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涉及固色劑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織物固色劑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在服裝織物的織造過程中,有些染物雖然可以染得比較鮮艷的色澤,但由于濕處理牢度不佳,褪色和粘色的現象比較嚴重,不僅使得織物本身外觀陳舊,同時染料還會從已染色的濕纖維上掉下來,沾污到白的或者染成其他色澤的纖維上;不同色澤的衣物在洗滌時還會互相沾色,搭色。因此,在染色工序中,需要加入固色劑,以增強染料的牢度。染料固色劑是指可以使染料和纖維之間更有效地固著的一類化合物,它能改善和提高染色織物的各類牢度。傳統的固色劑含有甲醛等對人體健康有害的物質,可是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服裝質量的要求也隨之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人熱衷于“綠色服裝”,但是目前市場上出現的無醛固色劑水洗牢度不理想,生產工藝復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織物固色劑及其制備方法,本發經固色劑無毒無甲醛,綠色環保,固色牢度強,且抗菌、抗皺、抗靜電。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織物固色劑及其制備方法,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丙烯酸酯6-8份、氯乙烯吡咯烷酮5-7份、異構十三醇聚氧乙烯醚2-4份、偶氮二異丁腈1-3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8份、丙烯酸酯6-8份、殼聚糖季銨鹽1-3份、有機硅氧烷3-5份、十八烷基二甲基胺1-3份、十二醇硫酸鈉2-4份、二乙烯三胺3-5份、雙氰胺4-6份、醋酸2-4份、蒸餾水40-80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丙烯酸酯6份、氯乙烯吡咯烷酮5份、異構十三醇聚氧乙烯醚2份、偶氮二異丁腈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份、丙烯酸酯6份、殼聚糖季銨鹽1份、有機硅氧烷3份、十八烷基二甲基胺1份、十二醇硫酸鈉2份、二乙烯三胺3份、雙氰胺4份、醋酸2份、蒸餾水40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丙烯酸酯7份、氯乙烯吡咯烷酮6份、異構十三醇聚氧乙烯醚3份、偶氮二異丁腈2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份、丙烯酸酯7份、殼聚糖季銨鹽2份、有機硅氧烷4份、十八烷基二甲基胺2份、十二醇硫酸鈉3份、二乙烯三胺4份、雙氰胺5份、醋酸3份、蒸餾水60份。
進一步: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丙烯酸酯8份、氯乙烯吡咯烷酮7份、異構十三醇聚氧乙烯醚4份、偶氮二異丁腈3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份、丙烯酸酯8份、殼聚糖季銨鹽3份、有機硅氧烷5份、十八烷基二甲基胺3份、十二醇硫酸鈉4份、二乙烯三胺5份、雙氰胺6份、醋酸4份、蒸餾水80份。
進一步:本發明制備方法具有如下步驟:
步驟一、首先將原料按比例配比,備用;
步驟二、將配比好的原料混合,加熱至45~60℃,攪拌下反應2~3小時;
步驟三、卻至室溫后將剩余組分按配方量加入,攪拌下反應1~2小時,制得織物固色劑。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明保護的范圍。
實施例一:
一種織物固色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丙烯酸酯6-8份、氯乙烯吡咯烷酮5-7份、異構十三醇聚氧乙烯醚2-4份、偶氮二異丁腈1-3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8份、丙烯酸酯6-8份、殼聚糖季銨鹽1-3份、有機硅氧烷3-5份、十八烷基二甲基胺1-3份、十二醇硫酸鈉2-4份、二乙烯三胺3-5份、雙氰胺4-6份、醋酸2-4份、蒸餾水40-80份。
實施例二:
一種織物固色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丙烯酸酯6份、氯乙烯吡咯烷酮5份、異構十三醇聚氧乙烯醚2份、偶氮二異丁腈1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6份、丙烯酸酯6份、殼聚糖季銨鹽1份、有機硅氧烷3份、十八烷基二甲基胺1份、十二醇硫酸鈉2份、二乙烯三胺3份、雙氰胺4份、醋酸2份、蒸餾水40份。
實施例三:
一種織物固色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丙烯酸酯7份、氯乙烯吡咯烷酮6份、異構十三醇聚氧乙烯醚3份、偶氮二異丁腈2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7份、丙烯酸酯7份、殼聚糖季銨鹽2份、有機硅氧烷4份、十八烷基二甲基胺2份、十二醇硫酸鈉3份、二乙烯三胺4份、雙氰胺5份、醋酸3份、蒸餾水60份。
實施例四:
一種織物固色劑由以下質量份數配方成分組成:丙烯酸酯8份、氯乙烯吡咯烷酮7份、異構十三醇聚氧乙烯醚4份、偶氮二異丁腈3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8份、丙烯酸酯8份、殼聚糖季銨鹽3份、有機硅氧烷5份、十八烷基二甲基胺3份、十二醇硫酸鈉4份、二乙烯三胺5份、雙氰胺6份、醋酸4份、蒸餾水80份。
實施例五:
一種織物固色劑的制備方法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首先將原料按比例配比,備用;
步驟二、將配比好的原料混合,加熱至45~60℃,攪拌下反應2~3小時;
步驟三、卻至室溫后將剩余組分按配方量加入,攪拌下反應1~2小時,制得織物固色劑。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