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強度磚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是關于一種高強度磚,設有磚體,所述磚體內垂直于長與寬所確定的平面內設置有貫通的鋼筋,所述磚體內寬與高所確定的兩個平面,其中一個平面開有凹槽,另一個平面設置有與凹槽相對應的突起,在堆砌過程中一塊磚體設置的突起與另一磚體設置的凹槽相卡和。通過在磚體內設置鋼筋,很好的提高了磚體本身的強度;同時突起與凹槽的配合,在建筑堆砌過程中,省去了借助外加物質的粘結力而實現了磚體與磚體的粘結,保證了建筑物的耐受性,改善了工人的勞作環境。
【專利說明】高強度磚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用磚體材料,尤其涉及一種高強度磚體。
【背景技術】
[0002]以黏土、頁巖以及工業廢渣為主要原料制成的小型建筑砌塊。建筑用的人造小型塊材,分燒結磚(主要指粘土磚)和非燒結磚(灰砂磚、粉煤灰磚等),俗稱磚頭。粘土磚以粘土(包括頁巖、煤矸石等粉料)為主要原料,經泥料處理、成型、干燥和焙燒而成。普通磚(實心粘土磚)的標準規格為240毫米X 115毫米X 53毫米(長X寬X厚)。
[0003]實際生產建筑過程中,會根據實際的需求對磚提出更高的強度要求,為了滿足生產的要求,相關廠商費勁心思研究高強度的磚體,但是效果甚微,尤其是在磚體堆砌過程中通常需要借助水泥等外加物質來提供磚體之間的粘結力,操作不便且工人的勞動環境較差。
[0004]有鑒于上述現有的磚存在的缺陷,本設計人,積極加以研究創新,以期創設一種新型結構的高強度磚,使其更具有實用性。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現有的磚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新型結構的高強度磚體,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高磚體強度,保證建筑物的耐受性,從而更加適于實用,且具有產業上的利用價值。
[0006]本發明的目的及解決其技術問題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依據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高強度磚,設有磚體,所述磚體內垂直于長與寬所確定的平面內設置有貫通的鋼筋,所述磚體內寬與高所確定的兩個平面,其中一個平面開有凹槽,另一個平面設置有與凹槽相對應的突起,在堆砌過程中一塊磚體設置的突起與另一磚體設置的凹槽相卡和。
[0007]前述鋼筋的兩端面與磚體內長與寬所確定的兩平面相平齊。
[0008]前述磚體內設置的鋼筋數量根據生產需求可調。
[0009]前述磚體內設置的鋼筋直徑為8?50臟。
[0010]借由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高強度磚至少具有下列優點:
[0011]通過在磚體內設置鋼筋,很好的提高了磚體本身的強度;同時突起與凹槽的配合,在建筑堆砌過程中,省去了借助外加物質的粘結力而實現了磚體與磚體的粘結,保證了建筑物的耐受性,改善了工人的勞作環境。
[0012]上述說明僅是本發明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發明的技術手段,并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以下以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本發明高強度磚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為圖1的左視圖。【具體實施方式】
[0015]為更進一步闡述本發明為達成預定發明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說明如后。
[0016]如圖1所示本發明高強度磚的結構示意圖,設有磚體1,磚體I內垂直于長與寬所確定的平面內設置有貫通的鋼筋2,鋼筋2的兩端面與磚體I內長與寬所確定的兩平面相平齊。鋼筋2直徑為10mm,數量為3根,均勻的分布在磚體I內。
[0017]磚體I內寬與高所確定的兩個平面,第一平面內3開有凹槽4,第二平面5設置有與凹槽4相對應的突起6,在堆砌過程中一塊磚體設置的突起6與另一磚體設置的凹槽5相卡和,省去了需要外加物質提供粘結力。
[0018]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范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發明技術方案的范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高強度磚,設有磚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磚體內垂直于長與寬所確定的平面內設置有貫通的鋼筋,所述磚體內寬與高所確定的兩個平面,其中一個平面開有凹槽,另一個平面設置有與凹槽相對應的突起,在堆砌過程中一塊磚體設置的突起與另一磚體設置的凹槽相卡和。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強度磚,其特征在于:所述鋼筋的兩端面與磚體內長與寬所確定的兩平面相平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強度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磚體內設置的鋼筋數量根據生產需求可調。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高強度磚,其特征在于:所述磚體內設置的鋼筋直徑為8?50mmo
【文檔編號】E04C1/00GK103835427SQ201210473367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20日
【發明者】張磊科 申請人:張磊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