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用工業廢渣生產水泥混合材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材料的生產方法。
工業生產中,熱電廠排出的粉煤灰渣和化工廠及石灰生產業中排出的生石灰渣是環境治理中的兩大公害。
本發明的目的是利用當地熱電廠、化工廠排出的粉煤灰和石灰渣生產水泥混合材,既治理、凈化環境,又變廢為寶,生產出價廉、質優的建筑材料。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用工業廢渣生產水泥混合材的方法,材料的組分為粉煤灰35-40%,頁巖30-35%,生石灰20-25%,煤炭4-7%。生產工藝過程為(1)配制混合材,將生石灰、頁巖、煤炭按比例混合,經粉碎加工后,與粉煤灰一起輸入攪拌機里攪拌均勻,含水率達8-12%,再輸送到消化倉消解3小時以上;(2)將混合材摻水再次攪拌均勻,含水率達18-25%,用壓磚機壓制成磚坯;(3)將磚坯裝入窯內,先300-400℃以下烘干12小時,再在800℃-950℃溫度條件下煅燒24小時,自然溫度下冷卻1-2小時,即制得高活性混合材;(4)將制得的高活性混合材破碎加工后與50-65%的水泥熟料混合送入磨機磨成粉末材料。
本發明充分利用了當地熱電廠、化工廠排出的粉煤灰和石灰渣生產水泥混合材,變廢為寶的同時又治理、凈化了環境;煅燒后的磚,冷卻后質地疏松,容易破碎,易磨性好,磨機產量可提高20-30%,節省耗電,比普通水泥的噸成本降低25-30元;同配比、相同條件下配制的混凝土,其強度及抗摻性優于普通硅酸鹽水泥;改變其摻量,可生產出多種強度等級的火山灰硅酸鹽水泥,適宜建材廠和熱電廠及化工廠處理廢渣治理環境應用。
本發明以下將結合實施例進一步描述實施例取熱電廠排出的粉煤灰5噸,頁巖4噸,生石灰3噸,煤炭800Kg,將生石灰、頁巖、煤炭混合送入粉碎機粉碎加工后,與所取的粉煤灰一起輸送到攪拌機里攪拌,攪拌時摻入水,控制其含水率達8-12%,攪拌均勻后輸送到消化倉消解3-4小時,制得混合材。將混合材摻清水再次攪拌均勻,控制其含水率達18-25%,用壓磚機壓制成磚坯。將磚坯輸入窯(隧道窯、輪窯)內,先300℃-400℃下烘干12小時,在磚坯的外表面鋪2%的煤炭燃燒,800℃-950℃溫度條件下煅燒24小時,搬出窯外,自然冷卻1-2小時,即制得高活性混合材。將制得的高活性混合材破碎加工后與50-65%的水泥熟料混合送入磨機磨成粉末材料。摻量在35%左右時,生產出的水泥與42.5強度等級的火山灰硅酸鹽水泥相同。摻量在50%左右時,生產出的水泥與32.5強度等級的火山灰硅酸鹽水泥相同。按照國標GB/T17671進行檢測,驗收合格后裝袋備用。
權利要求
1.用工業廢渣生產水泥混合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材料的組分為粉煤灰35-40%,頁巖30-35%,生石灰20-25%,煤炭4-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工業廢渣生產水泥混合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生產工藝過程為(1)配制混合材,將生石灰、頁巖、煤炭按比例混合,經粉碎加工后,與粉煤灰一起輸入攪拌機里攪拌均勻,含水率達8-12%,再輸送到消化倉消解3小時以上;(2)將混合材摻水再次攪拌均勻,含水率達18-25%,用壓磚機壓制成磚*;(3)將磚*裝入窯內,先300~400℃以下烘干12小時,再在800℃-950℃溫度條件下煅燒24小時,自然溫度下冷卻1-2小時,即制得高活性混合材;(4)將制得的高活性混合材破碎加工后與50-65%的水泥熟料混合送入磨機磨成粉末材料。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材料的生產方法;其特征在于材料的組分為粉煤灰35-40%,頁巖30-35%,生石灰20-25%,煤炭4-7%;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充分利用了當地熱電廠、化工廠排出的粉煤灰和石灰渣生產水泥混合材,變廢為寶的同時又治理、凈化了環境;煅燒后的磚,冷卻后質地疏松,容易破碎,易磨性好,磨機產量可提高20-30%,節省耗電,比普通水泥的噸成本降低25-30元;同配比、相同條件下配制的混凝土,其強度及抗摻性優于普通硅酸鹽水泥;改變其摻量,可生產出多種強度等級的火山灰硅酸鹽水泥,適宜建材廠和熱電廠及化工廠處理廢渣治理環境應用。
文檔編號C04B7/30GK101050069SQ200710040368
公開日2007年10月10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30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30日
發明者彭玉龍 申請人:上海國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