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圍欄轉角連接機構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防護網裝置,特別是涉及防護網裝置上的圍欄轉角連接機構。
背景技術:
傳統的兩個防護網在轉角處將兩個防護網的相鄰兩個立柱分別澆筑固定在地面上,此種連接方法在相鄰兩個立柱之間留有較大的空隙,很容易遭到破壞者的破壞,另外有些單位會現場將相鄰兩個立柱之間的空隙通過焊接的方式填充,此種連接方法會使得防護網在轉角處的外觀達不到美觀的效果,現場作業需要攜帶的設備較多,且還需要具有能夠供電需求的環境和能夠堆放儀器設備的空間,其受到地理條件影響較大,比如在野外作業就不容許采用此類方法?,F有技術中還有一種連接兩個防護網轉角處的轉角連接機構,其主體包括有一個公用的護欄立柱,此護欄立柱在對應兩個防護網的轉角連接的位置上分別設置有沿縱向延 伸的凹槽,兩個防護網的轉角連接處設置有與凹槽相匹配的凸條,在連接時,需要將凹槽從上至下嵌入相對應的凸臺內,縱向延伸的凹槽以及凸條在加工時需要有良好的平整度以及光滑度,才可以保證順利安裝,因此其加工成本較高;此類轉角連接機構由于依靠凸條以及凹槽的配合連接,其接觸面積較小,防護網的抗擠壓強度較低,容易出現連接不牢固的問題,因此連接處經常出現松動,甚至脫離的現象。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連接可靠的圍欄轉角連接機構。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圍欄的轉角連接機構,包括轉角立柱、位于所述的轉角立柱左右兩側的一對網片,所述的轉角立柱包括一個立柱本體、一個固定在所述的立柱本體上的轉角連接板、左側蓋板、右側蓋板,所述的轉角連接板包括用于與所述的立柱本體固定連接的固定部、位于所述的固定部左、右兩側的左側翼和右側翼,所述的左側翼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的右側翼所在的平面呈一大于O度小于180度的夾角,所述的左側蓋板與所述的左側翼相對設置,所述的右側蓋板與所述的右側翼相對設置,位于左側所述的網片的右邊部被夾緊固定在所述的左側翼與所述的左側蓋板之間,位于右側所述的網片的左邊部被夾緊固定在所述的右側翼與所述的右側蓋板之間。優選方案中,所述的立柱本體上開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的固定部上開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的第一安裝孔與所述的第二安裝孔內配置有第一緊固件,所述的立柱本體與所述的固定部通過所述的第一緊固件固定連接。優選方案中,所述的網片包括若干根豎絲和若干根橫絲,若干根所述的豎絲和橫絲相互交錯構成若干個網格。優選方案中,所述的左側蓋板上開設有第三安裝孔,所述的左側翼上開設有第四安裝孔,所述的第三安裝孔和第四安裝孔內配置有第二緊固件,所述的第二緊固件依次穿過所述的第三安裝孔、位于左側所述的網片的右邊部的網格以及第四安裝孔。優選方案中,所述的第二緊固件為螺紋緊固件。優選方案中,所述的右側蓋板上開設有第五安裝孔,所述的右側翼上開設有第六安裝孔,所述的第五安裝孔和第六安裝孔內配置有第三緊固件,所述的第三緊固件依次穿過所述的第五安裝孔、位于右側所述的網片的左邊部的網格以及第六安裝孔。優選方案中,所述的第三緊固件為螺紋緊固件。由于上述技術方案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
本發明的轉角連接機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結構簡單、成本低廉且連接可靠的優點。
附圖I為本發明圍欄轉角連接機構的俯視 以上附圖中1、轉角立柱;11、立柱本體;12、轉角連接板;121、固定部;122、左側翼;123、右側翼;13、左側蓋板;14、右側蓋板;2、網片;21、網絲;3、第一緊固件;4、第二緊固件;5、第三緊固件。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
本發明的圍欄轉角連接機構如附圖I所示,其包括轉角立柱I以及位于轉角立柱I左右兩側的一對網片2,其中轉角立柱I包括一個立柱本體11、一個固定在立柱本體11上的轉角連接板12、左側蓋板13、右側蓋板14,網片2包括若干根網絲21,若干根網絲21相互交錯構成若干個網格。其中,轉角連接板12包括用于與立柱本體11固定連接的固定部121、位于固定部左、右兩側的左側翼122和右側翼123,其中左側翼122所在的平面與右側翼123所在的平面呈一大于O度小于180度的夾角,此夾角的大小可以根據一對網片所需轉動的角度來確定。在立柱本體11上開設有第一安裝孔,在固定部121上開設有第二安裝孔,第一安裝孔與第二安裝孔內配置有第一緊固件3,立柱本體11與固定部121通過第一緊固件3固定連接。左側蓋板13與左側翼122相對設置,在左側蓋板13上開設有第三安裝孔,左側翼122上開設有第四安裝孔,第三安裝孔和第四安裝孔內配置有第二緊固件4,第二緊固件4依次穿過第三安裝孔、位于左側網片2的右邊部的網格以及第四安裝孔,位于左側網片2的右邊部被夾緊固定在左側翼122與左側蓋板13之間。右側蓋板14與右側翼123相對設置,在右側蓋板上開設有第五安裝孔,右側翼上開設有第六安裝孔,第五安裝孔和第六安裝孔內配置有第三緊固件5,第三緊固件5依次穿過第五安裝孔、位于右側網片2的左邊部的網格以及第六安裝孔,位于右側網片2的左邊部被夾緊固定在右側翼123與右側蓋板14之間。其中第一緊固件、第二緊固件以及第三緊固件3可以采用螺栓、鉚釘、螺釘以及螺母等螺紋緊固件固定,本實施例中采用防拆螺栓與扭斷螺母固定。在安裝時,首先將立柱本體11固定在需要進行轉角安裝的場地,將轉角連接板12上的固定部121通過螺紋緊固件固定在立柱本體11上,轉角連接板12的左側翼122通過螺紋緊固件將左側網片2的右邊部夾緊固定在左側翼122與左側蓋板13之間,轉角連接板12的右側翼123通過螺紋緊固件將右側網片2的左邊部夾緊固定在右側翼123與右側蓋板14之間,即可完成圍欄轉角處的安裝。本發明的轉角連接機構均采用易于加工的機械結構,其加工以及維護成本低廉,圍欄轉角處通過網片2夾緊在轉角連接板12與蓋板之間進行固定,其固定連接處的接觸面積增大,整體連接安全可靠。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于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士能夠了解本發明的內容并據以實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凡根據本發明 精神實質所作的等效變化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圍欄的轉角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轉角立柱、位于所述的轉角立柱左右兩側的一對網片,所述的轉角立柱包括一個立柱本體、一個固定在所述的立柱本體上的轉角連接板、左側蓋板、右側蓋板,所述的轉角連接板包括用于與所述的立柱本體固定連接的固定部、位于所述的固定部左、右兩側的左側翼和右側翼,所述的左側翼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的右側翼所在的平面呈一大于O度小于180度的夾角,所述的左側蓋板與所述的左側翼相對設置,所述的右側蓋板與所述的右側翼相對設置,位于左側所述的網片的右邊部被夾緊固定在所述的左側翼與所述的左側蓋板之間,位于右側所述的網片的左邊部被夾緊固定在所述的右側翼與所述的右側蓋板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圍欄的轉角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柱本體上開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的固定部上開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的第一安裝孔與所述的第二安裝孔內配置有第一緊固件,所述的立柱本體與所述的固定部通過所述的第一緊固件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圍欄的轉角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網片包括若干根豎絲和若干根橫絲,若干根所述的豎絲和橫絲相互交錯構成若干個網格。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圍欄的轉角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側蓋板上開設有第三安裝孔,所述的左側翼上開設有第四安裝孔,所述的第三安裝孔和第四安裝孔內配置有第二緊固件,所述的第二緊固件依次穿過所述的第三安裝孔、位于左側所述的網片的右邊部的網格以及第四安裝孔。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圍欄的轉角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緊固件為螺紋緊固件。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圍欄的轉角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側蓋板上開設有第五安裝孔,所述的右側翼上開設有第六安裝孔,所述的第五安裝孔和第六安裝孔內配置有第三緊固件,所述的第三緊固件依次穿過所述的第五安裝孔、位于右側所述的網片的左邊部的網格以及第六安裝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圍欄的轉角連接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三緊固件為螺紋緊固件。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圍欄轉角連接機構,包括轉角立柱、位于轉角立柱左右兩側的一對網片,轉角立柱包括一個立柱本體、一個固定在立柱本體上的轉角連接板、左側蓋板、右側蓋板,轉角連接板包括用于與立柱本體固定連接的固定部、位于固定部左、右兩側的左側翼和右側翼,左側翼所在的平面與右側翼所在的平面呈一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夾角,左側蓋板與左側翼相對設置,右側蓋板與右側翼相對設置,位于左側網片的右邊部被夾緊固定在左側翼與左側蓋板之間,位于右側網片的左邊部被夾緊固定在右側翼與右側蓋板之間,轉角連接機構采用易于加工的機械結構,其加工成本低廉,圍欄轉角與網片的固定連接處的接觸面積增大,整體連接安全可靠。
文檔編號E04H17/10GK102852380SQ20121035784
公開日2013年1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4日
發明者徐律, 吳海, 宋國華 申請人:張家港固耐特圍欄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