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紡織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織造用防斷冷卻鋼筘。
背景技術:
織機的鋼筘存在根據紗線種類或引緯方法的各種鋼筘。而且,以往,作為對經紗 使用碳纖維、玻璃纖維的復絲而進行織造的織機的鋼筘,現有的鋼筘采用金屬片分紗,分紗板時容易出現紗線斷開,造成成品布質量的下降,同時,操作人員需要對斷紗進行連接處理,影響其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織造用防斷冷卻鋼筘。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織造用防斷冷卻鋼筘,包括框架本體、設置在所述框架本體上的筘片,所述筘片至少兩個且沿所述框架本體長度方向等距排列,所述框架本體由中空管圍成長方形,即框架本體內設有沿所述框架本體延伸的水道,所述框架本體一端底部設有與所述水道連通的進水接口,所述框架本體設有進水接口一端的頂部設有與所述水道連通的出水接口,所述出水接口與所述進水接口之間設有封堵水道的隔板,所述筘片上下兩端伸入水道中。
上述設計中在框架本體內設置水道且筘片兩端伸入水道中,便于對筘片進行降溫,有效避免斷紗和對紗線表面損傷。
作為本設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筘片兩端與水道中水流方向夾角為45°。便于對冷卻水擾流,進而便于對筘片降溫,對冷卻水阻力小。
作為本設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筘片橫截面為水滴狀,所述筘片較厚一側朝向框架本體前端,減少筘片與紗線的接觸面防止斷紗。
作為本設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筘片內設有連接兩端的毛細管,所述毛細管位于所述筘片最厚處,進一步提高筘片的換熱效率。
作為本設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筘片伸入所述水道的長度為所述水道深度的2/3,有效換熱降低筘片溫度。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框架本體內設置水道且筘片兩端伸入水道中,便于對筘片進行降溫,有效避免斷紗和對紗線表面損傷。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筘片橫截面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筘片橫截面示意圖。
在圖中1.框架本體,2.筘片,3.水道,4.出水接口,5.隔板,6.進水接口,7.毛細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實施例以及說明僅用來解釋本實用新型,但并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實施例:一種織造用防斷冷卻鋼筘,包括框架本體1、設置在所述框架本體1上的筘片2,所述筘片2至少兩個且沿所述框架本體1長度方向等距排列,所述框架本體1由中空管圍成長方形,即框架本體1內設有沿所述框架本體1延伸的水道3,所述框架本體1一端底部設有與所述水道3連通的進水接口6,所述框架本體1設有進水接口6一端的頂部設有與所述水道3連通的出水接口4,所述出水接口4與所述進水接口6之間設有封堵水道3的隔板5,所述筘片2上下兩端伸入水道3中。
上述設計中在框架本體1內設置水道3且筘片2兩端伸入水道3中,便于對筘片2進行降溫,有效避免斷紗和對紗線表面損傷。
作為本設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筘片2兩端與水道3中水流方向夾角為45°。便于對冷卻水擾流,進而便于對筘片2降溫,對冷卻水阻力小。
作為本設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筘片2橫截面為水滴狀,所述筘片2較厚一側朝向框架本體1前端,減少筘片2與紗線的接觸面防止斷紗。
作為本設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筘片2內設有連接兩端的毛細管7,所述毛細管7位于所述筘片2最厚處,進一步提高筘片2的換熱效率。
作為本設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筘片2伸入所述水道3的長度為所述水道3深度的2/3,有效換熱降低筘片2溫度。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