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復合地熱地板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裝修裝飾材料技術領域,涉及地板,尤其是涉及ー種復合地熱地板。
背景技術:
本技術發(fā)明人在這之前,發(fā)明了一種地熱地板[申請?zhí)?01110063788. 7],包括基板,在基板的一側(cè)設有第一連接結構,另ー側(cè)設有第二連接結構,一基板上的第一連接結構與相鄰設置的另一基板上的第二連接結構能夠相互扣合,且當?shù)谝贿B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扣合時能夠形成縱向延伸的容置腔,其特征在于,基板的正面復合有裝飾表板,在基板和裝飾表板之間設有由導熱材料制成的導熱介質(zhì)層,所述的導熱介質(zhì)層包括位于基板正面的導熱部和設置在導熱部兩側(cè)且分別位于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處的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扣合時所述的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拼合成位于容置腔內(nèi)且縱向延伸的加熱件容置腔,地暖鋪裝時,再把加熱件設置在加熱件容置 腔內(nèi)且加熱件在加熱時能在第一時間將熱量傳遞給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進而將熱量傳遞給導熱部直至地板表層,達到快速采暖目的。該設計提供一種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熱量傳輸效果好,加熱均勻的地熱地板。該設計主要設計思路是在基板的兩側(cè)設計了ー組特殊的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相鄰地板本體之間通過這組特殊的連接結構進行結構上的鎖緊(還通過裝飾表板的進ー步輔助鎖緊),同時能夠形成縱向延伸的容置腔,為導熱介質(zhì)層上的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拼合成呈縱向延伸的加熱件容置腔提供了容納空間,這樣的設計,導熱介質(zhì)層沒有實質(zhì)性的成為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的一部分,而為了給加熱件容置腔提供了足夠的容納空間,勢必増加了基板的厚度和寬度,那么,原材料的成本也相應的提高了,也說明了該設計的地熱地板在原材料成本和地板厚度方面還有進一步的下降空間。
發(fā)明內(nèi)容與原有的地熱地板技術相比[申請?zhí)?01110063788. 7],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地熱地板的既保持原先發(fā)明技術的諸多優(yōu)點,更創(chuàng)造性地將導熱介質(zhì)層上的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成為地板本體兩側(cè)的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的主體,而且直接構成了加熱件容置腔,不需要原有的地熱地板技術中[申請?zhí)?01110063788. 7],先由基板兩側(cè)的連接結構構成容置腔,然后,再由導熱介質(zhì)層上的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在其中構成加熱件容置腔,這樣的優(yōu)勢是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地熱地板和原先技術相比,在原材料成本和地暖鋪裝厚度方面有顯著的下降,其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是巨大的。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原有的地熱地板技術[申請?zhí)?01110063788. 7],提供ー種設計更加合理,結構更簡單,熱量傳輸效果更好,加熱均勻的新型復合地熱地板。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術方案包括地板本體,在地板本體的一側(cè)設有第一連接結構,另ー側(cè)設有第二連接結構,其特征在于,地板本體包括裝飾表板和基板以及設置在裝飾表板和基板之間由導熱材料制成的導熱介質(zhì)層,裝飾表板的ー側(cè)設有第一拼接面,另ー側(cè)設有第二拼接面,基板的一側(cè)設有第一結合部,另ー側(cè)設有第二結合部,導熱介質(zhì)層包括位于基板正面的導熱部和設置在導熱部兩側(cè)且分別位于第一結合部和第二結合部處的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第一連接結構由所述的第一拼接面和第一結合部以及第一受熱部共同形成,第二連接結構由第二拼接面和第二結合部以及第ニ受熱部共同形成,一地板本體上的第一連接結構與相鄰設置的另一地板本體上的第二連接結構能夠相互扣合,且當?shù)谝贿B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扣合時所述的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上的局部內(nèi)表面合圍成的呈縱向延伸的加熱件容置腔,加熱件設置在加熱件容置腔內(nèi)且加熱件在加熱時能將熱量通過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傳遞給導熱部。由于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地熱地板創(chuàng)造性地將導熱介質(zhì)層上的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成為地板本體兩側(cè)的第一連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的主體,而且直接構成了加熱件容置腔,因此,在原材料成本和地暖鋪裝厚度方面有顯著的下降,其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將是巨大的。由于導熱介質(zhì)層的側(cè)部貼附在加熱件的外國,因此能夠充分吸收加熱件的熱量,從而將其傳遞至基板的正面。通常導熱介質(zhì)層的整個側(cè)部與導熱介質(zhì)層的長度相同,因此加熱件能夠同時對整個導熱介質(zhì)層的側(cè)部加熱,從而有效提高傳熱效率。這里的加熱件可以為能夠流通熱水的水管,也可以是電熱件,如發(fā)熱電纜等。這里的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直接構成了加熱件容置腔,以提高受熱面積。本發(fā)明中的導熱介質(zhì)層的兩側(cè)均能受熱,因此加熱效果好。在上述的復合地熱地板中,為了便于描述,特將第一受熱部上的水平上表面被定義為第一接觸面,相應的下表面被定義為第一受熱面,第一結合部設置有一開ロ朝下的卡槽,第二受熱部包括下橫部和上橫部及連接下橫部和上橫部且一體成型的豎部,上橫部和所述的導熱部相連接且齊平,下橫部的底面與地板本體底面齊平,下橫部朝向第二結合部的一端形成向上翹起的第一卡扣部,相應的在第二結合部所鄰近的基板的下表面上形成有與第—扣部相適配的第—^扣槽,下橫部另一端同時形成向上翅起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的豎部形成有向第二結合部內(nèi)凹的第二受熱面,當相鄰的兩地板本體相互扣合時,一地板本體上的第二卡扣部和另一地板本體上的卡槽相適配,第一受熱面和第二受熱面共同合圍成所述的加熱件容置腔,第一接觸面和所述的上橫部的下表面接觸,且同時所述的第一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面能夠相互吻合,加熱件設置在加熱件容置腔內(nèi)且加熱件在加熱時能將熱量通過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傳遞給導熱部。在上述的復合地熱地板中,為了便于描述,特將第一受熱部上的水平上表面被定義為第一接觸面,相應的下表面被定義為第一受熱面,第一結合部設置有一開ロ朝下的卡槽,第二受熱部包括下橫部和下橫部上一體成型的豎部,下橫部的底面與地板本體底面齊平,下橫部朝向第二結合部的一端形成向上翹起的第一卡扣部,相應的在第二結合部所鄰近的基板的下表面上形成有與第一卡扣部相適配的第一卡扣槽,下橫部的另一端同時形成向上翹起的第二卡扣部,所述的豎部形成有向第二結合部內(nèi)凹的第二受熱面,當相鄰的兩地板本體相互扣合時,一地板本體上的第二卡扣部和另一地板本體上的卡槽相適配,第一受熱面和第二受熱面共同合圍成所述的加熱件容置腔,裝飾表板靠近所述的第二拼接面的邊部的下表面被定義為第二接觸面,第一接觸面和所述的第二接觸面接觸,且同時第一拼接面和第二拼接面能夠相互吻合,加熱件設置在加熱件容置腔內(nèi)且加熱件在加熱時能將熱量通過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傳遞給導熱部。在上述的復合地熱地板中,所述的第一受熱部與導熱部連為一體式結構,所述的第二受熱部與導熱部連為一體式結構。在上述的復合地熱地板中,所述的導熱部為形狀與基板正面相適應的且為一體式結構的片狀體。因此,這種方案的導熱部、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連為一體式結構,可以采用導熱材料一體成型而制得。在上述的復合地熱地板中,所述的導熱部由分體設置的第一片狀體和第二片狀體拼合而成。在上述的復合地熱地板中,所述的基板為多層實木復合材質(zhì)。在上述的復合地熱地板中,所述的導熱介質(zhì)層為鋁合金型材且通過膠粘劑與裝飾 表板及基板實現(xiàn)粘合。在上述的復合地熱地板中,所述的導熱介質(zhì)層上開有若干供粘合劑充入的通孔或開槽。在上述的復合地熱地板中,所述的地板本體的底面貼有裝飾平衡層。與原有的地熱地板技術相比[申請?zhí)?01110063788. 7],本實用新型的復合地熱地板具有很明顯的創(chuàng)造性和新穎性,提供了一種比原設計更加合理,結構更簡單,熱量傳輸效果更好,加熱均勻的新型復合地熱地板,必將產(chǎn)生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圖I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I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I的結合狀態(tài)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I的基板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I中導熱介質(zhì)層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2中導熱介質(zhì)層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圖中,地板本體I、裝飾表板2、導熱介質(zhì)層3、基板4、加熱件5、裝飾平衡層6、第一連接結構11、第二連接結構12、第一拼接面21、第二拼接面22、第一結合部41、第二結合部42、導熱部30、第一受熱部31、第二受熱部32、加熱件容置腔33、第一片狀體301、第二片狀體302、第一接觸面311、第一受熱面312、卡槽411、下橫部321、上橫部322、豎部323、第二受熱面324、第一^^扣部3211、第一^^扣槽421、第二卡扣部321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I :如圖I和圖3所示,包括地板本體I,在地板本體I的一側(cè)設有第一連接結構11,另ー側(cè)設有第二連接結構12,地板本體I包括裝飾表板2和基板4以及設置在裝飾表板2和基板4之間由導熱材料制成的導熱介質(zhì)層3,導熱介質(zhì)層3為鋁合金型材且通過膠粘劑與裝飾表板2及基板4實現(xiàn)粘合。裝飾表板2的一側(cè)設有第一拼接面21,另ー側(cè)設有第二拼接面22,基板4的一側(cè)設有第一結合部41,另ー側(cè)設有第二結合部42,導熱介質(zhì)層3包括位于基板4正面的導熱部30和設置在導熱部30兩側(cè)且分別位于第一結合部41和第二結合部42處的第一受熱部31和第二受熱部32,第一連接結構11由第一拼接面21和第一結合部41以及第一受熱部31共同形成,第二連接結構12由第二拼接面22和第二結合部42以及第ニ受熱部32共同形成。如圖2所示,一地板本體I上的第一連接結構11與相鄰設置的另一地板本體I上的第二連接結構12能夠相互扣合,且當?shù)谝贿B接結構11和第二連接結構12扣合時,第一受熱部31和第二受熱部32上的局部內(nèi)表面合圍成的呈縱向延伸的加熱件容置腔33,所述的加熱件5設置在加熱件容置腔33內(nèi)且加熱件5在加熱時能將熱量通過第一受熱部31和第二受熱部32傳遞給導熱部30。這里的加熱件5可以為能夠流通熱水的水管,也可以是電熱件,如發(fā)熱電纜等。如圖I、圖2和圖3所示,為了便于描述,第一受熱部31上的水平上表面被定義為第一接觸面311,相應的下表面被定義為第一受熱面312,第一結合部41設置有一開ロ朝下的卡槽411,第二受熱部32包括下橫部321和上橫部322及連接下橫部321和上橫部322且一體成型的豎部323,上橫部322和導熱部30相連接且齊平,下橫部321的底面與地板本體I底面齊平,下橫部321朝向第二結合部42的一端形成向上翹起的第一卡扣部3211,相應的在第二結合部42所鄰近的基板4的下表面上形成有與第一卡扣部3211相適配的第一卡扣槽421,下橫部321另一端同時形成向上翹起的第二卡扣部3212,豎部323形成有向第ニ結合部42內(nèi)凹的第二受熱面324。如圖2所示,當相鄰的兩地板本體I相互扣合時,一地板本體I上的第二卡扣部3212和另一地板本體I上的卡槽411相適配,第一受熱面312和第二受熱面324共同合圍成加熱件容置腔33,第一接觸面311和上橫部322的下表面接觸,且同時第一拼接面21和第二拼接面22能夠相互吻合,加熱件5設置在加熱件容置腔33內(nèi)且加熱件5在加熱時能將熱量通過第一受熱部31和第二受熱部32傳遞給導熱部30。地板本體I的底面貼有裝飾平衡層6。如圖4所示,第一受熱部31與導熱部30連為一體式結構,第二受熱部32與導熱部30連為一體式結構。導熱部30為形狀與基板I正面相適應的且為分體式結構的片狀體,由第一片狀體301和第二片狀體302拼合而成。實施例2 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一受熱部31與導熱部30連為一體式結構,第二受熱部32與導熱部30連為一體式結構。導熱部30為形狀與基板4正面相適應的且為分體式結構的片狀體,由第一片狀體301和第二片狀體302拼合而成,第一片狀體301和第二片狀體302上開有若干供粘合劑充入的通孔34或開槽35。其余均與實施例I類同,不做贅述。實施例3 如圖6所示,本實施例中,第一受熱部31與導熱部30連為一體式結構,第二受熱部32與導熱部30連為一體式結構。導熱部30為形狀與基板4正面相適應的且為一體式結構的片狀體。其余均與實施例I類同,不做贅述。實施例4 如圖7所示,本實施例中,和實施例I唯一不同的是第二受熱部32沒有設置上橫部322,第一受熱部31上的第一接觸面311和靠近裝飾表板2的第二拼接面22邊部的下表面直接接觸,其余均與實施例I類同,本文不做贅述。[0038]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精神作舉例說明。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地板本體I、裝飾表板2、導熱介質(zhì)層3、基板4、加熱件5、裝飾平衡層6、第一連接結構11、第二連接結構12、第一拼接面21、第二拼接面22、第一結合部41、第二結合部42、導熱部30、第一受熱部31、第二受熱部32、加熱件容置腔33、第一片狀體301、第二片狀體302、第一接觸面311、第一受熱面312、卡槽411、下橫部321、上橫部322、豎部323、第二受熱面324、第一卡扣部3211、第一卡扣槽421、第二卡扣部3212等術語,但 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本質(zhì);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實用新型精神相違背的。
權利要求1.一種復合地熱地板,包括地板本體(I),在地板本體(I)的一側(cè)設有第一連接結構(11),另ー側(cè)設有第二連接結構(1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板本體(I)包括裝飾表板(2)和基板(4)以及設置在裝飾表板(2)和基板(4)之間由導熱材料制成的導熱介質(zhì)層(3),所述的裝飾表板(2)的一側(cè)設有第一拼接面(21),另ー側(cè)設有第二拼接面(22),所述的基板(4)的一側(cè)設有第一結合部(41),另ー側(cè)設有第二結合部(42),所述的導熱介質(zhì)層(3)包括位于基板(4)正面的導熱部(30)和設置在導熱部(30)兩側(cè)且分別位于第一結合部(41)和第二結合部(42)處的第一受熱部(31)和第二受熱部(32),所述的第一連接結構(11)由所述的第一拼接面(21)和第一結合部(41)以及第一受熱部(31)共同形成,所述的第二連接結構(12)由所述的第二拼接面(22)和第二結合部(42)以及第二受熱部(32)共同形成,一地板本體(I)上的第一連接結構(11)與相鄰設置的另一地板本體(I)上的第二連接結構(12)能夠相互扣合,且當?shù)谝贿B接結構(11)和第二連接結構(12)扣合時所述的第一受熱部(31)和第二受熱部(32)上的局部內(nèi)表面合圍成的呈縱向延伸的加熱件容置腔(33),所述的加熱件(5)設置在加熱件容置腔(33)內(nèi)且加熱件(5)在加熱時能將熱量通過第一受熱部(31)和第二受熱部(32)傳遞給導熱部(30)。
2.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復合地熱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受熱部(31)上的水平上表面被定義為第一接觸面(311),相應的下表面被定義為第一受熱面(312),所述的第一結合部(41)設置有一開ロ朝下的卡槽(411),所述的第二受熱部(32)包括下橫部(321)和上橫部(322)及連接下橫部(321)和上橫部(322)且一體成型的豎部(323),所述的上橫部(322)和所述的導熱部(30)相連接且齊平,所述的下橫部(321)的底面與地板本體(I)底面齊平,下橫部(321)朝向第二結合部(42)的一端形成向上翹起的第一卡扣部(3211),相應的在第二結合部(42)所鄰近的基板(4)的下表面上形成有與第一卡扣部(3211)相適配的第一卡扣槽(421),下橫部(321)另一端同時形成向上翹起的第二卡扣部(3212),所述的豎部(323)形成有向第二結合部(42)內(nèi)凹的第二受熱面(324),當相鄰的兩地板本體(I)相互扣合時,一地板本體(I)上的第二卡扣部(3212)和另一地板本體(I)上的卡槽(411)相適配,所述的第一受熱面(312)和第二受熱面(324)共同合圍成所述的加熱件容置腔(33),所述的第一接觸面(311)和所述的上橫部(322)的下表面接觸,且同時所述的第一拼接面(21)和第二拼接面(22)能夠相互吻合,所述的加熱件(5)設置在加熱件容置腔(33)內(nèi)且加熱件(5)在加熱時能將熱量通過第一受熱部(31)和第二受熱部(32)傳遞給導熱部(30)。
3.根據(jù)權利要求I所述的ー種復合地熱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受熱部(31)上的水平上表面被定義為第一接觸面(311),相應的下表面被定義為第一受熱面(312),所述的第一結合部(41)設置有一開ロ朝下的卡槽(411),所述的第二受熱部(32)包括下橫部(321)和下橫部(321)上一體成型的豎部(323),所述的下橫部(321)的底面與地板本體(I)底面齊平,下橫部(321)朝向第二結合部(42)的一端形成向上翹起的第一卡扣部(3211),相應的在第二結合部(42)所鄰近的基板(4)的下表面上形成有與第一卡扣部(3211)相適配的第一^^扣槽(421),下橫部(321)的另一端同時形成向上翹起的第二卡扣部(3212),所述的豎部(323)形成有向第二結合部(42)內(nèi)凹的第二受熱面(324),當相鄰的兩地板本體(I)相互扣合時,一地板本體(I)上的第二卡扣部(3212)和另一地板本體(I)上的卡槽(411)相適配,所述的第一受熱面(312)和第二受熱面(324)共同合圍成所述的加熱件容置腔(33),裝飾表板(2)靠近所述的第二拼接面(22)的邊部的下表面被定義為第二接觸面(211)所述的第一接觸面(311)和所述的第二接觸面(211)接觸,且同時所述的第一拼接面(21)和第二拼接面(22)能夠相互吻合,所述的加熱件(5)設置在加熱件容置腔(33)內(nèi)且加熱件(5)在加熱時能將熱量通過第一受熱部(31)和第二受熱部(32)傳遞給導熱部(30)。
4.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ー種復合地熱地板,其特征在干,所述的第一受熱部(31)與導熱部(30)連為一體式結構,所述的第二受熱部(32)與導熱部(30)連為一體式結構。
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ー種復合地熱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熱部(30)為形狀與基板(I)正面相適應的且為一體式結構的片狀體。
6.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ー種復合地熱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熱部(30)由分體 設置的第一片狀體(301)和第二片狀體(302)拼合而成。
7.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ー種復合地熱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4)為多層實木復合材質(zhì)。
8.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ー種復合地熱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熱介質(zhì)層(3)為鋁合金型材且通過膠粘劑與裝飾表板(2)及基板(4)實現(xiàn)粘合。
9.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ー種復合地熱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導熱介質(zhì)層(3)上開有若干供粘合劑充入的通孔(34)或開槽(35)。
10.根據(jù)權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ー種復合地熱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板本體(I)的底面貼有裝飾平衡層(6)。
專利摘要復合地熱地板,包括地板本體,在地板本體的一側(cè)設有第一連接結構,另一側(cè)設有第二連接結構,地板本體包括裝飾表板和基板以及設置在裝飾表板和基板之間由導熱材料制成的導熱介質(zhì)層,基板的一側(cè)設有第一結合部,另一側(cè)設有第二結合部,導熱介質(zhì)層包括位于基板正面的導熱部和設置在導熱部兩側(cè)且分別位于第一結合部和第二結合部處的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第一連接結構主要由第一結合部以及第一受熱部共同形成,第二連接結構主要由第二結合部以及第二受熱部共同形成,一地板本體上的第一連接結構與相鄰設置的另一地板本體上的第二連接結構能夠相互扣合,且當?shù)谝贿B接結構和第二連接結構扣合時直接由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合圍成呈縱向延伸的加熱件容置腔,加熱件設置在加熱件容置腔內(nèi)且加熱件在加熱時能將熱量通過第一受熱部和第二受熱部傳遞給導熱部。
文檔編號E04F15/02GK202596111SQ201220226510
公開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14日 優(yōu)先權日2012年5月14日
發(fā)明者李淵 申請人:李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