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鋼大模內置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尤其是涉及一種鋼大模內置外墻外保溫系 統(tǒng)。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業(yè)地迅速發(fā)展,國家對建筑工程的環(huán)保、節(jié)能等方面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為了適應建筑市場的不斷發(fā)展,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住宅舒適度是時代的 要求。目前,建筑物的墻體保溫材料及施工方法層出不窮,特別在高層墻體大模板施工中, 出現(xiàn)了多種大模內置現(xiàn)澆外墻外保溫體系及其相應的施工方法。但是實際使用中,現(xiàn)如今 所使用的外墻外保溫體系及對應施工方法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施工不方便、工期較長、工程 造價較高、施工控制不便、施工質量較差等多種缺陷和不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xiàn)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鋼大 模內置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其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工程總造價低,并 且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決現(xiàn)如今所使用的外墻外保溫體系所存在的施工不方便、工期較 長、工程造價較高、施工控制不便、施工質量較差等多種缺陷和不足。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鋼大模內置外墻外保 溫系統(tǒng),包括內外兩側分別與混凝土墻體和飾面層緊固連接的保溫層,其特征在于所述保 溫層包括保溫板、墊裝在保溫板與用于成型所述混凝土墻體的墻體鋼筋網(wǎng)架之間的多個墊 塊、將保溫板與墻體鋼筋網(wǎng)架組裝固定為一體的多個固定連接件和設置在保溫板內側的多 根鋸齒形鋼絲,所述鋸齒形鋼絲的一端固定在保溫板上且其另一端插入墻體鋼筋網(wǎng)架內, 所述保溫板外側設置有單層鍍鋅鋼絲網(wǎng)架;所述固定連接件由外至內從保溫板中穿過,所 述固定連接件的外端部以卡裝方式固定在保溫板外側且其外端部對應設置有卡裝結構,所 述固定連接件的內端部與墻體鋼筋網(wǎng)架固定連接,所述保溫板上對應設置有供所述固定連 接件穿過的通孔;所述保溫層和所述混凝土墻體通過組裝為一體的內側模板和外側模板澆 筑為一體,所述內側模板布設在墻體鋼筋網(wǎng)架外側且外側模板布設在單層鍍鋅鋼絲網(wǎng)架外 側。多個所述墊塊和多個所述固定連接件沿保溫板由上至下均勻布設,且每平方米保 溫板上所布設墊塊和所述固定連接件的數(shù)量均不少于4個。所述固定連接件為“L”形鋼筋,“L”形鋼筋的內端部綁扎固定在墻體鋼筋網(wǎng)架上。所述“ L”形鋼筋呈水平向布設。所述墊塊為砂漿墊塊。所述墊塊綁扎固定在墻體鋼筋網(wǎng)架上。所述保溫板的高度與所處建筑的層高相對應。本實用新型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0012]1、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施工方便,施工時將保溫板置于外側模板內側,保溫板的 外表面設置有有50mmX50mm孔狀單層鍍鋅鋼絲網(wǎng)架且其內表面設置有4cm長度的鋸齒形 鋼絲,保溫板內外表面均噴涂界面劑后,內外表面分別與混凝土和飾面層均能粘結牢靠;安 裝時采用“L”形鋼筋與混凝土墻內的鋼筋綁扎連接,利用墻體內外模板控制保溫板的平整 及垂直度,因而施工方便且施工速度快。2、使用效果好,通過嚴格控制模板垂直度和澆注混凝土的施工質量,使得澆混凝 土后、保溫板單面鋼絲網(wǎng)架板挑頭鋼絲的挑頭鋼絲和“L”形鋼筋均與混凝土結合為一體,使 得保溫層與結構墻體形成咬合連接,這就解決了外保溫常脫落開裂、外保溫層裂縫處理較 難等難題。具體而言擠塑板(即保溫板)內表面有4cm長度呈鋸 齒形的鋼絲與混凝土有 效接觸,外表面有單層鋼絲網(wǎng)架能與飾面層粘結牢固,具有優(yōu)異的抗裂性能。3、保溫板安裝方便,外墻主體與保溫層一次成活,且施工同步完成,大幅度縮短了 工期,同時使得施工人員的安全也能得到有效保證。4、由于本實用新型與外掛式外保溫系統(tǒng)相比,節(jié)約人工和工程輔料(包括粘結 齊U、瞄栓等)),因而綜合造價低,具有明顯的先進性.實用性和經(jīng)濟性,同時具有明顯的技 術、質量和經(jīng)濟優(yōu)勢。5、經(jīng)濟實用,具有顯著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實用新型不僅能減少能源消耗 降低工程造價、節(jié)約施工工期,而且對改善結構性能、使用功能等方面均有重要意義,并能 夠推動模板、建筑設備等相關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工程總造價 低,并且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決現(xiàn)如今所使用的外墻外保溫體系所存在的施工不方便、工 期較長、工程造價較高、施工控制不便、施工質量較差等多種缺陷和不足。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保溫板; 2-墻體鋼筋網(wǎng)架;3-墊塊;4- “L”形鋼筋;5-鋸齒形鋼絲; 6-單層鍍鋅鋼絲網(wǎng)架;7-外側模板。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內外兩側分別與混凝土墻體和飾面層緊固連接的保 溫層,所述保溫層包括保溫板1、墊裝在保溫板1與用于成型所述混凝土墻體的墻體鋼筋網(wǎng) 架2之間的多個墊塊3、將保溫板1與墻體鋼筋網(wǎng)架2組裝固定為一體的多個固定連接件 和設置在保溫板1內側的多根鋸齒形鋼絲5。所述鋸齒形鋼絲5的一端固定在保溫板1上 且其另一端插入墻體鋼筋網(wǎng)架2內,所述保溫板1外側設置有單層鍍鋅鋼絲網(wǎng)架6。所述 固定連接件由外至內從保溫板1中穿過,所述固定連接件的外端部以卡裝方式固定在保溫 板1外側且其外端部對應設置有卡裝結構,所述固定連接件的內端部與墻體鋼筋網(wǎng)架2固 定連接,所述保溫板1上對應設置有供所述固定連接件穿過的通孔。所述保溫層和所述混凝土墻體通過組裝為一體的內側模板和外側模板7澆筑為一體,所述內側模板布設在墻體 鋼筋網(wǎng)架2外側且外側模板7布設在單層鍍鋅鋼絲網(wǎng)架6外側。本實施例中,多個所述墊塊3和多個所述固定連接件沿保溫板1由上至下均勻布 設,且每平方米保溫板1上所布設墊塊3和所述固定連接件的數(shù)量均不少于4個。所述固定連接件為“L”形鋼筋4,“L”形鋼筋4的內端部綁扎固定在墻體鋼筋網(wǎng)架 2上,并且所述“L”形鋼筋4呈水平向布設。所述墊塊3為砂漿墊塊,并且所述墊塊3綁扎 固定在墻體鋼筋網(wǎng)架2上。所述保溫板1的高度與所處建筑的層高相對應。實際施工時, 所述鋸齒形鋼絲5兩根為一組進行交叉布設,所述保溫板1為擠塑聚苯板且其外表面上均 勻布設有多個矩形齒槽。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 據(jù)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 仍 屬于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一種鋼大模內置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包括內外兩側分別與混凝土墻體和飾面層緊固連接的保溫層,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層包括保溫板(1)、墊裝在保溫板(1)與用于成型所述混凝土墻體的墻體鋼筋網(wǎng)架(2)之間的多個墊塊(3)、將保溫板(1)與墻體鋼筋網(wǎng)架(2)組裝固定為一體的多個固定連接件和設置在保溫板(1)內側的多根鋸齒形鋼絲(5),所述鋸齒形鋼絲(5)的一端固定在保溫板(1)上且其另一端插入墻體鋼筋網(wǎng)架(2)內,所述保溫板(1)外側設置有單層鍍鋅鋼絲網(wǎng)架(6);所述固定連接件由外至內從保溫板(1)中穿過,所述固定連接件的外端部以卡裝方式固定在保溫板(1)外側且其外端部對應設置有卡裝結構,所述固定連接件的內端部與墻體鋼筋網(wǎng)架(2)固定連接,所述保溫板(1)上對應設置有供所述固定連接件穿過的通孔;所述保溫層和所述混凝土墻體通過組裝為一體的內側模板和外側模板(7)澆筑為一體,所述內側模板布設在墻體鋼筋網(wǎng)架(2)外側且外側模板(7)布設在單層鍍鋅鋼絲網(wǎng)架(6)外側。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鋼大模內置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多個所述墊塊(3) 和多個所述固定連接件沿保溫板(1)由上至下均勻布設,且每平方米保溫板(1)上所布設 墊塊(3)和所述固定連接件的數(shù)量均不少于4個。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鋼大模內置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連 接件為“L”形鋼筋⑷,“L”形鋼筋(4)的內端部綁扎固定在墻體鋼筋網(wǎng)架(2)上。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鋼大模內置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鋼筋 ⑷呈水平向布設。
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鋼大模內置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塊(3) 為砂漿墊塊。
6.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鋼大模內置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墊塊(3) 綁扎固定在墻體鋼筋網(wǎng)架(2)上。
7.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鋼大模內置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溫板 (1)的高度與所處建筑的層高相對應。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鋼大模內置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包括內外兩側分別與混凝土墻體和飾面層緊固連接的保溫層,所述保溫層包括保溫板、墊裝在保溫板與用于成型混凝土墻體的墻體鋼筋網(wǎng)架之間的多個墊塊、將保溫板與墻體鋼筋網(wǎng)架組裝固定為一體的多個固定連接件和設置在保溫板內側的多根鋸齒形鋼絲,所述保溫板外側設置有單層鍍鋅鋼絲網(wǎng)架;所述保溫層和所述混凝土墻體澆筑為一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短、工程總造價低,并且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決現(xiàn)如今所使用的外墻外保溫體系所存在的施工不方便、工期較長、工程造價較高、施工控制不便、施工質量較差等多種缺陷和不足。
文檔編號E04B1/76GK201722800SQ20102014003
公開日2011年1月26日 申請日期2010年3月24日 優(yōu)先權日2010年3月24日
發(fā)明者周華, 李華, 程華安 申請人:陜西建工集團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