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現澆混凝土填充用薄壁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現澆混凝土填充用薄壁
合
rm— o
背景技術:
在鋼筋混凝土空心板的制作或者施工過程中,在混凝土里填充一些輕質 材料的填充塊以減小結構自重和提高混凝土的保溫、隔熱、隔音效果,填充 塊中使用較多的是空心盒,這種空心盒中還設有貫通空心盒體的上下表面的 混凝土澆注孔以利于澆注和提高受力性能。但現有的空心盒都是由兩塊以上 壁板或者預制殼體拼合構成的,在運輸和安裝時易受損甚至倒塌,尺寸較大 的空心盒更容易損壞,尤其是薄壁盒內形成澆注孔的孔管在薄壁盒空腔內沒 有支撐,容易脫落或傾倒。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不用脫模、外壁為整體成形的現澆混凝 土填充用薄壁盒。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現澆混凝土填充用薄壁盒,所述薄壁盒內設 有主體為單面開口的空心方體結構的骨架內模,骨架內模的周圍外側附著有 一體成形的整體的薄壁盒體。
所述骨架內模的空腔內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通孔管,所述通孔管的 一端與骨架內模最大面上的對應開口相連接,通孔管內壁上付著有與薄壁盒 體一體連結成形的澆注孔管,澆注孔管內形成貫通薄壁盒體的頂、底面的澆 注孔洞。
所述通孔管的截面是矩形或三角形或圓形。 所述骨架內模的開口上連接有封堵面。
所述骨架內模的開口上連接有封堵面,封堵面與通孔管的對應位置處設 有與通孔管連通的開口。
本實用新型在薄壁盒內加入了主體為單面開口的空心方體結構的骨架內 模,骨架內模在薄壁盒體內形成空腔,使薄壁盒體的各壁面可一次涂抹或澆 注成形而不需要拼合壁板或者殼體,骨架內模在薄壁盒成形時作為模具使用,
在成形后不脫模仍可作為加固材料,同時薄壁盒體內的骨架內模本身還具有 隔音、吸音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的薄壁盒體各壁板結合緊密,不易損壞、塌 陷,具有成形容易、結構牢靠的優點。
另外,所述骨架內模的空腔內設置有至少一個通孔管,在該孔管骨架內 模內可在插入芯柱后澆注出兩端與薄壁盒頂、底面一體連接的澆注孔管,而 且該澆注孔管的管壁付著在通孔管上,這樣使澆注孔管堅固牢靠、不易脫落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外觀圖; 圖3是圖2的A-A剖視圖; 圖4是圖2的B-B剖視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骨架內模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骨架內模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1如圖1、圖2、圖3、圖4、圖5所示,現澆混凝 土填充用薄壁盒,所述薄壁盒內設有底面開口的空心五面骨架內模2,骨架內 模2的外側周圍附著有一體成形的整體的六面薄壁盒體1,骨架內模2的內部 空腔中設有一個通孔管3,通孔管3上端與骨架內模2的頂面上的開口連接, 骨架內模2的頂面為面積最大的面。通孔管3的內壁附著有與薄壁盒體1 一 體連結成形的澆注孔管5,澆注孔管5內部形成與薄壁盒體1的頂、底面貫通 的澆注孔洞4。
上述實施例中的骨架內模2的內部空腔中的通孔管3可以設置一個,當 然也可以設置多個通孔管3而形成多個澆注孔洞。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于,如圖6所示,骨架 內模2的底面開口被封堵面6封堵,封堵面6上設有開口與通孔管3的下端 連通。
權利要求1、現澆混凝土填充用薄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壁盒內設有主體為單面開口的空心方體結構的骨架內模,骨架內模的周圍外側附著有一體成形的整體的薄壁盒體。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混凝土填充用薄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骨 架內模的空腔內設置有一個或一個以上的通孔管,所述通孔管的一端與 骨架內模最大面上的對應開口相連接,通孔管內壁上付著有與薄壁盒體 一體連結成形的澆注孔管,澆注孔管內形成貫通薄壁盒體的頂、底面的 澆注孔洞。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現澆混凝土填充用薄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通 孔管的截面是矩形或三角形或圓形。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現澆混凝土填充用薄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骨 架內模的開口上連接有封堵面。
5、 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現澆混凝土填充用薄壁盒,其特征在于所 述骨架內模的開口上連接有封堵面,封堵面與通孔管的對應位置處設有 與通孔管連通的開口。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現澆混凝土填充用薄壁盒,所述薄壁盒內設有主體為單面開口的空心方體結構的骨架內模,骨架內模的周圍外側附著有一體成形的整體的薄壁盒體;本實用新型在薄壁盒內加入了主體為單面開口的空心方體結構的骨架內模,骨架內模在薄壁盒體內形成空腔,使薄壁盒體的各壁面可一次涂抹或澆注成形而不需要拼合壁板或者殼體,骨架內模在薄壁盒成形時作為模具使用,在成形后不脫模仍可作為加固材料,同時薄壁盒體內的骨架內模本身還具有隔音、吸音的作用。本實用新型的薄壁盒體各壁板結合緊密,不易損壞、塌陷,具有成形容易、結構牢靠的優點。
文檔編號E04G11/00GK201056837SQ200720090969
公開日2008年5月7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6日
發明者周立成 申請人:周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