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凝棉器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凝棉器。
背景技術:
凝棉器通常應用于紡織行業如紡織廠的開清棉工序中,起輸送和凝聚棉塊或化纖的作用,同時將棉中的短絨和塵屑雜質去除。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可見諸凝棉器的技術信息,典型的如授權公告號CN202226978U推薦的“一種改進的凝棉器”,該專利的技術要點是將風機皮帶輪小頭的直徑設計為75-85 mm,將與傳動皮帶輪同軸的傳動齒輪的直徑設計為330-350 mm,藉此設計而體現其說明書第0008欄載述的技術效果。但是由于該專利方案未揭示諸如箱體、風機與箱體的配合、塵籠、剝棉輥(專利稱打手)等結構,特別是由于依據其說明書第0014欄至0016欄的表述難以甚至無法使領域內的技術人員再現該專利方案,更確切地講無法將其形成付諸開清棉工序或與類似的裝置相配套,因此有必要加以完
盡
口 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在于提供一種有助于顯著優化箱體結構而藉以滿足纖維輸入和引出要求并且滿足對箱體的箱體腔方便清潔檢護要求、有利于保障風機在箱體上的合理位置而藉以理想地將進入到塵籠的塵籠腔內的諸如短絨及塵屑雜質排出、有益于避免纖維纏繞于剝棉輥上而藉以保障理想的剝棉效果和有便于確保傳動機構的設置位置合理而藉以體現理想的傳動效果的凝棉器。本發明的任務是這樣來完成的,一種凝棉器,包括一箱體,在該箱體的長度方向的一側的上部開設有一用于將有待于除雜的纖維引入箱體的箱體腔內的纖維引入口,在該纖維引入口上固定有一纖維引入管,并且在箱體上還配設有一清潔檢護門,該清潔檢護門對應于所述纖維引入口的下方,在箱體的底部并且沿著箱體的底部的長度方向開設有一用于將箱體腔內的經除塵后的纖維引出的纖維引出口,在箱體的寬度方向的右側配設有一傳動箱箱體,該傳動箱箱體構成有一傳動箱箱體腔;一傳動機構,該傳動機構設置在所述的傳動箱箱體腔內;一塵籠和一風機,塵籠以臥置狀態設置在所述箱體腔內,在該塵籠上以密集狀態開設有與塵籠的塵籠腔相通的吸塵孔,并且該塵籠朝向箱體的寬度方向的左側的一端具有一第一端盤,而塵籠朝向箱體的寬度方向的右側的一端具有一第二端盤,其中:在第一端盤的圓周方向以間隔狀態構成有一組鏤空的并且與塵籠的塵籠腔相通的通風腔,而第二端盤朝向所述傳動機構的一側構成有一端盤腔,在該端盤腔內固定有一端盤齒輪,該端盤齒輪與傳動機構傳動配合,風機固定在箱體的寬度方向的左側箱壁的外壁上,該風機的風機進風口與所述通風腔相對應并且與通風腔相通,而風機的風機出風口由管路與集塵裝置連接,風機的風機葉輪軸的一端通過第一軸承座轉動地支承在箱體的寬度方向的左側箱壁上,并且在探出第一軸承座后伸展到風機的風機腔內,而風機葉輪軸的另一端在穿過所述塵籠腔后通過第二軸承座轉動地支承在箱體的寬度方向的右側箱壁上,并且在探出第二軸承座后伸展到所述的傳動箱箱體腔內與所述的傳動機構傳動連接,風機的風機葉輪位于所述風機腔內并且與風機葉輪軸的所述一端固定;一剝棉輥,該剝棉輥以水平狀態位于所述箱體腔內,并且對應于所述塵籠的側下方,該剝棉輥兩端的剝棉輥軸頭各通過輥軸軸承座轉動地支承在箱體的寬度方向的左側箱壁和右側箱壁上,并且與傳動機構傳動連接,所述的纖維引出口與剝棉輥的長度方向的下方相對應,在剝棉輥的長度方向以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組用于剝取塵籠上的纖維的剝棉板;一動力驅動機構,該動力驅動機構與所述的傳動機構傳動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箱體的寬度方向的左側箱壁的內壁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第一端盤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一端盤密封圈,而在寬度方向的右側箱壁的內壁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第二端盤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二端盤密封圈,第一端盤與第一端盤密封圈密封配合,而第二端盤與第二端盤密封圈密封配合。
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端盤的中央部位通過第一端盤軸承轉動地支承在所述風機葉輪軸的所述一端,而所述的第二端盤的中央部位通過第二端盤軸承轉動地支承在風機葉輪軸的所述另一端。
在本發明的又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傳動箱箱體上配設有一用于將所述傳動箱箱體腔蔽護的傳動箱箱體門。
在本發明的再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傳動機構包括齒輪軸、第一、第二過渡齒輪、剝棉輥齒輪、第一、第二、第三皮帶輪、第三過渡齒輪和傳動皮帶,齒輪軸的長度方向的中部通過齒輪軸軸承座轉動地支承在所述箱體的右側箱壁上,并且該齒輪軸的一端探入到所述的端盤腔內,而齒輪軸的另一端伸展到傳動箱箱體的傳動箱箱體腔內,第一過渡齒輪位于端盤腔內,并且固定在齒輪軸的所述一端,該第一過渡齒輪與所述的端盤齒輪相嚙合,第二過渡齒輪位于傳動箱箱體腔內,并且固定在齒輪軸的所述另一端,剝棉輥齒輪固定在所述剝棉棍軸頭上,并且該剝棉輥齒輪與所述的第二過渡齒輪相嚙合,第一、第二皮帶輪彼此構成為一體結構,并且共同固定在所述風機葉輪軸的所述另一端,第三過渡齒輪通過過渡齒輪軸承轉動地設置在過渡齒輪半軸上,而該過渡齒輪半軸通過半軸座固定在箱體的右側箱壁上,第三皮帶輪與所述第三過渡齒輪固定,而該第三過渡齒輪與所述剝棉輥齒輪相嚙合,傳動皮帶的一端套置在第一皮帶輪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三皮帶輪上,所述的動力驅動機構與所述的第二皮帶輪傳動連接。
在本發明的還有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在所述的第三過渡齒輪朝向所述第三皮帶輪的一側構成有突起于第三過渡齒輪的表面的一皮帶輪座,第三皮帶輪套置在該皮帶輪座上。
在本發明的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組剝棉板各自固定在剝棉板座上,而剝棉板座與所述剝棉輥的輥體固定。
在本發明的進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的一組剝棉板為橡膠板或尼龍板。
在本發明的又更而一個具體的實施例中,所述動力驅動機構包括驅動電機、驅動皮帶輪和驅動傳動帶,驅動電機伴隨于所述箱體與使用場所的機架固定,驅動皮帶輪固定在驅動電機的驅動電機軸上,驅動傳動帶的一端套置在驅動皮帶輪上,而另一端套置在所述的第二皮帶輪上。
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由于在箱體的長度方向的一側的上、下方分別設置了纖維引入口和清潔檢護門,并且在箱體的左側設置風機,而右側設置傳動箱箱體以及在底部開設纖維引出口,因而能理想地滿足對纖維輸入和引出的要求以及方便地對箱體腔實施清潔檢護;由于在塵籠的第一端盤上構成一組通風腔,并且將風機的風機進風口與通風腔相對應,因而能有效地將進入塵籠內的短絨及塵雜引出;由于在剝棉輥上以間隔狀態設置一組剝棉板,因而不會出現纖維纏輥現象,并且能體現對塵籠的剝棉效果;由于將傳動機構設置于傳動箱箱體腔內,因而不僅安全而且能確保理想的傳動效果。
圖1為本發明的實施例結構圖。圖2為圖1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專利局的審查員尤其是公眾能夠更加清楚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和有益效果,申請人將在下面以實施例的方式作詳細說明,但是對實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對本發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據本發明構思所作出的僅僅為形式上的而非實質性的等效變換都應視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范疇。請參見圖1和圖2,給出了一長方體的箱體I,該箱體I構成有一箱體腔11,在該箱體I的長度方向的一側的上方位置開設有一纖維引入口 12,并且在該纖維引入口 12上用螺釘固定有一纖維引入管121,由該纖維引入管121將有待于除塵并且凝棉的纖維經纖維引入口 12引入到箱體腔11內。這里提及的纖維并不限于棉纖維,例如當本發明配套于汽車隔音氈廢纖維開松回收裝置時,那么由廢纖維開松回收裝置的開松機(包括預開松機和精開松機)開松后的廢纖維自纖維引入管121經纖維引入口 12引入到箱體腔11內進行除雜。在箱體I的長度方向的一側并且在對應于纖維引入口 12的下方的位置通過鉸鏈配設有一清潔檢護門13,用于對箱體腔11檢護時提供方便。如果在箱體I的長度方向的另一側同樣設置清潔檢護門13或者將唯一的一扇清潔檢護門13轉移到另一側,那么應當視為等效而依然屬于本發明公開的技術內容范疇。以目前由圖1所示的位置狀態為例(以下同),在箱體I的右側箱壁上優選使用螺釘固定有一傳動箱箱體15,該傳動箱箱體15具有一傳動箱箱體腔151,并且在該傳動箱箱體15上還樞軸設置有一用于對傳動箱箱體腔151蔽護的傳動箱箱體門152。又,在箱體I的左側箱壁上用螺釘固定有一第一端盤密封圈17,而在右側箱壁上同樣由螺釘固定有一第二端盤密封圈17。及,由圖2所示,在箱體I的底部的一側(后側)并且沿著箱體I的長度方向開設有一纖維引出口 14,藉由該纖維引出口 14將除雜并且凝棉后的纖維引出。如前述,如果本發明凝棉器應用于即配套于汽車隔音氈廢纖維開松回收裝置,那么由纖維引出口 14將纖維引至打包機,由打包機進行打包,打包后的纖維回用于汽車隔音氈生產工序。給出了傳動機構2,該傳動機構2設置在前述的傳動箱箱體腔151內。并且還給出了一塵籠3和一風機4,塵籠3以水平穩狀態設置在箱體腔11內,在該塵籠3上以密封狀態開設有吸塵孔34,進入到箱體腔11內的纖維中的短絨屑及塵雜經吸塵孔34進入塵籠腔33內,由風機4引出。由圖所不,在塵籠3的左端構成有一第一端盤31,并且在該第一端盤31的圓周方向以間隔狀態構成有一組鏤空的并且與塵籠腔33相通的通風腔311,在塵籠3的右端構成有一第二端盤32,該第二端盤32朝向傳動機構2的一側構成有一凹入于端盤表面的端盤腔321,在該端盤腔321內用端盤齒輪固定螺釘32111固定有一個端盤齒輪3211,該端盤齒輪3211與下面還要詳細描述的傳動機構2傳動配合。由圖所示,前述的第一端盤密封圈16與第一端盤31相對應即相配合,由其起到對第一端盤31的密封作用,同例,前述的第二端盤密封圈17與第二端盤32相對應即相配合,由其起到對第二端盤32的密封作用。前述的風機4安裝在箱體I的左側箱壁的外側,該風機4的風機進風口與前述的通風腔311相對應,而風機4的風機出風口 41由管路與集塵裝置如集塵袋(也可稱濾塵袋)連接。風機4的風機葉輪軸42的一端即左端通過第一軸承座421轉動地支承在箱體I的左側箱壁上,并且在伸出第一軸承座421后探入風機4內,而風機葉輪軸42的另一端即右端通過第二軸承座422轉動地支承在箱體I的右側箱壁上,并且在探出該第二軸承座422后伸展到前述的傳動箱箱體腔151內,與傳動機構2傳動連接。風機4的風機葉輪43與風機葉輪軸42的前述一端即左端固定。前述第一端盤31的中央部位通過第一端盤軸承312轉動地支承在風機葉輪軸42的一端(左端),而前述的第二端盤32的中央部位通過第二端盤軸承322轉動地支承在風機葉輪軸42的另一端(右端)。一剝棉輥5以水平狀態設置在箱體腔11內并且對應于前述塵籠3的側下方,該剝棉輥5的一端以及另一端即左端和右端的剝棉輥軸頭51各通過輥軸軸承座511轉動地支承在箱體I的左側及右側箱壁上,并且與傳動機構2傳動連接。在剝棉輥5的長度方向以間隔狀態通過剝棉板座521固定有一組剝棉板52,剝棉板座52與剝棉輥5的輥體固定,而剝棉板52被夾持于成對配置的剝棉板座521之間。由圖所示,當剝棉板52固定于剝棉輥5上后,呈現輻射狀。在本實施例中,一組剝棉板52的數量為六枚,并且優選使用橡膠板,但并不排斥使用尼龍板。由于前述的纖維引出口 14對應于剝棉輥5的下方,因此由剝棉板52從塵籠3上剝取的纖維引入纖維引出口 14。請繼續見圖1和圖2,前述的傳動機構2的優選的結構如下:包括齒輪軸21、第一、第二過渡齒輪22、23、剝棉輥齒輪24、第一、第二、第三皮帶輪25、26、27、第三過渡齒輪28和傳動皮帶29,齒輪軸21的長度方向的中部轉動地設置在齒輪軸軸承座211上,而齒輪軸軸承座211固定在箱體I的右側箱壁上,齒輪軸21的一端即圖1所示位置狀態的左端探入前述的端盤腔321內,而齒輪軸21的另一端即右端伸展到傳動箱箱體腔151內。第一過渡齒輪22采用平鍵固定于齒輪軸21的前述一端,該第一過渡齒輪22在端盤腔321內與前述的端盤齒輪3211相嚙合。位于傳動箱箱體腔151內的第二過渡齒輪23同樣采用平鍵固定在齒輪軸21的前述另一端。剝棉輥齒輪24位于傳動箱箱體腔151內,并且用平鍵與前述的剝棉輥軸頭51固定,由圖示可知,該剝棉輥齒輪24與前述的第二過渡齒輪23相嚙合。第
一、第二皮帶輪25、26彼此構成為一體結構,也就是說第一皮帶輪25由第二皮帶輪26的一側窄縮構成,并且該第一、第二皮帶輪25、26共同固定在前述的風機葉輪軸42的前述另一端(右端)。第三過渡齒輪28通過過渡齒輪軸承281轉動地設置在過渡齒輪半軸282上,而該過渡齒輪半軸282的基部即朝向箱體I的右側箱壁的一端通過半軸座2821并且用半軸座固定螺釘28211固定在箱體I的右側箱壁上。第三皮帶輪27用一組皮帶輪固定螺釘271與前述第三過渡齒輪28的側面開設的螺釘孔284固定。由圖所示,由于在第三過渡齒輪28朝向第三皮帶輪27的一側的中央位置構成有一突起于第三過渡齒輪27的表面的皮帶輪座283,因此第三皮帶輪27的中央孔272套置于該皮帶輪座283上。并且進而由圖示可知,第三過渡齒輪28與剝棉輥齒輪24相嚙合。傳動皮帶29的一端套置在第一皮帶輪25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三皮帶輪27上。前述的第二皮帶輪26由動力驅動機構6帶動。上面提及的動力驅動機構6包括驅動電機61、驅動皮帶輪62和驅動皮帶63,驅動電機61伴隨即跟隨前述的箱體I與使用場所的機架固定,如前述,當本發明應用于汽車隔音氈廢纖維開松回收裝置時,那么驅動電機61跟隨箱體I與上面提及的打包機的機架固定。驅動皮帶輪62固定在驅動電機61的驅動電機軸611上,驅動傳動帶63的一端套置在驅動皮帶輪6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前述傳動機構2的第二皮帶輪26上。使用本發明時,有待于凝聚并同時除雜的纖維從纖維引入管121經纖維引入口 12進入箱體I的箱體腔11內,此時的動力驅動機構6的驅動電機61處于工作狀態,由驅動電機軸611帶動固定其上的驅動皮帶輪62運動,由驅動皮帶輪62經驅動皮帶63帶動第二皮帶輪26,由于第一皮帶輪25與第二皮帶輪26為一體結構并且同時固定于風機葉輪軸42上,因此由第二皮帶輪26使第一皮帶輪25旋轉,同時帶動風機葉輪軸42旋轉,使風機4處于工作狀態。由于第一皮帶輪25通過傳動皮帶29與第三皮帶輪27傳動連接,又由于第三皮帶輪27與第三過渡齒輪28固定,因此由第一皮帶輪25經傳動皮帶29帶動第三皮帶輪27,進而由第三皮帶輪27帶動第三過渡齒輪28。由于第三過渡齒輪28與剝棉輥齒輪24相鄰嚙合,又由于剝棉輥齒輪24固定于剝棉輥5的剝棉輥軸頭51上,因此由第三過渡齒輪28帶動剝棉輥齒輪24,進而由剝棉輥齒輪24帶動剝棉輥5運動,同時帶動第二過渡齒輪23運動。由于第一、第二過渡齒輪22、23同軸固定于齒輪軸21上,因此由第二過渡齒輪23帶動齒輪軸21,同時由齒輪軸21帶動第一過渡齒輪22。由于第一過渡齒輪22與端盤齒輪3211相嚙合,又由于端盤齒輪3211直接固定于塵籠3的第二端盤32上,因此由第一過渡齒輪22帶動端盤齒輪3211,由端盤齒輪3211帶動第二端盤32旋轉,從而使塵籠3處于旋轉狀態。在上述傳動過程中,由塵籠3起到對纖維的凝聚作用,同時在風機4的風機葉輪43的工作下,纖維中的短絨毛屑和塵雜自吸塵孔34進入塵籠腔33,經通風腔311進入風機4的風機入風口,直至由風機4的風機出風口 41經管路引出至集塵裝置如集塵濾袋內。同時由剝棉輥5上的一組剝棉板52將塵籠3上的纖維剝取并朝向纖維引出口 14,由纖維引出口14引入打包機或類似的裝置。
權利要求
1.一種凝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箱體(I),在該箱體(I)的長度方向的一側的上部開設有一用于將有待于除雜的纖維引入箱體(I)的箱體腔(11)內的纖維引入口(12),在該纖維引入口(12)上固定有一纖維引入管(121),并且在箱體(I)上還配設有一清潔檢護門(13),該清潔檢護門(13)對應于所述纖維引入口(12)的下方,在箱體(I)的底部并且沿著箱體(I)的底部的長度方向開設有一用于將箱體腔(11)內的經除塵后的纖維引出的纖維引出口(14),在箱體(I)的寬度方向的右側配設有一傳動箱箱體(15),該傳動箱箱體(15)構成有一傳動箱箱體腔(151);—傳動機構(2),該傳動機構(2)設置在所述的傳動箱箱體腔(151)內;一塵籠(3)和一風機(4),塵籠(3)以臥置狀態設置在所述箱體腔(11)內,在該塵籠(3)上以密集狀態開設有與塵籠(3)的塵籠腔(33)相通的吸塵孔(34),并且該塵籠(3)朝向箱體(I)的寬度方向的左側的一端具有一第一端盤(31),而塵籠(3)朝向箱體(I)的寬度方向的右側的一端具有一第二端盤(32),其中:在第一端盤(31)的圓周方向以間隔狀態構成有一組鏤空的并且與塵籠(3)的塵籠腔(33)相通的通風腔(311),而第二端盤(32)朝向所述傳動機構(2)的一側構成有一端盤腔(321),在該端盤腔(321)內固定有一端盤齒輪(3211),該端盤齒輪(3211)與傳動機構(2)傳動配合,風機(4)固定在箱體(I)的寬度方向的左側箱壁的外壁上,該風機(4)的風機進風口與所述通風腔(311)相對應并且與通風腔(311)相通,而風機(4)的風機出風口(41)由管路與集塵裝置連接,風機(4)的風機葉輪軸(42)的一端通過第一軸承座(421)轉動地支承在箱體(I)的寬度方向的左側箱壁上,并且在探出第一軸承座(421)后伸展到風機(4)的風機腔內,而風機葉輪軸(42)的另一端在穿過所述塵籠腔(33)后通過第二軸承座(422)轉動地支承在箱體(I)的寬度方向的右側箱壁上,并且在探出第二軸承座(422)后伸展到所述的傳動箱箱體腔(151)內與所述的傳動機構(2)傳動連接,風機(4)的風機葉輪(43)位于所述風機腔內并且與風機葉輪軸(42)的所述一端固定;一剝棉輥(5),該剝棉輥(5)以水平狀態位于所述箱體腔(II)內,并且對應于所述塵籠(3)的側下方,該剝棉輥(5)兩端的剝棉輥軸頭(51)各通過輥軸軸承座(511)轉動地支承在箱體(I)的寬度方向的左側箱壁和右側箱壁上,并且與傳動機構(2)傳動連接,所述的纖維引出口(14)與剝棉輥(5)的長度方向的下方相對應,在剝棉輥(5)的長度方向以間隔狀態固定有一組用于剝取塵籠(3)上的纖維的剝棉板(52);一動力驅動機構(6),該動力驅動機構(6)與所述的傳動機構(2)傳動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凝棉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箱體(I)的寬度方向的左側箱壁的內壁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 第一端盤(31)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一端盤密封圈(16),而在寬度方向的右側箱壁的內壁上并且在對應于所述第二端盤(32)的位置固定有一第二端盤密封圈(17),第一端盤(31)與第一端盤密封圈(16)密封配合,而第二端盤(32)與第二端盤密封圈(17)密封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凝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端盤(31)的中央部位通過第一端盤軸承(312)轉動地支承在所述風機葉輪軸(42)的所述一端,而所述的第二端盤(32)的中央部位通過第二端盤軸承(322)轉動地支承在風機葉輪軸(42)的所述另一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凝棉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傳動箱箱體(15)上配設有一用于將所述傳動箱箱體腔(151)蔽護的傳動箱箱體門(152)。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凝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傳動機構(2)包括齒輪軸(21)、第一、第二過渡齒輪(22、23)、剝棉輥齒輪(24)、第一、第二、第三皮帶輪(25、26、27)、第三過渡齒輪(28)和傳動皮帶(29),齒輪軸(21)的長度方向的中部通過齒輪軸軸承座(211)轉動地支承在所述箱體(I)的右側箱壁上,并且該齒輪軸(21)的一端探入到所述的端盤腔(321)內,而齒輪軸(21)的另一端伸展到傳動箱箱體(15)的傳動箱箱體腔(151)內,第一過渡齒輪(22)位于端盤腔(321)內,并且固定在齒輪軸(21)的所述一端,該第一過渡齒輪(22)與所述的端盤齒輪(3211)相嚙合,第二過渡齒輪(23)位于傳動箱箱體腔(151)內,并且固定在齒輪軸(21)的所述另一端,剝棉輥齒輪(24)固定在所述剝棉輥軸頭(51)上,并且該剝棉輥齒輪(24)與所述的第二過渡齒輪(23)相嚙合,第一、第二皮帶輪(25、26)彼此構成為一體結構,并且共同固定在所述風機葉輪軸(42)的所述另一端,第三過渡齒輪(28)通過過渡齒輪軸承(281)轉動地設置在過渡齒輪半軸(282)上,而該過渡齒輪半軸(282)通過半軸座(2821)固定在箱體(I)的右側箱壁上,第三皮帶輪(27)與所述第三過渡齒輪(28)固定,而該第三過渡齒輪(28)與所述剝棉輥齒輪(24)相嚙合,傳動皮帶(29)的一端套置在第一皮帶輪(25)上,而另一端套置在第三皮帶輪(27)上,所述的動力驅動機構(6)與所述的第二皮帶輪(26)傳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凝棉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三過渡齒輪(28)朝向所述第三皮帶輪(27)的一側構成有突起于第三過渡齒輪(28)的表面的一皮帶輪座(283),第三皮帶輪(27)套置在該皮帶輪座(283)上。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凝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組剝棉板(52)各自固定在剝棉板座(521)上,而剝棉板座(521)與所述剝棉輥(5)的輥體固定。
8.根據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凝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組剝棉板(52)為橡膠板或尼龍板。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凝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驅動機構(6)包括驅動電機(61)、驅動皮帶輪¢2)和驅動傳動帶(63),驅動電機¢1)伴隨于所述箱體(I)與使用場所的機架固定,驅動皮帶輪¢2)固定在驅動電機¢1)的驅動電機軸(611)上,驅動傳動帶 (63)的一端套置在驅動皮帶輪¢2)上,而另一端套置在所述的第二皮帶輪(26)上。
全文摘要
一種凝棉器,屬于紡織機械。包括箱體,其一側的上部開設纖維引入口,在纖維引入口上固定纖維引入管,在箱體上配設清潔檢護門,在箱體的底部開設纖維引出口,在箱體的右側配設傳動箱箱體;傳動機構,設置在傳動箱箱體腔內;塵籠設置在箱體腔內,在塵籠上開設吸塵孔,且塵籠朝向箱體的一端具有第一端盤、另一端具有第二端盤,在第一端盤的圓周方向構成一組通風腔,第二端盤的一側構成端盤腔,在端盤腔內固定端盤齒輪,風機固定在箱體的外壁上;剝棉輥,位于箱體腔內,且對應于塵籠的側下方;動力驅動機構,與傳動機構傳動連接。能滿足對纖維輸入和引出的要求以及方便清潔檢護;能將短絨及塵雜引出;不會出現纖維纏輥現象;安全且能確保傳動效果。
文檔編號D01G9/22GK103147171SQ201310088998
公開日2013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3年3月20日
發明者潘四 申請人:江蘇常盛無紡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