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造形屋組合裝置及其工法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組合裝置及其工法,特別是指一種造形屋組合裝置及其工法。
背景技術:
一般臨時性的建筑物,大部分采用一定規格尺寸的貨柜屋,借以作為遮風避雨的住所,由于貨柜屋是由吸熱性高的鋼鐵所制成,因此,使用者必須于該貨柜屋內部作適當的裝潢,才能夠隔絕貨柜屋的鋼鐵所吸收的熱度,進而無法提供使用者良好的居住品質。另一種臨時性的建筑物,為組合拆卸方便的組合屋,該組合屋通常是以預搭設的建材運載至施工現場,在搭建的過程當中,需將建材裁切出適合的尺寸,接著再以鎖固元件將建材鎖固定位,雖然該組合屋于架設時能夠達到建造迅速且造價便宜的目的,但是,該組合屋與貨柜屋于實際使用時仍具有以下幾個缺點1.結構穩定性差由于該組合屋訴求簡便,以及便宜造價,但過于簡單的搭建結構,僅利用鎖固元件將建材鎖固定位,較容易造成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差。2.搭建費力耗時該組合屋必須將建材運載至施工現場,才能夠裁切適合的尺寸以進行搭建,不僅拖長組合該組合屋的時間,而且也需耗費較多的人力進行組合屋的搭建作業。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種結構穩定度高的造形屋組合裝置。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種方便組裝的造形屋組合裝置的工法。本發明造形屋組合裝置,包括一個支撐單元,及一個屋頂單元,該支撐單元包括多數根支撐柱,及多數根搭接在所述支撐柱上緣的連接肋,每一根連接肋是位于二根相對應的支撐柱間,該屋頂單元包括一個頂座,及多數根能夠樞設在該頂座且呈放射狀的屋脊,每一根根屋脊能夠組合在相對應的支撐柱上,其特征在于該造形屋組合裝置還包括多數個輔助單元,每一個輔助單元是設置在二根相對應的屋脊間,且每一個輔助單元具有一根能夠樞設在該頂座的第一肋條、一個能夠供該第一肋條樞設的連接器,及二根能夠樞設在該連接器上的第二肋條,所述第二肋條與該第一肋條是呈放射狀地向外延伸,而且每一根第二肋條是能夠組合在相對應的屋脊上。本發明造形屋組合裝置的工法,包括一個備置組合步驟、一個撐立步驟,及一個吊掛結合步驟,該備置組合步驟是將多數根屋脊樞接在一個頂座上,并將多數個輔助單元的第一肋條與第二肋條相對應地組合在多數個連接器上,再將每一個輔助單元的第一肋條樞接在該頂座上,每一個輔助單元的第二肋條組合在相對應的屋脊上,而使每一個輔助單元位于二根屋脊間,該撐立步驟是將多數根支撐柱撐立于地面,并且將多數根連接肋搭接在所述支撐柱上緣,該吊掛結合步驟是將組合完成的頂座、所述屋脊,及所述輔助單元吊掛至所述支撐柱上方,并且將每一根屋脊組接在相對應的支撐柱上緣。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借由將每一輔助單元設置在二相對應的屋脊間,使每一輔助單元的第一、二肋條能夠分散所述屋脊的支撐力,進而使該屋頂單元的重量平均落于所述支撐柱上,而能夠提高整體結構的穩定度。
圖1是一側視圖,說明造形屋組合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圖2是一部分俯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底座單元的態樣;圖3是一部分側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腳座的態樣;圖4是一側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窗體的態樣;圖5是一俯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屋頂單元的態樣;圖6是一部分立體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頂座的態樣;圖7是一部分俯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連接器的態樣;圖8是一流程圖,說明本發明造形屋組合裝置的工法的較佳實施例;圖9是一側視圖,說明本發明造形屋組合裝置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圖10是一側視圖,說明本發明造形屋組合裝置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圖11是一側視圖,說明本發明造形屋組合裝置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圖12是一側視圖,說明本發明造形屋組合裝置的第五較佳實施例;圖13是一部分立體圖,說明該第五較佳實施例的太陽能發電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請參閱圖1,本發明造形屋組合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包括一底座單元2、一支撐單元3、一屋頂單元4,及多數個輔助單元5。請參閱圖2、3,該底座單元2包括一底框架21、多數根組設在該底框架21內緣的固定肋22,及多數個設置在該底框架21下且能夠撐立于地面的腳座23,每一腳座23具有一能夠組合在該底框架21下且能夠調整長度的螺旋管體231,及一設置在該螺旋管體231 下緣的底板232,值得一提的是,所述腳座23的螺旋管體231也能夠借由油壓缸的形式達到調整長度的效果,并不以本實施例所局限。參閱圖4、5,該支撐單元3包括多數根設置在該底框架21上的支撐柱31、多數根搭接在所述支撐柱31上緣的連接肋32,及多數個設置在該底框架21與所述支撐柱31間的窗體33 (為方便說明圖4僅繪示一窗體33,該窗體33為百葉窗),每一連接肋32是位于二相對應的支撐柱31間。參閱圖5、6,該屋頂單元4包括一頂座41,及多數根能夠樞設在該頂座41且呈放射狀的屋脊42,該頂座41具有一管體411,及多數根環設樞接在該管體411外圍的樞接件 413,每一屋脊42能夠組合在相對應的樞接件413與相對應的支撐柱31上,值得一提的是, 所述屋脊42與該頂座41也能夠利用球接的方式樞轉,并不以本實施例所局限。參閱圖5、7,每一輔助單元5是設置在二相對應的屋脊42間,且每一輔助單元5具有一能夠組接在如圖6所示的樞接件413的第一肋條51、一能夠供該第一肋條51樞設的連接器52、二根能夠樞設在該連接器52上的第二肋條53、二分別連設在所述第二肋條53上且能夠調整長度的第一螺旋桿件M,及一二端分別連設在所述第二肋條53上且能夠調整長度的第二螺旋桿件陽;所述第二肋條53與該第一肋條51是呈放射狀地自該連接器52向外延伸,而每一螺旋桿件M是連設在該第一肋條51與相對應的第二肋條53間,每一連接器52具有一本體部521、一設置在該本體部521上且供該第一肋條51樞接的第一連接部 522,及二設置在該本體部521上且分別供相對應的第二肋條53樞接的第二連接部523。參閱圖8,本發明造形屋組合裝置的工法的較佳實施例,適用于上述的造形屋組合裝置的第一較佳實施例,并包括一備置組合步驟701、一撐立步驟702,及一吊掛結合步驟 703。參閱圖5、8,該備置組合步驟701是將所述屋脊42樞接在該頂座41上,并將所述輔助單元5的第一肋條51與第二肋條53組合在相對應的連接器52上,接著,再將每一輔助單元5的第一肋條51樞接在該頂座41上,每一輔助單元的第二肋條53組合在相對應的屋脊42上,而使每一輔助單元5位于二屋脊42間。參閱圖4、5、8,該撐立步驟702是將所述支撐柱31組合在該底座單元2的底框架 21上而撐立于地面,并且將所述連接肋32搭接在所述支撐柱31上緣。該吊掛結合步驟703是將組合完畢的頂座41、所述屋脊42,及所述輔助單元5吊掛至所述支撐柱31上方,并且將每一屋脊42組接在相對應的支撐柱31上緣。如上所述,借由將每一輔助單元5設置在二相對應的屋脊42間,使每一輔助單元5 的第一、二肋條51、53能夠分散所述屋脊42的支撐力,進而使該屋頂單元4的重量平均落于所述支撐柱31上,而能夠提高整體結構的穩定度,同時,透過該造形屋組合裝置的工法以模塊化的方式組合搭建,能夠有效縮短組裝建造的時間,進而提升搭建的效率。參閱圖9,本發明造形屋組合裝置的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上是與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揭露的結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每一連接肋32具有一呈彎弧狀的基座部321,及二分別自該基座部321 二端向外延伸的組接部322,該基座部321上形成有多數個能夠供繩索綁制的固定孔323,而每一組接部322能夠組合在相對應的支撐柱31上緣,當該造形屋組合裝置組合完成時,能夠利用繩索(圖未示)對應穿套于所述固定孔323而綁制固定于地面,借以強化本發明造形屋組合裝置的固定效果。參閱圖10,本發明造形屋組合裝置的第三較佳實施例,大致上是與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揭露的結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該支撐單元3還包括一設置在該頂座41下且能夠撐立于地面的立柱34,利用該立柱34撐立于地面,能夠分散所述支撐柱31所承受的支撐力,進而能夠提高該支撐單元3的撐載能力。參閱圖11,本發明造形屋組合裝置的第四較佳實施例,大致上是與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揭露的結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該屋頂單元4的頂座41還具有一能夠轉動地設置在該管體411上且能夠導入外界空氣的扇輪412,及一設置在該管體411上能夠接收電擊的避雷針414,利用該扇輪412的設計能夠將外界空氣導入該造形屋組合裝置內,進而使內部的空氣流通而達到通風的效果,同時,利用該避雷針414的設置,能夠避免雷擊所產生的火災意夕l·。參閱圖12、13所示,本發明造形屋組合裝置的第五較佳實施例,大致上是與第一較佳實施例所揭露的結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該造形屋組合裝置還包括一集能單元6, 該集能單元6包括多數個能夠搭設在所述屋脊42與輔助單元5的第一肋條51與第二肋條 53上的太陽能發電器62,所述太陽能發電器62能夠依照組合于該屋頂單元4的不同而形成有形狀大小相異的結構,而每一太陽能發電器62具有一能夠吸收太陽光以轉換成電能的太陽能板621、一電連接該太陽能板621且能夠蓄存電能的儲電組件622,及一電連接該儲電組件622而能夠控制將電能輸出的控制件623,借由所述太陽能發電器62將太陽光轉換成電能而能夠取得干凈的能源,而作為電器產品的供電來源,借以達到節能省電的功效。
歸納上述,借由將每一輔助單元5設置在二相對應的屋脊42間,使每一輔助單元5 的第一、二肋條51、53能夠分散所述屋脊42的支撐力,進而使該屋頂單元4的重量平均落于所述支撐柱31上,而能夠提高整體結構的穩定度。
權利要求
1.一種造形屋組合裝置,包括一個支撐單元,及一個屋頂單元,該支撐單元包括數根支撐柱,及數根搭接在所述支撐柱上緣的連接肋,每一根連接肋是位于二根相對應的支撐柱間,該屋頂單元包括一個頂座,及數根能夠樞設在該頂座且呈放射狀的屋脊,每一根根屋脊能夠組合在相對應的支撐柱上,其特征在于該造形屋組合裝置還包括數個輔助單元,每一個輔助單元是設置在二根相對應的屋脊間,且每一個輔助單元具有一根能夠樞設在該頂座的第一肋條、一個能夠供該第一肋條樞設的連接器,及二根能夠樞設在該連接器上的第二肋條,所述第二肋條與該第一肋條是呈放射狀地向外延伸,而且每一根第二肋條是能夠組合在相對應的屋脊上。
2.如權利要求1所述造形屋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個輔助單元還具有二個分別連設在所述第二肋條上且能夠調整長度的第一螺旋桿件,及一個連設在所述第二肋條上且能夠調整長度的第二螺旋桿件,每一個第一螺旋桿件是連設在該第一肋條與相對應的第二肋條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造形屋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個連接器具有一個本體部、一個設置在該本體部上且供該第一肋條樞接的第一連接部,及二個設置在該本體部上且分別供相對應的第二肋條樞接的第二連接部。
4.如權利要求3所述造形屋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個連接肋具有一個呈彎弧狀的基座部,及二個分別自該基座部二端向外延伸的組接部,該基座部形成有數個固定孔,而且每一個組接部能夠組合在相對應的支撐柱上緣。
5.如權利要求1所述造形屋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造形屋組合裝置還包括一個底座單元,該底座單元包括一個供所述支撐柱設置的底框架、數根組設在該底框架內緣的固定肋,及數個設置在該底框架下且能夠撐立于地面的腳座,每一個腳座具有一個能夠組合在該底框架下且能夠調整長度的螺旋管體,及一個設置在該螺旋管體下的底板。
6.如權利要求5所述造形屋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支撐單元還包括數個設置在該底框架上的窗體,每一個窗體是固定在二根相對應的支撐柱間。
7.如權利要求1所述造形屋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造形屋組合裝置還包括一個集能單元,該集能單元包括數個能夠搭設在所述屋脊與輔助單元上的太陽能發電器,每一個太陽能發電器具有一個能夠吸收太陽光以轉換成電能的太陽能板、一個電連接該太陽能板且能夠蓄存電能的儲電組件,及一個電連接該儲電組件的控制件。
8.如權利要求1所述造形屋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支撐單元還包括一個設置在該頂座下且能夠撐立于地面的立柱。
9.如權利要求1所述造形屋組合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頂座具有一個呈中空狀的管體,及一個能夠轉動地設置在該管體上且能夠導入外界空氣的扇輪。
10.一種組合權利要求1所述造形屋組合裝置的工法,其特征在于該工法包括一個備置組合步驟、一個撐立步驟,及一個吊掛結合步驟,該備置組合步驟是將數根屋脊樞接在一個頂座上,并將數個輔助單元的第一肋條與第二肋條相對應地組合在數個連接器上,再將每一個輔助單元的第一肋條樞接在該頂座上,每一個輔助單元的第二肋條組合在相對應的屋脊上,而使每一個輔助單元位于二根屋脊間,該撐立步驟是將數根支撐柱撐立于地面,并且將數根連接肋搭接在所述支撐柱上緣,該吊掛結合步驟是將組合完成的頂座、所述屋脊, 及所述輔助單元吊掛至所述支撐柱上方,并且將每一根屋脊組接在相對應的支撐柱上緣。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造形屋組合裝置及其工法,該造形屋組合裝置包括一支撐單元、一屋頂單元,及多數個輔助單元,該屋頂單元包括一頂座,及多數根能夠樞設在該頂座且呈放射狀的屋脊,每一屋脊能夠組合在相對應的支撐單元的支撐柱上,借由將每一輔助單元設置在二相對應的屋脊間,使每一輔助單元的第一、二肋條能夠分散所述屋脊的支撐力,進而使該屋頂單元的重量平均落于所述支撐柱上,而能夠提高整體結構的穩定度。
文檔編號E04B7/00GK102409760SQ20101029360
公開日2012年4月11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1日
發明者陳三發 申請人:陳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