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藝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藝。
背景技術:
建筑工程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廢棄物,統稱為建筑垃圾。近年來隨著建筑業突飛猛進的發展,隨之產生的建筑垃圾也越來越多,其不僅造成大量資源浪費,而且需占用很大空間、影響城市環境,給人們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因而,施工現場應對建筑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合理處理和利用,不同建筑垃圾應設置適宜的收集裝置,不得隨意焚燒、丟棄, 不得混入生活垃圾。其中,施工現場所產生的建筑垃圾主要包括以下幾類渣土,廢混凝土、砂漿及磚渣,廢木材廢金屬材料,廢塑料,廢包裝材料、玻璃、陶瓷及石材碎片,有污染、含毒性的化學材料及容器等。現如今,建筑施工現場大多未對所產生的建筑垃圾進行分類收集與再利用,因而現場經常存在大量混雜于一體的建筑垃圾,隨意拋棄堆放占用土地,影響施工環境,而且造成較大的資源浪費,同時還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垃圾清理。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藝,其工藝步驟簡單、投入成本低、簡單易行且可操作性強、能對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進行有效再利用、經濟效益顯著,并且所生產的泡沫混凝土材料保溫性能好,能有效解決建筑垃圾隨意拋棄堆放占用土地、資源浪費較嚴重、環境污染大等多種實際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藝,其特征在于該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收集人工對建筑施工現場所產生的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進行收集;步驟二、破碎與篩分采用破碎設備對步驟一中所收集的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進行破碎,并對破碎后的物料進行篩分,獲得粒徑為Icm 2. 5cm的再生粗骨料和粒徑為2mm 5mm的再生細骨料;步驟三、泡沫混凝土制備,其制備過程如下步驟301、水泥漿料制備采用混凝土攪拌設備對水泥、水以及步驟二所獲得的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進行均勻攪拌后,獲得水泥漿料;所述水泥漿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的重量比為280 129 170 300 320 240 260 ;步驟302、泡沫稀釋液添加將由發泡劑和水按重量比為I : 33 38的比例均勻混合形成的泡沫稀釋液,添加至步驟301中所述水泥漿料中并攪拌均勻,制得泡沫混凝土 ;所述發泡劑與步驟301中所述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I. 8 2. 5 280。上述一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藝,其特征是步驟一中所述的廢混凝土為混凝土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混凝土碎塊、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混凝土碎塊、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的混凝土余料、對建筑施工現場所建造的臨時混凝土結構拆除后產生的廢舊混凝土塊或對建筑施工現場存在的廢舊混凝土結構拆除后產生的廢舊混凝土塊;其中,混凝土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混凝土碎塊包括因拋撒、漏料、溢料或清理產生的混凝土碎塊;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混凝土碎塊包括因拋撒、漏料、溢料、清理或拆除燒筑成型模板產生的混凝土碎塊;所述廢砂漿為水泥砂漿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砂漿碎塊、水泥砂漿砌筑抹灰施工中產生的落地灰、輕質隔墻板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砂漿碎塊、水泥砂漿砌筑抹灰施工完成的砂漿殘余料、對建筑施工現場所建造的臨時建筑結構拆除后產生的廢舊砂衆塊和對建筑施工現場存在的廢舊建筑結構拆除后產生的廢舊砂漿塊;其中,水泥砂漿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砂漿碎塊包括因拋撒、漏料、溢料或清理產生的砂漿碎塊;
所述廢磚渣為運輸和存放過程中收集到的破損磚塊、砌筑施工過程中因砍剁形成的碎磚塊、磚塊路面上因長期使用產生的碎磚塊以及對建筑施工現場所建造的臨時建筑結構和建筑施工現場存在的廢舊建筑結構拆除后產生的廢磚塊。上述一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藝,其特征是步驟301中所述水泥漿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的重量比為280 145 160 300 320 240 260 ;步驟302中所述泡沫稀釋液中發泡劑和水的重量比為I : 35 36,且所述發泡劑與步驟301中所述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2 2. 2 280。上述一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藝,其特征是步驟302中所述發泡劑為植物性水泥發泡劑;步驟301中進行水泥漿料制備時,還需在所制備水泥漿料中添加泵送劑和混凝土收縮補償劑,所添加泵送劑與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I I. 5 280,且所添加混凝土收縮補償劑與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3 7 280。上述一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藝,其特征是步驟301中所述水泥漿料攪拌均勻后,通過布設于建筑施工現場的水泥發泡機的高壓泵,將所述水泥漿料送入所述水泥發泡機的高壓輸送管內;步驟302中所述的泡沫稀釋液輸送至所述水泥發泡機的發泡筒內,并相應吹制成直徑O. 5mm 2mm的泡沫囊;之后,所述泡沫囊通過輸送管送入所述高壓輸送管內進行充分混合,形成泡沫混凝土。上述一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藝,其特征是步驟302中所述泡沫混凝土制備完成后,還需進行泡沫混凝土泵送施工;且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時,采用混凝土泵送設備將所制得泡沫混凝土泵送至需敷設地輻熱采暖管道的地面基層上,并形成一層厚度為3cm 7cm的泡沫混凝土墊層;待所泵送泡沫混凝土凝固后,將需敷設地輻熱采暖管道敷設在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上。上述一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藝,其特征是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之前,先在所述地面基層上抹多個灰餅,多個所述灰餅呈均勻布設,且左右相鄰兩個所述灰餅之間的間距和前后相鄰兩個所述灰餅之間的間距均為2m±0. 2m,多個所述灰餅的頂部高度為需施工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的頂部標高;待所制得泡沫混凝土泵送至需敷設地輻熱采暖管道的地面基層上后,所述泡沫混凝土呈自流平狀態,且所述泡沫混凝土的虛鋪厚度為需施工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層厚的I. I倍 I. 2倍;待泵送至所述地面基層上的泡沫混凝土初凝前,用刮杠沿所述灰餅的高度輕微刮平,便完成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的泵送施工過程;之后,對泵送施工完成的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進行自然養護。上述一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藝,其特征是所述地面基層為多層住宅樓的樓層板,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之前,需先進行基層處理;且進行基層處理時,先將所述地面基層上的灰塵清掃干凈,再將所述地面基層上的灰漿皮和灰渣層去除,隨后用質量濃度為10%的火堿水溶液對所述地面基層進行清洗,最后用清水將所述地面基層上存留的火堿水溶液沖凈。上述一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藝,其特征是所述地面基層為多層住宅樓的樓層板,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時,利用所述多層住宅樓的豎向管道井將所述泡沫混凝土泵送至各施工樓層;所述混凝土泵送設備的泵送口與泡沫混凝土噴漿管相接,且所述泡沫混凝土噴衆管為直徑Φ51_ Φ64_的高耐磨噴砂膠管。上述一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藝,其特征是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之前,先在所述地面基層上涂刷一層水泥砂漿層,且所用水泥砂漿的水灰比為O. 4 O. 5 ; 對所述水泥砂漿層進行涂刷之前,先對所述地面基層進行灑水濕潤;施工完成的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中設置有分格縫。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I、方法步驟簡單、設計合理且實現方便。2、在建筑施工現場及時對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進行分類收集,不僅占用空間小,而且投入人力物力少,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便可同步完成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的分類收集過程。3、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分類收集過程中,便可直接投放入本發明布設于建筑施工現場的大型移動式建筑垃圾破碎設備進行破碎與篩分,且破碎與篩分后便可直接投入布設于建筑施工現場的水泥漿料攪拌機內制備水泥漿料,繼而再用于制備泡沫混凝土,實現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的再生利用,上述再生利用過程均在建筑施工現場一次性完成,并已形成流水線作業,操作非常簡易。4、通過現場對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進行分類收集與再生利用后,不僅減少了現場施工作業空間,而且節約了大量對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等建筑垃圾進行清理、運送與處理的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時能在施工現場直接誒對收集到的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進行處理與再利用,經濟效益顯著。5、采用廢混凝土、廢砂衆與廢磚洛制備泡沫混凝土的制備工藝簡單,用機械方法制備成泡沫稀釋液,再將泡沫稀釋液加入到由水泥、水以及由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再生后產生的粗骨料和細骨料組成的水泥漿料內,制備形成泡沫混凝土,之后再將制備完成的泡沫混凝土泵送至施工作業面,施工簡捷且造價低廉,符合當前建筑節能要求,替代以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鋁箔反射膜等材料作為地輻熱絕熱層的傳統工藝,具有較好的推廣價值。6、所制備完成泡沫混凝土的施工步驟簡單且所施工完成的泡沫混凝土墊層質量好,施工前只需通過對基層進行處理并設置水泥砂漿結合層,便能有效保證泡沫混凝土墊層的施工質量。同時,所采用的基層處理方法簡單,能對基層進行快速、有效清理。水泥砂漿結合層施工后,無需進行找平,便可直接泵送泡沫混凝土,施工操作非常簡便。7、采用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所制備的泡沫混凝土性能優良,不僅輕質,而且耐熱度高,耐熱可達500°C以上,不存在熱分解,因而使用壽命更長,不會造成保溫失效;同時,保溫隔熱性能好,由于泡沫混凝土中含有大量封閉的細小孔洞,因此具有良好的熱工性能,這是普通混凝土所不具備的,其密度等級通常在700kg/m3 900kg/m3范圍之間,導熱系數在O. 08ff/Mk O. 16W/Mk之間,熱阻約為普通混凝土的10 20倍,具有良好的節能效果;并且承載能力強,7天抗壓強度彡2. OMPa, 28天抗壓強度彡3. 5MPa ;另外,隔音、耐火性能好,由于泡沫混凝土是內部含有獨立的氣泡結構的多孔材料,屬新型多孔類吸聲材料,平均吸聲系數為O. 8 I. 4 (通常把平均吸聲系數彡O. 2的材料稱為吸聲材料),屬強吸聲材料,隔音性能是普通混凝土的5倍,因此它也是一種良好的隔音材料;與此同時,由于泡沫混凝土是無機材料,不會燃燒,從而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在建筑物中使用,可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并且由于泡沫混凝土具有強烈的分散性,能夠形成均勻獨立的發泡,發泡有強韌而獨立的發泡連接,吸收率在25%以內,吸收率低,所以具備良好的防潮、抗滲性能;再加之泡沫混凝土與地面結構層之間結合附著性好,避免了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作為地輻熱隔熱層材料在長期使用后,由于材料變形,造成樓地面面層塌陷、空鼓、裂縫等質量通病。綜上,本發明采用的泡沫混凝土是用機械方法將泡沫劑水溶液制備成既有高穩定性,又有極強立體張力和韌伸性的泡沫囊,再將泡沫囊加入到水泥料漿中,經混合攪拌、澆筑成型的一種多孔材料。泡沫混凝土中含有大量封閉的孔洞,使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便于高層泵 送施工,有效解決了目前高層住宅樓地輻熱供暖墊層保溫材料所采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存在的密度低、易變形、常會造成在建筑交付使用后樓地面出現塌陷、裂縫、管道斷裂、室內地板滲漏等現象、施工時塑料泡沫材料需要多次粘貼、施工復雜,成本高、塑料泡沫長時間加熱易分解產生有毒有害氣體,室內空氣受污染等多種問題。8、采用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所制備的泡沫混凝土綠色環保、無毒無害,泡沫混凝土所需原料為水泥和發泡劑,發泡劑PH值接近中性,不含苯、甲醛等揮發性有害物質,從而避免了環境污染和消防隱患,有利于室內環境。而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卻會因熱分解釋放出聚苯乙烯有毒氣體。因此,使用泡沫混凝土比使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更具有環保性。9、施工效率高且施工質量好,施工前,建筑樓面基層無須找平,可直接施工,可實現一次性整體澆筑成型,克服傳統作業的工序多、工期長、返修率高等缺點。泡沫混凝土的制備,應用水泥發泡機可實現自動化作業,通過在設備上設置參數,由電腦控制自動完成,操作簡捷、質量易控,可實現泵送垂直高度200m的遠距離輸送,每機械臺班工作量為150 300立方米。綜上所述,本發明工藝步驟簡單、投入成本低、簡單易行且可操作性強、能對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進行有效再利用、經濟效益顯著,并且所生產的泡沫混凝土材料保溫性能好,能有效解決建筑垃圾隨意拋棄堆放占用土地、資源浪費較嚴重、環境污染大等多種實際問題。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I為本發明的工藝流程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的一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藝,包括以下步驟步驟一、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收集人工對建筑施工現場所產生的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進行收集。本實施例中,步驟一中所述的廢混凝土為混凝土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混凝土碎塊、混凝土燒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混凝土碎塊、混凝土燒筑完成后的混凝土余料、對建筑施工現場所建造的臨時混凝土結構拆除后產生的廢舊混凝土塊或對建筑施工現場存在的廢舊混凝土結構拆除后產生的廢舊混凝土塊;其中,混凝土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混凝土碎塊包括因拋撒、漏料、溢料或清理產生的混凝土碎塊;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混凝土碎塊包括因拋撒、漏料、溢料、清理或拆除燒筑成型模板產生的混凝土碎塊。本實施例中,臨時混凝土結構包括在建筑施工現場鋪設的供施工人員臨時行 走的混凝土路面、施工過程中建造的且供施工人員使用的臨時性混凝土施工平臺、供大型施工設備進行臨時安裝的混凝土支撐結構等。所述廢砂漿為水泥砂漿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砂漿碎塊、水泥砂漿砌筑抹灰施工中產生的落地灰、輕質隔墻板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砂漿碎塊、水泥砂漿砌筑抹灰施工完成的砂漿殘余料、對建筑施工現場所建造的臨時建筑結構拆除后產生的廢舊砂衆塊和對建筑施工現場存在的廢舊建筑結構拆除后產生的廢舊砂漿塊;其中,水泥砂漿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砂漿碎塊包括因拋撒、漏料、溢料或清理產生的砂漿碎塊。本實施例中,拆除后產生廢舊砂漿塊的臨時建筑結構為在建筑施工現場臨時建造的磚砌結構、設置有抹灰層的臨時施工結構等。拆除后產生廢舊砂衆塊的廢舊建筑結構包括廢舊磚砌結構、廢舊抹灰層等。所述廢磚渣為運輸和存放過程中收集到的破損磚塊、砌筑施工過程中因砍剁形成的碎磚塊、磚塊路面上因長期使用產生的碎磚塊以及對建筑施工現場所建造的臨時建筑結構和建筑施工現場存在的廢舊建筑結構拆除后產生的廢磚塊。本實施例中,拆除后產生廢磚塊的臨時建筑結構和廢舊建筑結構均為磚砌結構。步驟二、破碎與篩分采用破碎設備對步驟一中所收集的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進行破碎,并對破碎后的物料進行篩分,獲得粒徑為Icm 2. 5cm的再生粗骨料和粒徑為2mm 5mm的再生細骨料。本實施例中,采用建筑垃圾固定式破碎站或建筑垃圾移動式破碎站,對步驟一中所收集的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進行破碎與篩分。步驟三、泡沫混凝土制備,其制備過程如下步驟301、水泥漿料制備采用混凝土攪拌設備對水泥、水以及步驟二所獲得的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進行均勻攪拌后,獲得水泥漿料;所述水泥漿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的重量比為280 129 170 300 320 240 260。實際對所述水泥漿料進行均勻攪拌時,攪拌速度不限,只需將所述水泥漿料攪拌均勻即可。本實施例中,所述混凝土攪拌設備的攪拌速度為20r/min 30r/min,且攪拌時間為60s 90s。本實施例中,所述水泥為P. O. 32. 5以上的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或粉煤灰硅酸鹽水泥。步驟302、泡沫稀釋液添加將由發泡劑和水按重量比為I : 33 38的比例均勻混合形成的泡沫稀釋液,添加至步驟301中所述水泥漿料中并攪拌均勻,制得泡沫混凝土。本步驟中所制得泡沫稀釋液中,所述發泡劑與步驟301中所述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 I. 8 2. 5 280。所制備泡沫混凝土的水灰比為O. 80 O. 82, 其中水灰比為所制備泡沫混凝土中所用的水和水泥的重量之比。本實施例中,所用的發泡劑為復合型混凝土發泡劑,且該復合型混凝土發泡劑的發泡倍數> 45,單位發泡量> 800ml/g,發泡高度> 400mm,pH值為8. 5 9. 5,Ih泌水量為< 20ml, Ih 沉陷距< 2mm,密度為 I. 15±0· 5kg/m3。實際使用時,步驟302中所述發泡劑為其它類型的市售混凝土用發泡劑,如植物性水泥發泡劑。制備所述泡沫混凝土用的水符合《混凝土用水標準》(JGJ 63)規定,嚴禁PH值顯酸性物質的水摻入發泡沫劑中,以免產生化學反應,影響發泡沫劑的發泡效果。另外,步驟301中進行水泥漿料制備時,還需在所制備水泥漿料中添加泵送劑和混凝土收縮補償劑,所添加泵送劑與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I I. 5 280,且所添加混凝土收縮補償劑與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3 7 280。其中,所添加泵送劑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泡沫混凝土的可泵性,提高混凝土的稠度,避免離析。所述混凝土收縮補償劑的主要成分為CaO-Al2O3-CaSO4,可有效提高泡沫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本實施例中,所述泵送劑優選為聚羧酸鹽高效泵送劑。所述混凝土收縮補償劑優選為UEA混凝土膨脹劑。本實施例中,步驟301中所述水泥漿料攪拌均勻后,通過布設于建筑施工現場的水泥發泡機的高壓泵,將所述水泥漿料送入所述水泥發泡機的高壓輸送管內;步驟302中所述的泡沫稀釋液輸送至所述水泥發泡機的發泡筒內,并相應吹制成直徑O. 5mm 2mm的泡沫囊;之后,所述泡沫囊通過輸送管送入所述高壓輸送管內進行充分混合,形成泡沫混凝土。也就是說,本實施例中,采用所述水泥發泡機完成所述泡沫稀釋液的均勻混合以及泡沫稀釋液與水泥漿料的均勻混合過程。而采用所述水泥發泡機的微量泵中對發泡劑和水進行均勻混合時,均勻混合速度為60r/min 120r/min,均勻混合時間為60s 90s。相應地,所制備泡沫混凝土的容重為700kg/m3 900kg/m3, 7天抗壓強度彡6. OMPa, 28天抗壓強度彡30MPa,導熱系數彡O. 16W/Mk。并且所制備泡沫混凝土為C25以下的泡沫混凝土。所述泡沫混凝土的容重越大,抗壓強度越大且其導熱系數越大。實際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制備時,步驟301中所述水泥漿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的重量比為280 145 160 300 320 240 260 ;步驟302中所述泡沫稀釋液中發泡劑和水的重量比為I : 35 36,且所述發泡劑與步驟301中所述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2 2. 2 280。本實施例中,步驟301中所述水泥漿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的重量比為280 145 300 240 ;步驟302中所述泡沫稀釋液中發泡劑和水的重量比為I :35,且所述發泡劑與步驟301中所述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2 280。實際使用過程中,可根據具體需要,對所述水泥漿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的重量比、所述泡沫稀釋液中發泡劑和水的重量比以及所述發泡劑與步驟301中所述水泥之間的重量比進行相應調整。具體是根據需施工絕熱層(即泡沫混凝土墊層)的導熱系數和抗壓強度確定水泥漿料的配比、泡沫稀釋液的配比以及泡沫稀釋液和水泥漿料的混合比例,同時,還應具備滿足泵送要求的高流態性能。本實施例中,實際施工時,步驟301所述混凝土攪拌設備為水泥料漿攪拌機,所述水泥料漿攪拌機布設于建筑施工現場。另外,完成所述泡沫稀釋液的均勻混合以及泡沫稀釋液與水泥漿料的均勻混合過程的所述水泥發泡機也布設于建筑施工現場,并且布設于所述水泥料漿攪拌機周側。實際使用過程中,所述水泥料漿攪拌機攪拌均勻的水泥料漿,通過所述水泥發泡機的高壓泵送入高壓輸送管內;而將發泡劑和水在發泡機微量泵中混合成泡沫稀釋液,然后將泡沫稀釋液輸送到發泡筒,與壓縮空氣進行混合,在壓縮空氣的作用下,通過發泡筒將發泡劑溶液完全吹制成直徑O. 5mm 2_的泡沫囊。制備成型的泡沫囊通過輸送管進入水泥發泡機的高壓輸送管內,且在高壓作用下(具體是O. 4MPa I. OMPa)與水泥漿料進行充分混合,形成泡沫混凝土。 實際對泡沫混凝土進行制備時,可通過水泥發泡機的控制臺預先設置好各項配合比參數,由發泡機工控模塊控制實現,使用操作非常簡便,并且水泥發泡劑的使用方法參照其說明書。實際使用時,所述水泥發泡機為高壓發泡機,其高壓輸送管內的壓力為O. 4MPa I. OMPa。本實施例中,所采用的水泥發泡機為FC-40型水泥發泡機,實際使用時,各工藝參數參照FC-40型水泥發泡機的操作使用說明書。實際使用時,也可以采用其它類型的水泥發泡機,完成所述泡沫稀釋液的制備和所述薄膜混凝土的制備過程。本實施例中,步驟302中所述泡沫混凝土制備完成后,還需進行泡沫混凝土泵送施工;且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時,采用混凝土泵送設備將所制得泡沫混凝土泵送至需敷設地輻熱采暖管道的地面基層上,并形成一層厚度為3cm 7cm的泡沫混凝土墊層;待所泵送泡沫混凝土凝固后,將需敷設地輻熱采暖管道敷設在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上。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為所述絕熱層。本實施例中,所述地面基層為多層住宅樓的樓層板,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之前,需先進行基層處理;且進行基層處理時,先將所述地面基層上的灰塵清掃干凈,再將所述地面基層上的灰漿皮和灰渣層去除,隨后用質量濃度為10%的火堿水溶液對所述地面基層進行清洗,最后用清水將所述地面基層上存留的火堿水溶液沖凈。相應地,所述建筑施工現場為多層住宅建筑施工工地。本實施例中,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之前,先在所述地面基層上抹多個灰餅,多個所述灰餅呈均勻布設,且左右相鄰兩個所述灰餅之間的間距和前后相鄰兩個所述灰餅之間的間距均為2m±0. 2m,多個所述灰餅的頂部高度為需施工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的頂部標聞。實際施工過程中,在多個所述灰餅施工之前,先在所述地面基層上灑水后用條帚掃凈,使得所述地面基層濕潤但無積水。本實施例中,所述灰餅為正方形灰餅,且所述正方形灰餅的長度和寬度均為5cm。
同時,待多個所述灰餅施工完成且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之前,先在所述地面基層上涂刷一層水泥砂漿層,且所用水泥砂漿的水灰比為O. 4 O. 5。對所述水泥砂漿層進行涂刷之前,并且灑水濕潤,其水灰比宜控制在O. 4 O. 5之間,涂刷之前將抹灰餅的余灰清掃干凈,再灑水濕潤。本實施例中,所述水泥砂衆層的層厚為20mm 30mm。本實施例中,所述地面基層為多層住宅樓的樓層板,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時,利用所述多層住宅樓的豎向管道井將所述泡沫混凝土泵送至各施工樓層。本實施例中,由于采用所述水泥發泡機完成所述泡沫稀釋液的均勻混合以及泡沫稀釋液與水泥漿料的均勻混合過程,則可直接利用所述水泥發泡機自帶的高壓泵送系統,將制備完成的泡沫混凝土泵送至當前的施工樓層。實際泵送之前,將所述水泥發泡機自帶的高壓泵送系統的泵送口與混凝土噴漿管相接,且所述泡沫混凝土噴漿管為直徑Φ51ηιηι Φ64_的高耐磨噴砂膠管,并通過所述豎向管道井將所述泡沫混凝土噴衆管接至當前的施工樓層。
實際使用時,也可以采用其它混凝土泵送設備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且所述混凝土泵送設備的泵送口與泡沫混凝土噴漿管相接。本實施例中,將所制得泡沫混凝土泵送至需敷設地輻熱采暖管道的地面基層上后,所述泡沫混凝土呈自流平狀態,且所述泡沫混凝土的虛鋪厚度為需施工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層厚的I. I倍 I. 2倍;待泵送至所述地面基層上的泡沫混凝土初凝前,用刮杠沿所述灰餅的高度輕微刮平,便完成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的泵送施工過程;之后,對泵送施工完成的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進行自然養護。實際泵送過程中,所述高壓泵送系統的泵送壓力應始終與泵送高度匹配,使之緩慢而平穩地將泡沫混凝土輸送到當前施工樓層,減少泡沫破碎。也就是說,澆筑時采用低壓慢速泵送,使混凝土緩慢從泡沫混凝土噴漿管流出,避免氣泡過多破碎。本實施例中,所采用的泡沫混凝土噴衆管為直徑Φ51ηιηι的高耐磨噴砂膠管,其能承受的最大壓力I. 6MPa。實際使用時,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高耐磨噴砂膠管的尺寸進行相應調整。所述高耐磨噴砂膠管由高耐磨的合成橡膠與納米材料配制而成的內膠層、鋼絲增強層和耐腐蝕的外膠層組成。對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進行自然養護過程中,待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的強度達到上人條件后,采用噴水法保持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表面濕潤,且自然養護時間不得少于3天。本實施例中,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之前,將所施工房間的窗和洞口均用遮光布密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泡沫混凝土墊層表面,或過堂風造成泡沫混凝土墊層表面失水過快。實際進行養護,所述遮光布具體采用彩條布。待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強度達到上人條件后,采用噴水法保持混凝土表面濕潤,且噴水養護時間不得少于3d。冬季施工應采取保溫措施,室溫保持5°C以上。本實施例中,澆水養護時間為14天。本實施例中,施工完成的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中設置有分格縫。實際施工時,當所施工房間的橫向或縱向尺寸大于4m時,須設置分格縫。由于泡沫混凝土收縮系數小于O. 5%,分格縫寬度3mm 5mm即可,分格縫留置的面積不應大于4mX 4m,設置分格縫有以下兩種方法第一種、預留分格縫采用O. 3mm 5mm寬的PVC條或木條,在所述泡沫混凝土泵送施工前,用水泥砂漿粘貼在樓地面結構層(即所述水泥砂漿層)上。第二種、切割分格縫當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強度達到上人條件后,用手提式切割機直接切割成縫,注意切割深度宜小于絕熱層厚度5mm,避免切傷結構層,之后用橡膠條填縫,并用密封膏嵌填分格縫。綜上,待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施工完成后,將需敷設地輻熱采暖管道敷設在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上。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與實施例I不同的是步驟301中所述水泥漿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的重量比為280 160 320 260 ;步驟302中所述泡沫稀釋液中發泡劑和水的重量比為I : 36,且所述發泡劑與步驟301中所述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2. 2 280。本實施例中,其余工藝步驟和工藝參數均與實施例I相同。實施例3本實施例中,與實施例I不同的是步驟301中所述水泥漿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的重量比為280 150 310 250 ;步驟302中所述泡沫稀釋液中發泡劑和水的重量比為I : 35. 5,且所述發泡劑與步驟301中所述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2. I 280。本實施例中,其余工藝步驟和工藝參數均與實施例I相同。實施例4本實施例中,與實施例I不同的是步驟301中所述水泥漿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的重量比為280 129 300 255 ;步驟302中所述泡沫稀釋液中發泡劑和水的重量比為I : 33,且所述發泡劑與步驟301中所述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1.8 280。本實施例中,其余工藝步驟和工藝參數均與實施例I相同。實施例5本實施例中,與實施例I不同的是步驟301中所述水泥漿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的重量比為280 170 320 260 ;步驟302中所述泡沫稀釋液中發泡劑和水的重量比為I : 38,且所述發泡劑與步驟301中所述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2. 5 280。本實施例中,其余工藝步驟和工藝參數均與實施例I相同。實施例6本實施例中,與實施例I不同的是步驟301中所述水泥漿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的重量比為280 135 300 245 ;步驟302中所述泡沫稀釋液中發泡劑和水的重量比為I : 36,且所述發泡劑與步驟301中所述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2. 3 280。本實施例中,其余工藝步驟和工藝參數均與實施例I相同。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發明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ー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藝,其特征在于該エ藝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收集人工對建筑施工現場所產生的廢混凝土、廢砂衆與廢磚洛進行收集; 步驟ニ、破碎與篩分采用破碎設備對步驟一中所收集的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進行破碎,并對破碎后的物料進行篩分,獲得粒徑為Icm 2. 5cm的再生粗骨料和粒徑為2mm 5mm的再生細骨料; 步驟三、泡沫混凝土制備,其制備過程如下 步驟301、水泥漿料制備采用混凝土攪拌設備對水泥、水以及步驟ニ所獲得的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進行均勻攪拌后,獲得水泥漿料;所述水泥漿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的重量比為280 129 170 300 320 240 260 ; 步驟302、泡沫稀釋液添加將由發泡劑和水按重量比為I : 33 38的比例均勻混合形成的泡沫稀釋液,添加至步驟301中所述水泥漿料中并攪拌均勻,制得泡沫混凝土 ;所述發泡劑與步驟301中所述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I. 8 2. 5 280。
2.按照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藝,其特征在于步驟一中所述的廢混凝土為混凝土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混凝土碎塊、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混凝土碎塊、混凝土燒筑完成后的混凝土余料、對建筑施工現場所建造的臨時混凝土結構拆除后產生的廢舊混凝土塊或對建筑施工現場存在的廢舊混凝土結構拆除后產生的廢舊混凝土塊; 其中,混凝土運輸過程中產生的混凝土碎塊包括因拋撒、漏料、溢料或清理產生的混凝土碎塊;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混凝土碎塊包括因拋撒、漏料、溢料、清理或拆除澆筑成型模板產生的混凝土碎塊; 所述廢砂漿為水泥砂漿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砂漿碎塊、水泥砂漿砌筑抹灰施工中產生的落地灰、輕質隔墻板施工過程中產生的砂漿碎塊、水泥砂漿砌筑抹灰施工完成的砂漿殘余料、對建筑施工現場所建造的臨時建筑結構拆除后產生的廢舊砂漿塊和對建筑施工現場存在的廢舊建筑結構拆除后產生的廢舊砂漿塊; 其中,水泥砂漿運輸過程中產生的砂漿碎塊包括因拋撒、漏料、溢料或清理產生的砂漿碎塊; 所述廢磚渣為運輸和存放過程中收集到的破損磚塊、砌筑施工過程中因砍剁形成的碎磚塊、磚塊路面上因長期使用產生的碎磚塊以及對建筑施工現場所建造的臨時建筑結構和建筑施工現場存在的廢舊建筑結構拆除后產生的廢磚塊。
3.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藝,其特征在于步驟301中所述水泥漿料中水泥、水、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的重量比為280 145 160 300 320 240 260 ;步驟302中所述泡沫稀釋液中發泡劑和水的重量比為I : 35 36,且所述發泡劑與步驟301中所述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2 2. 2 280。
4.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藝,其特征在于步驟302中所述發泡劑為植物性水泥發泡劑;步驟301中進行水泥漿料制備時,還需在所制備水泥漿料中添加泵送劑和混凝土收縮補償劑,所添加泵送劑與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I I. 5 280,且所添加混凝土收縮補償劑與水泥之間的重量比為3 7 280。
5.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藝,其特征在于步驟301中所述水泥漿料攪拌均勻后,通過布設于建筑施工現場的水泥發泡機的高壓泵,將所述水泥漿料送入所述水泥發泡機的高壓輸送管內;步驟302中所述的泡沫稀釋液輸送至所述水泥發泡機的發泡筒內,并相應吹制成直徑O. 5mm 2mm的泡沫囊;之后,所述泡沫囊通過輸送管送入所述高壓輸送管內進行充分混合,形成泡沫混凝土。
6.按照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ー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藝,其特征在于步驟302中所述泡沫混凝土制備完成后,還需進行泡沫混凝土泵送施工;且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時,采用混凝土泵送設備將所制得泡沫混凝土泵送至需敷設地輻熱采暖管道的地面基層上,并形成一層厚度為3cm 7cm的泡沫混凝土墊層;待所泵送泡沫混凝土凝固后,將需敷設地輻熱采暖管道敷設在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上。
7.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ー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藝,其特征在于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之前,先在所述地面基層上抹多個灰餅,多個所述灰餅呈均勻布設,且左右相鄰兩個所述灰餅之間的間距和前后相鄰兩個所述灰餅之間的間距均為2m±0. 2m,多個所述灰餅的頂部高度為需施工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的頂部標高;待所制得泡沫混凝土泵送至需敷設地輻熱采暖管道的地面基層上后,所述泡沫混凝土呈自流平狀態,且所述泡沫混凝土的虛鋪厚度為需施工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層厚的I. I倍 I. 2倍;待泵送至所述地面基層上的泡沫混凝土初凝前,用刮杠沿所述灰餅的高度輕微刮平,便完成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的泵送施工過程;之后,對泵送施工完成的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進行自然養護。
8.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ー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基層為多層住宅樓的樓層板,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之前,需先進行基層處理;且進行基層處理時,先將所述地面基層上的灰塵清掃干凈,再將所述地面基層上的灰漿皮和灰渣層去除,隨后用質量濃度為10%的火堿水溶液對所述地面基層進行清洗,最后用清水將所述地面基層上存留的火堿水溶液沖凈。
9.按照權利要求7所述的ー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基層為多層住宅樓的樓層板,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吋,利用所述多層住宅樓的豎向管道井將所述泡沫混凝土泵送至各施工樓層;所述混凝土泵送設備的泵送ロ與泡沫混凝土噴漿管相接,且所述泡沫混凝土噴漿管為直徑の51臟 Φ64mm的高耐磨噴砂膠管。
10.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ー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エ藝,其特征在于對所述泡沫混凝土進行泵送施工之前,先在所述地面基層上涂刷一層水泥砂漿層,且所用水泥砂漿的水灰比為O. 4 O. 5 ;對所述水泥砂漿層進行涂刷之前,先對所述地面基層進行灑水濕潤;施エ完成的所述泡沫混凝土墊層中設置有分格縫。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工藝,包括以下步驟一、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收集;二、破碎與篩分對所收集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進行破碎與篩分,獲得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三、泡沫混凝土制備水泥漿料制備對水泥、水以及再生粗骨料和再生細骨料進行均勻攪拌后獲得水泥漿料;泡沫稀釋液添加將由發泡劑和水均勻混合形成的泡沫稀釋液,添加至水泥漿料中并攪拌均勻制得泡沫混凝土。本發明工藝步驟簡單、投入成本低、簡單易行且可操作性強、能對廢混凝土、廢砂漿與廢磚渣進行有效再利用、經濟效益顯著,并且所生產的泡沫混凝土材料保溫性能好,能解決建筑垃圾隨意拋棄堆放占用土地、資源浪費較嚴重、環境污染大等問題。
文檔編號E04G21/02GK102815964SQ20121034454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7日
發明者王巧利, 薛永武, 韓偉, 黃培增, 高云飛 申請人:陜西建工集團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