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豆精品无码国产在线播放,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新蒲金,国模无码大尺度一区二区三区,神马免费午夜福利剧场

一種嵌入式接經裝置及接經方法與流程

文檔序號:11061942閱讀:707來源:國知局
一種嵌入式接經裝置及接經方法與制造工藝

本發明屬于經編設備設計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嵌入式經編專用接經機及接經方法。



背景技術:

在紡織機械的織造工序中,接經機用于將織機上快要用完的老經紗和新經軸上的新經紗用打結的方式將兩者連接,使織機可以繼續生產。由于自動接經機的使用將生產成本大幅降低,且生產率大為提高,在紡織機械市場上廣受歡迎。

按照經紗布置方式不同,目前主要有四種接徑模式,如圖1所示。圖1中,(a)為無絞模式;(b)~(d)均為分絞模式,其中(b)為雙層均采用分絞線的分絞模式;(c)為僅下層采用分絞線的分絞模式;(d)為僅上層采用分絞線的分絞模式。

目前所有的接經機,都一直延傳著以上下層獨立分紗層的接經模式。以挑紗針或者以分絞形式采用機械運動在各自紗層各取一根經紗。然后再以機械配合做到以二合一。然后交接于打結器進行打結。上述四種接徑模式各有各的優勢和不足,需要根據經紗各自的形狀和材質進行選擇。

對于某些由纖維組成的經紗,比如錦綸長絲144F、75F、36F等,采用無絞模式時,由于經紗之間間距非常小,要求挑紗針的針口需要嚴格與經紗的徑向尺寸匹配,否則容易挑破相鄰的經紗。當針對橫截面為非圓形的經紗進行操作時,傳統接經過程中的挑紗針容易挑破經紗,造成失誤率很高。

而采用分絞模式,接經前需要對每個經軸進行依次分絞,工作繁瑣。且存在很多類型的經紗不能進行分絞。比如針對一些老經紗,分絞幾乎不大可能。

目前文獻報道的接經機和接經方法主要有:

申請號為CN200320108986.1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多功能自動結經機。申請號為CN200910050050.X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大提花多色經紗的結經方法。申請號為CN201220701048.1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多功能自動結經機。申請號為CN201410381482.X1的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模塊化自動接經機。

上述文獻報道的接經機或者接經方法,均是采用傳統的上下分層的接經方式。其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上述一種或多種技術缺陷。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嵌入式接經裝置,該裝置改變了傳統上下經紗層的雙層接經模式,通過單個挑紗針即可完成經紗組的挑紗,避免對經紗的損害,提高了打結精度和打結效率。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采用上述嵌入式接經裝置進行接經的方法,該方法接經操作簡單,接經成功率高。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分別如下:

一種嵌入式接經裝置,包括機架以及設置在機架上的夾紗機構和接經機,所述機架上還設有分梳板,該分梳板包括:

沿接經機運行方向設置的板體;

設置在板體上用于將相鄰兩個經紗組分隔開的分梳針,相鄰兩個分梳針之間形成容納單個經紗組的空間,每個經紗組均包括待打結且相互接觸的一條新經紗和一條老經紗;

所述接經機上的挑紗針為一個,依次實現對分梳板上的每個經紗組的挑紗操作;

所述夾紗機構為一組,用于固定新老經紗,并形成單層經紗。

本發明中,接經機在機架上的安裝方式可采用傳統的結構,接經機機體可通過電機等驅動機構驅動運行。機架的其他結構也可采用傳統結構。傳統的夾紗機構一般包括兩組,分別用于固定上下兩層經紗。本發明僅需要采用一組夾紗機構,用于形成一層經紗,通過該一組夾紗機構同時實現對新老經紗的固定。本發明的夾紗機構可采用現有的經紗定位機構。實際 打結前,需要將對應的新經紗和老經紗分別放入分梳板上對應的空間內,然后再將兩種經紗固定在夾紗機構上,形成單層經紗,新老經紗在夾紗機構上的固定過程可參見傳統的固定方式。

本發明中,所述挑紗針主要功能在于將待打結的經紗組與相鄰的經紗組進一步分離,以順利完成后續的打結操作。所以,本發明對挑紗針針口的結構等沒有嚴格要求,只要能完成上述功能即可,比如挑紗針的針口可以是凹槽結構,也可以是平面結構或者其他各種能夠實現其功能的結構。挑紗針的運動方向,可以是自上而下的進行壓紗(或挑紗)操作,也可自下而上的進行壓紗操作。

作為優選,所述分梳板靠近挑紗針正下方設置。采用該技術方案,可在接經機的機殼內預留出設置分梳板的安裝空間,通過支架結構安裝在機架上。由于分梳板靠近挑紗針正下方設置,大大增加了整個裝置的緊湊性,減少了整個裝置占用的空間,且降低了挑紗針的安裝和控制難度。

作為優選,所述板體水平設置,所述分梳針均勻豎直設置,且分梳針為厚度相等的板狀結構。采用該技術方案,一方面降低了分梳板的加工和定做難度,另外,分梳針采用厚度相等的結構,也保證了相鄰兩組經紗組之間的距離,保證了挑紗作業的高精度自動化作業。

作為優選,所述分梳針靠近頂部的位置設有定位孔;所有分梳針的定位孔內穿設有定位銷。定位銷的設置,進一步防止固定和接經過程中,經紗組脫落,進一步保證接經成功率。

作為優選,所述分梳板沿接經機運動方向上滑動的設置在機架上,接經機與機架之間設有相對固定件。作為優選,在經紗分梳、固定完成后,可將分梳板朝接經機運動相反的方向推動分梳板,然后通過相對固定件實現分梳板在機架上的相對固定,此時,由于分梳板的拉力作用,保證經紗組進一步繃緊,使得相鄰兩個經紗組進一步分離,保證所有相鄰經紗組之間保持均勻的間距,避免挑紗過程中對相鄰經紗組的影響,保證最終的接經成功率。

作為優選,所述經紗組數量為100~1000組。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經紗組數量為200~600組,進一步提高本發明的實用性。

作為優選,相鄰經紗組之間的距離為0.5~5mm。進一步優選為0.6~2.7mm。采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可通過對分梳板結構的設計,實現對相鄰經紗組之間間距的調整,進一步降低了對挑紗針的控制難度,避免挑紗針對經紗的破損。

作為優選,單個經紗粗細為20~300D。

作為優選,所述經紗為錦綸長絲或滌綸長絲。

傳統的針口深度一般小于等于單根經紗尺寸,防止挑紗針挑破相鄰經紗,這樣導致帶處理經紗容易被挑紗針挑破。特別針對橫截面為非圓結構的紗線,或者由多跟纖維組成的錦綸長絲或滌綸長絲,這種情況更容易發生。而本發明通過分梳針,預先實現對相鄰經紗組間距的控制,所以,挑紗針不會再對相鄰經紗組的影響,保證本發明的挑紗針的針口寬度可以適當增加,小于相鄰經紗組之間的距離即可,大大降低了對挑紗針的尺寸要求和控制精度要求。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采用上述任一技術方案所述的嵌入式接經裝置進行接經的方法,包括:

(1)分別將新、老經紗置于相應的兩個分梳針之間的空間內,使得每個經紗組相互分離,分別置于各自的空間內;

(2)將新老經紗的兩端通過夾紗機構固定;

(3)移動接經機到設定位置,挑紗針動作,將對應的經紗組下推至設定位置;

(4)輔助機構將下推到位的經紗組移至打結位置,完成新老經紗的打結和廢絲處理。

需要說明的是,本發明的改進點主要在于采用一組夾紗機構,而傳統則是采用上下兩組夾紗機構,本發明的夾紗機構的具體結構可采用傳統的夾紗機構。本發明的改進點還在于采用一個挑紗針,而傳統設備中,均是采用上下兩個挑紗針。同時,本發明根據挑紗需要,對挑紗針的針口深度也做了相應調整。最后本發明最重要的發明點在于增設了分梳板,這也是本發明與傳統設備的本質差別所在。其余本發明沒有詳細論述的結構和部件,均可采用傳統的結構,在此不再詳述。

本發明沖破傳統觀念,完全改變了傳統接徑模式,從上下兩層的接經模式調整為單層經紗模式,通過分梳板預先完成對新老經紗的分組,使得每組經紗組嵌入到各自的分梳空間內,保證了相鄰經紗組之間的距離,避免了傳統接經過程中通過上下挑紗針進行分紗或者通過機械機構運動進行分紗的操作,完全避免了很多的麻煩和故障,結經效果達到了100%,特別適于橫截面為非圓形的經紗結經操作,或者特別適于錦綸長絲或滌綸長絲的接經,實用性更強,且整體結構簡單,體積小,使用成本低。

附圖說明

圖1為傳統的四種主要接徑模式。

圖2為本發明的嵌入式接經裝置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嵌入式接經裝置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圖。

圖5為圖4中挑紗針的下壓經紗組到位后的工作狀態圖。

圖6為傳統的挑紗針的工作示意圖。

圖7為本發明的接徑模式圖。

上述附圖中:

1、機架;2、夾紗機構;3、接經機;4、分梳板;5、挑紗針;6、打結器;7、拉紗鉤;8、廢紗處理器;9、板體;10、分梳針;11、定位銷;12、安裝座;13、經紗組。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和圖3所示,一種嵌入式接經裝置,包括機架1以及設置在機架上的夾紗機構2和接經機3,接經機3移動的設置在機架1上。機架1上還設有分梳板4。

本發明中,夾紗機構為水平設置的一組,用于同時固定新老經紗,并形成單層經紗。固定時,新老經紗可上下重疊布置。夾紗機構的具體結構、安裝方式和調整方式均可采用傳統的結構,比如可采用申請號為CN200320108986.1的專利文獻中公開的夾紗機構,在此不再詳述。

接經機3一般包括機殼,機殼底部設有導向輪,通過電機等驅動機構實現在機架上的定向運行,機架上一般設有導向軌道,導向輪需要與導向軌道滑動配合,實現對接經機3的導向,這些均可采用現有技術。

相區別與傳統接經機,本發明中,接經機3上的挑紗針5為一個,依次實現對分梳板上的每個經紗組的挑紗操作;挑紗針5的具體形狀可采用現有技術。挑紗針5的針口深度大于等于單根經紗粗細的兩倍,小于相鄰經紗組之間的距離。本實施例中,挑紗針5的針口深度為0.2~3mm;挑紗針的針口寬度一般為0.2~3mm。

與傳統接經機相似,本發明的接經機機體上也設有打結器6、拉紗鉤7、廢紗處理器8等,這些部件的作用與現有技術中相同,結構也可采用現有的結構,比如打結器6用于完成打結操作,拉紗鉤7用于將經紗組移動至打結位置,廢紗處理器8用于處理打結完成后的廢紗等。圖2中,這些部件的形狀和位置等,僅用于示意,對實際部件的結構和安裝位置等沒有限定作用,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調整和設計。

下面對分梳板進行詳細說明,這也是本發明的重點所在:

參考圖4和圖5,分梳板4包括板體9、分梳針10和定位銷11。板體9通過安裝座12固定在機架1上。板體9水平設置,其長度方向為接經機運行的方向,即與經紗固定的方向垂直。分梳針10與板體9垂直,為豎直設置,分梳針10均勻設置在板體9上,且每個分梳針為厚度相等的板狀結構,采用該技術方案,一方面降低了分梳板的加工和定做難度,另外,分梳針采用厚度相等的結構,也保證了相鄰兩組經紗組之間的距離,保證了挑紗作業的高精度自動化作業。本實施例中,相鄰兩個分梳針10中心之間的距離為0.5~5mm。進一步優選為0.6~2.7mm。分梳針10用于將相鄰兩個經紗組13分隔開,相鄰兩個分梳針10之間形成容納單個經紗組的空間,每個經紗組均包括待打結且相互接觸的一條新經紗和一條老經紗。分梳針10靠近頂部的位置設有定位孔,定位銷11穿設在分梳針的定位孔內,避免經紗組脫落出其容納空間。

分梳板4靠近挑紗針5正下方設置。采用該技術方案,可在接經機的機殼內預留出設置分梳板的安裝空間,通過安裝座12安裝在機架上。由 于分梳板靠近挑紗針正下方設置,大大增加了整個裝置的緊湊性,減少了整個裝置占用的空間,且降低了挑紗針的安裝和控制難度。

分梳板4沿接經機運動方向上滑動的設置在機架上,接經機與機架之間設有相對固定件,相對固定件可采用螺栓固定結構。在經紗分梳、固定完成后,可將分梳板4朝接經機相反的運動方向推動分梳板,然后通過相對固定件實現分梳板在機架上的相對固定,此時,由于分梳板的拉力作用,保證經紗組進一步繃緊,使得相鄰兩個經紗組進一步分離。

本實施例中,經紗組數量為100~1000組。作為進一步優選,所述經紗組數量為200~600組,進一步提高本發明的實用性。相鄰經紗組之間的距離為0.5~5mm。進一步優選為0.6~2.7mm。單個經紗粗細為20~300D。所述經紗為錦綸長絲或滌綸長絲。

下面通過與傳統挑紗過程作對比,進一步說明本發明接經原理和接經結構與傳統接經設備的差別:

圖6為傳統的挑紗過程,上下兩個挑紗針5a和挑紗針5b分別將上層經紗13a和下層經紗13b推至設定位置T1和設定位置T2處,然后通過拉紗鉤7a將位于位置T1和位置T2處的上、下經紗拉至目標位置T3,最后進行后續的打結和廢紗處理操作。

參考圖4、圖5和圖7,本發明的打結過程為:

第一步:分別將老經紗、新經紗放入配套的分梳板中,其中相互對應的一根老經紗和一根新經紗在對應的分梳空間內組成一個經紗組,做到合二為一,即將每一組經紗組按照次序置于相應的兩個分梳針之間的空間內,并與相鄰的經紗組相互分離;

第二步:將新老經紗的兩端通過夾紗機構固定;

第三步:將分梳板朝接經機相反的運動方向推緊,保證每組經紗組繃緊,分梳板的推力作用,使得每組經紗組與相鄰的兩組經紗組進一步分離,且更加均勻等間距排列;

第四步:開啟接經機,接經機運行到設定位置,挑紗針動作,進行壓紗將對應的經紗組下推至設定位置,因為有了間距的保證,所以挑紗失誤幾乎為零;

第五步:壓紗到位后,利用拉紗鉤把經紗組拉到打結器旁邊(打結設定位置),打結器都動作,完成打結,同時廢紗處理器完成對廢紗的處理。

由上述進一步的分析可知,本發明的嵌入式接經裝置的原理,是利用分梳板上分梳針的間距,在紗線合二為一的前提下,進行挑紗運動,從而保證了挑紗效率和成功率。而傳統接經機的原理則是,挑紗針在各自紗層各取一根,以機械上下配合完成上下紗線的合二為一,兩根紗線交于打結器打結,每層中,紗線與紗線之間的間距得不到最夠的保證,從而導致挑紗失誤率高,打結效率低。

當前第1頁1 2 3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留言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精彩留言會獲得點贊!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门区| 岐山县| 武定县| 安徽省| 绍兴市| 盐亭县| 嫩江县| 五台县| 敦煌市| 天等县| 建宁县| 绥德县| 怀宁县| 塔城市| 淮滨县| 容城县| 铁岭市| 平南县| 丰宁| 永修县| 津市市| 南城县| 资阳市| 汽车| 当涂县| 兴国县| 新乡市| 思茅市| 廊坊市| 全椒县| 宜兴市| 嘉祥县| 灵山县| 临湘市| 白玉县| 宜州市| 普兰县| 西乌| 清涧县| 德格县| 新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