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磚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磚。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建筑用砌磚是現在土木建筑中必不可少的材料,現在使用的砌磚, 一般為實心砌磚,實心砌磚重量大,制造的時候費時費力,同時造成材料浪費,增加了搬運的困難;還有現有砌磚安裝時需要外界工具調整平整度,給人們的工作帶來了麻煩。
發明內容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磚。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磚, 包括本體,本體內均勻分布數條平行砌塊孔洞,本體的鋪漿面上靠近邊沿處分別平行設有第一凸條和第一凹槽,本體的坐漿面上相對應第一凸條和第一凹槽處設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條,且第一凸條和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條相匹配。作為優選,砌塊孔洞貫穿本體的相對兩側面。作為優選,砌塊孔洞在本體的一側面為開口,相對另一側面呈封閉狀態。作為優選,第一凸條、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條的橫截面均為半圓形。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于結構簡單,設計新穎,減輕了整體的重量,既節約了材料又利于建筑的抗震,第一凸條和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條相匹配, 使得砌磚間粘接更加牢固和平整。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前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后視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后視圖。圖中1、本體;21、第一凸條;22、第二凸條;31、第一凹槽;32、第二凹槽;4、砌塊孔洞。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參閱圖1、圖2、圖3和圖4,本實用新型包括本體 1,本體1內均勻分布數條平行砌塊孔洞4,本體1的鋪漿面上靠近邊沿處分別平行設有第一凸條21和第一凹槽31,本體1的坐漿面上相對應第一凸條21和第一凹槽31處設有第二凹槽32和第二凸條22,且第一凸條21和第一凹槽31與第二凹槽32和第二凸條22相匹配。 砌塊孔洞貫穿本體1的相對兩側面。砌塊孔洞在本體1的一側面為開口,相對另一側面呈封閉狀態。第一凸條21、第一凹槽31、第二凹槽32和第二凸條22的橫截面均為半圓形。本實用新型的本體1內均勻分布數條平行砌塊孔洞4,減輕了整體的重量,既節約了材料又利于建筑的抗震,本體1的鋪漿面上靠近邊沿處分別平行設有第一凸條21和第一凹槽31,本體1的坐漿面上相對應第一凸條21和第一凹槽31處設有第二凹槽32和第二凸條22,且第一凸條21和第一凹槽31與第二凹槽32和第二凸條22相匹配,使得砌磚間粘接更加牢固和平整。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內的情況下,在其他實施例中實現。 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于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權利要求1.一種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磚,包括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本體內均勻分布數條平行砌塊孔洞,所述本體的鋪漿面上靠近邊沿處分別平行設有第一凸條和第一凹槽,本體的坐漿面上相對應第一凸條和第一凹槽處設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條,且第一凸條和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條相匹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塊孔洞貫穿本體的相對兩側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塊孔洞在本體的一側面為開口,相對另一側面呈封閉狀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條、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條的橫截面均為半圓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土木工程用混凝土砌磚,包括本體,本體內均勻分布數條平行砌塊孔洞,本體的鋪漿面上靠近邊沿處分別平行設有第一凸條和第一凹槽,本體的坐漿面上相對應第一凸條和第一凹槽處設有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條,且第一凸條和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條相匹配。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設計新穎,減輕了整體的重量,既節約了材料又利于建筑的抗震,第一凸條和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和第二凸條相匹配,使得砌磚間粘接更加牢固和平整。
文檔編號E04C1/00GK202181645SQ20112027831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3日
發明者李龍劍 申請人:李龍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