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筑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輕鋼結構建筑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如安裝速度快、易產業化生產而在建筑領 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是現有的輕鋼結構建筑在建造過程中,是由多塊板材拼接而成, 不能進行整體澆鑄,在生產及運輸過程中給工作人員帶來了諸多不便,增加了建造成本。另 外由于現有的輕鋼結構建筑為拼接而成,因此其受力體系為多塊分別受力,降低了建筑體 系的承重效果及抗震性能,并且拼接而成的輕鋼結構建筑易形成冷熱橋,給住戶帶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能夠提高建筑體 系的承重效果及抗震性能,消除冷熱橋,降低建造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包括 輕鋼骨架和發泡水泥,所述輕鋼骨架包括墻面、屋面和樓面,所述墻面、屋面和樓面機械固 定為一體結構,所述墻面的兩側為外板,所述外板之間澆注有發泡水泥。 所述樓面為桁架結構,所述樓面的桁架結構下方為防火板材,上方為結構型鋼板,
所述結構型鋼板上方澆注發泡水泥,發泡水泥上方為地板磚或水泥涂層,所述結構型鋼板
與所述防火板材通過鍍鋅沉頭螺釘或鍍鋅自攻螺釘固定于所述輕鋼骨架上。 所述屋面為桁條網結構,所述桁條網結構上方為防水巻材,所述防水巻材上方為
防水發泡水泥瓦。所述屋面及樓面和墻面為插槽式連接,并通過鍍鋅沉頭螺釘或鍍鋅自攻
螺釘固定。 所述墻面包括內墻面和外墻面,所述外墻面可為墻面桁架結構,所述外墻面包括 兩根角立柱、若干根立柱和若干根橫柱,所述內墻面為墻面柱體結構,所述外墻面和內墻面 的門窗過梁為小桁梁。 所述墻面包括內墻面和外墻面,所述外墻面可為墻面柱體結構,所述外墻面包括 兩根角立柱、若干根立柱和若干根橫柱,所述角立柱和與其相連的立柱間設有加強肋,所述 內墻面為墻面柱體結構,所述外墻面和內墻面的門窗過梁為小桁梁,所述墻面的門窗和與 其相鄰的立柱之間設有加強肋。 因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建筑結構,能夠提高建筑體系的承重效果及抗震性能, 消除冷熱橋,降低建造成本。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0012] 圖2為本實用新型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實施例一中墻體結構示意圖;[0013] 圖3為本實用新型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實施例一中樓面結構示意圖;[0014] 圖4為本實用新型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實施例一中桁條網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實施例一中屋面結構示意圖;[0016] 圖6為本實用新型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實施例一中插槽式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實施例一中外墻面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實施例二中外墻面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 實施例一 圖1為本實用新型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所示,包括輕鋼骨架1和發泡水泥2,所述輕鋼骨架1包括墻面11、屋面12和樓面13,所述墻面11、屋面12和樓面13機械固定為一體結構,所述墻面11的兩側為外板3,所述外板3之間澆注有發泡水泥2。圖2為本實用新型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實施例中墻體結構示意圖,由圖2中可以看出,發泡水泥由外板所圍護,澆注在輕鋼骨架上,其中的墻面11所示部分即為輕鋼骨架中的立柱,由于本實施例中輕鋼骨架被機械固定為一體結構,且輕鋼骨架外部有外板圍護,可直接進行整體澆注,因此本實施例消除了原有建筑體系中因板塊拼接墻體中形成空隙而產生的冷熱橋現象。 本實施例中所述樓面13為桁架結構,所述樓面13的桁架結構下方為防火板材131,上方為結構型鋼板132,所述結構型鋼板上方澆注發泡水泥133,發泡水泥上方為地板磚或水泥涂層,本實施例中為水泥涂層134,所述結構型鋼板與所述防火板材通過鍍鋅沉頭螺釘或鍍鋅自攻螺釘固定于所述輕鋼骨架上,本實施例中為鍍鋅沉頭螺釘14,所述結構型鋼板可為瓦棱鋼板或波紋鋼板,本實施例中選用波紋鋼板,圖3為本實施例中樓面結構示意圖,建筑體系中的管線便從桁架結構中走線。 本實施例中所述屋面12為桁條網結構,圖4為所述屋面的桁條網結構示意圖,圖5為所述屋面的結構示意圖,所述桁條網結構上方為防水巻材121,所述防水巻材上方為防水發泡水泥瓦122。 本實施例中所述屋面12及樓面13和墻面11為插槽式連接,并通過鍍鋅沉頭螺釘或鍍鋅自攻螺釘固定,本實施例中為鍍鋅沉頭螺釘14,圖6為本實施例中樓面13與墻面11的插槽式連接結構示意圖,如圖6所示,墻面11中的立柱112穿入樓面13桁架結構底部的橫柱中,并通過鍍鋅沉頭螺釘14固定,以將所述墻面ll和樓面13機械固定為一體結構,采用鍍鋅沉頭螺釘或鍍鋅自攻螺釘固定可更好的將受力傳遞到整個輕鋼骨架體系。[0024] 本實施例中所述墻面包括內墻面和外墻面,所述外墻面為墻面桁架結構,所述外墻面包括兩根角立柱111、若干根立柱112和若干根橫柱113,所述內墻面為墻面柱體結構,所述外墻面和內墻面的門窗過梁為小桁梁115,圖7為本實施例中所述外墻面的結構示意圖。 本實施例中所述外板可由不少于一塊纖維素水泥板或硅酸f丐水泥板組成,所述外板與輕鋼骨架通過鍍鋅沉頭螺釘或鍍鋅自攻螺釘固定,所述外板的使用塊數取決于建筑面積,當建筑面積較大時,選用多塊外板,當建筑面積較小時,選用單塊外板。由于本實施例中外板為纖維素水泥板或硅酸鈣水泥板,而未使用聚氨酯等建筑材料,硅酸鈣板和纖維素水泥板的防火等級均為GB8624-1997,均為A級不燃材料,因此本實施例大大提高了原有建筑體系的防火性能。 本實施例中所述發泡水泥的容重介于每立方米100千克與每立方米2400千克之間,發泡水泥作為建筑材料,具有輕質、保溫隔熱性能好、隔音耐火性能好、可現場澆注施工等優點,并且發泡水泥與主體工程結合緊密、可整體澆注,其多孔性使其具有低的彈性模量,從而使其對沖擊載荷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分散作用,增強了建筑體系的防震性能,并且防水性強,因此在建筑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本實施例中所述輕鋼骨架中的鋼材料屈服強度不小于每平方米420牛頓,絕大部
分鋼材采用2.0毫米以下厚度的鋼材,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發泡水泥的特性、輕鋼骨架的一
體性及整體澆注的施工方法,可使得本實用新型抗震效果達到抗八級地震。 另外從本實施例的建造過程中,只需鋼材和水泥板材,可在工作場地在進行現場
組裝,避免因運送制作好的板材而增加的大量費用,節約了建造成本。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一的不同之處在于,本實施例中所述外墻面為墻面柱體結構,所述外墻面包括兩根角立柱211、若干根立柱212和若干根橫柱213,所述角立柱和與其相連的立柱間設有加強肋214,所述內墻面為墻面柱體結構,所述外墻面和內墻面的門窗過梁為小桁梁215,所述墻面的門窗和與其相鄰的立柱之間設有加強肋214,以增強整個建筑體系的受力,圖8為本實施例中所述外墻面的結構示意圖,與實施例一相比本實施例的縮減了加強肋的數目,但需要使用較厚的鋼材,增加了用鋼量。 因此,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建筑結構,能夠提高建筑體系的承重效果及抗震性能,消除冷熱橋,降低建造成本。 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進行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換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術方案脫離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精神和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包括輕鋼骨架和發泡水泥,其特征在于所述輕鋼骨架包括墻面、屋面和樓面,所述墻面、屋面和樓面機械固定為一體結構,所述墻面的兩側為外板,所述外板之間澆注有發泡水泥。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樓面為 桁架結構,所述樓面的桁架結構下方為防火板材,上方為結構型鋼板,所述結構型鋼板上方 澆注發泡水泥,發泡水泥上方為地板磚或水泥涂層,所述結構型鋼板與所述防火板材通過 鍍鋅沉頭螺釘或鍍鋅自攻螺釘固定于所述輕鋼骨架上。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為 桁條網結構,所述桁條網結構上方為防水巻材,所述防水巻材上方為防水發泡水泥瓦。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及 樓面和墻面為插槽式連接,并通過鍍鋅沉頭螺釘或鍍鋅自攻螺釘固定。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面包 括內墻面和外墻面,所述外墻面為墻面桁架結構,所述外墻面包括兩根角立柱、若干根立柱 和若干根橫柱,所述內墻面為墻面柱體結構,所述外墻面和內墻面的門窗過梁為小桁梁。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墻面包括內墻面和外墻面,所述外墻面為墻面柱體結構,所述外墻面包括兩根角立柱、若干根立柱 和若干根橫柱,所述角立柱和與其相連的立柱間設有加強肋,所述內墻面為墻面柱體結構, 所述外墻面和內墻面的門窗過梁為小桁梁,所述墻面的門窗和與其相鄰的立柱之間設有加 強肋。
7. 根據權利要求5或6所述的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 板由不少于一塊纖維素水泥板或硅酸鈣水泥板組成。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與 輕鋼骨架通過鍍鋅沉頭螺釘或鍍鋅自攻螺釘固定。
9. 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輕鋼骨架中的鋼材料屈服強度不小于每平方米420牛頓。
10. 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發泡水泥的容重介于每立方米100千克與每立方米2400千克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發泡水泥與輕鋼結合的建筑結構,包括輕鋼骨架和發泡水泥,所述輕鋼骨架包括墻面、屋面和樓面,所述墻面、屋面和樓面機械固定為一體結構,所述墻面的兩側為外板,所述外板之間澆注有發泡水泥。本實用新型采用上述建筑結構,能夠提高建筑體系的承重效果及抗震性能,消除冷熱橋,降低建造成本。
文檔編號E04B2/58GK201459912SQ20092010461
公開日2010年5月12日 申請日期2009年9月7日 優先權日2009年9月7日
發明者李立恒, 魏寶良 申請人:魏寶良;李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