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動態散熱與防水結構的制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屋頂散熱與防水結構。本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在隔熱層的底面鋪設防漏塑料,該塑料四邊向上卷起,并在墻角處安裝一落水管。在隔熱層同時安裝垂直通風散熱囪與低位進風窗。垂直通風散熱囪最好是安裝在屋面的最高處,其底面開口位置盡可能接近屋面只側的最高處,以提高散熱效果。低位進風窗位置盡可能低,但高于隔水塑料立邊的上邊緣。在垂直通風散熱囪的底部設置一承接雨水的接水盆,接水盆底部開一小孔,把接住的雨水引向下水道或墻壁外面,接水盆的面積,大于垂直通風散熱囪的面積,這樣,可保證落下的雨水被接住,還可以防止太陽照射塑料。本發明應用于城鄉住宅屋頂防水隔熱。
【專利說明】屋頂動態散熱與防水結構
所屬【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屋頂散熱與防水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屋頂的防水隔熱至今還是個老大難問題。耐候性好的無機材料,是剛性材料,易產生裂縫,防水效果差,隔熱效果也差;防水隔熱效果都好的有機材料,耐候性又不好,使用成本也比較高。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動態散熱結構,同時利用無機材料與有機材料的優點,克服其缺點,不僅能很好地解決屋頂隔熱問題,而且,順便解決了防水問題。
[0004]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在隔熱層的底面鋪設防漏塑料,該塑料四邊向上卷起,并在墻角處安裝一落水管。在隔熱層同時安裝垂直通風散熱?與低位進風窗。垂直通風散熱?最好是安裝在屋面的最高處,其底面開口位置盡可能接近屋面只側的最高處,以提高散熱效果。低位進風窗位置盡可能低,但高于隔水塑料立邊的上邊緣。在垂直通風散熱?的底部設置一承接雨水的接水盆,接水盆底部開一小孔,把接住的雨水引向下水道或墻壁外面,接水盆的面積,大于垂直通風散熱?的面積,這樣,可保證落下的雨水被接住,還可以防止太陽照射塑料。
[000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煙@效應,把隔熱層的熱量帶走,達到隔熱目的。由于隔熱層的溫度只比室溫略高,又不見太陽光,因此,隔水的塑料至少可用四十年以上。另外,還可抽取地下水儲存在塑料上,冬天起加熱作用,夏天,起降溫作用,這種降溫作用的效果比空調更好,更省電,更環保。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0008]圖1是沒有蓋屋面的隔熱層結構示意圖。
[0009]圖2是垂直通風散熱囪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1中1.是防漏塑料的卷邊,2.是落水孔,3.是垂直通風散熱囪,4.低位進風窗,
5.是排水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11]夏天,太陽照在屋面,隔熱層內空氣溫度升高,密度變小,熱空氣從垂直通風散熱囪離開隔熱層,冷空氣從低位進風窗進入隔熱層進行空氣補充,完成熱交換過程。從垂直的通風散熱?落下的雨水,被垂直通風散熱?底下的接水盆接住后,從排水孔流向下水道,也可以流向墻壁外面,直接落下。從屋面漏下的雨水,被防漏塑料接住后,從落水孔落下。還可抽取地下水儲存在塑料上,冬天起加熱作用,夏天,起降溫作用,這種降溫作用的效果比空調更好,更省電,更環保。[0012]實施例1:先在地面按圖2所示,用混凝土預制好薄壁的垂直通風散熱囪。為保證強度,在該垂直通風散熱囪的殼體內,加放鐵絲網,再按圖1所示,在隔熱層安裝低位進風窗與垂直通風散熱囪。如果,要節約成本,屋面上可不蓋瓦,但蓋瓦會更美觀一些。粉刷完畢后,清掃干凈隔熱層地面,再用玻璃膠把厚塑料粘貼在隔熱層的地面與四周的墻壁上,用玻璃膠把落水孔與下水道密封好,排水孔與下水道連接好,即可。
【權利要求】
1.一種屋頂散熱與防水結構,由通風窗、落水孔等部分組成,其特征在于在隔熱層同時安裝垂直通風散熱囪與低位進風窗。
2.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屋頂散熱與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在隔熱層的底面鋪設防漏塑料,該塑料四邊向上卷起,并在墻角處安裝一落水管。
3.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屋頂散熱與防水結構,其特征在于在垂直通風散熱囪的底部設置一承接雨水的接水盆,接水盆底部開一小孔。
【文檔編號】E04D13/16GK103883087SQ201210593114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2日
【發明者】楊同伏 申請人:楊同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