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繡花機機構,尤其是家用繡花機的機構。
背景技術:
隨著繡花機的普及,家用繡花機也越來越多的得到認可和使用?,F有的家用繡花機包括繡機支撐架,固定于支撐架上的機殼,設置于機殼末端的繡針針桿,構成繡花機機頭,設置于支撐架上的縱橫導軌。該種結構的繡花機功能較為單一。通常為了支撐和固定重量較大的機殼,支撐架體積需要設計較大,驅動部件設置于支撐架的空余空間處,這樣必然增加了繡花機的體積,使其結構過于松散,不緊湊,僅能相對于工業繡花機而言,勉強適應于家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的家用繡花機在使用中存在的結構不緊湊,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性能更佳的家用繡花機機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現有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家用繡花機機構,作為改進,包括繡框、繡機機頭、臺座、設置于臺座上的殼體,所述的殼體包括豎立部和伸出的懸置部,所述的繡機機頭連接于殼體懸置部末端,所述的殼體的豎立部設有伸出的旋梭安裝臂及一對第一導軌,所述的一對第一導軌位于懸置部下方的兩側,所述的第一導軌上設有驅動滑塊,所述的繡框懸置、連接于驅動滑塊上。上述的一對第一導軌外側設有防護板。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繡框上還設有與第一導軌垂直的第二導軌,所述的第二導軌上設有又一驅動滑塊,第二導軌連接于第一導軌的驅動滑塊上,所述的繡框連接于第二導軌的驅動滑塊上。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殼體包括支撐板及與支撐板配合圍成腔體的外壁。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殼體內設有驅動電機,所述的驅動電機通過皮帶帶輪與機頭所設的驅動軸連接。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殼體豎立部設置靠近臺座一側,懸置部伸出趨近于臺座另一側。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設置臺座、豎立部和懸置部構成的殼體,豎立部上設置第一導軌,懸置的繡框連接于第一導軌的驅動滑塊上,其有益效果是省去傳統家用繡花機的支撐架,最大化的縮小繡花機的體積。本實用新型從整體上重新設計定義繡花機殼體,將繡花機主要部件布局與殼體內,使其機形體更為緊湊,更適合家用。繡花機頭的獨立設置可便于增加功能件或更換機頭,擴大和提高適應范圍。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3,本實施案例包括繡框(圖中未畫出)、繡機機頭2、臺座1、設置于臺座1上的殼體3,殼體3包括豎立部31和伸出的懸置部32,繡機機頭2連接于殼體3懸置部32末端,殼體3的豎立部31設有伸出的旋梭安裝臂32及一對第一導軌5,一對第一導軌5位于懸置部32下方的兩側,一對第一導軌5外側設有防護板51。旋梭安裝臂33設置與繡機機頭2正下方,第一導軌5上設有驅動滑塊,繡框下掛懸置、連接于驅動滑塊上5殼體3豎立部31可設置靠近臺座1的一側,懸置部32伸出趨近于臺座1另一側,使得繡花機在運行中,重心更穩。
繡框上還設有與第一導軌5垂直的第二導軌(圖中未畫出),第一導軌5與第二導軌構成了繡框的X、Y向導軌。第二導軌上設有又一驅動滑塊,第二導軌連接于第一導軌5的驅動滑塊上,繡框連接于第二導軌的驅動滑塊上,繡框在第一、第二導軌的驅動滑塊的作用下在X、Y構成的平面上移動與繡機機頭2配合。
殼體3包括支撐板21及與支撐板21配合圍成腔體的外壁22,進一步的,支撐板設置于殼體3的軸心線上,分隔外壁22成兩個腔體,進一步綜合利用殼體3,使繡花機的內部部件分隔設置于殼體3內的兩個腔體內。
驅動電機6設置于殼體3內,驅動電機6通過皮帶帶輪與機頭2所設的驅動軸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繡花機機頭可直接至于室內,可根據需要至于支撐物上,以便獲得適當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