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結構柱鋼筋連接的施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程建設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結構柱鋼筋連接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工程建設施工領域中,鋼筋過程是鋼筋混凝土工程的重要分項工程。鋼筋安裝位置的準確是滿足結構設計要求,保證主體結構工程質量的根本。對于常規大截面、高層高的結構柱鋼筋綁扎技術均是在結構砼澆搗完成后,直接將結構柱豎向鋼筋直接與結構柱插筋連接在一起。這種施工方法對于工人來說,施工較為費力且豎向鋼筋較為容易導致彎曲、變形。 大截面柱鋼筋一般來說鋼筋直徑較大,一旦彎曲、變形后,鋼筋很難再進行調直。而且對于施工進度來說,進度較為緩慢。所以對于大截面、高層高結構柱的鋼筋,從質量、進度角度來說,不符合建設工程要求,因而傳統鋼筋連接工藝不能適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傳統鋼筋連接工藝不能適用大截面、高層高的結構柱,導致質量無法保證、進度緩慢等技術問題。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一種結構柱鋼筋連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在結構柱底板插設底板插筋;(b)將所述結構柱豎向鋼筋與所述底板插筋綁接在一起,并澆筑混凝土 ;(c)當混凝土具有一定強度后,在結構柱四周搭設四方登高架平臺,(d)將所述結構柱豎向鋼筋向上拔出,并連接于所述底板插筋;(e)進行結構柱箍筋綁扎;(f)封模板。進一步的,在步驟(b)中,所述結構柱豎向鋼筋與所述底板插筋采用兩個定位箍筋進行限位,并用扎鐵絲進行綁接。進一步的,在步驟(d)中,施工人員站在所述四方登高架平臺上利用人工將所述結構柱豎向鋼筋向上拔。進一步的,在步驟(d)中,用直螺紋套筒將所述結構柱豎向鋼筋與所述底板插筋進行連接。采用本發明提供的結構柱鋼筋連接的施工方法,相比較大截面、高層高結構柱鋼筋連接傳統工藝,本發明有如下的特點和優點1、鋼筋連接后,通過兩個定位箍筋及四方登高架的限位,可防止鋼筋彎曲變形,從而保證了工程的質量。2、在鋼筋連接時,人工可站在四方登高架上,可較為輕松的將豎向鋼筋向上拔出,從而加快鋼筋連接速度,節省了工期。
圖1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結構柱鋼筋連接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圖;圖2A至圖2E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結構柱鋼筋連接的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驟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發明的技術特征更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給出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請參見圖1,其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結構柱鋼筋連接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圖。請結合參見圖2A至圖2E,其所示為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的結構柱鋼筋連接的施工方法的施工步驟示意圖。該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0,請參見圖2A,在結構柱底板混凝土澆筑前,在結構柱底板110插設底板插筋120。步驟S20,請參見圖2B將結構柱豎向鋼筋130與底板插筋120綁接在一起,并澆筑
混凝土。在本實施例中,結構柱豎向鋼筋130與底板插筋120采用兩個定位箍筋141、142 進行限位,并用扎鐵絲進行綁接。步驟S30,請參見圖2C,當混凝土具有一定強度后,在結構柱四周搭設四方登高架平臺150,通過兩個定位箍筋141、142及四方登高架平臺150的限位,可防止結構柱豎向鋼筋130彎曲變形。步驟S40,請參見圖2D,將結構柱豎向鋼筋130向上拔出,并連接于底板插筋120,該步驟的具體步驟在結構柱四周搭設四方登高架平臺150,施工人員站在四方登高架平臺150,利用人工將結構柱豎向鋼筋130向上拔。在鋼筋連接時,人工可站在四方登高架平臺150上,可較為輕松的將結構柱豎向鋼筋130向上拔出,從而加快鋼筋連接速度,節省了工期。在本實施例中,將結構柱豎向鋼筋130向上抽出,用直螺紋套筒160將結構柱豎向鋼筋130與底板插筋120進行連接。步驟S50,請參見圖2E,進行結構柱箍筋綁扎,并封模板170。由于采用了通過定位箍筋141、142及四方登高架平臺150的限位,可防止結構柱豎向鋼筋130彎曲變形,從而保證了工程的質量,此外,利用四方登高架平臺150上,可較為輕松的將結構柱豎向鋼筋130向上拔出,從而加快鋼筋連接速度,節省了工期。以下舉具體實施例加以說明某工程,結構柱截面較大O500X3500),結構層高較高(6770mm)。底板面標高為-0.370,地下一層面標高為6. 400。插筋最高懸臂高度為8910mm。結構柱鋼筋直徑為 32mm。在底板混凝土澆筑前,先進行結構柱底板插筋,然后將結構柱豎向鋼筋與結構柱底板插筋綁扎連接。在混凝土澆筑完畢且具有一定強度后,在結構柱四周搭設四方登高架平臺。人工站在四方登高架平臺架上,將結構柱豎向鋼筋向上抽出,用直螺紋套筒進行連接。箍筋綁扎完成后,封模。綜上所述,采用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結構柱鋼筋連接的施工方法,相比較大截面、 高層高結構柱鋼筋連接傳統工藝,本發明有如下的特點和優點1、鋼筋連接后,通過兩個定位箍筋及四方登高架的限位,可防止鋼筋彎曲變形,從而保證了工程的質量。2、在鋼筋連接時,人工可站在四方登高架上,可較為輕松的將豎向鋼筋向上拔出, 從而加快鋼筋連接速度,節省了工期。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保護范圍當視權利要求書所界定者為準。
權利要求
1.一種結構柱鋼筋連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在結構柱底板插設底板插筋;(b)將所述結構柱豎向鋼筋與所述底板插筋綁接在一起,并澆筑混凝土;(c)當混凝土具有一定強度后,在結構柱四周搭設四方登高架平臺;(d)將所述結構柱豎向鋼筋向上拔出,并連接于所述底板插筋;(e)進行結構柱箍筋綁扎,并封模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柱鋼筋連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b)中,所述結構柱豎向鋼筋與所述底板插筋采用兩個定位箍筋進行限位,并用扎鐵絲進行綁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柱鋼筋連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d)中,施工人員站在所述四方登高架平臺上利用人工將所述結構柱豎向鋼筋向上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結構柱鋼筋連接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d)中,用直螺紋套筒將所述結構柱豎向鋼筋與所述底板插筋進行連接。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揭示了一種結構柱鋼筋連接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在結構柱底板插設底板插筋;(b)將所述結構柱豎向鋼筋與所述底板插筋綁接在一起,并澆筑混凝土;(c)當混凝土具有一定強度后,在結構柱四周搭設四方登高架平臺;(d)將所述結構柱豎向鋼筋向上拔出,并連接于所述底板插筋;(e)進行結構柱箍筋綁扎,并封模板。采用本發明提供的結構柱鋼筋連接的施工方法,可防止鋼筋彎曲變形,從而保證了工程的質量,而且加快鋼筋連接速度,節省了工期。
文檔編號E04G21/12GK102213032SQ20101014357
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9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9日
發明者孫宇杰, 朱王怡, 蔡偉杰, 許仲 申請人: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