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鋼管混凝土梁柱連接節點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般建筑結構的連接,具體是混凝土柱與梁的連接。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混凝土柱與梁的連接以下不足(1)節點力學性能和施工的簡 易性、經濟性不能兩全。在實際應用中,有些節點類型力學性能較好,節點的 整體剛度也高,但材料用量大,施工復雜,如加強環類節點,其力學性能可靠, 但如與混凝土梁連接,則環板與梁鋼筋之間的連接很難實現,有些節點類型構 造簡單,施工方便,也節省材料,但其力學性能并不理想,如錨定板式節點, 其節點的整體剛度較小,只能適用于內力不大的情況;又如抗剪環環梁節點, 其施工和經濟上的優點極為突出,但其節點的剛度有限,剪力的傳遞依靠抗剪 環筋以及混凝土與鋼管壁之間的粘結力與摩擦力,節點在復雜應力情況下的工 作性能有待考證。(2)影響建筑外觀和使用。現澆樓蓋梁板的節點的構造經常 與建筑外觀和使用功能有沖突,并造成樓蓋梁板的布置不靈活,如環梁類節點 應用于邊柱時,將造成環梁突出建筑立面;又如雙梁節點, 一方面使梁系的布 置復雜化,另一方面又造成樓蓋的不雅觀,要靠裝飾吊頂來解決,而單梁節點 又使樓蓋梁的寬度變大,既增加了結構自重又造成材料浪費,且影響樓蓋的美 觀。(3)節點的應用不靈活。目前工程中所應用的節點均只適用于常規的情況, 對較為特殊的樓蓋布置,如非正交梁系、各梁的標高與髙度不同等情況,其應 用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改善鋼管柱與鋼筋混凝土梁間傳力性能,提高梁端抗 剪承載力。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鋼管混凝土梁柱連接節點結構,鋼管混凝土柱中的鋼管4 的橫截面為一矩形,混凝土梁包括工字形鋼2和鋼筋,由箍筋3固定,第一部 分鋼筋1分別穿過鋼管4上的圓孔,工字形鋼2:連接鋼管4的外壁上,第二部
分鋼筋1'連接在工字形鋼2的上下翼緣2'、 2"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與外置環梁節點相比,施工方便,且外觀 好,易于裝修。(2)與穿過鋼管4的工字形鋼結抅相比,鋼管壁面積破損率、截 面積削弱少,且易于澆搗混凝土。 (3)可以改善鋼管柱與鋼筋混凝土梁間傳力 性能,利用梁中的縱筋和端部局部的鋼牛腿來傳遞梁端的剪力和彎矩,提高梁 端抗剪承載力。(4)可以改善與鋼筋混凝土樓板連接部位的構造,便于施工。
圖1是鋼管混凝土梁柱節點處梁的橫斷面圖,圖2是鋼管混凝土梁柱節點處 鋼管混凝土柱中鋼管壁上的開孔示意圖,圖3a是鋼管混凝土梁柱節點處梁柱連 接結構圖,圖3b是圖3a的左視圖,圖3c是圖3a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為鋼管混凝土梁柱節點處梁的橫斷面方向的結構,梁中有1個 工字形鋼2和6個鋼筋,釆用箍筋3固定,工字形鋼2連接鋼管4的外壁上, 如圖3c所示,鋼管混凝土柱中的鋼管4的橫截面為一矩形,可用四塊鋼板焊接 而成。如圖2所示,在鋼管4上對應梁中4個第一部分鋼筋1的位置分別開有 圓孔。如圖1、圖3b所示,第一部分鋼筋1分別穿過鋼管4上的圓孔。第二部 分鋼筋1'連接在工字形鋼2的上下翼緣2'、 2〃上。工字形鋼2接在鋼管4的 外壁上。第二部分鋼筋V焊接在工字形鋼2的上下翼緣2'、 2〃上。
權利要求1、一種鋼管混凝土梁柱連接節點結構,鋼管混凝土柱中的鋼管(4)的橫截面為一矩形,混凝土梁包括工字形鋼(2)和鋼筋,由箍筋(3)固定,第一部分鋼筋(1)分別穿過鋼管(4)上的圓孔,其特征在于工字形鋼(2)連接鋼管(4)的外壁上,第二部分鋼筋(1′)連接在工字形鋼(2)的上下翼緣(2′、2″)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混凝土梁柱連接節點結構,其特征在于工字 形鋼(2)焊接在鋼管(4)的外壁上。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管混凝土梁柱連接節點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二 部分鋼筋(1')焊接在工字形鋼(2)的上下翼緣(2'、 2'')上。
專利摘要一種鋼管混凝土梁柱連接節點結構,其目的是改善鋼管柱與鋼筋混凝土梁間傳力性能,提高梁端抗剪承載力,鋼管混凝土柱中的鋼管4的橫截面為一矩形,混凝土梁包括工字形鋼2和鋼筋,由箍筋3固定,第一部分鋼筋1分別穿過鋼管4上的圓孔,工字形鋼2連接鋼管4的外壁上,第二部分鋼筋1′連接在工字形鋼2的上下翼緣2′、2″上。
文檔編號E04B1/30GK201010998SQ20072003144
公開日2008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22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22日
發明者劉明璐, 偉 師, 王秀麗, 明 黃 申請人:蘭州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