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防變形地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方便安裝的木地板結構,屬于建筑材料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居室或公共場所裝修過程中,往往地面鋪裝木地板以襯托房屋內的古樸與高雅。而現有的木地板多為長條板狀。在安裝時,底部鋪裝龍骨,木地板拼裝后置于龍骨上。為達到鋪裝平整的目的,對安裝人員技術要求較高。這種結構的木地板在使用時會因外界環境的條件變化,如濕度、溫度的變化而引起木地板的變形,導致木地板翹曲而影響美觀,甚至影響使用。
技術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防變形地板,其結構合理,安裝方便,可有效防止在使用過程中的變形。
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防變形地板,其上端面為平面,其沿長度方向一側帶有鎖緊榫頭,與其對稱的另一側有可與鎖緊榫頭對應配合鉤緊的鎖緊凹槽,鎖緊凹槽的底部帶有螺孔,地板的另外沿寬度方向的兩側帶有相互配合插接的榫頭和榫槽,地板下部垂直于上端面沿長度方向開有內應力擴展槽。
所述的鎖緊榫頭及與其對應的鎖緊凹槽為矩形、弧形、多邊形或異形等。
所述的內應力擴展槽均勻分布于地板下部。
防變形地板外表層涂有防水保護劑。
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防變形地板在應用時,先將笫一塊地板置于龍骨上,通過木螺絲與鎖緊凹槽中的螺孔配合將地板與龍骨固定,將笫二塊地板的鎖緊榫頭與笫一塊地板的鎖緊凹槽鉤緊配合,將笫二塊地板通過木螺絲與鎖緊凹槽中螺孔配合將其與龍骨固定,再依此安裝笫三、笫四……塊木地板。而在長度方向需要拼裝時,僅將前后相鄰的兩塊木地板通過相配合的榫頭和榫槽插接后按上述方式安裝即可。
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防變形地板的優點是1、結構合理,易于安裝。由于采用木螺絲連接方式,因此固定結實,易于鋪裝平整,降低鋪裝技術要求;2、地板固定牢固,防止變形翹曲,可保持長期外形美觀、實用。由于該種地板采用自然與強制雙重鎖緊固定,即相互之間鎖緊榫頭與鎖緊凹槽鉤緊配合及通過木螺絲與龍骨固定連接,使地板彼此相互制約很難變形,加之地板帶有內應力擴展槽,在外部環境變化,溫度或濕度對地板產生作用,使地板內應力改變時,可通過內應力擴展槽將積聚的內應力得到有效釋放,從而保持地板不變形。在地板外表層涂防水保護劑,也可減小因潮濕引起地板變形的影響。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防變形地板的立體圖。
圖2是圖1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另一種防變形地板的立體圖。
圖4是圖1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下面根據附圖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防變形地板的結構及使用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如圖1、2所示的防變形地板,上端面為地板平面,沿長度方向的一側帶有矩形鎖緊榫頭1,與其對稱的另一側有可與鎖緊榫頭對應配合鉤緊的鎖緊凹槽2,鎖緊凹槽2的底部帶有螺孔3,地板的另外沿寬度方向的兩側帶有相互配合插接的榫頭5和榫槽6,地板下部垂直于上端面沿長度方向開有均勻分布的內應力擴展槽4。地板表面涂有防水保護劑。
在使用時,如前所述,先將笫一塊地板通過木螺絲與鎖緊凹槽2中的螺孔3配合,將地板與龍骨固定,再將笫二塊地板的鎖緊榫頭1與笫一塊地板的鎖緊凹槽2鉤緊配合,將笫二塊地板通過木螺絲與鎖緊凹槽中螺孔配合將其與龍骨固定,再依此安裝其它塊木地板。而在長度方向需要拼裝時,僅將前后相鄰的兩塊木地板通過相配合的榫頭5和榫槽6插拼后按上述方式固定安裝。
本實施例中的防變形地板結構合理,易于安裝,抗變形能力強,保持地板長期使用不變形,外表美觀、實用。
實施例2如圖3、4所示的防變形地板,其結構與實施例1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鎖緊榫頭1的形狀為弧形。本實施例的安裝方式與實施例1相同,具有與實施例1相同的優點。
以上僅為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為限。
權利要求1.一種防變形地板,其上端面為平面,其特征是沿長度方向一側帶有鎖緊榫頭,與其對稱的另一側有可與鎖緊榫頭對應配合鉤緊的鎖緊凹槽,鎖緊凹槽的底部帶有螺孔,地板的另外沿寬度方向的兩側帶有相互配合插接的榫頭和榫槽,地板下部垂直于上端面沿長度方向開有內應力擴展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變形地板,其特征還在于鎖緊榫頭及與其對應的鎖緊凹槽為矩形、弧形、多邊形或異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變形地板,其特征還在于所述的內應力擴展槽均勻分布于地板下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變形地板,其特征還在于地板外表層涂有防水保護劑。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建筑裝飾用的地板。它的上端面為平面,在沿長度方向一側帶有鎖緊榫頭,與其對稱的另一側有對應配合鉤緊的鎖緊凹槽,鎖緊凹槽的底部帶有螺孔,地板的另外沿寬度方向的兩側帶有相互配合插接的榫頭和榫槽,地板下部垂直于上端面沿長度方向開有內應力擴展槽。該地板結構合理,易于安裝,地板固定牢固,防止變形翹曲,外形美觀、實用。可廣泛應用于居室或公共場所等建筑裝修中。
文檔編號E04F15/04GK2801952SQ20052011026
公開日2006年8月2日 申請日期2005年6月20日 優先權日2005年6月20日
發明者孟慶義 申請人:孟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