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無塵擦拭布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無塵擦拭布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機織織物,特別是涉及一種無塵擦拭布。
背景技術:
[0002]無塵擦拭布擦拭性能的優良與紗線原料、織物結構有直接關系。無塵擦拭布根據所用紗線原料的不同可分為普通聚酯纖維無塵布、仿超細纖維無塵布、超細纖維無塵布。常用的無塵布是采用普通聚酯纖維織成,但是普通聚酯纖維吸水性和柔軟性不夠,因而擦拭效果不佳且易刮傷敏感的被擦拭面。與普通聚酯纖維無塵布相比,超細纖維無塵布具有較好的吸水性,較高的清潔效率、優良的懸垂性與柔軟性以及易于擦拭敏感表面等優點,這些優點使超細纖維更適合于作為無塵布的紗線原料。然而完全使用超細纖維原料制作的無塵擦拭布,由于原料成本過高,價格也遠遠高于普通聚酯纖維。機織無塵擦拭布的織物結構大致有平紋、斜紋和亂紋三種組織,這三種組織的無塵擦拭布吸水量少且吸水速率低,擦拭時容易留下水痕。[0003]申請號為200610161443. 4的中國發明專利提供了一種超細纖維無塵擦拭布的制造方法,該擦拭布采用的經紗、緯紗至少一種是兩種不同紗長的纖維組成的復合紗,紗長較長的纖維位于擦拭面表層,而且主要采用單絲細度在I. 2D以下的超細纖維,紗長較短的為普通聚酯纖維,兩種纖維的紗長差為5% 50%。而且織成的擦拭布為斜紋或者緞紋組織, 織物的克重與厚度之比為500g/m2/mm 250g/m2/mm。這種方法所織造的擦拭布,超細纖維的使用量相對減少,生產成本相對降低,但織造過程中不能保證復合紗中的超細纖維能 100%浮于織物表面,超細纖維未能形成連續均勻的擦拭面,當普通聚酯纖維位于擦拭面表層時會對敏感表面造成一定損傷,而且斜紋和緞紋這兩種組織紗線之間的孔隙少,擦拭效果、容塵能力和吸水能力均達不到要求。實用新型內容[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具有良好擦拭效果、手感柔軟且成本較低的無塵擦拭布。[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來達到一種無塵擦拭布,由經紗和緯紗交織而成的組織循環單元循環排列而成,所述經紗和緯紗中的一種為超細纖維紗,另一種為普通聚酯纖維紗,所述超細纖維紗形成的浮長線浮長相等;所述組織循環單元中,超細纖維紗浮長線向外突出,且相鄰兩條經向或緯向浮長線通過兩個連續的組織點連接形成階梯狀,從左至右相鄰階梯的臺階依次上升,使擦拭布經向或緯向上的奇偶數紗線形成螺旋形外觀。[0006]優選地,浮長線浮長為2 4。[0007]優選地,超細纖維為滌錦復合超細纖維,普通聚酯纖維為聚酯長絲纖維。[0008]進一步優選地,超細纖維紗線作為經紗,普通聚酯纖維紗線作為緯紗。[0009]進一步優選地,經紗密度為60 80根/cm,所述緯紗密度為40 60根/cm。[0010]進一步優選地,超細纖維紗線密度為60 80根/cm,普通聚酯纖維紗線密度為 40 60 根 /cm。[0011]進一步優選地,織物的克重為90 180g/m2。[0012]進一步優選地,織物的厚度為O. 18 O. 45mm。[0013]本實用新型采用超細纖維和普通聚酯纖維織成一種具有均勻連續且柔軟的螺旋形外觀結構擦拭面的織物。與普通的擦拭布相比,本實用新型螺旋狀的擦拭面由于大部分組織點連續且分布較均勻使得無塵擦拭布具有更好的擦拭效果,并且普通聚酯纖維全部作為擦拭布的支撐面,在擦拭過程中與被擦拭物面幾乎不接觸,柔軟的超細纖維則作為擦拭面,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無塵擦拭布不會對被擦拭面造成刮傷損傷。并且螺旋狀結構擦拭面再結合吸水性好的超細纖維,使得本實用新型無塵擦拭布的擦拭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優化提高,不易留下水痕等。再者,超細纖維的比表面積大,且螺旋狀排列的擦拭面中間存在一些空隙,本發明擦拭布的容塵保塵能力大大提高,也提高了擦拭布的擦拭效果。另外,在達到與超細纖維擦拭布擦拭效果相當的情況下,大大降低了成本。
[0014]圖I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局部結構示意圖[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包含兩個組織循環單元的組織結構圖[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穿綜圖[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穿筘圖[0018]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組織圖[0019]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I的紋板圖[0020]圖7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局部結構示意圖[0021]圖8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包含兩個組織循環單元的組織結構圖[0022]圖9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穿綜圖[0023]圖10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穿筘圖[0024]圖1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組織圖[0025]圖1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紋板圖具體實施方式
[0026]對比實施例I用7 /36F*16p滌錦復合超細纖維紗線作經紗和緯紗,織物組織結構同實施例I相同,經密70根/cm,緯密40根/cm,制備的坯布經開纖、拉幅定型、激光裁切封邊、100級無塵室超凈清洗、真空包裝,得到無塵擦拭布I。[0027]對比實施例2用7 /36F*16p滌錦復合超細纖維紗線作經紗和緯紗,經向密度70 根/cm,緯向密度40根/cm,采用平紋組織結構,制備的坯布經開纖、拉幅定型、激光裁切封邊、100級無塵室超凈清洗、真空包裝得到無塵擦拭布2。[0028]對比實施例3用75D/36F*16p滌錦復合超細纖維紗線作經紗緯紗,經向密度70根 /cm,緯向密度40根/cm,組織結構采用3/1右斜紋,制備的坯布經開纖、拉幅定型、激光裁切封邊、100級無塵室超凈清洗、真空包裝,得到無塵擦拭布3。[0029]實施例I :[0030]一種無塵擦拭布,由經紗和緯紗交織而成的組織循環單元循環排列而成,經紗為超細纖維紗,緯紗為普通聚酯纖維紗,超細纖維紗形成的浮長線浮長為4 ;一個組織循環單元中,超細纖維紗浮長線向外突出,且經向方向相鄰兩條浮長線通過兩個連續的組織點連接形成階梯狀,緯向方向相鄰階梯的臺階依次上升,使擦拭布的奇偶數紗形成由上至下的螺旋形外觀。[0031]本實施例經紗選用7 /36F*16p滌錦復合超細纖維FDY絲,緯紗選用7OT/72F滌綸低彈絲。經紗密度為70根/cm,緯紗密度為40根/cm。[0032]如圖I 和圖 5 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 表示一組經紗,1’、2’、 3’、4’、5’、6’、7’表示一組緯紗,一個組織循環單元的組織循環經紗數為Rj = 14,組織循環緯紗數為Rw = 7。如圖2所示是包含兩個組織循環單元的組織結構圖,圖中包含A、B、C、D、 E、F、G七列階梯。每列階梯都由經向浮長相等的經浮長線沿經向方向排列而成,浮長線浮長為4,相鄰兩條浮長線通過兩個連續的組織點連接,如經紗I和緯紗4’、5’、6’、7’交織的四個連續組織點形成浮長線F1,經紗2和緯紗1’、2’、3’、4’交織形成浮長線F2,經紗I與緯紗4’交織形成經組織點(1,4’),經紗2與緯紗4’交織形成經組織點(2,4’),浮長線Fl 與F2通過(1,4’)、(2,4’ )兩個經組織點連接,形成一級臺階Al。緯向方向相鄰階梯的臺階依次上升,如階梯Al與階梯BI,使織物整體奇偶數經紗線上形成經向螺旋形外觀。如圖 2中經紗I與經紗2,經組織點成螺旋形外觀排列。[0033]圖3、4、5、6為上機圖,上機時,首先穿綜,如圖3穿綜圖所示本實施例無塵擦拭布機織物共采用14片綜框,采用順穿法,即第N根紗穿第NA綜框上的第一根綜絲,N= 1-14, 如第I根紗穿第IA綜框的第一根綜絲,依次類推,完成一個循環的穿綜后,接著進行第二個循環的穿綜,第15根紗穿第IA綜框上的第二根綜絲,依次類推,完成所有紗線的穿綜過程。 然后參照上機圖中的穿筘圖進行穿筘,如圖4穿筘圖所示,本實施例無塵擦拭布機織物采用7根經紗穿入一個筘齒的穿筘方式,第1-7根紗一起穿入第一筘齒,第8-14根紗穿入第二筘齒,也可以是2入,即為最小經組織循環數的倍數或約數。最后按圖6紋板圖在紋板上植紋釘,本實施例無塵擦拭布機織物共采用7塊紋板,在第IB紋板的第2、3、5、7、9、10、12、 14個孔各植一枚紋釘,同理在其他紋板上按圖6進行植紋釘。以上工作完成后,織機將按照上機圖有規律地進行開口、投緯、打緯、送經、卷曲等步驟,重復循環這幾個步驟,制成坯布。 制備的坯布經開纖、拉幅定型、激光裁切封邊、100級無塵室超凈清洗、真空包裝,得到無塵擦拭布4。[0034]實施例2[0035]一種無塵擦拭布,由經紗和緯紗交織而成的組織循環單元循環排列而成。如圖7 和圖 11 所示,其中 1、2、3、4、5 表示一組經紗,1’、2’、3’、4’、5’、6’、7’、8’、9’、10’ 表示一組諱紗,一個組織循環單元的組織循環經紗數為Rj = 5,組織循環纟韋紗數為Rw = 10。本實施例經紗選用75D/72F滌綸低彈絲,緯紗選用75D/36F*16p滌錦復合超細纖維FDY絲,還可以是超細滌綸纖維、超細錦綸纖維等。經紗密度為60根/cm,緯紗密度為50根/cm。[0036]如圖8所示是包含兩個組織循環單元的組織結構圖,圖中包含A、B、C、D、E五列階梯,每列階梯都由緯向浮長相等的緯浮長線沿經向方向排列而成,浮長線浮長為3,相鄰兩條浮長線通過兩個連續的組織點連接,如緯紗5’和經紗1、2、3交織的三個連續組織點形成浮長線F1,緯紗4’和經紗3、4、5交織形成浮長線F2,緯紗5’與經紗3交織形成緯組織點(5’,3),緯紗4’與經紗3交織形成組織點(4,,3),浮長線Fl與F2通過(5,,3)、(4,,3)兩個緯組織點連接,形成一級臺階BI。緯向方向相鄰階梯的臺階依次上升,如階梯BI與階梯 Cl,使織物整體奇偶數緯紗線上形成緯向螺旋形外觀。如圖2中緯紗9’與緯紗10’,緯組織點成螺旋形外觀排列。[0037]圖9、10、11、12為上機圖,上機時,首先穿綜,如圖9穿綜圖所示本實施例無塵擦拭布機織物共采用5片綜框,采用順穿法,即第N根紗穿第NA綜框上的第一根綜絲,N = 1-5,如第I根紗穿第IA綜框的第一根綜絲,依次類推,完成一個循環的穿綜后,接著進行第二個循環的穿綜,第6根紗穿第IA綜框上的第二根綜絲,依次類推,完成所有紗線的穿綜過程。然后參照上機圖中的穿筘圖進行穿筘,如圖10穿筘圖所示,本實施例無塵擦拭布機織物采用2入、3入混合穿法,第1、2根經紗穿入第一個筘齒,第3、4、5根紗穿入第二筘齒。最后按圖12紋板圖在紋板上植紋釘,本實施例無塵擦拭布機織物共采用10塊紋板,在第IB 紋板的第2、3個孔各植一枚紋釘,同理在其他紋板上按圖12進行植紋釘。以上工作完成后,織機將按照上機圖有規律地進行開口、投緯、打緯、送經、卷曲等步驟,重復循環這幾個步驟,制成坯布。制備的坯布經開纖、拉幅定型、激光裁切封邊、100級無塵室超凈清洗、真空包裝,得到無塵擦拭布5。[0038]將本實用新型無塵擦拭布進行吸水性能(吸水容量和吸水速率)、NVR、潔凈度 (LPC)、擦拭性能測試,吸水性能、NVR和潔凈度測試方法參照《IEST-RP-CC004. 3潔凈室及其他受控環境抹布材料性能評估》,擦拭性能通過擦拭干凈涂有定量油劑(如凡士林)的玻璃板所用的擦拭次數來衡量,擦拭布在干狀態下將玻璃板擦拭干凈所用擦拭次數越少擦拭性能越好。玻璃板擦拭干凈是指目測玻璃板擦拭后的表面與未涂油劑前的潔凈程度一致。 測試結果如表I所示。[0039]表I無塵擦拭布的吸水性能和潔凈度數據[0040]
權利要求1.一種無塵擦拭布,由經紗和緯紗交織而成的組織循環單元循環排列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經紗和緯紗中的一種為超細纖維紗,另一種為普通聚酯纖維紗,所述超細纖維紗形成的浮長線浮長相等;所述組織循環單元中,超細纖維紗浮長線向外突出,且經向或緯向上相鄰兩條浮長線通過兩個連續的組織點連接形成階梯狀,從左至右相鄰階梯的臺階依次上升,使織物整體經向或緯向上奇偶數紗線形成螺旋狀外觀。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塵擦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長線浮長為2 4。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無塵擦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細纖維為滌錦復合超細纖維,所述普通聚酯纖維為聚酯纖維長絲。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無塵擦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細纖維紗作為經紗,所述普通聚酯纖維紗作為緯紗。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塵擦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經紗密度為60 80根/cm,所述緯紗密度為40 60根/cm。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無塵擦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織物的克重為90 180g/m2。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無塵擦拭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織物的厚度為O.18 O.45m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無塵擦拭布,由經紗和緯紗交織而成的組織循環單元循環排列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經紗和緯紗中的一種為超細纖維紗,另一種為普通聚酯纖維紗,所述超細纖維紗形成的浮長線浮長相等;所述組織循環單元中,超細纖維紗浮長線向外突出,且經向或緯向上相鄰兩條浮長線通過兩個連續的組織點連接形成階梯狀,從左至右相鄰階梯的臺階依次上升,使織物整體經向或緯向上奇偶數紗線形成螺旋形外觀。本實用新型通過對無塵擦拭布的織物組織進行設計,使得超細纖維浮于織物表面,形成主要擦拭面,普通聚酯纖維則位于織物結構內部,使本實用新型在具有較好吸水性和較高清潔效率的同時,在擦拭過程中不對擦拭表面造成損傷,也使成本顯著降低。
文檔編號D03D13/00GK202809110SQ201220445080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4日
發明者張強, 管映亭, 任森芳 申請人:深圳市新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