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條機皮輥清潔的清潔棒裝置及使用該清潔棒裝置的皮輥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并條機皮輥清潔的清潔棒裝置屬于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棉紡并條機牽伸部件中皮輥清潔裝置的清潔棒結構的改進。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清潔效果好,不會出現清潔棒與皮輥點接觸的并條機清潔棒裝置。本實用新型包括并條機清潔棒的棒體,其特征在于,棒體的表面設置有削平面。
【專利說明】并條機皮輥清潔的清潔棒裝置及使用該清潔棒裝置的皮輥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于紡織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于棉紡并條機牽伸部件中皮輥清潔裝置的清潔棒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0002]在紡織機械中,棉紡并條機的作用是將多根紗條并合、牽伸,從而得到均勻度、不勻率明顯改善的紗條。牽伸部件是并條機的核心部件,而牽伸區的清潔問題一直是并條機的核心問題。吸附在皮輥上的短絨、飛花如果不及時清理帶走,積攢到一定程度將會落入牽伸區的棉網中,對后續工序的產品質量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這就要求皮輥的清潔要及時有效。
[0003]用來實現皮輥清潔的機構形式有多種,其中較為常見的形式有絨帶清潔、清潔棒清潔、膠板清潔等。
[0004]以往的并條機因輸出速度低,皮輥清潔采用絨帶形式較多,隨著并條機輸出速度的不斷提高,絨帶清潔的局限性逐步顯現出來,皮輥因高速轉動產生的大量熱量被絨帶罩住,不能及時散掉。積聚的熱量致使整個皮輥溫度急劇升高,皮輥膠層快速變性老化,皮輥壽命大大縮短。清潔棒即是在這種情況下誕生的一種皮輥上清潔裝置。
[0005]上清潔裝置的結構形式:如圖4所示,皮輥3通過具有卡凸8的連接件9同軸承座7相連,連接件9裝在皮輥3芯子兩端的軸頭上,連接件9內有清潔棒的支承座10,清潔棒裝在支承座10的長圓槽11內,清潔棒可以沿長圓槽11上下浮動,清潔棒靠自重與皮輥3接觸。
[0006]皮輥3正常運轉時,吸附在皮輥3膠層表面的飛花及塵雜4,被清潔棒擋在清潔棒和皮輥3接觸處,積攢到一定量后吸入吸風斗,吸風斗內的飛花及塵雜4在吸棉箱負壓作用下沿著風道到達棉箱,被定期清除。
[0007]以往并條機清潔棒結構如圖5所示:其整體形狀為圓桿,圓桿一端加工有溝槽6,其寬度及直徑與清潔棒的支承座10相關尺寸匹配,另一端銑兩個扁槽5,這兩個扁槽5相對于清潔棒軸線對稱,防止清潔棒在工作過程中與皮輥3同步轉動。
[0008]清潔棒的支承座10與皮輥3軸承座7,共同裝在同一根牽伸羅拉12左右軸承座7的卡槽13內,如圖6所示。卡槽13與皮輥3軸承座7的卡凸8 二者為間隙配合。兩端皮輥3軸承座7的卡凸8在羅拉12左右軸承座7卡槽13內擺動,兩卡凸8同向同步擺動還好,否則清潔棒軸線與皮輥3軸線會形成一定角度,皮輥3與清潔棒不是線(母線)接觸而是點接觸,如圖8所示,達不到清潔皮輥3的目的。
[0009]若要達到清潔目的,需要清潔棒軸線與皮輥3軸線完全平行,皮輥3與清潔棒間為母線接觸,如圖7所示,這就意味著皮輥3軸承座7卡凸8尺寸與羅拉12軸承座7卡槽13尺寸一致性要好,不僅如此,同一根羅拉12的左右軸承座7卡槽13尺寸一致性也要好,且安裝位置還要絕對一致,零件加工難度高,也加大了裝配難度。
[0010]由于清潔棒的截面為圓形,即使相關件尺寸都符合圖紙要求,但尺寸公差總有一定的公差帶寬,尺寸偏差一致性稍差,就會導致清潔棒軸線與皮輥3軸線不在同一平面內,而形成空間角度。如圖8所示,清潔棒軸線與皮輥3軸線成空間角α,致使皮輥3母線與清潔棒母線相交于點Μ,即清潔棒與上皮輥3點接觸,這時清潔棒不能有效地集攏塵雜及飛花,起不到很好的清潔作用。
【發明內容】
[0011]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清潔效果好,不會出現清潔棒與皮輥點接觸的并條機清潔棒裝置。
[0012]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并條機皮輥清潔的清潔棒裝置,包括并條機清潔棒的棒體,其特征在于,棒體的表面設置有削平面。
[0013]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具有上述并條機清潔棒裝置的皮輥結構,包括兩軸承座,兩軸承座之間設置有羅拉,羅拉上方設置有皮輥,皮輥兩端設置具有卡凸的連接件,皮輥通過連接件的卡凸同軸承座的卡槽相配合,皮輥的連接件上設置有兩支承座,兩支承座上設置有長圓槽,所述并條機清潔棒的棒體兩端設置于兩支承座的長圓槽內。
[0014]優選的,所述棒體的削平面的寬度大于或等于軸承座的卡槽公差的二倍、皮輥的卡凸公差的二倍、支承座長圓槽寬度公差的二倍和軸承座的安裝誤差之和。
[001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的并條機清潔棒裝置,由于清潔棒設置了削平面,即使清潔棒和皮輥之間存在一定角度,也能保證清潔棒削平面與皮輥能形成有效的線接觸,因此,本實用新型的并條機清潔棒裝置可有效清除皮輥表面的飛花及塵雜。
[0016]2、由于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并條機清潔棒與皮輥的接觸是平面與線的接觸,因此,在削平面和皮輥之間會形成一三角區域,該三角區域更有利于飛花及塵雜的聚攏和收集。
[0017]3、由于本實用新型可以無需顧忌清潔棒和皮輥之間存在的角度,因此,對于清潔棒和皮輥之間各連接部分的精度以及裝配精度均要求較低,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和裝配難度。
[0018]4、本實用新型具有清潔棒的皮輥結構將削平面的寬度設置為大于或等于軸承座的卡槽公差的二倍、皮輥的卡凸公差的二倍、支承座長圓槽寬度公差的二倍和軸承座的安裝誤差之和,可保證削平面的寬度可完全吸收并條機皮輥和清潔棒連接處的各種公差,使之不會影響皮輥的清理工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
[0021]圖3是清潔棒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4是現有的并條機皮輥和清潔棒的組裝結構示意圖。
[0023]圖5是現有的清潔棒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6是現有的并條機皮輥和清潔棒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5]圖7是理想狀態下皮輥和清潔棒的結構示意圖。
[0026]圖8是實際狀態下皮輥和清潔棒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清潔棒和皮輥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0028]附圖中I為削平面、2為棒體、3為皮輥、4為飛花及塵雜、5為扁槽、6為溝槽、7為軸承座、8為卡凸、9為連接件、10為支承座、11為長圓槽、12為羅拉、13為卡槽,α為實際狀態下皮輥的軸線與清潔棒軸線之間的夾角,M為實際狀態下皮輥的母線與皮輥母線的接觸點,T為削平面的寬度。
【具體實施方式】
[0029]本實用新型的并條機皮輥清潔的清潔棒裝置,包括并條機清潔棒的棒體2,其特征在于,棒體2的表面設置有削平面I。
[0030]所述棒體2 —端的兩側均設置有相互對稱的扁槽5,棒體2另一端設置有溝槽6。便于對現有的具有支承座10的皮輥3進行改造,節約成本,易于安裝。
[0031]所述棒體2表面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削平面I ;通過與支承座10不同的其它連接方式將棒體2固定在皮輥3上方,通過設置多個削平面1,當一個削平面I被磨損時,可以使用另一削平面1,從而是使用壽命成倍提高。
[003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具有上述并條機清潔棒的皮輥3結構,包括兩軸承座7,兩軸承座7之間設置有羅拉12,羅拉12上方設置有皮輥3,皮輥3兩端設置具有卡凸8的連接件9,皮輥3通過連接件9的卡凸8同軸承座7的卡槽13相配合,皮輥3的連接件9上設置有兩支承座10,兩支承座10上設置有長圓槽11,所述并條機清潔棒的棒體2兩端設置于兩支承座10的長圓槽11內。
[0033]所述棒體2的削平面I的寬度(T)大于或等于軸承座7的卡槽13公差(T1)的二倍、皮輥3的卡凸8公差(T2)的二倍、支承座10長圓槽11寬度公差(T3)的二倍和軸承座7的安裝誤差(T4)之和。
[0034]因此,削平面I的寬度T可得公式:T=kX (2 ?\+2 T2+2 T3+T4) ;(k彡I)。
[0035]上述公式中,由于軸承座7的卡槽13、皮輥3的卡凸8、支承座10長圓槽11均為兩個,因此,其公差V T2和T3均需乘以2。
[0036]另外,當棒體2采用其他方式與皮棍3連接時,分別用Iiprvnyn4......來表示裝配體中具有相同公差值的相關零件數量,則清潔棒寬度T的計算公式可為:
[0037]T=kX Cn1 XT1+ n2XT2+ n3XT3+ n4XT4......) ; (k ^ I)。
[0038]相關零件尺寸公差均按邊界條件(最不利條件)考慮,當k值取等于I時,削平面I的寬度T剛好滿足清潔棒與皮輥3理想工作狀態的要求。
[0039]可以理解的是,以上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以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只要滿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并條機皮輥清潔的清潔棒裝置,包括并條機清潔棒的棒體(2),其特征在于,棒體(2)的表面設置有削平面(I)。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并條機皮輥清潔的清潔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棒體(2)—端的兩側均設置有相互對稱的扁槽(5),棒體(2)另一端設置有溝槽(6)。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并條機皮輥清潔的清潔棒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棒體(2)表面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削平面(I)。
4.一種使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并條機皮輥清潔的清潔棒裝置的皮輥結構,包括兩軸承座(7),兩軸承座(7)之間設置有羅拉(12),羅拉(12)上方設置有皮輥(3),皮輥(3)兩端設置具有卡凸(8)的連接件(9),皮輥(3)通過連接件(9)的卡凸(8)同軸承座(7)的卡槽(13)相配合,皮輥(3)的連接件(9)上設置有兩支承座(10),兩支承座(10)上設置有長圓槽(11),所述并條機清潔棒的棒體(2)兩端設置于兩支承座(10)的長圓槽(11)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皮輥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棒體(2)的削平面(I)的寬度大于或等于軸承座(7)的卡槽(13)公差的二倍、皮輥(3)的卡凸(8)公差的二倍、支承座(10)長圓槽(11)寬度公差的二倍和軸承座(7)的安裝誤差之和。
【文檔編號】D01H5/64GK203960433SQ201420346791
【公開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4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4年6月27日
【發明者】郭芙蓉, 關野, 鄭升圓, 高巖 申請人:沈陽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