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硅藻土化石的保護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硅藻土化石的保護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常見的化石大都形成在巖石中,本身石質堅硬容易保存。我國是一個硅藻土資源大國,硅藻土的形成一般是在地球第三紀未和第四紀初,距今已有300萬年至500萬年,在硅藻土層中經常會發現一些遠古時期的動物和植物化石或標本,但硅藻土質松散,一碰就碎,一經干燥很快就風化了,變成了粉沫,一些藏在土層中的珍貴硅藻土化石(含標本)也只能是曇花一現,無法保存,隨之這些珍貴的化石隨同原土一起被送去粉碎,成了工業原料。這種硅藻土的土質特征在國內吉林省長白縣硅藻土礦層中表現較為突出,目前還沒有一種能經久保存硅藻土化石的有效辦法。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任務是要提供一種硅藻土化石保護方法。它能解決硅藻土化石易粉化、無法保存的難題,增強硅藻土化石的各種物理性能,同時增加硅藻土化石的藝術觀賞力。
本發明的實施方法是硅藻土化石加工有一底平面,在硅藻土化石外表覆粘結劑,進行干燥,在硅藻土化石外覆的粘結劑層上覆高分子透明體材料,凝固后將硅藻土化石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的粘結劑為具有粘結性的、透明度高的液體材料,可以是各種膠、粘結劑、漿糊的稀釋體,也可以是清漆亮油,首選水溶性的。覆膠方式可采用涂覆或浸泡,覆膠時間應控制在半分鐘至10分鐘之間,使膠性材料能滲入到硅藻土中,形成一層膠土混合層。所述的高分子透明體材料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不飽合聚脂樹脂或清漆亮油等具有透明性能良好的液體材料,可采用涂覆或包埋法,外形可以是包覆在硅藻土化石表面的一層薄膜形,也可以塑造成各種方體、球體等。所述的底座含指支架、相框面(背)板,在底座上有螺釘孔,在硅藻土化石的底平面上有相對應的螺釘孔,用螺釘將硅藻土化石固定在底座上,在硅藻土化石的底平面與底座的接觸面有粘結劑,在硅藻土化石上固定底座可以做為選用工序。
本發明能有效解決目前硅藻土化石易粉化、無法保存的難題。
具體實施例方式
硅藻土化石加工有一底平面。在硅藻土化石外表覆粘結劑,粘結劑為具有粘結性的、透明度高的液體材料,選用水溶性的膠水,不宜太稠。覆膠方式采用浸泡,覆膠時間控制在一分鐘,使膠性材料能滲入到硅藻土中,形成一層膠土混合層。自然干燥后,在硅藻土化石外覆的粘結劑層上覆高分子透明體材料,高分子透明材料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體材料,采用涂覆法,使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包覆在硅藻土化石表面形成一層薄膜,凝固后可再次涂覆一層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液,以增強厚度。待凝固后將硅藻土化石固定在底座上,在底座上有螺釘孔,用螺釘將硅藻土化石固定在底座上,在硅藻土化石的底平面與底座的接觸面用粘結劑固定。
權利要求
1.一種硅藻土化石的保護方法,其特征是在硅藻土化石外表覆粘結劑,進行干燥,在硅藻土化石外覆的粘結劑層上覆高分子透明體材料,凝固后將硅藻土化石固定在底座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硅藻土化石,其特征是粘結劑為具有粘結性的、透明度高的液體材料,可以是各種膠、粘結劑、漿糊的稀釋體,也可以是清漆亮油,首選水溶性的。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硅藻土化石,其特征是覆膠方式可采用涂覆或浸泡,覆膠時間應控制在半分鐘至10分鐘之間,使膠性材料能滲入到硅藻土中,形成一層膠土混合層。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硅藻土化石,其特征是高分子透明體材料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不飽合聚脂樹脂或清漆亮油等具有透明性能良好的液體材料。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硅藻土化石,其特征是用螺釘將硅藻土化石固定在底座上,在硅藻土化石的底平面與底座的接觸面有粘結劑。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硅藻土化石,其特征是硅藻土化石加工有一底平面。
全文摘要
本發明為一種硅藻土化石的保護方法,在硅藻土化石外表覆粘結劑,進行干燥,在硅藻土化石外覆的粘結劑層上覆高分子透明體材料,凝固后將硅藻土化石固定在底座上。粘結劑為具有粘結性的、透明度高的液體材料,高分子透明體材料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或不飽合聚脂樹脂或清漆亮油等具有透明性能良好的液體材料,用螺釘將硅藻土化石固定在底座上。本發明能有效解決目前硅藻土化石易粉化、無法保存的難題。
文檔編號C04B14/02GK101070252SQ20061008164
公開日2007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06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06年5月8日
發明者劉玉坤 申請人:劉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