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經編機的編織機構,特別是涉及一種經編機編織機構中的用于牽拉經編織物的牽拉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的經編機牽拉結構,包括機頭墻板、機尾墻板和位于機頭墻板與機尾墻板之間的前牽拉輥、中牽拉輥和后牽拉輥,所述前、中、后牽拉輥兩側的軸端分別轉動地安裝在機頭牽拉輥支座和機尾牽拉輥支座上,所述前、中、后牽拉輥通過三級傳動裝置驅動轉動,且后牽拉輥由中牽拉輥在機尾位置通過第三級傳動機構帶動其轉動。這種牽拉結構在工作時存在以下兩個方面的缺點:一方面,由于前、中、后牽拉輥兩側的軸端分別安裝在機頭牽拉輥支座和機尾牽拉輥支座上,導致牽拉結構繁瑣,生產及制造工藝復雜,安裝調試困難,后期維護成本高;另一方面,由于后牽拉輥由中牽拉輥在機尾位置通過第三級傳動機構帶動其轉動,第三級傳動在機尾,因此當機器開始工作時,三個牽拉輥會形成短時間的時間差,從而影響初始的布面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精簡,部件少,成本低,能提高工作效能,且拆裝方便、后期維護保養簡便的經編機的墻板集成化牽拉結構。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這樣一種經編機的墻板集成化牽拉結構,包括機頭墻板、機尾墻板和位于所述機頭墻板與機尾墻板之間的前牽拉輥、中牽拉輥和后牽拉輥,所述前、中、后牽拉輥通過傳動裝置驅動轉動,所述前、中、后牽拉輥兩側的軸端分別通過軸承直接與所述機頭墻板、機尾墻板轉動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所述傳動裝置包括電機、同步帶傳動機構、第一齒輪、第二齒輪和第三齒輪;所述電機固定安裝在所述機頭墻板上,所述同步帶傳動機構安裝在電機的輸出軸與前牽拉輥前側的軸端之間,所述第一齒輪安裝在前牽拉輥前側的軸端上,所述第二齒輪安裝在中牽拉輥前側的軸端上,所述第三齒輪安裝在后牽拉輥前側的軸端上,第一齒輪通過過渡齒輪與第二齒輪相連,所述第二齒輪與第三齒輪嚙合配合。
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過渡齒輪轉動地安裝在齒輪座上,所述齒輪座通過腰圓孔及螺栓固定安裝在機頭墻板上。
在本實用新型中,該墻板集成化牽拉結構還包括一個牽拉中間支撐座,所述牽拉中間支撐座固定安裝在經編機油箱上,所述后牽拉輥的中間位置輥身與所述牽拉中間支撐座轉動連接。
在本實用新型中,在所述牽拉中間支撐座上還轉動地安裝有二個壓輪,所述二個壓輪對稱地位于中牽拉輥的下部兩側且分別與中牽拉輥滾動配合。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取消了獨立的機頭牽拉輥支座和機尾牽拉輥支座,將前、中、后牽拉輥兩側的軸端分別通過軸承直接與機頭墻板、機尾墻板轉動連接,即將前、中、后牽拉輥集成于機頭、機尾墻板上,從而精簡了牽拉結構,減少了工作部件,降低了生產成本。
本實用新型的前、中、后牽拉輥兩端連接采用軸端即軸頭連接,這樣便于安裝維護,并能提高工作效能,且減小了與其它部件的干涉率。
本實用新型采用二級傳動,在機頭直接由電機驅動前牽拉輥和后牽拉輥同時反向轉動,從而保證了傳動的同步性,提高了布面質量。
本實用新型安裝過渡齒輪的齒輪座采用可調式,這樣便于調整齒輪間隙,方便后期維護。
本實用新型在后牽拉輥的中間位置輥身處設置牽拉中間支撐座,從而提高了其工作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在中牽拉輥的下部兩側分別設置一個壓輪,從而提高了其工作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零部件少,結構簡單,部件通用化高,生產成本低,拆裝方便,后期維護保養簡便。
附圖說明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經編機的墻板集成化牽拉結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后牽拉輥的一種安裝結構示意圖,圖中未示機頭、機尾墻板。
圖3為本實用新型前、中、后牽拉輥的側視傳動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牽拉輥與壓輪的一種安裝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至圖4所示的一種經編機的墻板集成化牽拉結構,包括機頭墻板1、機尾墻板2和位于所述機頭墻板1與機尾墻板2之間的前牽拉輥3、中牽拉輥4和后牽拉輥5,所述前、中、后牽拉輥3,4,5通過傳動裝置驅動轉動,所述前、中、后牽拉輥3,4,5兩側的軸端分別通過軸承1-1直接與所述機頭墻板1、機尾墻板2轉動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如圖1、2、3所示,所述傳動裝置包括電機6、同步帶傳動機構7、第一齒輪8、第二齒輪9和第三齒輪10;所述電機6通過角鐵和螺栓固定安裝在所述機頭墻板1上,所述同步帶傳動機構7由同步輪7-1和同步帶7-2組成,同步帶傳動機構7安裝在具有減速器的電機6的輸出軸6-1與前牽拉輥3前側的軸端3-1之間,所述第一齒輪8安裝在前牽拉輥3前側的軸端3-1上,所述第二齒輪9安裝在中牽拉輥4前側的軸端4-1上,所述第三齒輪10安裝在后牽拉輥5前側的軸端5-1上,第一齒輪8通過過渡齒輪11與第二齒輪9相連,所述第二齒輪9與第三齒輪10嚙合配合。
在本實用新型中,如圖3所示,所述過渡齒輪11轉動地安裝在齒輪座12上,所述齒輪座12通過腰圓孔12-1及螺栓固定安裝在機頭墻板1上。
在本實用新型中,對于長度較短的牽拉輥,例如134寸規格長度的前、中、后牽拉輥3,4,5均采用常規的整體式軸,圖中未示;對于長度較長的牽拉輥,例如200寸規格長度的前、中牽拉輥3,4均采用常規的整體式軸,后牽拉輥5則采用常規的分段式軸,如圖2所示;對于長度更長的牽拉輥,例如268寸規格長度的前、中、后牽拉輥3,4,5均采用常規的分段式軸,如圖1所示。
如圖1、2所示,該墻板集成化牽拉結構還包括一個牽拉中間支撐座13,所述牽拉中間支撐座13固定安裝在經編機油箱上,所述后牽拉輥5的中間位置輥身5-2通過軸承與所述牽拉中間支撐座13轉動連接,這樣能提高后牽拉輥5的工作穩定性。
在本實用新型中,如圖1、2、4所示,在所述牽拉中間支撐座13上還轉動地安裝有二個壓輪14,所述壓輪14優選采用軸承,所述二個壓輪14對稱地位于中牽拉輥4的下部兩側且分別與中牽拉輥4滾動配合,這樣能提高中牽拉輥4的工作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帶有減速器的電機6通過其輸出軸6-1和同步帶傳動機構7驅動前牽拉輥3轉動,前牽拉輥3轉動時通過第一齒輪8、過渡齒輪11及第二齒輪9帶動中牽拉輥4轉動,中牽拉輥4轉動時通過安裝在其上的第二齒輪9帶動后牽拉輥5上的第三齒輪10旋轉,從而帶動后牽拉輥5同時轉動。
經過試用,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部件通用化高,生產成本低,拆裝方便,后期維護保養簡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