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柔性集裝袋圓筒布編織機的卷布裝置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料編織機械,尤其是一種柔性集裝袋圓筒布編織機的卷布
>J-U裝直。
背景技術:
塑料袋圓織機的卷布裝置,如圖3所示,一般采用雙輥驅動的表面摩擦收卷方式,布卷由兩根表面驅動輥支撐,卷取軸受力小,不需要太大的剛性。卷布的線速度基本上和卷取輥線速度一致。為使卷取輥有足夠的牽引力,基布進入第一根卷取輥時,需有一個較大的包角。為使卷取緊密,第二卷取輥的表面線速度應稍大于第一根卷取輥。這可以根據基材張力,通過傳動鏈輪或齒輪差速來實現。上述卷布裝置,結構簡單,控制方便。上述卷布裝置初始卷取時,尤其是對于厚度達到0.6毫米、重量達到160 300克每平方米、幅寬達到2米以上的柔性集裝袋的圓織機筒布,由于卷取芯輥重量有限,與兩卷取輥之間的摩擦力不足,造成初始卷取的小直徑布卷緊密度不夠,卷取偏松。而隨著布卷直徑逐漸增大時,布卷和卷取輥之間的摩擦力也不斷增大,布卷卻越卷越緊。最終布卷呈現內松外緊的現象,而且卷取時布卷表面容易產生皺紋,布卷兩端收卷不整齊。按照表面摩擦卷取的基本原理和經驗,卷徑小時,需要附加額外的壓力保證一定的摩擦力才能卷緊布卷;而在卷徑逐漸增大時,由于布卷重力對于卷取輥的作用,附加的壓力應相應減小,方能實現卷取的緊密一致性。現有技術中,表面摩擦卷取往往采用在卷取芯輥上增加氣壓或液壓的方法以配合卷徑變化,保持恒張力卷取的方法,但在塑料編織行業,鑒于制造成本及工廠現場條件的限制,很少采用。一般在上述雙輥表面摩擦卷取裝置中,在卷取芯輥中增加配重,以改善內松外緊的現象。上述雙輥驅動的表面摩擦卷取裝置,布卷更換時,必須采用行吊或鏟車搬移,也十分不便。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上述雙輥驅動的表面摩擦卷取裝置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實現基本恒定的卷取摩擦力以保證卷取操作穩定的卷布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提供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柔性集裝袋圓筒布編織機的卷布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裝設卷布芯輥及配合實現卷取動作的表面卷取機構,以及卷取動力機構;所述機架包括一對側向立柱和一對水平橫梁,所述卷布芯輥架設在機架的橫梁上;機架兩側的立柱上端對稱鉸接有兩個擺臂,兩個擺臂的自由端分別安裝有轉軸;所述表面卷取機構以該轉軸為支點安裝,并能以該轉軸為支點擺動;該表面卷取機構包括第一卷取輥、第二卷取輥及卷取輥機架罩,卷取輥機架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擺臂上,在卷取過程中,該表面卷取機構以轉軸為支點擺動,第一卷取輥和第二卷取輥始終與布卷表面貼合接觸。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結構后,布卷重量由卷布芯輥承受并分解到機架上,卷取輥受力小,且在卷取過程中可擺動地、始終覆蓋貼合在布卷表面。因此,在初始卷取時,擺臂及卷取輥重量可以給予卷取所需足夠的摩擦力;隨著卷徑的增大,重力作用減小;這樣,卷取的布卷內外松緊相對一致,并且克服了卷取時布卷表面容易產生皺紋,布卷兩端收卷不整齊等問題。為簡化結構,所述卷取動力機構包括電機、鏈輪對及齒輪傳動機構,電機輸出動力通過鏈輪對傳遞至安裝在擺臂自由端的轉軸上,再由安裝在轉軸另一端的齒輪傳動機構傳遞動力給第一卷取棍、第二卷取棍,實現卷取動作。所述齒輪傳動機構包括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及第四齒輪,其中:第一齒輪與轉軸同軸安裝,第二齒輪分別與第三齒輪和第四齒輪嚙合,第三齒輪和第四齒輪分別與第一卷取輥和第二卷取輥同軸安裝;傳遞至轉軸的動力,先由第一齒輪傳遞給第二齒輪,再由第二齒輪同時傳遞給第三齒輪和第四齒輪,驅動第一卷取輥和第二卷取輥卷取動作。其次,本實用新型可在所述擺臂下方安裝有支撐油缸,所述支撐油缸一端連接在機架的側向立柱上,另一端與擺臂連接。當布卷達到一定直徑后,油缸的活塞桿伸長將擺臂自由端頂升至最高點,即可方便移去布卷,非常容易進行卸卷操作。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雙輥卷取機構設置為可擺動結構,且上移至布卷上方,巧妙地實現了卷取過程中卷取摩擦力基本恒定,卷取操作穩定,且機械結構簡單易行,同時卸卷操作方便。
圖1是本實用新型起始收卷時的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最大卷徑時的示意圖;圖3是現有技術的卷布裝置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齒輪傳遞系統結構示意圖。圖中:1_機架;2-擺臂;3-油缸;4-轉軸;5_第一卷取輥;6_第二卷取輥;7-卷取輥機架罩;8_主動鏈輪;9_從動鏈輪;10-卷布芯輥;11_布卷;12-第一齒輪;13-第二齒輪;14_第二齒輪;15_第四齒輪;16_電機;17_卷芯軸座。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機架1,機架I包括一對側向立柱和一對水平橫梁,機架I側向大致呈現h型,兩個卷芯軸座17對應固定在機架I的橫梁上,卷芯軸座17內裝設卷布芯輥10 ;機架I兩側的立柱上端對稱鉸接一擺臂2,擺臂2由分別固定在兩側立柱上的油缸3支撐,油缸3 —端固定在機架I的側向立柱上,一端與擺臂2連接,擺臂2在油缸3的驅動下,以其與機架I的立柱的鉸接點旋轉;兩根轉軸4分別安裝在兩擺臂2的自由端的相同位置;以轉軸4中心為支點,安裝有兩輥驅動的表面卷取機構。該表面卷取機構包括第一卷取輥5、第二卷取輥6、卷取輥機架罩7,卷取輥機架罩7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擺臂2上,整個表面卷取機構能以擺臂2 —端的轉軸4中心為支點擺動;同時,安裝在一側擺臂上的電機16,通過主動鏈輪8和從動鏈輪9傳遞動力至該側擺臂的轉軸4上,再由安裝在轉軸4另一端的齒輪傳動機構傳遞動力給第一卷取輥5和第二卷取輥6,實現卷取動作。[0020]如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齒輪傳動系統包括第一齒輪12、第二齒輪13、第三齒輪14及第四齒輪15,其中:第一齒輪12與轉軸4同軸安裝,第二齒輪13分別與第三齒輪14和第四齒輪15嚙合,第三齒輪14和第四齒輪15分別與第一卷取輥5和第二卷取輥6同軸安裝。傳遞至轉軸4的動力,先由第一齒輪12傳遞給第二齒輪13,再由第二齒輪13同時傳遞給第三齒輪14和第四齒輪15,驅動第一卷取輥5和第二卷取輥6卷取動作。起始收卷時,如圖1所示,擺臂2下降到最低點,由第一卷取輥5、第二卷取輥6和卷取輥機架罩7組成的雙輥卷取裝置貼合在卷布芯輥10表面。電機16通過一對鏈輪,包括主動鏈輪8和從動鏈輪9,將動力傳遞至該側擺臂2的轉軸4上,經過齒輪傳動機構將動力傳遞給第一卷取輥5和第二卷取輥6,實現卷取。隨著布卷11直徑的變大,如圖2所示,擺臂2被抬起,由于整個雙輥卷取輥裝置能以擺臂2的轉軸4中心為支點擺動,這樣就使卷取輥始終覆蓋貼合在布卷11表面,保證收卷的正常進行。換卷時,油缸3開始工作,油缸活塞桿伸長將擺臂頂出至最高點,此時用液壓車、行吊等工具可以方便移去布卷,實現換卷。
權利要求1.一種柔性集裝袋圓筒布編織機的卷布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裝設卷布芯輥及配合實現卷取動作的表面卷取機構,以及卷取動力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架包括一對側向立柱和一對水平橫梁,所述卷布芯輥架設在機架的橫梁上;機架兩側的立柱上端對稱鉸接有兩個擺臂,兩個擺臂的自由端分別安裝有轉軸;所述表面卷取機構以該轉軸為支點安裝,并能以該轉軸為支點擺動;所述表面卷取機構包括第一卷取輥、第二卷取輥及卷取輥機架罩,卷取輥機架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擺臂上,在卷取過程中,第一卷取輥和第二卷取輥始終與布卷表面貼合接觸。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集裝袋圓筒布編織機的卷布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擺臂下方安裝有支撐油缸,所述支撐油缸一端連接在機架的側向立柱上,另一端與擺臂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柔性集裝袋圓筒布編織機的卷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取動力機構包括電機、鏈輪對及齒輪傳動機構,電機輸出動力通過鏈輪對傳遞至轉軸上,再由安裝在轉軸另一端的齒輪傳動機構傳遞動力給第一卷取輥、第二卷取輥,實現卷取動作。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柔性集裝袋圓筒布編織機的卷布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傳動機構包括第一齒輪、第二齒輪、第三齒輪及第四齒輪,其中:第一齒輪與轉軸同軸安裝,第二齒輪分別與第三齒輪和和第四齒輪嚙合,第三齒輪和和第四齒輪分別與第一卷取輥和第二卷取輥同軸安裝;傳遞至轉軸的動力,先由第一齒輪傳遞給第二齒輪,再由第二齒輪同時傳遞 給第三齒輪和第四齒輪,驅動第一卷取輥和第二卷取輥卷取動作。
專利摘要一種柔性集裝袋圓筒布編織機的卷布裝置,包括機架,機架上裝設卷布芯輥及配合實現卷取動作的表面卷取機構,以及卷取動力機構;所述機架包括一對側向立柱和一對水平橫梁,所述卷布芯輥架設在機架的橫梁上;機架兩側的立柱上端對稱鉸接有兩個擺臂,兩個擺臂的自由端分別安裝有轉軸;所述表面卷取機構以該轉軸為支點安裝,并能以該轉軸為支點擺動;該表面卷取機構包括第一卷取輥、第二卷取輥及卷取輥機架罩,卷取輥機架罩的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擺臂上,在卷取過程中,第一卷取輥和第二卷取輥始終與布卷表面貼合接觸。本實用新型通過將雙輥卷取機構設置為可擺動結構,且上移至布卷上方,巧妙地實現了卷取過程中卷取摩擦力基本恒定,卷取操作穩定,且機械結構簡單易行。
文檔編號D03D49/20GK203159832SQ20132019392
公開日2013年8月28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7日
發明者劉成臣, 李克 申請人:常州市恒成塑料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