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領域,具體涉及結構加固修復,是一種利用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方法。
背景技術:
預制空心板(即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在我國得到了大面積推廣應用,數量巨大的磚混結構房屋和農民自建房采用預制空心板樓面。隨著結構老化和使用荷載增加,需對預制空心板樓面進行加固。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技術在混凝土結構加固中已得到了應用,但還未應用于預制空心板樓面加固,本方面方法具有低技高效的特點,應用前景可期,可以無需替換舊的預制空心板,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提供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方法。這種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即預制空心板,以下簡稱為預制空心板)的方法,其技術方案為,根據簡支預制空心板的受力模式(上部為受壓邊緣,下部為受拉邊緣),通過敲除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中間孔洞上部的混凝土并在相應位置綁扎鋼筋網片和澆筑細石混凝土來提高其承載能力。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I)敲除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中間孔洞上部的混凝土,并將孔洞清除干凈;(2)在相應位置處布置孔洞內受拉縱筋、拉結筋、受壓縱筋和水平分布筋鋼筋鋪設的順序依次為受拉縱筋(孔洞內)、水平分布筋(孔洞上方)、受壓縱筋(孔洞上方)和拉結筋(連接受拉縱筋和水平分布筋),其中孔洞內受拉縱筋的放置位置應靠近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的下部,且在中間孔洞內各布置一根;水平分布筋的間距為180 210mm,優選為200mm ;受壓縱筋的間距為95 110mm,優選為100mm,拉結筋在水平分布筋的方向上間距為350 450mm,優選為400mm ;所有鋼筋
宜選用三級鋼;(3)支護模板并澆筑混凝土 將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中間孔洞端部進行封堵后,澆筑混凝土,填滿中間孔洞,并且新燒混凝土層厚度應高于原構件表面40 50mm ;澆筑混凝土之前,將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中間孔洞端部進行封堵,以防混凝土在澆筑時發生外溢;孔洞端部封堵材料可選用磚塊和砂漿等普通材料。此外,澆筑混凝土時除需將中間孔洞填滿之外,尚應在高于原構件上表面40mm 50mm高度內全部燒筑。混凝土為細石凝土。本發明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的方法,不僅可靠性較高,而且能夠顯著提高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即預制空心板)樓面的承載能力,可以保證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后續使用要求;根據上述加固方法進行的試驗表明,加固后預制空心板承載力比未加固板增加100%以上。
圖1為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的縱向剖面圖(在孔洞方向上的剖面圖)。圖2為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在A-A方向的截面圖。圖3為實施例2的示意圖
圖中1-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2-原預應力受拉縱筋,3-新澆混凝土層,4-新增受拉縱筋,5-受壓縱筋,6-水平分布筋,7-拉結筋,8-孔洞端部封堵材料,91a、92a、93a、94a、91b、92b、93b、94b、95b—預制空心板的中間孔洞。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I)如圖1和圖2所示,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預制空心板)I內有4個孔洞(91a、92a、93a和94a),并且在孔洞的下面有原預應力受拉縱筋2 ;先對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I承受的荷載進行卸載;然后敲除樓板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中間的兩個孔洞92a和93a上部(即受壓邊緣)的混凝土,并將孔洞清除干凈;該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的孔洞數為4個,因此分別敲除中間兩個,即左側和右側起第二個孔洞(即孔洞92a和93a)內的混凝土,并將孔洞清除干凈;(2)在孔洞92a和93a內的底部,各布設一根新增受拉縱筋4,然后在孔洞上方先后布置間距分別為200mm和IOOmm的水平分布筋6和受壓縱筋5,最后在中間孔洞內布置拉結筋7,用于連接新增受拉縱筋和水平分布筋,在水平分布筋的方向上,拉結筋的間距為400mm ;新增受拉縱平行于原預應力受拉縱筋,新增的水平分布筋與新增受拉縱筋垂直,新增的受壓縱筋與新增的水平分布筋垂直;(3)支好模板后,如圖1所示,將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中間孔洞92a和93a端部用封堵材料8 (如磚塊和砂漿等普通材料)進行封堵;接下來澆筑混凝土時除需將中間孔洞填滿之外,尚應在高于原構件上表面40mm 50mm高度內全部燒筑,形成厚度為40 50mm的新澆混凝土層3,自然養護28天后,采用本方法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的預制空心板可繼續承載。實施例2(I)如圖1和圖3所示,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I內有5個孔洞(9 lb、92b、93b、94b和95b),并且在孔洞的下面有原預應力受拉縱筋2 ;先對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I承受的荷載進行卸載;然后敲除樓板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中間的兩個孔洞92b和94b上部(即受壓邊緣)的混凝土,并將孔洞清除干凈;該預制空心板的孔洞數為5個,因此分別敲除中間兩個,即左側和右側起第二個孔洞(即孔洞92b和94b)內的混凝土,并將孔洞清除干凈;(2)在孔洞92b和94b內的底部,各布設一根新增受拉縱筋4,然后在孔洞上方先后布置間距分別為200mm和IOOmm的水平分布筋6和受壓縱筋5,最后在中間孔洞內布置拉結筋7,用于連接新增受拉縱筋和水平分布筋,在水平分布筋的方向上,拉結筋的間距為400mm ;新增受拉縱平行于原預應力受拉縱筋,新增的水平分布筋與新增受拉縱筋垂直,新增的受壓縱筋與新增的水平分布筋垂直;(3)支好模板后,如圖1所示,將預制空心板中間孔洞92b和94b端部用封堵材料8 (如磚塊和砂漿等普通材料)進行封堵;接下來澆筑混凝土時除需將中間孔洞填滿之外,尚應在高于原構件上表面40mm 50mm高度內全部燒筑,形成厚度為40 50mm的新澆混凝土層3,自然養護28天后,采用本方法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的預制空心板可繼續承載。根據以上具體實施方式
,設計了加固前后預制空心板的試件并進行三分點加載的抗彎承載力試驗研究。試驗結果表明,采用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后預制空心板的極限承載力比未加固對比組預制空心板增加超過100%以上。
權利要求
1.一種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カ混凝土空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1)敲除預應カ混凝土空心板中間孔洞上側的混凝土,并將孔洞清除干凈; (2)在步驟(I)所述的孔洞內埋設新增受拉縱筋(4);然后在孔洞上方依次設置水平分布筋(6)和受壓縱筋(5),并用拉結筋(7)連接新增受拉縱筋(4)和水平分布筋(6); (3)支護模板并燒筑細石混凝土。
2.權利要求1所述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カ混凝土空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干,所述的預應カ混凝土空心板孔洞數為N,且步驟(I)為 Ca)當預應カ混凝土空心板孔洞數N為2個時,分別敲除2個孔洞上側的混凝土,并將孔洞清除干凈;或, (b)當預應カ混凝土空心板孔洞數N為3個時;分別敲除兩側孔洞上側的混凝土,并將孔洞清除干凈;或, (c)當預應カ混凝土空心板孔洞數N為大于2的偶數吋,分別敲除左側和右側起第N/2個孔洞上側的混凝土,并將孔洞清除干凈;或, Cd)當預應カ混凝土空心板孔洞數N為大于3的奇數時,分別敲除左側和右側起第(N-1)/2個孔洞上側的混凝土,并將孔洞清除干凈。
3.權利要求1所述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カ混凝土空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干,步驟(2)中,所述,其鋪設順序依次為新增受拉縱筋(4)、水平分布筋(6)、受壓縱筋(5)和拉結筋(7)。
4.權利要求1所述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カ混凝土空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干,步驟(2)所述新增受拉縱筋(4)位于中心孔洞內,靠近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放置,且在兩個中間孔洞內各置一根,水平分布筋的間距為180 210mm,受壓縱筋的間距為95 IlOmm,拉結筋的在水平分布筋(6)的方向上間距為350 450mm。
5.權利要求4所述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カ混凝土空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干,水平分布筋的間距為200mm,受壓縱筋的間距為100mm,拉結筋的間距為400mm。
6.權利要求1或4所述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カ混凝土空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增受拉縱筋、水平分布筋、受壓縱筋和拉結筋的材料為三級鋼。
7.權利要求1所述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カ混凝土空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澆筑混凝土,除將中間孔洞填滿之外,在高于原構件上表面40mm 50mm高度內全部燒筑。
8.權利要求1所述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カ混凝土空心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所述澆筑混凝土之前,用孔洞端部封堵材料(8)將應カ混凝土空心板中間孔洞的端部進行封堵。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建筑工程領域,公開了一種鋼筋網細石混凝土加固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板(以下簡稱預制空心板)的方法,其技術方案為,根據簡支預制空心板的受力模式(上部為受壓邊緣,下部為受拉邊緣),通過敲除預制空心板中間孔洞上部的混凝土并在相應位置綁扎鋼筋網片并澆筑細石混凝土來提高其承載能力。本方法可以顯著提高預制空心板的受力性能,試驗結果表明加固后預制空心板的極限承載力比為加固板提高100%以上。
文檔編號E04G23/02GK103046764SQ201210426348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31日
發明者許清風, 李向民, 韓重慶, 朱春明, 陳振龍 申請人: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 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建筑科學研究院科技發展總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