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帳篷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主要涉及能夠在室外使用的帳篷。
背景技術:
作為以往的帳篷,存在著如下的帳篷,S卩,該帳篷具備帳篷主體,其具有開口 ;罩,其與帳篷主體的開口的上緣連接并能夠開閉所述開口 ;以及框架,其支承帳篷主體(參照專利文獻I)。專利文獻I :日本特開平05-171838號公報由于罩是柔性的布料,因此通過將該罩卷起,能夠將開口敞開。由于將該罩卷起的作業麻煩,因此罩的開閉是困難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正是鑒于上述情況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容易地用罩開閉開口的帳篷。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的帳篷具備帳篷主體,其具有開口 ;罩,其能夠封閉所述開口 ;第一支承框架,其用于將所述帳篷主體支承于展開狀態;第二支承框架,其呈向下的U字狀,并且配置在所述帳篷主體的所述開口周圍;以及擴展框架,其用于將所述罩維持在擴展狀態且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所述第二支承框架。通過所述擴展框架的轉動,所述罩對所述開口進行開閉。在這樣的本發明的方式的情況下,所述擴展框架將所述罩支承于擴展狀態。通過該擴展框架的轉動,所述罩在保持擴展狀態的狀態下開閉所述帳篷主體的所述開口,因此所述罩的開閉變得容易。而且,由于所述擴展框架將所述罩支承于擴展狀態,因此所述罩的重量變重。但是,所述擴展框架由所述第二支承框架軸支承,因此能夠使所述罩的開閉穩定。所述罩可以構成為具有罩主體;以及接頭,其設于所述罩主體且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優選的是,所述擴展框架具有第一端部,該第一端部緊固于所述接頭,并且該擴展框架經由該接頭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所述第二框架。在這樣的發明的方式的情況下,所述罩的所述接頭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所述第二支承框架,且所述擴展框架經由所述接頭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即,所述罩和所述擴展框架雙方均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因此所述罩的開閉變得更加穩定且容易。所述罩主體可以構成為具有第一端部,其設有一對所述接頭;和位于該第一端部的相反側的第二端部。所述擴展框架可以構成為還具有交叉成X字狀的第一、第二擴展桿。所述第一、第二擴展桿具有所述擴展框架的所述第一端部;和作為該第一端部相反側的端部的第二端部,該第二端部緊固于所述罩主體的第二端部。在這樣的本發明的方式的情況下,所述第一、第二擴展桿的所述第一端部分別緊固于所述罩主體的所述第一端部的所述接頭,所述第一、第二擴展桿的所述第二端部緊固于所述罩主體的所述第二端部,因此能夠使所述罩的擴展狀態穩定。因而,所述罩的開閉變得更加穩定且容易。優選的是,所述罩的所述第一端部與所述帳篷主體的上緣連接。在這樣的發明的方式的情況下,由于所述罩的所述第一端部與所述帳篷主體的所述開口的上緣連接,因此所述罩的開閉更加穩定且容易。所述帳篷可以構成為還具備用于將所述第一支承框架與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局部連接起來的連接部。在這樣的發明的方式的情況下,通過所述連接部將所述第一第二支承框架連接起來,從而將所述第二支承框架支承于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由此,所述第二支承框架穩定,從而由該第二支承框架軸支承的所述擴展框架和所述罩的轉動也穩定。
圖IA是本發明的實施例I涉及的帳篷的主視圖。圖IB是所述帳篷的后視圖。圖IC是所述帳篷的俯視圖。圖ID是所述帳篷的仰視圖。圖IE是所述帳篷的右側視圖。圖IF是所述帳篷的左側視圖。圖IG是表示所述帳篷的主視、俯視和右側視圖的立體圖。圖2A是所述帳篷的圖IA中的A-B的交叉區域的放大圖。圖2B是所述帳篷的圖IA中的A-C的交叉區域的放大圖。圖3是示出所述帳篷的罩打開狀態的左側視圖。標號說明100 :帳篷主體;110:主罩布;120 :前罩布;121:開口;130:后罩布;141 145 :主套筒;150:輔助套筒;200 :罩;210 :罩主體;220 :接頭;231、232:套筒;300a :第一支承框架;310a :第一支承桿;311a:第一端部;312a :第二端部;320a :第二支承桿;
321a:第一端部;322a :第二端部;300b :第一支承框架;310b :第一支承桿;311b:第一端部;312b :第二端部;320b :第二支承桿;321b :第一端部;322b :第二端部;400 :第二支承框架;410:第一端部;420 :第二端部;500 :擴展框架;510 :第一擴展桿;511 :第一端部;512 :第二端部;·520 :第二擴展桿;521 :第一端部;522 :第二端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圖IA 圖3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I涉及的帳篷。實施例I圖IA 圖IG所示的帳篷具備帳篷主體100 ;罩200 ;第一支承框架300a、300b ;第二支承框架400 ;擴展框架500 ;以及四個連接部600。下面,對所述帳篷的各構成要素詳細說明。另外,帳篷主體100的展開狀態指的是如圖IA 圖IG所示,主罩布110呈隧道狀且前罩布120和后罩布130立起的狀態。如圖IA 圖IG所示,帳篷主體100具有主罩布110 ;前罩布120 ;后罩布130 ;主套筒141 145 ;和多個輔助套筒150。主罩布110是尼龍塔夫綢(nylon taffeta)或聚酯塔夫綢(polyester taffeta)等隧道形的具有防水性的布料。如圖ID所示,在主罩布110的兩下端的前側部、后側部設有一對卡定部111、112。在主罩布110的兩下端的中央部也沿主罩布110的長度方向隔開間隔地設有一對卡定部113、114。并且,在主罩布110的兩下端的卡定部111和卡定部114之間設有一對卡定部115。卡定部111 115具有帶,其與主罩布110連接;和環,其設于所述帶的末端。如圖IC所示,主套筒141和主套筒142在主罩布110的頂部的前側配設成X字狀。主套筒143和主套筒144在主罩布110的頂部的后側配設成X字狀。而且,套筒145設于前罩布120的頂部。主套筒141 145是尼龍塔夫綢或聚酯塔夫綢等筒狀的具有防水性的布料。主套筒141的長度方向的一端朝向一側的卡定部111,另一端朝向另一側的卡定部113。主套筒142的長度方向的一端朝向另一側的卡定部111,另一端朝向一側的卡定部113。主套筒143的長度方向的一端朝向一側的卡定部114,另一端朝向另一側的卡定部112。主套筒144的長度方向的一端朝向另一側的卡定部114,另一端朝向一側的卡定部112。如圖IC所示,輔助套筒150隔開間隔地設在主罩布110上的主套筒141、142與卡定部111、113之間、主套筒143、144與卡定部112、114之間、以及套筒145與卡定部115之間。輔助套筒150是長度尺寸比主套筒141 145小的尼龍塔夫綢或聚酯塔夫綢等的筒狀的布料。如圖IE和圖IF所示,前罩布120和后罩布130是尼龍塔夫綢或聚酯塔夫綢等山形的具有防水性的布料。前罩布120的棱線部固定安裝在主罩布110的前側端。后罩布130的棱線部固定安裝在主罩布110的后側端。由此,前罩布120和后罩布130在展開狀態下 被主罩布110牽拉而立起。如圖3所示,在前罩布120設有梯形形狀的開口 121。如圖IG所示,第一支承框架300a、300b是用于將帳篷主體100支承于展開狀態的框架。第一支承框架300a具有第一支承桿310a和第二支承桿320a,所述第一支承桿310a和第二支承桿320a分別由以能夠裝拆的方式沿長度方向連接起來的多個桿構成。如圖IA和圖IB所不,第一支承桿310a具有長度方向的第一端部311a及其相反側的第二端部312a。第二支承桿320a具有長度方向的第一端部321a及其相反側的第二端部322a。第一支承桿310a插入到帳篷主體100的主套筒141以及該主套筒141與卡定部111、113之間的輔助套筒150中。第一端部311a被卡定于一側的卡定部111的環,第二端部312a被卡定于另一側的卡定部113的環。第二支承桿320a插入到帳篷主體100的主套筒142以及該主套筒142與卡定部111、113之間的輔助套筒150中。第一端部321a被卡定于另一側的卡定部111的環,第二端部322a被卡定于一側的卡定部113的環。在該狀態下,第一、第二支承桿310a、320a交叉成X字狀,從而將主罩布110的前側部和前罩布120支承于展開狀態。第一支承框架300b具有與第一、第二支承桿310a、320a結構相同的第一、第二支承桿310b、320b。第一支承桿310b插入到帳篷主體100的主套筒143以及該主套筒143與卡定部112、114之間的輔助套筒150中。第一端部311b被卡定于一側的卡定部114的環,第二端部312b被卡定于另一側的卡定部112的環。第一支承桿320b插入到帳篷主體100的主套筒144以及該主套筒144與卡定部112、114之間的輔助套筒150中。第一端部321b被卡定于另一側的卡定部114的環,第二端部322b被卡定于一側的卡定部112的環。在該狀態下,第一、第二支承桿310b、320b彼此交叉成X字狀,從而將主罩布110的后側部和后罩布130支承于展開狀態。而且,第一支承桿310b與第二支承桿320a交叉,第二支承桿320b與第一支承桿310a交叉。該交叉部利用連接部600連接。連接部600是連接帶或繩,該連接部600卷繞在所述交叉部。如圖IC和圖IF所示,第二支承框架400由以能夠裝拆的方式沿長度方向連接起來的多個桿構成。第二支承框架400具有長度方向的第一端部410及其相反側的第二端部420。第二支承框架400插入到帳篷主體100的主套筒145以及該主套筒145與卡定部115之間的輔助套筒150中。第一端部410和第二端部420卡定于卡定部115的環。由此,第二支承框架400彎曲成大致朝下的U字狀,并配置在前罩布120的周圍(即,前罩布120的開口 121周圍)。在該狀態下,第二支承框架400支承前罩布120和主罩布110的前側端。而且,第二支承框架400與第一支承框架300a的第一第二支承桿310a、320a交叉。該交叉部利用連接部600連接。該連接部600也卷繞于所述交叉部。在該狀態下,第二支承框架400被第一支承框架300a支承。罩200是尼龍塔夫綢或聚酯塔夫綢等筒狀的具有防水性的布料。如圖IF所示,罩200具有罩主體210、一對接頭(tab) 220、套筒231、232和一對袋部(pocket) 240。罩主體210為比前罩布120的開口 121稍大的梯形形狀。罩主體210具有上端部(第一端部)211、下端部212 (第二端部)和兩端部。罩主體210的上端部211固定安裝于前罩布120的開口 121的上緣部,使得罩主體210能夠開閉開口 121。在罩主體210的兩端部與前罩布120的開口 121的兩側緣部之間設有未圖示的線狀扣件。 通過閉合或打開該線狀扣件,從而實現罩主體210的兩端部與前罩布120的開口 121的兩側緣部的連接及連接的解除。如圖2A和圖2B所示,接頭220具有接頭主體221和鉤222。接頭主體221是設在罩主體210的上端部211的寬度方向的兩端的布料。在接頭主體221開設有貫通孔221a。鉤222與接頭主體221的末端連接。該鉤222與第二支承框架400卡合。由此,接頭200形成為以鉤222為支點轉動自如。如圖IG所示,袋部240設在罩主體210的下端部212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套筒231、232在罩主體210的外表面的中心部沿該罩主體210的對角線設成X字狀。套筒231、232是尼龍塔夫綢或聚酯塔夫綢等筒狀的具有防水性的布料。套筒231的上端朝向一側的接頭220,套筒231的下端朝向另一側的袋部240。套筒232的上端朝向另一側的接頭220,套筒232的下端朝向一側的袋部240。如圖IF和圖IG所示,擴展框架500是將罩200支承于擴展狀態的X字狀的框架。該擴展框架500具有第一擴展桿510和第二擴展桿520,所述第一擴展桿510和第二擴展桿520分別由以能夠裝拆的方式沿長度方向連接起來的多個桿構成。第一、第二擴展桿510、520的長度尺寸比罩主體210的對角線的長度稍大。第一擴展桿510具有長度方向的第一端部511及其相反側的第二端部512。第二擴展桿520具有長度方向的第一端部521及其相反側的第二端部522。在第一擴展桿510的第一端部511外嵌有環511a,在第二擴展桿520的第一端部521外嵌有環521a,所述環511a、521a的外徑比接頭220的貫通孔221a的外徑大。第一擴展桿510插入罩200的套筒232中。第一端部511插入罩200的另一側的接頭220的貫通孔221a中(參照圖2B),第二端部512插入罩200的一側的袋部240中。第二擴展桿520插入罩200的套筒231中。第一端部521插入罩200的一側的接頭220的貫通孔221a中(參照圖2A),第二端部512插入罩200的另一側的袋部240中。在第一端部511,521插入貫通孔221a的狀態下,環511a、521a與接頭220的貫通孔221a的周緣部抵接。由此,將第一端部511、521緊固于接頭220。這樣,第一第二擴展桿510、520在安裝于罩200的狀態下交叉成X字狀,從而將罩200支承于擴展狀態。另外,如上所述,第一第二擴展桿510、520的長度尺寸比罩主體210的對角線的長度稍大,因此在擴展狀態下,第一、第二擴展桿510、520彎曲成弓狀,罩主體210形成為向外側凸出的穹面狀。擴展框架500形成為以接頭220的鉤222為支點轉動自如。隨著擴展框架500的轉動,罩主體210轉動,從而能夠開閉前罩布120的開口 121。下面,對上述帳篷的組裝工序詳細地進行說明。首先,準備桿處于分開狀態的第一支承框架300a的第一、第二支承桿310a、320a和第一支承框架300b的第一、第二支承桿310b、320b。與此同時,準備帳篷主體100。然后,將桿連接起來,使第一、第二支承桿310a、320a和第一、第二支承桿310b、320b形成為一根棒狀。然后,將第一支承桿310插入帳篷主體100的主套筒141和輔助套筒150。然后,將第一支承桿310a的第一端部311a插入并卡定于一側的卡定部111的環,將第一支承桿310a的第二端部312a插入并卡定于另一側的卡定部113的環。將第二支承桿320a插入帳篷主體100的主套筒142和輔助套筒150。然后,將第二支承桿320a的第一端部321a插入并卡定于另一側的卡定部111的環,將第二支承桿320a的第二端部322a插入并卡定于一側的卡定部113的環。由此,第一、第二支承桿310a、320a交叉成X字狀。同樣地,將第一支承桿310b插入帳篷主體100的主套筒143和輔助套筒150。然后,將第一支承桿310b的第一端部311b插入并卡定于一側的卡定部114的環,將第一支承桿310b的第二端部312b插入并卡定于另一側的卡定部112的環。而且,將第一支承桿320b插入帳篷主體100的主套筒144和輔助套筒150。然后,將第一支承桿320b的第一端部321b插入并卡定于另一側的卡定部114的環,將第一支承桿320b的第二端部322b插入并卡定于一側的卡定部112的環。由此,第一、第二支承桿310b、320b彼此交叉成X字狀, 并且第一支承桿310b與第二支承桿320a交叉,第二支承桿320b與第一支承桿310a交叉。然后,利用連接部600將第一支承桿310b與第二支承桿320a的交叉部、以及第二支承桿320b與第一支承桿310a的交叉部連接起來。在該狀態下,第一支承框架300a的第一、第二支承桿310a、320a和第一支承框架300b的第一、第二支承桿310b、320b將帳篷主體100支承于展開狀態。然后,準備桿處于分開狀態的第二支承框架400。然后,將桿連接起來,將第二支承框架400形成為一根棒狀。然后,將第二支承框架400插入帳篷主體100的主套筒145和輔助套筒150。然后,將第二支承框架400的第一、第二端部410、420插入并卡定于卡定部115的環。由此,第二支承框架400彎曲成朝下的U字狀且與第一支承框架300a的第一、第二支承桿310a、320a交叉。然后,利用連接部600將第二支承框架400與第一第二支承桿310a、320a的交叉部連接起來。由此,第一支承框架300a支承第二支承框架400,第二支承框架400支承前罩布120和主罩布110的前側端。另外,可以將第二支承框架400在第一支承框架300a、300b之前安裝于帳篷主體100。然后,將罩200的接頭220的鉤222分別卡定于第二支承框架400。然后,準備桿處于分開狀態的擴展框架500的第一第二擴展桿510、520。然后,將桿連接起來,將第一、第二擴展框架510、520形成為一根棒狀。然后,將第一擴展桿510插入罩200的套筒232。然后,將第一擴展桿510的第一端部511插入罩200的另一側的接頭220的貫通孔221a,將該第一擴展桿510的第二端部512插入罩200的一側的袋部240。與此同時,將第二擴展桿520插入罩200的套筒231。然后,將第二擴展桿520的第一端部521插入罩200的一側的接頭220的貫通孔221a,將該第二擴展桿520的第二端部512插入罩200的另一側的袋部240。由此,第一、第二擴展桿510、520交叉成X字狀且彎曲成弓狀,將罩200支承于擴展狀態。此時,罩200的罩主體210成為向外側凸出的穹面狀。下面,對如上所述地組裝起來的帳篷的罩200的開閉進行詳細說明,并且對罩200的開閉時的帳篷的各構成要素的動作進行詳細說明。首先,打開所述線狀扣件,解除罩主體210的兩端部與前罩布120的開口 121的兩側緣部的連接。
然后,以接頭220的鉤222為支點使罩200和擴展框架500向上側轉動。這樣的話,如圖3所示,帳篷主體100的開口 121敞開。由此,可以從開口 121向帳篷主體100內出入。而且,為了維持罩200的打開狀態,可以將罩200的罩主體210的下端部212與桿、
其他帳篷或者車等連接起來。然后,以接頭220的鉤222為支點使罩200和擴展框架500向下側轉動。這樣的話,帳篷主體100的開口 121由罩200的罩主體210封閉。然后,通過閉合所述線狀扣件,從而將罩主體210與帳篷主體100連接起來。在如上的帳篷的情況下,擴展框架500將罩200支承于擴展狀態。通過該擴展框架500以接頭220為支點轉動,罩200的罩主體210在保持擴展狀態的狀態下開閉帳篷主體100的開口 121,因此罩200的開閉變得容易。而且,由于擴展框架500將罩200支承于 擴展狀態,因此罩200的重量變重。但是,擴展框架500的第一第二擴展桿510、520的第一端部511、521經由罩200的接頭220軸支承于第二支承框架400。S卩,罩200和擴展框架500雙方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第二支承框架400,因此能夠使罩200的開閉和罩200的擴展狀態穩定。而且,利用連接部600將第二支承框架400與第一支承框架300a的第一第二支承桿310a、320a的交叉部連接起來。S卩,由第一支承框架300a支承著第二支承框架400,因此在使罩200的開閉穩定的方面具有優點。另外,上述的帳篷并不限定于上述實施例1,能夠在權利要求的記載范圍內任意地設計變更。下面進行詳細敘述。在上述實施例I中,帳篷主體100具有主罩布110 ;前罩布120 ;后罩布130 ;主套筒141 145 ;和多個輔助套筒150。但是,帳篷主體只要是具有開口且能夠由第一支承框架支承于展開狀態,就能夠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帳篷主體可以是大致棱錐狀或是像塑料大棚那樣的建筑物狀。在上述實施例I中,本發明涉及的帳篷具備第一支承框架300a、300b。但是,本發明涉及的帳篷只要是具備能夠將帳篷主體支承于展開狀態的至少一個第一支承框架,就能夠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在帳篷主體為上述的大致棱錐狀的情況下,通過將與上述實施例I同樣的第一支承框架的第一、第二支承桿插入帳篷主體的套筒并以在帳篷主體的頂部交叉的方式配置,能夠利用第一支承框架支承該帳篷主體。另外,第一支承框架不限定為具有第一、第二支承桿的結構,只要是能夠將帳篷主體支承于展開狀態,就能夠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在上述實施例I中,第二支承框架400為由以能夠裝拆的方式沿長度方向連接起來的多個桿構成的向下的U字狀,并且配置在前罩布120的周圍。但是,第二支承框架只要是配置在帳篷主體的開口周圍的向下的U字狀,就能夠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可以將第一支承框架形成為向下的U字狀的棒或板,并配置在帳篷主體的開口周圍。而且,在上述實施例I中,第二支承框架400支承前罩布120和主罩布110的前側端。但是,第二支承框架可以是不支承帳篷主體的方式。在上述實施例I中,罩200具有罩主體210、一對接頭220、套筒231、232以及一對袋部240。但是,罩只要是能夠封閉帳篷主體的開口,就能夠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罩的形狀可以根據開口的形狀而適當變更。而且,罩的上端部(第一端部)不是必須與帳篷主體的開口的上緣部連接在一起。即,罩可以與帳篷主體分體形成。而且,在如后所述地由第二支承框架直接軸支承擴展框架的第一端部的情況下,可以省略罩的接頭。在上述實施例I中,接頭200具有接頭主體221,其設在罩主體210的上端部211的寬度方向的兩端;和鉤222,其與該接頭主體221的末端連接并與第二支承框架400卡合。但是,接頭220只要是設于罩主體且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就能夠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在擴展框架為后述的環狀的情況下,接頭可以形成為緊固該擴展框架的上端部且由第二支承框架軸支承的結構。而且,也可以進行設計變更,使得接頭的末端部卷繞在第二支承框架而由該第二支承框架軸支承。在上述實施例I中,擴展框架500具有第一、第二擴展桿510、520,所述第一、第二擴展桿510、520的第一端部511、521經由罩200的接頭220軸支承于第二支承框架400。但是,擴展框架只要是將罩維持在擴展狀態且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所述第二支承框 架,就能夠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可以形成為將擴展框架500的第一、第二擴展桿510,520的第一端部511、521直接軸支承于第二支承框架400的結構。而且,在罩為圓形的情況下,擴展框架可以形成為安裝在罩的外周部的環狀的框架。在該情況下,所述擴展框架可以是上端部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第二支承框架的結構。在上述實施例I中,第一、第二擴展桿510、520的第一端部511、520在插入罩200的接頭220的貫通孔221a中的狀態下被緊固。但是,第一、第二擴展桿的第一端部只要是緊固于罩的接頭并經由該接頭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所述第二支承框架,就能夠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例如,第一、第二擴展桿的第一端部可以是插入到設于接頭的袋部的方式。而且,也可以利用銷等固定構件對第一、第二擴展桿的第一端部進行緊固,或者利用粘接劑等粘接第一、第二擴展桿的第一端部。在上述實施例I中,第一、第二擴展桿510、520的第二端部512、522被插入罩200的袋部240。但是,第一、第二擴展桿的第二端部只要是緊固于罩的第二端部,就能夠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例如,可以形成為這樣的方式將第一、第二擴展桿的第二端部插入到設于罩的第二端部的貫通孔中,使外嵌于所述第一第二擴展桿的第二端部的環與所述貫通孔的周緣部抵接,從而將第一、第二擴展桿的第二端部緊固于罩的第二端部。而且,也可以利用銷等固定構件將第一、第二擴展桿的第二端部緊固于罩的第二端部,或者利用粘接劑等粘接于罩的第二端部。另外,第一第二擴展桿也可以配置在罩的內表面側。在上述實施例I中,連接部600是連接第一、第二支承桿310b、320b與第二、第一支承桿320a、310a的交叉部、以及第二支承框架400與第一支承框架300a的第一、第二支承桿310a、320a的交叉部的帶或者繩。但是,連接部只要是將第一、第二支承框架局部連接起來的結構,就能夠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例如,連接部件可以是連接第一第二支承框架的交叉部的銷或者螺母和螺栓等固定構件。而且,連接部可以是將第一、第二支承框架局部連接起來的連接棒。在該情況下,第一、第二支承框架不必局部交叉。另外,上述實施例I對構成上述帳篷的各部分的材料、形狀、尺寸、數量和配置等說明的是其中一例,只要可實現同樣的功能,能夠任意地進行設計變更。
權利要求
1.一種帳篷,其具備 帳篷主體,所述帳篷主體具有開口 ; 罩,所述罩能夠封閉所述開口; 第一支承框架,所述第一支承框架用于將所述帳篷主體支承于展開狀態; 第二支承框架,其呈向下的U字狀且配置在所述帳篷主體的所述開口周圍;以及擴展框架,所述擴展框架用于將所述罩維持在擴展狀態且所述擴展框架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所述第二支承框架, 通過所述擴展框架的轉動,所述罩對所述開口進行開閉。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帳篷, 所述罩具有罩主體;和 接頭,所述接頭設于所述罩主體且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所述第二支承框架,所述擴展框架具有第一端部,該第一端部緊固于所述接頭,并且該擴展框架經由該接頭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所述第二框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帳篷, 所述罩主體具有第一端部,該第一端部設有一對所述接頭;和位于該第一端部的相反側的第二端部, 所述擴展框架還具有交叉成X字狀的第一、第二擴展桿, 所述第一、第二擴展桿具有所述擴展框架的所述第一端部;和作為該第一端部相反側的端部的第二端部,該第二端部緊固于所述罩主體的第二端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帳篷, 所述罩的所述第一端部與所述帳篷主體的開口的上緣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I 4中的任意一項所述的帳篷, 所述帳篷還具備用于將所述第一第二支承框架局部連接起來的連接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容易地用罩開閉開口的帳篷。帳篷具備帳篷主體(100),其具有開口(121);罩(200),其能夠封閉開口(121);第一支承框架(300a、300b),其用于將帳篷主體(100)支承于展開狀態;第二支承框架(400),其呈向下的U字狀,并且配置在帳篷主體(100)的開口(121)周圍;以及擴展框架(500),其用于將罩(200)維持在擴展狀態且經由罩(200)的接頭(220)以轉動自如的方式軸支承于第二支承框架(400)。通過擴展框架(500)的轉動,罩(200)開閉開口(121)。
文檔編號E04H15/34GK102913051SQ20121027252
公開日2013年2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2日
發明者柴田茂樹 申請人:株式會社樂格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