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自卷式套管。
背景技術:
目前行業內的套管基本都是閉口套管,這種產品由于其封閉的結構特點導致產品裝配過程效率比較低、特別是面對某些結構復雜、拐角比較多的產品裝配。套管通常為聚酯纖維材料制成,其阻燃和耐磨效果不好。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卷式套管。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自卷式套管,所述的自卷式套管由聚酯纖維單絲和復絲編織而成的片材自卷形成,每股所述單絲均沿所述套管的經度方向延伸,每股所述的復絲沿所述套管的緯度方向延伸,所述單絲和復絲相互交替編織,所述的片材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邊和第二側邊,自卷后所述的第一側邊覆蓋在第二側邊上,所述的自卷式套管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夠被打開而套在管狀物體上,在外力撤消后自動還原成卷筒狀,所述的片材的外表面涂覆有有機硅涂層。
優選地,相鄰的單絲之間或相鄰的復絲之間具有空隙,所述的有機硅涂層滲透至所述的空隙中。
優選地,所述的第一側邊和第二側邊重疊部分的徑向角度為30~60度。
優選地,所述的第一側邊和第二側邊重疊部分的徑向角度為45度。
優選地,所述自卷式套管第一側邊或第二側邊的內側設置有雙面膠帶,當所述的自卷式套管在卷筒狀時,所述的雙面膠帶將所述 的自卷式套管的第一側邊或第二側邊與自卷式套管自身的一部分相粘連。
優選地,所述的雙面膠帶包括粘膠層和隔離紙層,所述的粘膠層的一面與所述自卷式套管相粘連,另一面與所述隔離紙層相粘連。
優選地,所述的粘膠層為改性丙烯酸材料制成。
由于以上技術方案的實施,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自卷式套管,通過使用聚酯單絲和復絲混編,結合經編工藝,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積,提高有機硅涂層在紡織品表面的粘合力。通過浸膠自卷套管,將聚酯自卷材料的裝配便利性和硅膠材料的阻燃、耐磨結合在一起,特別適用于裝配結構復雜的電機產品部件。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申請所述的一種自卷式套管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1、套管;11、第一側邊;12、第二側邊。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一種自卷式套管1,所述的自卷式套管1由聚酯纖維單絲和復絲編織而成的片材自卷形成,每股所述單絲均沿所述套管1的經度方向延伸,每股所述的復絲沿所述套管1的緯度方向延伸,所述單絲和復絲相互交替編織,所述的片材具有相對的第一側邊11和第二側邊12,自卷后所述的第一側邊11覆蓋在第二側邊12上,所述的自卷式套管1在外力的作用下能夠被打開而套在管狀物體上,在外力撤消后自動還原成卷筒狀,所述的片材的外表面涂覆有有機硅涂層。相鄰的單絲之間或相鄰的復絲之間具有空隙,所述的有機硅涂層滲透至所述的空隙中。所述的第一側邊11和第二側邊12重疊部分的徑向角度為30~60度。優選地,所述的第一側邊11和第二側邊12重疊部分的徑向角度為45度。所述自卷式套 管1第一側邊11或第二側邊12的內側設置有雙面膠帶,當所述的自卷式套管1在卷筒狀時,所述的雙面膠帶將所述的自卷式套管1的第一側邊11或第二側邊12與自卷式套管1自身的一部分相粘連。所述的雙面膠帶包括粘膠層和隔離紙層,所述的粘膠層的一面與所述自卷式套管1相粘連,另一面與所述隔離紙層相粘連。所述的粘膠層為改性丙烯酸材料制成。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自卷式套管1,通過使用聚酯單絲和復絲混編,結合經編工藝,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積,提高有機硅涂層在紡織品表面的粘合力。通過浸膠自卷套管1,將聚酯自卷材料的裝配便利性和硅膠材料的阻燃、耐磨結合在一起,特別適用于裝配結構復雜的電機產品部件。
以上對本實用新型做了詳盡的描述,但本實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實施例。凡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