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類長方形異形砌塊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墻體砌塊,確切地說是一種類長方形異形砌塊。
背景技術:
現有建筑行業中的墻體多由實心或空心磚塊用漿料粘砌而成,不僅 工序復雜、工值高、工期長,且墻體質量難以保證。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類長方形 異形砌塊。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類長方形異形砌塊,包括主砌塊、底砌塊及頂砌塊,所述主砌塊 的上表面具有向外凸起的梯形卡榫和向內凹進的梯形卡槽,下表面具有能
與上表面相吻合的梯形卡槽和梯形卡榫,底砌塊及頂砌塊的形狀與主砌塊 的半體結構相一致。
所述主砌塊上表面與下表面的梯形卡榫和梯形卡槽橫向錯位。 所述主砌塊上、下表面的梯形卡榫與梯形卡槽的形狀相一致。 所述主砌塊上、下表面的梯形卡榫與梯形卡槽的對應邊處于同一斜面。 所述梯形卡榫和梯形卡槽的對應邊為斜面,另一邊為立面。 所述梯形卡榫和梯形卡槽的兩邊均為斜面。所述主砌塊兩側設有矩形凹槽。 所述主砌塊兩側的矩形凹槽上下錯位。
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先將底砌塊沿建好的水平面基礎直線排列成行, 然后將主砌塊疊置在底砌塊之上并排列成第二行,再將主砌塊疊置在第二 行之上,從而形成第三行,疊置時注意順序錯位,避免邊緣線在同一垂直 線上,重復上述步驟將砌塊層疊成傾斜的墻體,到達設計高度時再覆蓋頂 砌塊,各層砌塊相互適配卡鎖,形成完整的墻體。由于采用了相互適配并 彈性卡鎖的結構,因此無需漿料就能千砌成堅固、抗震、防漏的優異墻體。
圖1為主砌塊的立體示意圖2為主砌塊的截面示意圖3為墻體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附圖標記說明如下
1一~;主砌塊 2^"底砌塊 3^~頂砌塊
4、 4'——梯形卡榫
5、 5'——梯形卡槽 6"矩形凹槽
如圖i、圖2、圖3所示,該墻體主要由主砌塊l、底砌塊2及頂砌塊3組 成,主砌塊l層層錯位疊置在底砌塊2上,并由頂砌塊3封頂,主砌塊l的上 表面具有向外凸起的梯形卡榫4和向內凹進的梯形卡槽5,梯形卡榫4與梯形
卡槽5的形狀相一致,兩者的對應邊處于同一斜面,主砌塊l的下表面具有 能與上表面相吻合的梯形卡槽5'和梯形卡榫4',主砌塊l的兩側設有上下 錯位的矩形凹槽6,底砌塊2及頂砌塊3的形狀與主砌塊1的半體結構相一致, 主砌塊1上、下表面的梯形卡榫和梯形卡槽橫向錯位,從而在層疊后能形成 傾斜的墻體。
該墻體的背面視應用環境可加裝聚乙烯土工格柵,并夯實回填土, 從而形成整體重力式擋土墻,具備既能擋土又能排水的功能,由于砌塊的 自卡鎖結構,又具有穩固、抗震、耐沖擊的性能,可以連續鋪設在江河湖 海及水庫的堤岸,也可以鋪設公路護坡、房地產建筑護坡等,可以依地勢 傾斜而造。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發明的啟示下 都可得出其它各種形式的產品。例如將主砌塊同一表面上的梯形卡榫與梯 形卡槽橫向錯開等等。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與本實 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在其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 一種類長方形異形砌塊,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砌塊、底砌塊及頂砌塊,所述主砌塊的上表面具有向外凸起的梯形卡榫和向內凹進的梯形卡槽,下表面具有能與上表面相吻合的梯形卡槽和梯形卡榫,底砌塊及頂砌塊的形狀與主砌塊的半體結構相一致。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類長方形異形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砌 塊上表面與下表面的梯形卡榫和梯形卡槽橫向錯位。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類長方形異形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砌 塊上、下表面的梯形卡榫與梯形卡槽的形狀相一致。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類長方形異形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砌 塊上、下表面的梯形卡榫與梯形卡槽的對應邊處于同一斜面。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類長方形異形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 卡榫和梯形卡槽的對應邊為斜面,另一邊為立面。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類長方形異形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 卡榫和梯形卡槽的兩邊均為斜面。
7、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類長方形異形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砌 塊兩側設有矩形凹槽。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類長方形異形砌塊,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砌 塊兩側的矩形凹槽上下錯位。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類長方形異形砌塊,包括主砌塊、底砌塊及頂砌塊,主砌塊的上表面具有向外凸起的梯形卡榫和向內凹進的梯形卡槽,下表面具有能與上表面相吻合的梯形卡槽和梯形卡榫,底砌塊及頂砌塊的形狀與主砌塊的半體結構相一致。本實用新型采用了相互適配并彈性卡鎖的結構,因此無需漿料就能干砌成堅固、抗震、防漏的優異墻體,可以連續鋪設在江河湖海及水庫的堤岸,也可以鋪設公路護坡、房地產建筑護坡等,可以依地勢傾斜而造。
文檔編號E04C1/00GK201078045SQ200720156998
公開日2008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2日
發明者王西平 申請人:程友珍;王崧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