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混凝土攪拌筒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筒。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混凝土攪拌車的攪拌筒是混凝土攪拌運輸車的關鍵部件,攪拌筒是否
正常工作是影響混凝土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在攪拌車還是新車階段,其所裝運的混凝土
無法用肉眼分辨出質量的好壞。運行兩年以后的攪拌車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開始卸料時混
凝土石子偏多、砂漿含量較少,而當攪拌車卸下一立方混凝土之后又存在石子偏少、砂漿偏
多,卸料到最后時又會出現石子偏多、砂漿含量較少的情況。特別是混凝坍落度大于160mm
以上時,此現象更為明顯。這種混凝土的可泵性較差,當其需要泵送到20層以上的樓面時
較為困難,為了克服這種困難一般的做法是減少石子量、增加砂子量,才能確保混凝土的可
泵性,但是混凝土的砂粒增加后使其強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攪拌筒內的導料板對混凝土
料主要起導流的作用,同時對混凝土料進行適當的攪拌,但此種攪拌并不充分。混凝土運輸
車在行駛過程中車體有振動,由于混凝土本身的流動性較好,特別是塌落度大于160毫米
時,混凝土容易分層和沉淀,所以混凝土運輸車在運輸混凝土的過程中必須使攪拌筒不停
止的旋轉,以保證筒內混凝土料的流動,而運輸車在待卸狀態下也不能熄火。 專利號為00218761. 2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混凝土攪拌裝置,攪拌筒
葉片螺旋線設計成曲面葉片等升角對數螺旋線,代替現有的等距阿基米德螺旋線,并在拌
筒中央增設了封溢管,拌筒內設有攪拌葉片,曲面葉片上設有多個孔。在所述的曲面葉片
上設置孔所起到的攪拌作用極其有限,而增設的攪拌葉片由于是固定在曲面葉片上,當攪
拌筒轉動時,攪拌葉片受到剪切力的作用極易從曲面葉片上掉落并混入正在攪拌的混凝土
中,從而影響混凝土的質量,因此需要對此結構進行改進。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主要是針對現有技術所存在的車載攪拌筒內混凝土攪拌不均勻、易分
層和沉淀、可泵性差的技術問題,提供一種混凝土攪拌筒。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 —種混凝土攪拌筒,包括筒體和導料板,所述的導料板固定在筒體的內壁上,筒體
的開口處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筒體內相鄰的導料板之間設有攪拌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攪拌片沿筒體軸向方向設置有若干個,攪拌片通過支架固定在筒體的內壁上,支架設有2-4
個,攪拌片兩邊與導料板之間設有加強筋,攪拌片分別與筒體內壁和與攪拌片相鄰的導料
板之間留有間隙。攪拌片與筒體內壁和與攪拌片相鄰的導料板之間的間隙是促使混凝土在
攪拌時的回流,從而達到攪拌的均勻性。如果不設置間隙,就會產生攪拌的死角,造成死角
處混凝土的堆積結塊。支架的設置不僅使攪拌片在攪拌筒內部的固定更加穩固,還達到使
攪拌片與筒體內壁產生間隙的目的。加強筋將攪拌片固定在相鄰的導料板上,確保了攪拌
片在攪拌過程中的有效強度,起到增加支撐力的作用。[0007] 作為優選,所述的支架為3個,其中一個設于攪拌片一側的中部,另兩個分別設于
攪拌片另一側的左右兩端;支架通過焊接與筒體的內壁固定。支架的此種設置方法既保證
了整體結構的穩固性,又相對的節省了材料。更為優選的方案是,支架的側面近似直角梯
形,此梯形的直角端與筒體相連接,梯形的斜邊與攪拌片之間的夾角小于30度,此角度越
低越好,因為此角的降低有利于混凝土料在筒體內的流動,使支架上不容易結料。 作為優選,所述的攪拌片在筒體的一側沿筒體軸向方向上設有2-5個。合適的攪
拌片個數確保了混凝土在任何料位時都能進行有效的攪拌,從而提高攪拌效率,使混凝土
攪拌的更加均勻。 作為優選,所述的攪拌片在筒體內壁圓周方向上均勻分布2-3個,總數為4-15個。 攪拌片圓周方向的分布根據實際筒體的大小來確定,筒體直徑較大時,在筒體內壁圓周方 向上可設置3個,起到攪拌充分的目的,如設置的個數過多會造成攪拌效果不明顯且成本 升高的結果。當筒體直徑較小時,在筒體內壁圓周方向上設置2個即可達到較好的攪拌效 果。 作為優選,所述的各攪拌片底邊與筒體內壁成傾斜狀;所述的傾斜狀是攪拌片靠 近筒口處至筒體內壁的距離,小于攪拌片靠近筒底處至筒體內壁的距離形成的。由于混凝 土在出料時需要足夠的空間流動,此傾斜狀的設置是為了保證攪拌片底邊與筒體內壁之間 的有效空間,從而達到較快的出料速度。更為優選的方案是,攪拌片的底邊在筒體內處于最 低點時,攪拌片的底邊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小于等于5度,此結構使出料速度達到最大且不 易堵料。 作為優選,所述的攪拌片上設有雙排分布的4-12個孔,孔的直徑為6-8cm,相鄰的 孔的間距不小于15cm。孔的設置,加快了筒內混凝土的相對流動,減少了死角,使導料板和 攪拌片上不易結料,同時起到降低混凝土運動時的扭矩、減少攪拌阻力、降低能耗的作用。 作為優選,攪拌片為長方形,采用6毫米錳鋼板制成。此結構的攪拌片既節省材 料,有具有足夠的強度。 因此,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攪拌片不易粘附混凝土,且容易清理,可延長攪拌桶的使用壽命, 且其結構簡單、制造成本低。 2、本實用新型使攪拌裝置整體性能提高,能兼顧攪拌和卸料,提高了進料和出料 速度,改善了混凝土攪拌質量,提高了混凝土的強度。 3、本實用新型使所攪拌的混凝土中石子和砂漿含量整體均一,確保了混凝土的可 泵性。 4、本實用新型的攪拌筒由于安裝了攪拌片,混凝土的攪拌比較均勻,使其不易分 層和沉淀,從而運輸車在待卸時可以熄火。混凝土運輸車到達工地后, 一般都會待卸10-20 分鐘,如待卸時運輸車熄火則可以節省大筆的油費,因此本發明的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攪拌片沿筒體圓周方向的分布示意圖。 附圖3是附圖2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0021] 附圖4是實施例1導料板的分布示意圖。 附圖5是實施例2攪拌片沿筒體圓周方向的分布示意圖。 標號說明1筒體,2進料口,3出料口,4導料板,5攪拌片,6支架,7加強筋,8筒 底,9孔。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具體的說明。 實施例1 : 如說明書附圖1-4所示, 一種混凝土攪拌筒,包括筒體1、雙螺旋分布的導料板4, 導料板4固定在筒體1的內壁上,導料板4的高度在400 500mm之間。兩條導料板4為 曲面,其根部與筒體1內壁相焊接,且在筒體1內對數螺旋線分布,其個數根據攪拌筒筒體 大小而定。在筒體1的筒口部位,沿著兩條螺旋葉片的內邊緣焊接著一段進料導筒,導筒上 設有進料口2。筒體1的開口處還設有出料口3。在筒體l的內部沿筒體l軸向方向設有 若干個攪拌片5,攪拌片5通過支架6固定在筒體1的內壁上并設置于相鄰的導料板4之 間,攪拌片5分別與筒體1內壁和與攪拌片5相鄰的導料板4之間留有間隙。攪拌片5的 兩邊與導料板4之間焊有加強筋7。各攪拌片5底邊與筒體1內壁成傾斜狀,此傾斜狀是攪 拌片5靠近筒口處至筒體1內壁的距離,小于攪拌片5靠近筒底8處至筒體1內壁的距離 形成的。 本實施例中,筒體1容積為10立方米,兩條導料板4在筒體1內部相互交錯180° 呈對數螺旋線分布。片狀的攪拌片5沿筒體1軸向方向一側設有5個,在筒體1內壁的圓 周方向上均勻分布2個(如圖2所示),筒體1內共有10個攪拌片5。各攪拌片5底部到 筒體l內壁的最大距離自筒底8至出料口 3端依次為10cm、15cm、15cm、20cm、20cm,攪拌片 5與與其相鄰的導料板4的間距為3cm。攪拌片5上設有3個支架6,其中一個設于攪拌片 5—側的中部,另2個分別設于距攪拌片5左右兩端3 5厘米處。如圖4所示,支架6的側 面近似直角梯形,此梯形的直角端與筒體1焊接,梯形的斜邊與攪拌片5之間的夾角小于30 度,此角度越低越好,因為此角的降低有利于混凝土料在筒體1內的流動,使支架上不容易 結料。攪拌片為長方形,采用6毫米的錳鋼板制成。攪拌片5上設有雙排均勻分布的孔9, 孔的直徑為6-8cm,相鄰的孔的間距不小于15cm。攪拌片5上孔9的個數自筒底8至出料 口 3方向依次為10、8、6、6、4。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混凝土攪拌筒的筒體1沿軸向方向旋轉,配比好的混凝土原 料通過進料口 2導入筒體1內,各種混凝土原料隨著攪拌筒的高速旋轉產生徑向離心力從 而高速旋轉,在其旋轉的過程中在攪拌片5的作用下,一部分混凝土從攪拌片5的孔9中混 凝土自身產生相對運動,從而達到攪拌均勻的目的。 實施例2 : 本實施例在實施例1的基礎上,將攪拌片5的底邊在筒體1內處于最低點時,攪拌 片5的底邊與水平方向的夾角選為小于等于5度;距筒底8最近的兩個攪拌片5在筒體1 內壁圓周方向上均勻分布3個(如圖5所示),使筒體1內部攪拌片5的總數達到12個,從 而達到較好的攪拌效果。 攪拌片5在筒體l內壁圓周方向上也可以根據筒體l的直徑大小均勻分布2-3個,使筒體1內部攪拌片5的總數在4-15個之間,從而構成新的實施例。 實施例3 : 本實施例同實施例l,不同之處在于導料板4在筒體1內呈阿基米德螺旋線分 布。導料板4也可以只設一片,從而構成新的實施例。 應理解,該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實用新型的范圍。此外 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實用新型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發明作各種改動 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范圍。
權利要求一種混凝土攪拌筒,包括筒體(1)和導料板(4),所述的導料板(4)固定在筒體(1)的內壁上,筒體(1)的開口處設有進料口(2)和出料口(3),筒體(1)內相鄰的導料板(4)之間設有攪拌片(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片(5)沿筒體(1)軸向方向設置有若干個,攪拌片(5)通過支架(6)固定在筒體(1)的內壁上,支架(6)設有2-4個,攪拌片(5)兩邊與導料板(4)之間設有加強筋(7),攪拌片(5)分別與筒體(1)內壁和與攪拌片(5)相鄰的導料板(4)之間留有間隙。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6)為3個,其中一 個設于攪拌片(5) —側的中部,另兩個分別設于攪拌片(5)另一側的左右兩端;支架(6)通 過焊接與筒體(1)的內壁固定。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6)的側面近似直角 梯形,此梯形的直角端與筒體(1)相連接,梯形的斜邊與攪拌片(5)之間的夾角小于30度。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片(5)在 筒體(1)的一側沿筒體軸向方向上設有2-5個。
5.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片(5)在 筒體(1)內壁圓周方向上均勻分布2-3個,總數為4-15個。
6.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片(5)在筒體(1)內 壁圓周方向上均勻分布2-3個,總數為4-15個。
7.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攪拌片(5)底 邊與筒體(1)內壁成傾斜狀;所述的傾斜狀是攪拌片(5)靠近筒口處至筒體(1)內壁的距 離,小于攪拌片(5)靠近筒底(1)處至筒體內壁的距離形成的。
8.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攪拌片(5)底邊與筒 體(1)內壁成傾斜狀;所述的傾斜狀是攪拌片(5)靠近筒口處至筒體(1)內壁的距離,小于 攪拌片(5)靠近筒底(1)處至筒體內壁的距離形成的。
9.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攪拌片(5)底邊與筒 體(1)內壁成傾斜狀;所述的傾斜狀是攪拌片(5)靠近筒口處至筒體(1)內壁的距離,小于 攪拌片(5)靠近筒底(1)處至筒體內壁的距離形成的。
10. 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混凝土攪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片(5)上 設有雙排分布的4-12個孔(9),孔(9)的直徑為6-8cm,相鄰的孔(9)的間距不小于15c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設備,尤其是涉及一種混凝土攪拌筒,包括筒體和導料板,所述的導料板固定在筒體的內壁上,筒體的開口處設有進料口和出料口,筒體內相鄰的導料板之間設有攪拌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片沿筒體軸向方向設置有若干個,攪拌片通過支架固定在筒體的內壁上,支架設有2-4個,攪拌片兩邊與導料板之間設有加強筋,攪拌片分別與筒體內壁和與攪拌片相鄰的導料板之間留有間隙。支架的設置不僅使攪拌片在攪拌筒內部的固定更加穩固,還達到使攪拌片與筒體內壁產生間隙的目的。本實用新型使攪拌裝置整體性能得到提高,能兼顧攪拌和卸料,提高了進料和出料速度,改善了混凝土攪拌質量,提高了混凝土的強度。
文檔編號B28C5/18GK201501037SQ20092030791
公開日2010年6月9日 申請日期2009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09年8月13日
發明者王金龍 申請人:王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