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室內吊頂的裝飾收邊條復合結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種專用于室內吊頂的裝飾收邊條復合結構,屬于室內裝飾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現有的室內吊頂,主要由龍骨和扣板組成,相對于廚房和衛生間內的室內吊頂,還配置有不同的電器模塊,如通風換氣、照明或取暖等電器主機,將上述電器模塊集成在室內吊頂上的吊頂結構稱之為集成吊頂。目前室內吊頂的整體結構還是顯得有些單調,雖然很多廠家將改進的重點放在電器模塊或扣板表面的裝飾性上,但仍使消費者感覺在整體效果上改進不夠,無法滿足消費者對家居裝飾效果的追求愿望。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安裝方便,造型新穎,能滿足部分消費者對整體室內裝飾效果需求愿望的室內吊頂的裝飾收邊條復合結構。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完成的,所述的室內吊頂主要由龍骨和扣板組成,所述的室內吊頂的周邊墻面至少有一墻面上安裝有至少一排鋁型材收邊條,而相鄰于所述鋁型材收邊條固定安裝有扣板,所述鋁型材收邊條的下方至少有一裝飾表面, 該裝飾表面復合有一層裝飾層或通過裝飾表面側面的卡槽插入有裝飾層。所述的室內吊頂的四個墻面上均安裝有鋁型材收邊條并構成一個沿墻面的長方形或正方形或多邊形的室內吊頂邊框,其中至少一個墻面上安裝的鋁型材收邊條帶有所述裝飾層。所述的在鋁型材收邊條上相對墻面的另一側安裝有扣板,且扣板的安裝高度沿著鋁型材收邊條的側壁上下可調。所述的鋁型材收邊條在靠近扣板側還安裝有用于裝飾和照明用的燈帶和/或在鋁型材收邊條在靠近墻面側安裝有用于裝飾和照明用的燈帶。本實用新型具有構簡單,使用安裝方便,造型新穎,能滿足部分消費者對整體室內裝飾效果需求愿望等特點。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室內裝飾平面布置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又一種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的介紹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室內吊頂主要由龍骨和扣板1組成,所述的室內吊頂的周邊墻面2至少有一墻面上安裝有至少一排鋁型材收邊條3,而相鄰于所述鋁型材收邊條3固定安裝有所述扣板1,所述鋁型材收邊條3的下方至少有一裝飾表面4,該裝飾表面4復合有一層裝飾層5或通過裝飾表面側面的卡槽插入有裝飾層5。圖1中所示的室內吊頂的四個墻面2上均安裝有鋁型材收邊條3并構成一個沿墻面的長方形或正方形或多邊形的室內吊頂邊框6,其中至少一個墻面2上安裝的鋁型材收邊條3帶有所述裝飾層5。圖2、3、4所示,所述的在鋁型材收邊條3上相對墻面的另一側安裝有所述扣板1, 且扣板1的安裝高度沿著鋁型材收邊條3的側壁上下可調,即所述扣板安裝位置,可以根據設計需要調節扣板安裝位置的平面高度。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鋁型材收邊條3還具有如下功能如圖3所示,所述的鋁型材收邊條3在靠近扣板側還安裝有用于裝飾和照明用的燈帶7 ;如圖4所示,和/或在鋁型材收邊條在靠近墻面側安裝有用于裝飾和照明用的燈帶7。即上述圖3和圖4所示的燈帶7可以單獨設置,也可以組合在一起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室內吊頂的裝飾收邊條復合結構,所述的室內吊頂主要由龍骨和扣板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內吊頂的周邊墻面至少有一墻面上安裝有至少一排鋁型材收邊條,而相鄰于所述鋁型材收邊條固定安裝有扣板,所述鋁型材收邊條的下方至少有一裝飾表面,該裝飾表面復合有一層裝飾層或通過裝飾表面側面的卡槽插入有裝飾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內吊頂的裝飾收邊條復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室內吊頂的四個墻面上均安裝有鋁型材收邊條并構成一個沿墻面的長方形或正方形或多邊形的室內吊頂邊框,其中至少一個墻面上安裝的鋁型材收邊條帶有所述裝飾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室內吊頂的裝飾收邊條復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在鋁型材收邊條上相對墻面的另一側安裝有扣板,且扣板的安裝高度沿著鋁型材收邊條的側壁上下可調。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室內吊頂的裝飾收邊條復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鋁型材收邊條在靠近扣板側還安裝有用于裝飾和照明用的燈帶和/或在鋁型材收邊條在靠近墻面側安裝有用于裝飾和照明用的燈帶。
專利摘要一種室內吊頂的裝飾收邊條復合結構,所述的室內吊頂主要由龍骨和扣板組成,所述的室內吊頂的周邊墻面至少有一墻面上安裝有至少一排鋁型材收邊條,而相鄰于所述鋁型材收邊條固定安裝有扣板,所述鋁型材收邊條的下方至少有一裝飾表面,該裝飾表面復合有一層裝飾層或通過裝飾表面側面的卡槽插入有裝飾層;所述的室內吊頂的四個墻面上均安裝有鋁型材收邊條并構成一個沿墻面的長方形或正方形或多邊形的室內吊頂邊框,其中至少一個墻面上安裝的鋁型材收邊條帶有所述裝飾層;它具有構簡單,使用安裝方便,造型新穎,能滿足部分消費者對整體室內裝飾效果需求愿望等特點。
文檔編號E04F19/04GK202176047SQ20112023372
公開日2012年3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5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5日
發明者王云雅 申請人:王云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