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移動式工作車間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作車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移動式工作車間。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建設的工作車間一般都是固定式的,建設周期長,需要使用大量的人力 物力,費用也很高,當工作地點發生變動時,就需要在另一地點重新建設新的工作車間,而 原來的工作車間卻很難再次利用,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不利于科學管理和現代化生產的需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移動式工作車間。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移動式工作車間,包括兩個集裝箱和連接結構,兩個集裝箱相接觸的側板被 打通,并通過連接結構連接。連接結構包括長梁、橡膠夾條、副梁、筋板、夾緊板、夾緊螺釘、支撐螺釘和螺母,橡 膠夾條嵌入兩個集裝箱相接觸的兩條長梁接縫處,兩條副梁分別焊接在兩個集裝箱相接觸 部位的兩條長梁下部,副梁用筋板加固,夾緊板位于副梁與筋板之間,夾緊螺釘從夾緊板上 的孔中間穿過,用螺母緊固,夾緊板的下端設有支撐螺釘。兩個集裝箱為同一規格集裝箱。集裝箱的側壁、頂面和底板是夾層結構,中間裝填有聚氨脂保溫材料。長梁上每隔1米安裝一處連接結構。集裝箱側壁上設有門,側壁或頂部設有空調,也可根據情況加設電加熱器進行溫 度調節。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當需要轉移移動式工作車間時,只需在連接結構處進行 拆卸,即可將移動式工作車間方便運輸至新的工作地點并重新組裝,提高工作效率,節省花費。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連接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本發明包括集裝箱1、集裝箱2和連接結構3,集裝箱1和集裝箱2相 接觸的側板被打通,并通過連接結構3連接。如圖2所示,連接結構包括長梁6、橡膠夾條7、副梁8、筋板9、夾緊板10、夾緊螺釘11、支撐螺釘12和螺母13,橡膠夾條7嵌入兩個集裝箱1和2相接觸的兩條長梁6接縫 處,兩條副梁8分別焊接在兩個集裝箱1和2相接觸部位的兩條長梁6下部,副梁8用筋板 9加固,夾緊板10位于副梁8與筋板9之間,夾緊螺釘11從夾緊板10上的孔中間穿過,用 螺母13緊固,夾緊板10的下端設有支撐螺釘12。兩個集裝箱為同一規格集裝箱。集裝箱1和2的側壁、頂面和底板都是夾層結構,中間裝填有聚氨脂保溫材料。長梁6上每隔1米安裝一處連接結構3。集裝箱1和2的側壁上設有門4,側壁或頂部設有空調5,保證室內溫度在 200C 士2°C。當需要轉移移動式工作車間時,只需在連接結構3處進行拆卸,即可將移動式工 作車間方便運輸至新的工作地點并重新組裝,提高工作效率,節省花費。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的結構作任何形式上的 限制。凡是根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 仍屬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移動式工作車間,其特征在于包括集裝箱(1)、集裝箱(2)和連接結構(3),集 裝箱(1)和集裝箱(2)相接觸的側板被打通,并通過連接結構(3)連接;所述的連接結構包括長梁(6)、橡膠夾條(7)、副梁(8)、筋板(9)、夾緊板(10)、夾緊螺 釘(11)、支撐螺釘(12)和螺母(13),橡膠夾條(7)嵌入兩個集裝箱⑴和(2)相接觸的兩 條長梁(6)接縫處,兩條副梁(8)分別焊接在兩個集裝箱(1)和( 相接觸部位的兩條長 梁(6)下部,副梁(8)用筋板(9)加固,夾緊板(10)位于副梁(8)與筋板(9)之間,夾緊螺 釘(11)從夾緊板(10)上的孔中間穿過,用螺母(1 緊固,夾緊板(10)的下端設有支撐螺 釘(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工作車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裝箱(1)和集裝箱 (2)為同一規格集裝箱。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工作車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裝箱(1)和O)的側 壁、頂面和底板都是夾層結構,中間裝填有聚氨脂保溫材料。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工作車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長梁(6)上每隔1米 安裝一處連接結構(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動式工作車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裝箱(1)和(2)側 壁上設有門G),側壁或頂部設有空調(5)。
全文摘要
一種移動式工作車間,涉及工作車間領域,包括兩個集裝箱和連接結構,兩個集裝箱相接觸的側板被打通,并通過連接結構連接,連接結構包括長梁、橡膠夾條、副梁、筋板、夾緊板、夾緊螺釘、支撐螺釘和螺母,橡膠夾條嵌入兩個集裝箱相接觸的兩條長梁接縫處,兩條副梁分別焊接在兩個集裝箱相接觸部位的兩條長梁下部,副梁用筋板加固,夾緊板位于副梁與筋板之間,夾緊螺釘從夾緊板上的孔中間穿過,用螺母緊固,夾緊板的下端設有支撐螺釘。當需要轉移移動式工作車間時,只需在連接結構處進行拆卸,即可將移動式工作車間方便運輸至新的工作地點并重新組裝,提高工作效率,節省花費。
文檔編號E04B1/343GK102051914SQ20091022814
公開日2011年5月11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1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10日
發明者張鳳友 申請人:天津市正平機械新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