烘干與調節裝置,包括喂給機,喂給機與干燥調節機構相對應,干燥調節機構中設有鏈條輸送裝置,干燥調節機構的前區和中區的水蒸氣出口均與振蕩流熱管換熱器的進風口相連,振蕩流熱管換熱器的出風口與干燥調節機構的后區相連通。它可以得到更高品質的粘膠纖維,節約能耗達35~40%。
文檔編號D01D10/06GK202786549SQ201220442929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31日
發明者耿文廣, 高玲, 員冬玲, 馬秀力, 馬曉旭, 蔡中盼 申請人:山東天力干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