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羅紋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可上下相互移圈的羅紋機。
背景技術:
隨著紡織行業的發展,高級布料已經成為紡織發展趨勢,越來越多的高級雙面羅紋布不但要求布面厚密、紋理清晰、組織富有彈性,且還要求在組織物中加入氨綸,以增加布面的收縮性及手感。另外在一些高檔服裝中,需要在完整的布面上挑弄出具有美感圖案的小孔洞來豐富客戶的選擇需求。但目前國內的同等功能紡織機械大多僅能實現簡單的雙面及羅紋的編織;在移圈羅紋機開發的領域上極少。移圈羅紋機又分為花盤移圈羅紋機和電腦移圈羅紋機,花盤移圈羅紋機屬于機械式提花,花型編輯比較有局限性。而電腦移圈羅紋機可以在不違背編織原理的前提下,進行任何花型的編織。
目前國內已開發出電腦移圈羅紋機的極少,現有的電腦移圈羅紋機一般也只能實現雙面提花功能和單向移圈,并不能實現上針盤和下針筒相互移圈的功能。因此,開發出可上下相互移圈的羅紋機是非常有必要的,成為紡織機械技術發展趨勢。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可以實現上盤針與下針筒針的相互移圈,可以編織正反面提花組織,正反面移圈組織,正反面浮雕效果,編織出透孔組織的羅紋機。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上下相互移圈的羅紋機,包括上針盤和下針筒,放置在上針盤的上織針和上提花片,對應上針盤設有水平放置上三角,設置在上針盤上方的上選針器,豎直安裝在下針筒的下織針、中間針和提花片,對應下針筒設有豎直設置下三角,設置在下針筒上方的下選針器,設置下提花片尾端的復位三角,所述上織針和下織針均采用設有擴圈片的移圈針,所述上三角由多個上編織單元組成,每一最小上編織單元包含兩路上提花編織系統和一路上移圈系統,每一上移圈系統包含上編織三角、護針三角和上提花片三角,所述上編織三角形成有兩路供上織針運動的運動軌道,所述兩路運動軌道包括上織針接圈動作時的上接圈軌道和上織針移圈動作時的上移圈軌道,所述下三角由多個下編織單元組成,每一最小下編織單元包含兩路下提花編織系統和一路下移圈系統,每一下移圈系統包含下編織三角、中間針三角和下提花片三角,所述下編織三角形成有兩路供下織針運動的運動軌道,所述兩路運動軌道包括下織針接圈動作時的下接圈軌道和下織針移圈動作時的下移圈軌道,所述中間針三角形成有供中間針運動的中間針軌道,所述下選針器上部還設有防撞裝置,所述防撞裝置由氣缸、設置在氣缸桿上的防撞三角和下提花片上對應防撞三角增設的公共選針腳組成。
進一步的,所述上提花片包括提花片本體,設置在提花片本體下部內側凸起的保持部,設置在提花片本體上的針鍾、選針腳、推針部和擺動支點,所述擺動支點后側延伸有復位彈簧,可以通過復位彈簧片使提花片自動復位,可以通過復位彈簧使提花片自動復位。
進一步的,所述護針三角形成有波形側面防止織針上翹的導向軌跡,所述上提花片三角形成有波形側面使提花片推進推送織針進入運動軌道的推動軌跡。
進一步的,所述上提花片三角波形側面以及護針三角波形側面的接觸面為能夠防止提花片因自重下落的相應傾斜面,通過設置能夠防下滑的相應傾斜面,結構簡單且不帶來負面影響,且不影響提花精度。由上述對本實用新型結構的描述可知,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上針盤和下針筒均使用的是移圈針,在兩面提花功能的基礎上,可以實現上盤針與下針筒針的相互移圈,上下針織均可進行提花選針,可以編織正反面提花組織,正反面移圈組織,實現正反面提花效果,正反面浮雕效果,也可以編織出透孔組織。
2、本實用新型設有防撞裝置,在調試機器或斷電情況下,將提花片壓入針槽,提花片帶動中間針做擺動使中間針的針踵脫離三角軌道,達到控制下移圈針不進行移圈的目的,可進行手動操作而不會造成撞針,有效防止機械損壞。
附圖說明
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上下相互移圈的羅紋機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上下相互移圈的羅紋機的上針盤放大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上下相互移圈的羅紋機的下針筒放大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上下相互移圈的羅紋機的上三角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上下相互移圈的羅紋機的下三角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上下相互移圈的羅紋機的上織針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可上下相互移圈的羅紋機的上提花片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圖6所示,一種可上下相互移圈的羅紋機,包括上針盤1和下針筒2,放置在上針盤1的上織針11和上提花片12,對應上針盤設有水平放置上三角13,設置在上針盤上方的上選針器14,豎直安裝在下針筒2的下織針21、中間針22和提花片23,對應下針筒設有豎直設置下三角24,設置在下針筒上方的下選針器25,設置下提花片尾端的復位三角26,所述上織針11和下織針21均采用設有擴圈片4的移圈針,所述上三角13由多個上編織單元S組成,每一最小上編織單元包含兩路上提花編織系統S1和一路上移圈系統S2,每一上移圈系統S2包含上編織三角131、護針三角132和上提花片三角133,所述上編織三角131形成有兩路供上織針運動的運動軌道,所述兩路運動軌道包括上織針接圈動作時的上接圈軌道A1和上織針移圈動作時的上移圈軌道B1,所述下三角24由多個下編織單元X組成,每一最小下編織單元包含兩路下提花編織系統X1和一路下移圈系統X2,每一下移圈系統X2包含下編織三角241、中間針三角242和下提花片三角243,所述下編織三角形成有兩路供下織針運動的運動軌道,所述兩路運動軌道包括下織針接圈動作時的下接圈軌道A2和下織針移圈動作時的下移圈軌道B2,所述中間針三角形成有供中間針運動的中間針軌道C,所述下選針器25上部還設有防撞裝置3,所述防撞裝置3由氣缸31、設置在氣缸桿上的防撞三角32和下提花片上對應防撞三角增設的公共選針腳33組成。
所述護針三角132形成有波形側面防止織針上翹的導向軌跡,所述上提花片三角133形成有波形側面使提花片推進推送織針進入運動軌道的推動軌跡,上提花片三角133波形側面以及護針三角132波形側面的接觸面為能夠防止提花片因自重下落的相應傾斜面。通過設置能夠防下滑的相應傾斜面,結構簡單且不帶來負面影響,且不影響提花精度。
如圖7所示,所述上提花片12包括提花片本體,設置在提花片本體下部內側凸起的保持部121,設置在提花片本體上的針鍾122、選針腳123、推針部124和擺動支點125,所述擺動支點125后側延伸有復位彈簧126,可以通過復位彈簧使提花片自動復位。
上針盤提花機構進行移圈時,上織針11進入上移圈系統S2上進行移圈動作,上提花片的復位彈簧126將上提花片12的尾端頂置待選狀態,即上提花片的針鍾122和選針腳123嵌入在護針三角132和上提花片三角133的波形側面之間,針盤1轉動,選針器14工作,未被選中的上提花片12隨著針盤1的轉動,針鍾122沿著上提花片三角133波形側面挺進,至上提花片三角133波形側面的波峰處,上提花片12被推出,即為起針狀態,上提花片12的推針部124頂到上織針11的尾端并推動上織針11,此時上織針11從上接圈軌道A1導入到上移圈軌道B1,并沿著上移圈軌道B1進行移圈動作,上織針11沿著上移圈軌道B1繼續行進回至上接圈軌道A1,完成移圈,被選中的上提花片12隨著針盤1的轉動,進入上接圈軌道A1,進行接圈動作。
本實用新型上針盤和下針筒均使用的是移圈針,在兩面提花功能的基礎上,可以實現上盤針與下針筒針的相互移圈,上下針織均可進行提花選針,可以編織正反面提花組織,正反面移圈組織,實現正反面提花效果,正反面浮雕效果,也可以編織出透孔組織。
本實用新型設有防撞裝置,機器正常工作時,防撞三角32在引入型氣缸31的作用下收回,不與下提花片的公共選針腳33接觸,提花片受選針器3的控制根據電腦指令進行移圈;當調試機器時可以控制氣缸使防撞三角32推出,將提花片壓入針槽,提花片帶動中間針做擺動使中間針的針踵脫離三角軌道,達到控制織針不進行移圈的目的;當斷電時,防撞三角32在引入型氣缸31的作用下推出,將提花片壓入針槽,提花片帶動中間針做擺動使中間針的針踵脫離三角軌道,達到控制下移圈針不進行移圈的目的,這樣即使在斷電的情況下也可進行手動操作而不會造成撞針。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