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用電器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電熱器固定架及滾筒洗衣機。
背景技術:
目前,滾筒式洗衣機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而人們對滾筒式洗衣機的容量要求也越來越大。
通常,滾筒式洗衣機包括用于裝載衣物的內筒,包含內筒的外筒,外筒的后端有電加熱器的接線部分,電加熱器與滾筒內外聯通,可在洗衣機工作時將滾筒內水進行加熱使洗滌的衣物洗凈比更高,并具有一定的消毒殺菌作用。滾筒式洗衣機的容量大小主要取決于內筒容積的大小。在滾筒式洗衣機的生產制作過程中,是將外筒套設在內筒外部,電熱器設置在外筒與內筒的間隙中并固定安裝在外筒內壁上,以對內筒的水進行加熱。但洗衣機內滾筒屬于運動部件,高速運轉下伴隨較大振動,所以需在內部增加一電加熱器固定結構,電熱器的固定結構在外筒與內筒的間隙中的空間占有率直接影響內筒的大小,進而影響滾筒式洗衣機的容量,因此在能夠保證電熱器牢固安裝的前提下降低電熱器固定結構的空間占有率成為滾筒式洗衣機制作中的重要課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鑒于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熱器固定架及滾筒洗衣機,主要目的在于在保證電熱器安裝牢固的前提下,減小電熱器的空間占有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熱器固定架,用于將電熱器固定在滾筒洗衣機的外筒和內筒之間,所述電熱器固定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與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連接的耳板;
所述第一固定部壓貼在所述電熱器上,并通過所述耳板連接在所述外筒的內壁上,在沿所述內筒的徑向方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厚度不超過1mm。
可選地,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形狀與所述電熱器的外形相匹配。
可選地,所述耳板上具有連接孔,并通過穿過所述連接孔的緊固件連接在所述外筒的內壁上。
可選地,所述耳板的數量為兩個,并分別設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兩端。
可選地,在所述第一固定部與所述電熱器正對的表面上設有第一凸起。
可選地,在所述第一固定部與所述電熱器接線端相對的邊緣上設有第一導向部,所述第一導向部上具有與所述第一固定部與所述電熱器正對的表面形成角度的第一導向面。
較優地,還包括與所述第一固定部固定連接的第二固定部;
所述第二固定部壓貼在所述電熱器上,并且所述第二固定部與所述電熱器正對的表面與所述第一固定部與所述電熱器正對的表面相對。
可選地,在沿所述內筒的徑向方向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厚度不超過1mm。
可選地,在沿所述外筒的軸線方向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交錯設置。
可選地,所述第二固定部的形狀與所述電熱器的外形相匹配。
可選地,在所述第二固定部與所述電熱器正對的表面上設有第二凸起。
可選地,在所述第二固定部與所述電熱器接線端相對的邊緣上設有第二導向部,所述第二導向部上具有與所述第二固定部與所述電熱器正對的表面形成角度的第二導向面。
一種滾筒洗衣機,包括以上任意技術特征的電熱器固定架。
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一種電熱器固定架及滾筒洗衣機及電熱器的固定方法至少具有下列優點:
本實用新型通過所述第一固定部壓貼在所述電熱器上,并通過所述耳板連接在所述外筒的內壁上,在垂直與所述電熱器的方向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厚度不超過1mm,能夠在保證電熱器安裝牢固的前提下,減小電熱器的空間占有率,進而增大滾筒式洗衣機的容量。
上述說明僅是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電熱器固定架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的主視圖;
圖3是圖1的俯視圖;
圖4是圖1的左視圖;
圖5是圖1中的電熱器固定架使用狀態剖面示意圖;
圖6是圖5的主視圖。
其中,1-電熱器固定架;11-第一固定部;111-第一凸起;112-第一導向部;1121-第一導向面;12-耳板;121-連接孔;13-第二固定部;131-第二凸起;132-第二導向部;1321-第二導向面;2-電熱器;3-外筒;4-內筒;
具體實施方式
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及相應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如圖1、圖2、圖3和圖4所示,一種電熱器固定架1,其使用狀態如圖5和圖6所示,滾筒洗衣機的外筒3套裝在內筒4的外部,電熱器固定架1用于將電熱器2設置在滾筒洗衣機的外筒3和內筒4之間的縫隙中。
電熱器固定架1包括:第一固定部11和與第一固定部11固定連接的耳板12;第一固定部11壓貼在電熱器2上,并通過耳板12連接在外筒3的內壁上。當電熱器采用加熱管時,電熱器固定架1匹配于加熱管的直管段,并固定于外筒3內壁的后部,在沿所述內筒的徑向方向第一固定部11的厚度不超過1mm。這樣可不僅能夠將電熱器2牢固地固定在外筒3的內壁上,而且由于在沿所述內筒的方向第一固定部11的厚度較薄,使電熱器固定架1在外筒3和內筒4之間的縫隙中的空間占有量很小,對增大內筒直徑的影響很小,從而可以使內筒直徑盡可能地做大,進而增大了洗衣機的容量。其中,第一固定部11和耳板12可以采用同樣厚度的鈑金料一體制作成型,但并不限于此,第一固定部11和耳板12之間也可通過焊接等固定連接方式,進行制作。具體地,如圖2所示,耳板12上具有連接孔121,并通過穿過連接孔121的螺釘連接在外筒3的內壁上。其中,耳板12的數量為兩個,并分別設置在第一固定部11的兩端,這樣能夠保證電熱器固定架1的牢固性和穩定性,進而使電熱器2的固定更加可靠。
較優地,還包括與第一固定部11固定連接的第二固定部13,第二固定部13可以和第一固定部11以及耳板12可以采用同樣厚度的鈑金料一體制作成型。第二固定部13壓貼在電熱器2上,并且第二固定部13與電熱器2正對的表面與第一固定部13與電熱器2正對的表面相對。這樣可以通過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3共同對電熱器2形成夾持,從而確保對電熱器2的牢固固定。優選地,在在沿所述內筒的徑向方向第二固定部13的厚度不超過1mm,使電熱器固定架1在外筒3和內筒4之間的縫隙中的空間占有量很小。
優選地,在沿外筒的軸線方向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3交錯設置。
以下分別對第一固定部11和第二固定部13的具體結構進行詳細說明
一、第一固定部11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第一固定部11的形狀與電熱器2的外形相匹配。這樣能夠使第一固定部11對電熱器2的壓貼更加嚴密,提高了電熱器2安裝的牢固性和穩定性,同時有利于第一固定部11的小型化設計,降低了電熱器固定架1的空間占有量。
較優地,在第一固定部11與電熱器2正對的表面上設有長條形的第一凸起111。由于在將電熱器固定架1安裝到電熱器2上時第一固定部11與電熱器2正對的表面和電熱器2的表面會出現相對的滑動摩擦,通過在第一固定部11與電熱器2正對的表面上設置第一凸起111,使第一固定部11通過第一凸起111與電熱器2接觸,能夠減小第一固定部11與電熱器2的接觸面積,進而降低了在安裝過程中對電熱器2的摩擦損傷,同時第一固定部11通過第一凸起111壓貼在電熱器2上能夠提高第一固定部11對電熱器2壓貼的嚴密性。其中,第一凸起111的制作可以通過直接對第一固定部11沖壓來完成,也可以通過焊接等其他可實現的方式。第一凸起111的截面可以制作成梯形、圓弧形等筋條形狀。
較優地,在第一固定部11與電熱器2接線端相對的邊緣上設有第一導向部112,如圖4所示,第一導向部112上具有與第一固定部11與電熱器2正對的表面形成角度的第一導向面1121。這樣能夠避免在安裝過程中第一固定部11的邊緣劃傷電熱器2的表面,同時通過第一導向面1121的引導作用能夠使第一固定部11很容易地安裝到電熱器2,進而使電熱器固定架1變得更簡單方便。其中,第一導向部112可以與第一固定部11采用同一鈑金料折彎制作,也可以使用塑料等材料,通過注塑的方式固定連接在第一固定部11的邊沿上形成疊邊。
二、第二固定部13
作為一種可實施方式,第二固定部13的形狀與電熱器2的外形相匹配。這樣能夠使第二固定部13對電熱器2的壓貼更加嚴密,提高了電熱器2安裝的牢固性和穩定性,同時有利于第二固定部13的小型化設計,降低了電熱器固定架1的空間占有量。
較優地,在第二固定部13與電熱器2正對的表面上設有長條形的第二凸起131。第二凸起131的設計原理與制作方式與第一凸起111相同,因此此處不再詳述。
較優地,在第二固定部13與電熱器2接線端相對的邊緣上設有第二導向部132,如圖4所示,第二導向部132上具有與第二固定部13與電熱器2正對的表面形成角度的第二導向面1321。第二導向部132的設計原理和制作方式與第一導向部112,因此此處不再詳述。需要說明的是,如圖1、圖2和圖3中所示,第二導向部132的數量為兩個或兩個以上,兩個或兩個以上第二導向部132在第二固定部13與電熱器2接線端相對的邊緣上依次間隔排布。第一導向部112也可以采用這樣的方式,以降低材料成本。
為實現發明目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滾筒洗衣機,包括以上實施例所描述的電熱器固定架。
綜上所述,本領域技術人員容易理解的是,在不沖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組合、疊加。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范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