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屬于裁床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用于調整裁刀下刀深度的自動調整裝置及方法。
背景技術:
裁床主要包括裁剪臺、刀座,刀架、操作面板和真空吸氣裝置。裁剪臺,不會與臺面相碰,防止刀具和臺面損傷。裁床刀架,架設在裁剪臺上由臺緣傳動軸驅動作臺面x軸方向的移動。裁床刀座,安裝在刀架上,由刀架傳動軸驅動,作臺面y軸方向移動,刀架與刀座運動的合成,使刀具完成各種曲線或直線的切割。裁床操作面板,此面板上有裁減速度,磨刀間距,刀架,刀座啟動或暫時終止裁剪等工作指令鍵。操作者只需跟隨操作面板走動,隨時依據實際情況,按下相應的指令鍵。裁床真空吸氣裝置,此裝置通過導管與裁剪臺下的吸氣口相連接,啟動后可將臺面與另外覆蓋在布料上不通氣的塑料薄膜之間的空氣抽出,利用大氣壓力將面料壓縮,使之緊緊吸附在裁剪臺上,這樣,面料層之間在裁剪時不會因裁刀的移動而產生滑動,從而保證裁片的精確度。
目前裁床結構如中國專利(授權公告號:cn205576603u),專利名稱一種智能面料裁床中涉及的結構,該一種智能面料裁床包括:它包括有裁架,裁架頂部設有裁剪平臺,裁剪平臺下方的裁架內設有吸風罩,吸風罩頂部與裁剪平臺表面的吸風孔相連接,吸風罩底部通過風管與集塵箱相連接,集塵箱一側設有風機,裁架一端設有上料機構,裁架另一端設有輸出輥,裁剪平臺頂部兩側沿輸送方向設有軌道,行走橫梁通過滑動機構活動安裝在軌道上,行走橫梁上設有裁切機構,裁架一端設有控制臺,控制臺上設有顯示屏,顯示屏一側設有數字控制按鈕。面料置放在裁剪平臺上,裁刀在智能控制下對面料進行裁剪,其裁刀的下刀深度根據面料的厚度來設置且是固定的,但存在的問題是:置放在裁剪平臺上的面料實際情況是不可能全部完全平整的,比如某些地方會起褶皺,凸起或凹陷的狀況,那還是以固定的下刀深度來進行裁切的話,勢必會帶來面料凹陷處由于裁刀夠不到凹陷處造成凹陷部分的面料裁不斷的情況,同時也會產生裁切過深劃傷裁剪平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自動實時調節裁刀下刀深度從而解決面料局部裁不斷及劃傷裁剪平臺的問題的用于調整裁刀下刀深度的自動調整裝置。
本發明的另一個發明目的是提出了提供一種裁刀下刀深度自動調節方法,從而解決面料局部裁不斷及劃傷裁剪平臺的問題的用于調整裁刀下刀深度的自動調整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用于調整裁刀下刀深度的自動調整裝置,所述裁刀安裝在裁床刀座上,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動調整裝置還包括控制器以及與控制器電連接的高度計、人機交換界面,所述高度計固定安裝在裁床刀座上,用于裁剪前檢測面料基準面與高度計之間的高度作為初始值h,并將該初始值h傳輸給控制器,以及裁剪時,實時檢測面料上各當前裁剪點與高度計之間的高度作為實際值h1,并將該實際值h1傳輸給控制器;所述人機交換界面用于輸入待裁剪面料厚度的厚度值d和誤差范圍值s,并將該厚度值d和誤差范圍值s傳輸給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上述高度計和人機交換界面分別傳輸來的初始值h、實際值h1和厚度值d、誤差范圍值s并存儲,確定儲存下刀深度基準值并根據上述初始值h、實際值h1、厚度值d和誤差范圍值s進行分析計算輸出下刀深度實際值從而控制上述裁刀按照下刀深度實際值進行下刀裁剪。
在上述的一種用于調整裁刀下刀深度的自動調整裝置中,所述的面料基準面為面料上最為平坦處的面料表面。
在上述的一種用于調整裁刀下刀深度的自動調整裝置中,所述的下刀深度基準值=初始值h+厚度值d,當初始值h與實際值h1的差值在上述誤差范圍值s內的,所述的下刀深度基準值為下刀深度實際值;當初始值h與實際值h1的差值超出上述誤差范圍值s的,所述下刀深度實際值=下刀深度基準值-(初始值h-實際值h1)。
在上述的一種用于調整裁刀下刀深度的自動調整裝置中,所述的誤差范圍值s為-1.5mm≤s≤+1.5mm。作為優選,所述誤差范圍值s為-1mm≤s≤+1mm。
一種用于調整裁刀下刀深度的自動調整方法,所述裁刀安裝在裁床刀座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驟:
s1、提供一個高度計,所述高度計固定安裝在裁床刀座上,用于裁剪前檢測面料基準面與高度計之間的高度作為初始值h,并將該初始值h傳輸給控制器,以及裁剪時,實時檢測面料上各當前裁剪點與高度計之間的高度作為實際值h1,并將該實際值h1傳輸給控制器;
s2、提供一個人機交換界面,用于輸入待裁剪面料厚度的厚度值d和誤差范圍值s,并將該厚度值d和誤差范圍值s傳輸給控制器;
s3、提供一個控制器,用于接收上述高度計和人機交換界面分別傳輸來的初始值h、實際值h1和厚度值d、誤差范圍值s并存儲,確定存儲下刀深度基準值并根據上述初始值h、實際值h1、厚度值d和誤差范圍值s進行分析計算輸出下刀深度實際值從而控制上述裁刀按照下刀深度實際值進行下刀裁剪。
在上述的一種用于調整裁刀下刀深度的自動調整方法中,所述的步驟s1中的面料基準面為面料上最為平坦處的面料表面。
在上述的一種用于調整裁刀下刀深度的自動調整方法中,所述的步驟s2中的誤差范圍值s為-1.5mm≤s≤+1.5mm。作為優選,所述誤差范圍值s為-1mm≤s≤+1mm。
在上述的一種用于調整裁刀下刀深度的自動調整方法中,所述的步驟s3中的下刀深度基準值=初始值h+厚度值d,當初始值h與實際值h1的差值在上述誤差范圍值s內的,所述的下刀深度基準值為下刀深度實際值;當初始值h與實際值h1的差值超出上述誤差范圍值s的,所述下刀深度實際值=下刀深度基準值-(初始值h-實際值h1)。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用于調整裁刀下刀深度的自動調整裝置及方法具有如下幾個優點:
1、能夠根據采集到的當前裁剪點實際位置情況對裁刀的下刀深度進行自動調節,從而滿足符合當前裁剪點的最佳裁刀裁剪深度,以避免裁刀下刀深度不夠造成面料裁不斷的情況發生,提高裁剪質量;同時,也避免了由于裁刀下刀深度過深劃傷裁剪平臺的情況發生,從而保護裁床設備,提高使用壽命;
2、整個裁剪過程的下刀深度調節操作是自動實時檢測裁剪點相對面料基準面位置情況及自動根據實際檢測情況調節裁刀下刀深度,全部過程自動化,智能化程度高,提高工作效率及工作效果;
3、系統設置誤差范圍值s,以減少裁刀過于頻繁的調整,避免因頻繁調整從而影響裁刀及相關組件的穩定性。
附圖說明
圖1是裁床刀座及裁刀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2是自動調整裝置的原理框圖。
圖3是自動調整方法的原理流程圖。
圖中,1、裁床刀座;2、裁刀組件;3、高度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
如圖1和2所示,本用于調整裁刀下刀深度的自動調整裝置,用于裁床上,裁床主要包括裁剪平臺、裁剪刀座,刀架、人機交換界面和真空吸氣裝置,裁刀安裝在裁床刀座1上,當然本技術領域技術人員熟知的,裁床刀座1上還有其他結構,比如裁刀組件2和驅動機構,驅動機構是用來驅動裁刀及裁刀組件2上、下刀以及轉動的,裁刀組件2比如包括裁刀盤等結構,但這些結構都是本技術領域的公知常識,不再敘述。
本自動調整裝置還包括控制器以及與控制器電連接的高度計3、人機交換界面,控制器安裝在裁床上,該控制器可以單獨設置,也可以與裁床上的電控共用,本實施例的控制器是與裁床上的電控共用的,也就是說裁床的電控就是本自動調整裝置的控制器,共用無非就是在電控中多增加一些軟件程序及存儲單元等而已,均為本技術領域的慣用手段,在此不再詳細敘述,共用的好處是不用額外增加硬件,節省成本。
高度計3是固定安裝在裁床刀座1上的,固定不動的,即高度是不變的,為了保證裁剪的準確性,也就是讓面料上實際檢測的點與實際裁剪點位置足夠靠近,其高度計3是靠近裁刀設置的,當然為了保證裁刀轉動沒有阻礙,兩者之間是有些必要間隙的,且高度計3與裁刀安裝位置高度相當。高度計3是針對眾多工業應用領域及檢測機構進行設計的各種量程的高精度儀器高,高度計3是用來檢測高度計3正下方的面料表面到高度計3上的檢測點之間的距離的,其檢測精度較高,而面料上表面各處高低相差很小,為了讓裁刀下刀深度調節到符合要求的下刀深度,因此需要高精度儀器才能檢測其面料上表面各處到高度計3之間的微小高度差值,而高度計3本身的性能很好地滿足了這一要求。裁剪前,高度計3檢測面料基準面與高度計3之間的高度作為初始值h,并將該初始值h傳輸給控制器;裁剪時,高度計3實時檢測面料上各當前裁剪點與高度計3之間的高度作為實際值h1,并將該實際值h1傳輸給控制器。本實施例的面料基準面為面料上最為平坦處的面料表面,當然也可以是面料上其他任何一處的面料表面作為面料基準面。
人機交換界面用于輸入待裁剪面料厚度的厚度值d和誤差范圍值s,并將該厚度值d和誤差范圍值s傳輸給控制器。人機交換界面一般包括用于信息輸出的液晶顯示屏以及用于信息輸入的觸摸屏或者按鍵,其結構和原理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不再詳細敘述。誤差范圍值s為誤差范圍值s為-1.5mm≤s≤+1.5mm。本實施例的誤差范圍值s為-1mm≤s≤+1mm。誤差范圍值s的設置,以減少裁刀過于頻繁的調整,避免因頻繁調整從而影響裁刀及相關組件的穩定性。裁刀的下刀深度初始安裝時都留有預留量在,因此在下刀深度微小變化時,都在其預留量內,能夠完全滿足裁剪要求,即不會存在面料裁不斷的情況。因此只要面料高低差值在上述誤差范圍s內,都處在其預留量內,而面料一般合格的鋪放在裁剪平臺上時,其面料上表面各處基本上沒什么高低差的,也就是說大部分情況下在設有誤差范圍值s的情況下是無需調整下刀深度的。這樣就減少了裁刀過于頻繁的調整,該裝置自動調整的其實是面料上很少部分高低相差較多的面料處的下刀深度,以防止這些地方的面料裁不斷等情況在,從而提高整體裁剪質量。
控制器用于接收上述高度計3和人機交換界面分別傳輸來的初始值h、實際值h1和厚度值d、誤差范圍值s并存儲,確定儲存下刀深度基準值并根據上述初始值h、實際值h1、厚度值d和誤差范圍值s進行分析計算輸出下刀深度實際值從而控制上述裁刀按照下刀深度實際值進行下刀裁剪。其中,下刀深度基準值=初始值h+厚度值d,當初始值h與實際值h1的差值在上述誤差范圍值s內的,也就是所在裁刀預留量內,無需調整裁刀下刀深度,按照作為基準參考的下刀深度基準值的下刀深度下刀即可,下刀深度基準值為下刀深度實際值;當初始值h與實際值h1的差值超出誤差范圍值s的,也就是需要調整下刀深度,下刀深度實際值=下刀深度基準值-(初始值h-實際值h1)。
高度計3、人機交換界面和驅動機構均與控制器典型連接,控制器通過驅動機構通知裁刀的下刀深度。
如圖3所示,本用于調整裁刀下刀深度的自動調整方法,裁刀安裝在裁床刀座1上,其包括如下步驟:
s1、提供一個高度計3,高度計3固定安裝在裁床刀座1上,用于裁剪前檢測面料基準面與高度計3之間的高度作為初始值h,并將該初始值h傳輸給控制器,以及裁剪時,實時檢測面料上各當前裁剪點與高度計3之間的高度作為實際值h1,并將該實際值h1傳輸給控制器;面料基準面為面料上最為平坦處的面料表面,面料上最為平坦處的面料表面通過水平儀檢測或者肉眼判斷來確定;檢測初始值h時,通過控制器驅動裁床刀座1及其上的高度計3移動到面料基準面上進行檢測初始值h;
s2、提供一個人機交換界面,用于輸入待裁剪面料厚度的厚度值d和誤差范圍值s,并將該厚度值d和誤差范圍值s傳輸給控制器;裁剪面料厚度的厚度值d通過一般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出來或者面料生產出來后即標有厚度值,只需要上述方式得到的厚度值d通過人機交換界面輸入到控制器中即可;誤差范圍值s為-1.5mm≤s≤+1.5mm,本實施例的誤差范圍值s為-1mm≤s≤+1mm;
s3、提供一個控制器,用于接收上述高度計3和人機交換界面分別傳輸來的初始值h、實際值h1和厚度值d、誤差范圍值s并存儲,確定存儲下刀深度基準值并根據上述初始值h、實際值h1、厚度值d和誤差范圍值s進行分析計算輸出下刀深度實際值從而控制上述裁刀按照下刀深度實際值進行下刀裁剪。
下刀深度基準值=初始值h+厚度值d,當初始值h與實際值h1的差值在上述誤差范圍值s內的,下刀深度基準值為下刀深度實際值,即對下刀深度不做調整;當初始值h與實際值h1的差值超出上述誤差范圍值s的,所述下刀深度實際值=下刀深度基準值-(初始值h-實際值h1),對下刀深度進行調整,以更符合實際的下刀深度來進行下刀裁剪,以避免裁刀下刀深度不夠造成面料裁不斷的情況發生,提高裁剪質量,同時,也避免了由于裁刀下刀深度過深劃傷裁剪平臺的情況發生,從而保護裁床設備,提高使用壽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