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整體提升高空移動就位的鋼網架安裝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建筑結構安裝工程的施工技術,特別涉及一種整體提升高空移動就位的鋼網架安裝方法。
背景技術:
現代工業(yè)廠房多采用連跨結構,屋頂采用輕鋼結構、桁架結構或網架結構,屋頂結構一般采用鋼構柱支撐。網架結構在近年來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其施工方法也是層出不窮,以往除了采用多臺起重機抬吊、現場高空組拼等方法外還有施工單位采用多根拔桿整體吊裝網架的方法,該施工方法是利用多臺卷揚機驅動懸掛多組復式滑輪組,提升連接于各拔桿兩側網架上預設吊點的吊索,將網架提升到設定超高位置后,利用松放拔桿一側的滑輪組鋼絲繩,另一側滑輪組靜止的措施使鋼網架在高空相對拔桿產生擺動移位,在鋼構柱頂就位安裝。這種方法雖然可以完成網架的安裝就位,但是存在拔桿數量受限,卷揚 機滑輪組受力復雜,現場設置組裝卷揚機滑輪組系統(tǒng)工作繁復以及拔桿群傾覆力矩變化較大的問題;使整體吊裝的經濟性、安全性和施工效率得不到明顯改善,只適用面積較小、整體剛度較大網架的安裝施工中。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整體提升高空移動就位的鋼網架安裝方法;該方法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在網架安裝就位過程中拔桿數量受限,卷揚機滑輪組受力復雜,現場設置組裝卷揚機滑輪組系統(tǒng)工作繁復以及拔桿群傾覆力矩變化較大,只適用面積較小、整體剛度較大網架的安裝施工中的問題;其具有提升支架和起重機具簡單、不需要大型起重設備和復雜的滑輪組傳力系統(tǒng),施工便捷、穩(wěn)定可靠,在施工過程中最大程度減少高空作業(yè),有效增強了施工的安全性,提高施工效率等優(yōu)點。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fā)明采用下述技術方案
一種整體提升高空移動就位的鋼網架安裝方法,按下述步驟進行
1)根據設計條件確定網架的地面拼裝位置與網架支承結構柱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初始偏移量;在所述網架上預留支承結構柱和提升支架的安裝空間位置;根據網架的地面拼裝位置與網架支承結構柱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初始偏移量在地面上進行網架地面拼裝并安裝網架支承結構柱;
2)在設計要求位置安裝提升支架,并在提升支架頂部安裝十字梁;
3)在提升支架頂部十字梁的四個端點上懸掛提升倒鏈并分別與網架下弦上設置的預設吊點連接;并在網架下弦施加起水平約束的手動約束倒鏈及攬風繩,手動約束倒鏈與攬風繩串接在一起;
4)首次提升網架,在網架離開地面后靜置約12小時;
5)再次提升網架,將網架(I)提升到網架支承結構柱頂部以上;
6)調整提升倒鏈、手動約束倒鏈和攬風繩的受力方向使得網架相對于提升支架沿Y軸負方向移動,減小網架Y軸方向上相對于網架支承結構柱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初始偏
移量;
7)調整提升倒鏈、手動約束倒鏈和攬風繩的受力方向使得網架相對于提升支架沿X軸正方向移動,減小網架X軸方向上相對于網架支承結構柱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初始偏
移量;
8)調整提升倒鏈、手動約束倒鏈和攬風繩的受力方向使得網架在Y軸方向上移動,直到達到網架的設計安裝位置,即網架的地面拼裝位置與網架支承結構柱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Y軸方向初始偏移量恢復為O ;
9)調整提升倒鏈、手動約束倒鏈和攬風繩的受力方向使得網架在X軸方向上移動,直到達到網架的設計安裝位置,即網架的地面拼裝位置與網架支承結構柱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X軸方向初始偏移量恢復為O ;
10)將網架就位于網架支承結構柱柱頂并安裝固定,在所述網架上預留支承結構柱和提升支架的安裝空間位置處補充抽空桿件;提升倒鏈卸載,并拆除提升倒鏈和提升支架。進一步的,所述步驟4)中首次提升網架,在網架離開地面至少30cm后靜置約12小時。進一步的,所述步驟5)中至少將網架提升到網架支承結構柱頂部以上20cm至30cm高度處。進一步的,所述的提升倒鏈采用電動倒鏈和/或手動倒鏈。進一步的,所述提升支架由主弦桿和綴桿裝配組成,所述主弦桿底部墊設有增加地基支撐力的鋼板;所述提升支架的頂部按對角線方向安裝十字梁,該十字梁的端部設置倒鏈懸掛點。本發(fā)明設置了附加提升倒鏈和動態(tài)水平攬風繩使得提升支架在網架提升和高空移動時所承受的彎矩變化值較小,因此提升支架上可不設攬風繩。提升支架和起重機具簡單、不需要大型起重設備和復雜的滑輪組傳力系統(tǒng),施工便捷、穩(wěn)定可靠。能夠設置更多的提升點,從而減小提升過程網架的變形量。在施工過程中減少高空作業(yè),增強施工的安全性,提高施工效率。
圖I為本發(fā)明提升工況整體立面圖。圖2為本發(fā)明提升工況整體立體圖。圖3a為本發(fā)明提升流程示意一。圖3b為圖3a的俯視圖。圖4a為本發(fā)明提升流程示意二。圖4b為圖4a的俯視圖。圖5a為本發(fā)明提升流程不意二。圖5b為圖5a的俯視圖。圖6a為本發(fā)明提升流程示意四。圖6b為圖6a的俯視圖。圖7a為本發(fā)明提升流程示意五。
圖7b為圖7a的俯視圖。圖8a為本發(fā)明提升流程示意六。圖8b為圖8a的俯視圖。圖9a為本發(fā)明提升流程不意七。圖9b為圖9a的俯視圖。圖IOa為本發(fā)明提升流程示意八。圖IOb為圖IOa的俯視圖。圖Ila為本發(fā)明提升流程示意九。
圖Ilb為圖Ila的俯視圖。圖12a為本發(fā)明提升流程示意十。圖12b為圖12a的俯視圖。圖13為本發(fā)明中提升支架單節(jié)及頂部十字梁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
本發(fā)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本發(fā)明采用多支點體系,使用倒鏈作為提升設備,將在地面上拼裝完畢的網架I提升到要求高度并通過提升倒鏈4受力的重新分布進行高空移動,最終就位于網架支承結構柱2的頂部。一種整體提升高空移動就位的鋼網架安裝方法,按下述步驟進行
I)如圖3a、3b、4a、4b所示,根據設計條件確定網架I的地面拼裝位置與網架支承結構柱2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初始偏移量,初始偏移量一般在60cm到150cm之間;采用網格抽桿的辦法在所述網架I上預留支承結構柱2和提升支架3的安裝空間位置21、31 ;根據網架I的地面拼裝位置與網架支承結構柱2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初始偏移量在地面上進行網架I地面拼裝并安裝網架支承結構柱2。2)如圖13所示,在設計要求位置安裝提升支架3,并在提升支架3頂部安裝十字梁5 ;所述提升支架3由主弦桿6和綴桿7裝配組成,所述主弦桿6底部墊設有增加地基支撐力的鋼板;所述提升支架3的頂部按對角線方向安裝十字梁5,該十字梁5的端部設置倒鏈懸掛點。在安裝提升支架3時,首先放線確定提升支架3的準確位置,然后將帶有底盤的底部支架放在地面上,連接水平系桿和斜腹桿,形成第一節(jié)支架。在第一段支架頂部安裝扣板形成操作平臺,安裝第二節(jié)支架的四根立桿,使用螺栓將兩節(jié)立桿連接在一起。連接水平系桿和斜腹桿形成第二節(jié)提升支架。當高度超過6m時需要增設臨時攬風繩,如此反復安裝到提升支架設計高度。3)如圖l、5a、5b所示,在提升支架3頂部十字梁5的四個端點上懸掛手動提升倒鏈4,將提升倒鏈4的鏈條全部放開,并分別與網架I下弦11上設置的預設吊點111連接;張緊提升倒鏈4使得各提升倒鏈4的鏈條受力,每個提升點全部安裝完畢后,檢查所有提升倒鏈4的鏈條是否全部受力。在網架I周邊每個方向的下弦11上均施加起水平約束的手動約束倒鏈9及攬風繩8。手動約束約束倒鏈9與攬風繩8串接,每邊兩根,呈八字形對拉。
提升前對網架I進行驗收,檢查提升倒鏈4的工作狀態(tài)。4)如圖6a、6b所示,試提升,首先將所有提升倒鏈4鏈條繃緊,調整下吊點111使得每個點的鋼絲繩直接作用在球節(jié)點上,并不得滑動。在提升時,由總指揮統(tǒng)一發(fā)布口令,開始提升,每個提升點位置開始拉動提升倒鏈,使得網架I緩慢脫離地面,在離開地面20-30cm后,停止提升。在脫離地面的過程中,如果有臨時固定點,應檢查確認排除后,才能繼續(xù)提升,不得生拉硬拽;檢查網架I的狀態(tài),是否有異常情況。檢查提升支架3和提升倒鏈4的工作狀態(tài),是否有異常情況。提升支架3在地面上完成沉降過程,如果發(fā)現地面沉降過大,應停止提升,處理提升支架3的基礎,或增加提升支架3底部的鋼板面積;靜置12小時后,再次檢查,如果沒有異常情況繼續(xù)提升。5)如圖l、7a、7b所示,進行網架I提升施工,逐漸將網架I提升到超過網架支承結構柱2頂部以上高度20至30cm。在提升時,由總指揮統(tǒng)一發(fā)布口令,開始提升,每個提升點位置開始拉動倒鏈,使得網架I緩慢上升。在提升支架3上每隔500mm預先標識等高線,提升各點應對提升的高度進行同步檢查,保證網架I各提升點(即吊點111)相對于等高線的高度差不得超過規(guī)定值。在網架I上升的過程中,巡查班組應注意觀察提升支架3根部是否有翹起的現象,如果發(fā)現應及時報告總指揮并進行調整。在網架I的上升過程中,應配合調整四周起水平約束的手動約束倒鏈9和攬風繩8的長度。當網架I下弦11中心提升到設計標高+20cm時停止提升。在網架I的上升過程中,四個提升倒鏈4的受力分配應予以控制,遠繩倒鏈處于輔助控制位置狀態(tài),近繩倒鏈和兩側倒鏈作為主動倒鏈。6)如圖l、8a至圖12b所示,通過調整提升倒鏈4、手動約束倒鏈9和攬風繩8的受力方向使得網架I相對于提升支架3沿Y軸負方向移動,減小網架IY軸方向上相對于網架支承結構柱2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初始偏移量;
在移動前檢查是否所有網架I支座(注該支座是安裝于網架I下弦節(jié)點下面的支座,支座的下平面安裝于支承結構柱2的柱頂,采用焊接連接方式)都超過了網架支承結構柱2柱頂高度。網架I四周的手動約束倒鏈9起到輔助作用,不得生拉硬拽。攬風繩8長度隨網架I移動進行調整,防止整個系統(tǒng)失穩(wěn)。在網架I移動的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提升支架3根部是否有翹起的現象,如果發(fā)現應及時調整提升倒鏈4的受力分布。7)通過調整提升倒鏈4、手動約束倒鏈9和攬風繩8的受力方向使得網架I相對于提升支架3沿X軸正方向移動,減小網架IX軸方向上相對于網架支承結構柱2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初始偏移量;
8)通過調整提升倒鏈4、手動約束倒鏈9和攬風繩8的受力方向使得網架I在Y軸方向上移動,直到達到網架I的設計安裝位置,即網架I的地面拼裝位置與網架支承結構柱2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Y軸方向初始偏移量恢復為O ;9)調整提升倒鏈4、手動約束倒鏈9和攬風繩8的受力方向使得網架I在X軸方向上移動,直到達到網架I的設計安裝位置,即網架I的地面拼裝位置與網架支承結構柱2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X軸方向初始偏移量恢復為O ;
10)將網架I就位于網架支承結構柱2柱頂,在所述網架I上預留支承結構柱2和提升支架3的安裝空間位置21、31處補充抽空桿件;提升倒鏈4卸載,并拆除提升倒鏈4和提升支架3。實際操作中,在網架移動就位后,應及時降落到支承結構柱2柱頂上方IOmm位置,然后通過提升倒鏈4調整網架I支座在柱頂的位置,使得網架I支座位移滿足規(guī)范要求后就位。調整好網架I支座后松動倒鏈,使得網架I就位于支承結構柱2柱頂,此時保持提升倒鏈4的繃緊狀態(tài)。網架I就位后,在網架I上預留的支承結構柱2和提升支架3的安裝空間位置21、·31處補充抽空桿件。當所有桿件補充完畢后,按照一定順序逐點松動提升倒鏈4,使得提升倒鏈4處于非工作狀態(tài)。提升倒鏈4在卸載時,應分階段逐步卸荷;并對網架I進行撓度觀測。最后拆除提升倒鏈4和支架3,在支架的拆除過程中,不得使用網架I桿件作為吊點。可拆卸式現場組合格構式提升支架3參照附圖13,提升支架3使用0140*4圓管及L50*5角鋼裝配而成,拔桿頂部使用0180*10圓管制作十字梁5,端點懸掛提升倒鏈4。所采用的提升倒鏈4可以采用手動倒鏈,也可以采用電動倒鏈。當采用電動倒鏈時,電路中應設置電流表顯示倒鏈的電流值,以便觀察電動倒鏈的負荷并進行合理操作。通過對提升支點的支撐體系和提升設備的改進組合,使支撐體系受力比傳統(tǒng)方法更合理,減小高空移動就位過程對提升支架產生的彎矩的變化值,提高支承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能按需要增加提升點的數量,擴大了提升施工方法的使用范圍,增加該提升方法的便捷性和安全性,降低施工成本。本文中所采用的描述方位的詞語“上”、“下”、“左”、“右”等均是為了說明的方便基于附圖中圖面所示的方位而言的,在實際裝置中這些方位可能由于裝置的擺放方式而有所不同。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所述的實施方式僅提供一種最佳的實施方式,本發(fā)明的技術內容及技術特點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項技術的人士仍可能基于本發(fā)明所揭示的內容而作各種不背離本發(fā)明創(chuàng)作精神的替換及修飾;因此,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不限于實施例所揭示的技術內容,故凡依本發(fā)明的形狀、構造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涵蓋在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整體提升高空移動就位的鋼網架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下述步驟進行 1)根據設計條件確定網架(I)的地面拼裝位置與網架支承結構柱(2)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初始偏移量;在所述網架(I)上預留支承結構柱(2)和提升支架(3)的安裝空間位置;根據網架(I)的地面拼裝位置與網架支承結構柱(2)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初始偏移量在地面上進行網架(I)地面拼裝并安裝網架支承結構柱(2 ); 2)在設計要求位置安裝提升支架(3),并在提升支架(3)頂部安裝十字梁(5); 3)在提升支架(3)頂部十字梁(5)的四個端點上懸掛提升倒鏈(4)并分別與網架(I)下弦上設置的預設吊點連接;并在網架(I)下弦施加起水平約束的手動約束倒鏈(9)及攬風繩(8),手動約束倒鏈(9)與攬風繩(8)串接在一起; 4)首次提升網架(1),在網架(I)離開地面后靜置約12小時; 5)再次提升網架(1),將網架(I)提升到網架支承結構柱(2)頂部以上; 6)調整提升倒鏈(4)、手動約束倒鏈(9)和攬風繩(8)的受力方向使得網架(I)相對于提升支架(3)沿Y軸負方向移動,減小網架(I) Y軸方向上相對于網架支承結構柱(2)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初始偏移量; 7)調整提升倒鏈(4)、手動約束倒鏈(9)和攬風繩(8)的受力方向使得網架(I)相對于提升支架(3)沿X軸正方向移動,減小網架(I) X軸方向上相對于網架支承結構柱(2)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初始偏移量; 8)調整提升倒鏈(4)、手動約束倒鏈(9)和攬風繩(8)的受力方向使得網架(I)在Y軸方向上移動,直到達到網架(I)的設計安裝位置,即網架(I)的地面拼裝位置與網架支承結構柱(2)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Y軸方向初始偏移量恢復為O ; 9)調整提升倒鏈(4)、手動約束倒鏈(9)和攬風繩(8)的受力方向使得網架(I)在X軸方向上移動,直到達到網架(I)的設計安裝位置,即網架(I)的地面拼裝位置與網架支承結構柱(2)在正交網格對角線方向的X軸方向初始偏移量恢復為O ; 10)將網架(I)就位于網架支承結構柱(2)柱頂并安裝固定,在所述網架(I)上預留支承結構柱(2)和提升支架(3)的安裝空間位置處補充抽空桿件;提升倒鏈(4)卸載,并拆除提升倒鏈(4)和提升支架(3)。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整體提升高空移動就位的鋼網架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首次提升網架(1),在網架(I)離開地面至少30cm后靜置約12小時。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種整體提升高空移動就位的鋼網架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中至少將網架(I)提升到網架支承結構柱(2)頂部以上20cm至30cm高度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整體提升高空移動就位的鋼網架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升倒鏈(4)采用電動倒鏈和/或手動倒鏈。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整體提升高空移動就位的鋼網架安裝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支架(3)由主弦桿(6)和綴桿(7)裝配組成,所述主弦桿(6)底部墊設有增加地基支撐力的鋼板;所述提升支架(3)的頂部按對角線方向安裝十字梁(5),該十字梁(5)的端部設置倒鏈懸掛點。
全文摘要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整體提升高空移動就位的鋼網架安裝方法,該方法按下述步驟進行1)確定網架與網架支承結構柱的初始偏移量;2)安裝提升支架,在提升支架頂部安裝十字梁;3)通過提升倒鏈提升網架;4)首次提升網架靜置12小時;5)再次提升網架到支承結構柱頂部以上;6)減小網架Y軸方向上的初始偏移量;7)減小網架X軸方向上的初始偏移量;8)使網架Y軸方向初始偏移量為0;9)使網架X軸方向初始偏移量為0;10)將網架就位于網架支承結構柱柱頂。該方法克服了現有技術的缺陷,具有提升支架和起重機具簡單、施工便捷、穩(wěn)定可靠,在施工過程中最大程度減少高空作業(yè),有效增強了施工的安全性,提高施工效率等優(yōu)點。
文檔編號E04B1/35GK102877547SQ20121039291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16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10月16日
發(fā)明者曹丙山, 韓邦龍, 常宏, 王小瑞, 喬聚甫, 崔娟, 廖雪穎, 陳兵, 高原 申請人:北京市機械施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