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紡織廠用布料檢驗的制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紡織廠用布料檢驗機,包括機體,機體的上端兩角邊處分別安裝有滾軸,機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布料架和第二布料架,機體高于兩布料架,布料架具有上端擱置部和底部支撐部,第一布料架的底部支撐部與機體之間連接有第一存布兜,第二布料架的底部支撐部與機體之間連接有第二存布兜。通過設置的第一存布兜和第二存布兜,可以及時接住從卷布軸上滑落下來的布料,避免布料直接著地弄臟,使工人可以專心檢驗布料。
【專利說明】一種紡織廠用布料檢驗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織布機【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紡織廠用布料檢驗機。
【背景技術】
[0002]布料在初步被加工好之后需要進行一道對布料的檢驗,傳統的檢驗機,包括一個機體和設置在機體旁邊的布料架,布料從布料架上被拉起經過機體的進布輪和和出布輪,工人站在出布輪口的平臺上進行對布料的檢驗,有時候由于一次拉出的布料太多,布料來不及進入機體檢驗,并且有時候也會因為布料的自重帶動布料架上的卷布滾子轉動,使得布料滑落在地,產生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
[0003]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紡織廠用布料檢驗機,解決以往布料易滑落至地面弄臟的缺陷。
[0004]為解決此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以下方案:一種紡織廠用布料檢驗機,包括機體,機體的上端兩角邊處分別安裝有滾軸,機體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布料架和第二布料架,機體高于兩布料架,布料架具有上端擱置部和底部支撐部,第一布料架的底部支撐部與機體之間連接有第一存布兜,第二布料架的底部支撐部與機體之間連接有第二存布兜。
[0005]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布料架背離機體的一側安裝有向外伸出的第一撐板,所述第一存布兜一端與機體連接,另一端與第一撐板連接。
[0006]進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架背離機體的一側安裝有向外伸出的第二撐板,所述第二存布兜一端與機體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撐板連接。
[0007]通過采用前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的第一存布兜和第二存布兜,可以及時接住從卷布軸上滑落下來的布料,避免布料直接著地弄臟,使工人可以專心檢驗布料。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09]其中,1、機體,2、第一布料架,21、第一存布覽,22、第一撐板,3、第二布料架,31、第二存布兜,32、第二撐板,4、待檢測布料。
【具體實施方式】
[0010]現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0011]參考圖1本實施例公開一種紡織廠用布料檢驗機,包括機體1,機體I的上端兩角邊處分別安裝有滾軸,機體I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布料架2和第二布料架3,機體I高于兩布料架,布料架具有上端擱置部和底部支撐部,第一布料架2的底部支撐部與機體I之間連接有第一存布兜21,第二布料架3的底部支撐部與機體I之間連接有第二存布兜31。
[0012]在檢驗布料的時候,先將待檢測布料4連通卷布軸一同擱置在第一布料架2上,布料的端頭繞過機體I的上端的兩個滾軸連接到放置在第二布料架3上的卷布軸上,工人站在第二布料架的這側慢慢收卷布料,并在收卷的過程中慢慢檢測布料上是否有脫線、污染等等問題。
[0013]第一布料架2背離機體I的一側安裝有向外伸出的第一撐板22,第一存布兜21 —端與機體I連接,另一端與第一撐板22連接。第二支架背離機體I的一側安裝有向外伸出的第二撐板32,第二存布兜31 —端與機體I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撐板32連接。兩撐板向外伸出,有效擴大了兩存布兜的接布料的范圍,更大范圍的接受布料,避免布料掉落到地面上。
[0014]以上所記載,僅為利用本創作技術內容的實施例,任何熟悉本項技藝者運用本創作所做的修飾、變化,皆屬本創作主張的專利范圍,而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者。
【權利要求】
1.一種紡織廠用布料檢驗機,其特征是:包括機體(1),機體(I)的上端兩角邊處分別安裝有滾軸,機體(I)的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一布料架(2)和第二布料架(3),機體(I)高于兩布料架,布料架具有上端擱置部和底部支撐部,第一布料架(2)的底部支撐部與機體(I)之間連接有第一存布兜(21 ),第二布料架(3)的底部支撐部與機體(I)之間連接有第二存布兜(3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紡織廠用布料檢驗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布料架(2)背離機體(I)的一側安裝有向外伸出的第一撐板(22),所述第一存布兜(21) —端與機體(I)連接,另一端與第一撐板(22)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紡織廠用布料檢驗機,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支架背離機體(I)的一側安裝有向外伸出的第二撐板(32),所述第二存布兜(31) —端與機體(I)連接,另一端與第二撐板(32)連接。
【文檔編號】D06H3/06GK203923762SQ201420097712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5日
【發明者】林巧生 申請人:林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