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品加工機械領域,特別涉及清除紡織品上殘留纖維的裝置。
背景技術:
紡織機械在制造紡織品時,由于紡織品的本質是由各種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纖維組成的,有些纖維并非是連續一體的,因此,部分紡織品上的纖維處于游離狀態,這種多余的纖維會脫離紡織品表面,進而污染空氣、或者附著于紡織機械上,對紡織機械的運行構成威脅。
對此,申請號為201220532460.5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纖維清除器,該纖維清除器包括抽風道和導流道,所述抽風道和導流道相對設置在紡織品的兩側,所述抽風道的道口正對所述導流道的道口,所述抽風道內設置有濾網及抽風扇。不過,結合其說明書和說明書附圖,按照該實用新型專利公開的技術方案實施后,紡織品表面的纖維雖然可以被吸除,但該實用新型專利中公開的技術方案存在缺陷,一是抽風道的具體結構無法得知,通過說明書和說明書附圖可知,在抽風道內還設有濾網和抽風扇,所以抽風道的道口寬度不會小于抽風扇的寬度,因此抽風扇需要很大的功率才能產生足夠的吸力將纖維吸入;二是道口內的濾網位置,結合說明書和說明書附圖可知,該濾網的位置設于道口的上方,這樣的位置,吸入的纖維被濾網過濾后會滯留在濾網朝向道口的一側,而由于濾網位于道口的上方,因此濾網濾出的纖維很容易因自身重力而從道口掉落,重新掉落在紡織品上。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纖維清除器,吸力強,過濾效果好。
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纖維清除器,包括水平設置在紡織品上方的抽風管和水平設置在紡織品下方的吹風管,所述吹風管位于抽風管正下方,抽風管與吹風管的中心軸線平行;在抽風管底部沿中心線方向設有條形的進風口,在吹風管的頂部沿中心線方向設有條形的出風口;位于抽風管和吹風管相同一側的端部通過導風管與過濾器和抽風機連通,所述過濾器位于抽風管和抽風機之間,抽風管和吹風管的另一端均為封閉端。
所述抽風管的進風口設有橫截面呈喇叭狀的引流罩。
所述吹風管上的出風口的長度不小于抽風管的進風口。
所述導風管為軟管。
所述過濾器包括外殼和固定在外殼內的過濾網袋,過濾網袋設有袋口,袋口朝向氣體流入的方向并固定在外殼內壁。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過濾效果好,吹風管的出風口為條形,因此既可以適應較寬的紡織品,又增加了吹風管從出風口排出的氣流強度。同樣的,抽風管的底部也是條形的進風口,適應紡織品寬度和增加氣流的吸力。
本實用新型改進的技術方案,過濾器內為過濾網袋,過濾網袋柔性好,在過濾器內可以吸納更多的纖維。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方向剖面示意圖。
圖3為圖1中B方向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圖1至圖3,本實用新型包括水平設置在紡織品1上方的抽風管2和水平設置在紡織品1下方的吹風管3,所述吹風管3位于抽風管2正下方,抽風管2與吹風管3的中心軸線平行。
在抽風管2底部沿中心線方向設有條形的進風口20,本實施例中,在抽風管2的進風口20設有橫截面呈喇叭狀的引流罩21。在吹風管3的頂部沿中心線方向設有條形的出風口30。
本實施例中,吹風管3上的出風口30的長度不小于抽風管2的進風口20。
位于抽風管2和吹風管3相同一側的端部通過導風管4與過濾器和抽風機5連通,本實施例中,導風管4為軟管,如此,抽風管2和吹風管3的位置以及過濾器和抽風機5的位置都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固定。
所述過濾器位于抽風管2和抽風機5之間,抽風管2和吹風管3的另一端均為封閉端。所述過濾器包括外殼6和固定在外殼6內的過濾網袋7,過濾網袋7設有袋口,袋口朝向氣體流入的方向并固定在外殼6內壁。從抽風管2送過來的夾雜纖維的氣流通過過濾網袋7時,纖維被過濾出來并滯留在過濾網袋7內,過濾網袋7是軟質材料制成,因此其容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