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受鹽、堿侵蝕磚墻的修復技術的制作方法
一種受鹽、堿侵蝕磚墻的修復技術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領域,涉及一種墻體修復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受鹽、堿侵蝕磚墻的修復技術。
二、背景技術:現在很多建在鹽、堿含量高的地域的建筑物的墻體特別是磚墻的下部因受鹽、堿侵蝕,墻皮和磚體剝落嚴重,影響了其使用質量和壽命,現在受侵蝕較輕的一般都采取鏟掉受損墻皮重新抹水泥砂漿的技術方案進行修補,受侵蝕重的只能推倒重建,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
三、發明內容:針對現在對受鹽、堿侵蝕而產生墻皮及磚體剝落的建筑物的現象,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受鹽、堿侵蝕磚墻的修復技術,其和現有的鏟除受損墻皮用水泥砂漿重新抹面的技術方案及支撐梁和柁后整體重建墻體的技術方案共有的技術特征:都是針對受鹽、堿損傷的建筑墻體的修復技術,其特征是用若干模塊化承重小墊塊和大墊塊嵌入受損墻體疊羅成承重體,對上部好的墻體進行承重支撐后,掏掉受損墻體,再以分段式新墻體進行填堵再做內外裝飾面層的新技術,所述的用若干 模塊化承重小墊塊和大墊塊嵌入受損墻體疊羅成承重體,對上部好墻體進行承重支撐掏掉受損墻體技術方案有別于現在用臨時的承重支柱將房頂的梁或柁頂起后將整面墻進行全部更新的舊技術,其特征是:用前端為尖刃框,尾部有加厚板的相當于單磚長及加2個作縫寬的寬及加作縫的厚為厚的鋼制模塊化承重小墊塊和長為兩個磚寬加I個作縫寬,寬為I個條磚長加兩個作縫,厚為磚厚加I個作縫的鋼制模塊化承重大墊塊,以尖刀框端對準受損墻體的條磚和橫磚交替嵌入將舊磚頂出,小墊塊、大墊塊交替進行從下到上疊羅成承重體到好墻體再打入刃尖墊片塞緊空隙,其數量多少以墻的長度確定,然后就可以將兩個承重體之間的舊墻掏空,所述的以分段式新墻體進行填堵再作內外裝飾層面的新技術,有別于現在直接用磚和水泥沙漿填堵的技術其特征是:可以用鋼筋將相鄰的兩個鋼制模塊化承重體連接成鋼筋套,然后再用混凝土澆注成新墻體的技術方案,也可采用下端作好油氈防水層后在離承重體100MM重新用磚砌墻填堵,最后用混凝土和承重體澆注成一個整體后以水泥砂漿等材料抹內外裝飾層面,有益效果:本發明的受鹽、堿侵蝕磚墻的修復技術對于受鹽、堿侵蝕的建筑物特別是磚墻的修復巨大有益效果如下:1、我國目前以粘土磚為壘墻的建筑物現存量相當大,而處于潮濕和鹽堿的區域受侵蝕的磚結構建筑物更是不計其數,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復具有效果佳、修后抗侵蝕能力強、再修復能力強達到修復如新的效果。
2、本技術方案在修復中具有安全性好、工藝簡單、省工省料、使很多受鹽堿等侵蝕較重的磚建筑不必推倒重建,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四
:圖1:受損墻體修復技術示意2:墊塊截面示意3:小墊塊平面示意4:大墊塊平面示意中1、尖刃 2、小墊塊 3、大墊塊 4、受損墻體 5、好墻體 6、新
墻體7、裝飾面層 8、刃尖墊片9、承重體
四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 方案的實施例詳細說明針對現在對受鹽、堿侵蝕而產生墻皮及磚體剝落的建筑物的現象,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受鹽、堿侵蝕磚墻的修復技術,其和現有的鏟除受損墻皮用水泥砂漿重新抹面的技術方案及支撐梁和柁后整體重建墻體的技術方案共有的技術特征:都是針對受鹽、堿損傷的建筑墻體的修復技術,其特征是用若干模塊化承重小墊塊和大墊塊嵌入受損墻體疊羅成承重體,對上部好的墻體進行承重支撐后,掏掉受損墻體,再以分段式新墻體進行填堵再做內外裝飾面層的新技術,所述的用若干模塊化承重小墊塊和大墊塊嵌入受損墻體疊羅成承重體,對上部好墻體進行承重支撐掏掉受損墻體技術方案有別于現在用臨時的承重支柱將房頂的梁或柁頂起后將整面墻進行全部更新的舊技術,其特征是:用前端為尖刃框1,尾部有加厚板的相當于單磚長及加2個作縫寬的寬及加作縫的厚為厚的鋼制模塊化承重小墊塊2和長為兩個磚寬加I個作縫寬,寬為I個條磚長加兩個作縫,厚為磚厚加I個作縫的鋼制模塊化承重大墊塊3,以尖刀框I端對準受損墻體4的條磚和橫磚交替嵌入將舊磚頂出,小墊塊2、大墊塊3交替進行從下到上疊羅成承重體到好墻體5再打入刃尖墊片8塞緊空隙,其數量多少以墻的長度確定,然后就可以將兩個承重體之間的舊墻掏空,所述的以分段式新墻體進行填堵再作內外裝飾層面的新技術,有別于現在直接用磚和水泥沙漿填堵的技術其特征是:可以用鋼筋將相鄰的兩個鋼制模塊化承重體9連接成鋼筋套,然后再用混凝土澆注成新墻體6的技術方案,也可采用下端作好油氈防水層后在離承重體9100MM重新用磚砌墻填堵,最后用混凝土和承重體9燒注成一個整體后以水泥砂漿等材料抹內外裝飾層面7,以上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為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針對現在對受鹽、堿侵蝕而產生墻皮及磚體剝落的建筑物的現象,本發明提出了一種受鹽、堿侵蝕磚墻的修復技術,其和現有的鏟除受損墻皮用水泥砂漿重新抹面的技術方案及支撐梁和柁后整體重建墻體的技術方案共有的技術特征都是針對受鹽、堿損傷的建筑墻體的修復技術,其特征是用若干模塊化承重小墊塊和大墊塊嵌入受損墻體疊羅成承重體,對上部好的墻體進行承重支撐后,掏掉受損墻體,再以分段式新墻體進行填堵再做內外裝飾面層的新技術, 所述的用若干模塊化承重小墊塊和大墊塊嵌入受損墻體疊羅成承重體,對上部好墻體進行承重支撐掏掉受損墻體技術方案有別于現在用臨時的承重支柱將房頂的梁或柁頂起后將整面墻進行全部更新的舊技術,其特征是用前端為尖刃框(I),尾部有加厚板的相當于單磚長及加2個作縫寬的寬及加作縫的厚為厚的鋼制模塊化承重小墊塊(2)和長為兩個磚寬加I個作縫寬,寬為I個條磚長加兩個作縫,厚為磚厚加I個作縫的鋼制模塊化承重大墊塊(3),以尖刀框(I)端對準受損墻體(4)的條磚和橫磚交替嵌入將舊磚頂出,小墊塊(2)、大墊塊(3)交替進行從下到上疊羅成承重體到好墻體(5)再打入刃尖墊片(8)塞緊空隙,其數量多少以墻的長度確定,然后就可以將兩個承重體之間的舊墻掏空, 所述的以分段式新墻體進行填堵再作內外裝飾層面的新技術,有別于現在直接用磚和水泥沙漿填堵的技術其特征是可以用鋼筋將相鄰的兩個鋼制模塊化承重體(9)連接成鋼筋套,然后再用混凝土澆注成新墻體¢)的技術方案,也可采用下端作好油氈防水層后在離承重體(9) IOOMM重新用磚砌墻填堵,最后用混凝土和承重體(9)燒注成一個整體后以水泥砂漿等材料抹內外裝飾層面(7)。
全文摘要
本發明特征是用若干模塊化承重小墊塊和大墊塊嵌入受損墻體疊羅成承重體,對上部好的墻體進行承重支撐后,掏掉受損墻體,再以分段式新墻體進行填堵再做內外裝飾面層的新技術,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修復具有效果佳、修后抗侵蝕能力強、再修復能力強達到修復如新的效果。安全性好、工藝簡單、省工省料、使很多受鹽堿等侵蝕較重的磚建筑不必推倒重建,經濟效益十分顯著。
文檔編號E04B1/64GK103255927SQ20121003359
公開日2013年8月21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5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5日
發明者丁文斗 申請人:天津三春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