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砼桿修復加固抱箍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受損砼桿的修復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砼桿修復加固抱箍。二、背景技術電力線路老舊砼桿,有的水泥已經嚴重脫落,桿體變形,導致桿身向一側歪斜,有的還處于沉陷區或者基礎沖刷嚴重地段,線路改造也不可能一時完成,為了防止桿塔傾倒,影響線路運行安全,根據現場情況以及施工需要,需要對老舊砼桿進行修復。目前常用的施工方法是對桿根進行臨時加固,這只能解決一時的危險。如果是桿體受損不嚴重,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桿體的四周綁樁,在緊貼主桿的兩邊或四周開挖桿坑,用幾根較短的水泥桿作輔樁立在主桿的旁邊,立好后利用調整拉線的方法將桿體矯正,最后用較粗的鐵絲將主桿與輔樁綁扎在一起以達到緊固的目的。這種方法在桿體受損比較嚴重的情況下無法滿足·桿塔穩固和線路安全運行的要求。三、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桿體受損比較嚴重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用的砼桿修復加固抱箍。本實用新型為解決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砼桿修復加固抱箍,包括橫筋和環筋,所述環筋為半圓形結構,其半徑和被修復砼桿的半徑相匹配;所述橫筋和環筋十字交叉固定焊接在一起,構成半圓形抱箍,所述半圓形抱箍兩側邊均焊接有切線板,所述兩個切線板上均設置有螺栓孔。所述環筋的數量為兩根或兩根以上;所述橫筋的數量為兩根或兩根以上。所述切線板上螺栓孔的數量至少為三個。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如下I、本實用新型可以對運行中的老舊混凝土砼桿如混凝土脫落、鋼筋露筋、以及因外力破壞的混凝土砼桿進行修復。使用時使本實用新型抱箍與砼桿需要修復處結合緊密,兩側抱箍螺栓孔對齊,穿入對應的螺栓進行緊固,緊固時對角進行,兩側用力緊至抱箍無縫隙為止。緊固完畢后,再在抱箍切線板的外面加焊一定數量的鋼筋來增加其抗彎曲能力,這樣桿塔受損部位可以得到充分完全的修復。2、本實用新型與以前的工作方法相比,安裝簡單,使用方便,用途廣泛,便于施工,可以充分保證安全高效的完成施工任務,并且可以廣泛應用于砼桿的各種自身缺陷上。3、通過使用本實用新型來對受損的線路桿進行加固及修復,不必整體或整段更換水泥桿,可以縮短搶修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停電時間或不停電作業,保證線路的安全供電。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五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0020]參見圖I和圖2,圖中各序號所表示的名稱如下1-切線板,2-環筋,3-螺栓孔,4-橫筋,5-地基,6-砼桿。一種砼桿修復加固抱箍,包括橫筋4和環筋2,環筋2為半圓形結構,其半徑和被修復砼桿的半徑相匹配,橫筋4和環筋2十字交叉固定焊接在一起,構成半圓形抱箍;所述半圓形抱箍兩側邊均焊接有切線板1,切線板I位于半圓形抱箍的切線面上,兩個切線板I上設置有螺栓孔3。其中,環筋2的數量為兩根或兩根以上,橫筋4的數量為兩根或兩根以上,切線板I上螺栓孔3的數量至少為三個使用時,將本實用新型抱箍與砼桿需要修復處結合緊密,兩側抱箍螺栓孔對齊,穿入對應的螺栓進行緊固,緊固時對角進行,兩側用力緊至抱箍無縫隙為止。緊固完畢后,再 在抱箍切線板I的外面加焊一定數量的鋼筋來增加其抗彎曲能力,這樣桿塔受損部位可以得到充分完全的修復。
權利要求1.一種砼桿修復加固抱箍,包括橫筋(4)和環筋(2),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筋(2)為半圓形結構,其半徑和被修復砼桿的半徑相匹配;所述橫筋(4)和環筋(2)十字交叉固定焊接在一起,構成半圓形抱箍,所述半圓形抱箍兩側邊均焊接有切線板(1),所述兩個切線板(I)上均設置有螺栓孔(3)。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砼桿修復加固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筋(2)的數量為兩根或兩根以上;所述橫筋(4)的數量為兩根或兩根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砼桿修復加固抱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切線板(I)上螺栓孔(3)的數量至少為三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砼桿修復加固抱箍,包括橫筋和環筋,所述環筋為半圓形結構,其半徑和被修復砼桿的半徑相匹配;所述橫筋和環筋十字交叉固定焊接在一起,構成半圓形抱箍,所述半圓形抱箍兩側邊均焊接有切線板,所述切線板上設置有螺栓孔;所述環筋的數量為兩根或兩根以上,橫筋的數量也為兩根或兩根以上,所述切線板上螺栓孔的數量至少為三個。將本實用新型抱箍與砼桿需要修復處結合緊密,兩側抱箍螺栓孔對齊,穿入對應的螺栓進行緊固,緊固時對角進行,兩側用力緊至抱箍無縫隙為止,緊固完畢后,再在抱箍切線板的外面加焊一定數量的鋼筋來增加其抗彎曲能力,這樣桿塔受損部位可以得到充分完全的修復。
文檔編號E04G23/02GK202672766SQ20122022277
公開日2013年1月16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18日
發明者李宏偉, 張偉政, 鐘浩, 孫卉, 孫元, 丁洋濤, 王桂亭, 呂利敏, 季國劍 申請人:河南省電力公司鄭州供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