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利用太陽能、空氣和水實現供熱和供冷的建筑墻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太陽能集熱墻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利用太陽能、空氣和水實現供熱和供冷的建筑墻。
背景技術:
太陽能能源是來自地球外部天體的能源(主要是太陽能),人類所需能量的絕大部分都直接或間接地來自太陽。太陽能作為清潔能源,具有巨大、長久、廣泛、無害的特點。目前,太陽能的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太陽能的光熱利用、光電利用、光化學利用以及光生物利用。其中光電轉化存在轉化率低(10% _15%)、造價高的問題、尚處在開發階段。相比之下,光熱轉化具有原理簡單,轉化效率高(可達50%以上),已被普遍運用。中國13億人口,家用空調年耗電在400億千瓦時以上,相當于三峽水電站最高發電量的50%。如果能·實現太陽能供熱和節電制冷,將會有效緩解能源危機。在現有的利用光熱效應的設備和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有太陽能集熱器和太陽房。太陽能集熱器主要有平板型集熱器和聚焦式集熱器。但是太陽能集熱器存在以下問題I.主要在房屋頂部安裝并利用太陽能,至于照射到墻面的太陽能卻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2.集熱器大多只能對用戶提供熱水,實現少量的冬季供暖,不能實現夏季供冷。太陽房有直接受益式、蓄熱墻、附加溫室和蓄熱屋頂,其中直接受益式和蓄熱墻兩種形式使用最多,蓄熱墻方面主要以特朗貝墻采用的最多。但其存在以下問題I.得熱效率低(只有直接受益式的1/5,太陽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2.由于冬季日照時間短,日落以后,室外溫度低,室內溫度高,蓄熱能力差,這樣導致熱量回流散失,不能有效緩解室內外溫差。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太陽能、空氣和水實現供熱和供冷的建筑墻,以普通磚結構墻體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利用太陽能,空氣和水的復合系統,實現在陽光充足的地區冬季省電采暖,夏季節電供冷,并能有效緩解室內晝夜溫差,發揮出了太陽能在降低環境資源消耗上的優勢。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利用太陽能、空氣和水實現供熱和供冷的建筑墻,包括墻體1,在墻體I的上部開有使室內外通透的上管口 2,下部開有使室內外通透的下管口 3,墻體I雙面均設置有隔水層6,在室外與墻體I間隔一定距離設置玻璃層4,在室內與墻體I間隔一定距離設置鑄鐵層5,玻璃層4與墻體I之間形成第一腔室7,鑄鐵層5與墻體I之間形成第二腔室8,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通過上管口 2和下管口 3導通。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價格低廉、易于實現,普遍,被加熱的水可以作其他用途如洗澡,做飯等。冬季供熱時熱源為太陽能,整個過程干凈,節能,自然、生態。此新型集熱散熱墻的最大優點是實現冬季的供暖,夏季的散熱,并能有效緩解室內外的溫差,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利用太陽能、空氣和水實現供熱和供冷的建筑墻,包括墻體1,在墻體I的上部開有使室內外通透的上管口 2,下部開有使室內外通透的下管口 3,墻體I雙面均設置有隔水層6,在室外與墻體I間隔一定距離設置玻璃層4,在室內與墻體I間隔一定距離設置鑄鐵層5,玻璃層4與墻體I之間形成第一腔室7,鑄鐵層5與墻體I之間形成第二腔室8,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通過上管口 2和下管口 3導通。
·[0017]為了能夠很好的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分別取冬季和夏季兩種情況加以說明冬季,室外的溫度要明顯低于室內,冷空氣進入室內會使溫度降低,為了提高舒適度,要做的是提高室內溫度,同時防止室內熱量的散失。早晨,太陽升起時,陽光照射到集熱散熱墻上,將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內充滿水介質,通過太陽能實現對第一腔室7內水的加熱,當水溫上升到某一預定值時,利用內部的傳感器傳遞信號給溫控開關,溫控開關閉合,水泵開始工作,通過水泵將已加熱的水輸送到房屋墻壁的內表面即第二腔室8,通過壓力將原來第二腔室8的冷水輸入第一腔室7,形成循環,第二腔室8水溫高于室內的溫度,再通過鑄鐵層5,主要以熱對流和熱輻射的方式將熱量傳遞到室內。傍晚,室內的溫度要高于室外,室內熱量會往外散失,在最初,無太陽光照射時,循環系統內的熱水還會將剩余的熱量傳遞到室內,減緩了室內溫度的驟降,隨著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水溫的下降,到達某一預定值時,利用內部的傳感器傳遞信號給溫控開關,溫控開關閉合,水泵工作,將冷水抽出,防止夜晚溫度過低導致管道凍結。夏季,室外的溫度要明顯高于室內,熱量向室內傳遞,為了提高室內的舒適度,要做的便是阻止室外的熱量向內傳遞,并且在夜晚,盡可能地降低室內的溫度。夏季時,墻體的工作與在冬季時恰好相反,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內為空氣,由于夏季陽光入射角比較大,光照時間長,通過設置屋檐伸出的長度,能夠有效的減少陽光對集熱散熱墻的日照強度,減少陽光中的紅外線和紫外線等對管內空氣進行加熱,同時空氣的傳熱系數比較小,熱阻大,能夠阻止室外熱量向內的傳遞,此外可以在上管口 2和下管口3增添閥門,減少內部空氣的對流換熱。夜間,通過水泵將水輸入到第二腔室8,最初時,水溫低于室內的溫度,由于水的比熱容很大,可以通過鑄鐵層5,大量吸收室內空氣的熱量,水溫升高,當到達某一預定值時,利用內部的傳感器傳遞信號給溫控開關,溫控開關閉合,水泵將管內的熱水抽出,防止房內過度悶熱,并重新輸入冷水,實現水的循環,持續將室內的熱量排出。在此結構中,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主要起冬季供熱和供暖的作用,主要仍以常用的磚結構來實現房屋的承重,此外,磚結構造價低廉,并且具有良好的蓄熱性能。[0025]由此,本實用新型冬季白天利用集熱墻吸收太陽能,對水加熱,水吸收熱量溫度升高,到達一定值時,將熱水輸送至墻的內表面,由于水的蓄熱能力較強,可向室內傳遞大量熱量,使室內的溫度升高。到夜晚時,此墻可將其內剩余的熱量傳入室內,緩解室內外溫差,同時空氣層能夠阻止室內熱量向室外傳遞,減少室內的熱量損失,起到保溫的效果;夏季白天,由于空氣傳熱系數小,熱阻大,可阻止室外的熱量向室內的傳遞,減緩室內溫度的升高,到夜晚時,墻的兩側是水間層,水溫低于室內溫度,從室內吸熱,水溫上升到一定值時排出,將熱量帶走,重新輸入新的冷水,實現水的循環吸熱。·
權利要求1.一種利用太陽能、空氣和水實現供熱和供冷的建筑墻,包括墻體(1),其特征在于,在墻體(I)的上部開有使室內外通透的上管口(2),下部開有使室內外通透的下管口(3),墻體(I)雙面均設置有隔水層(6),在室外與墻體(I)間隔一定距離設置玻璃層(4),在室內與墻體(I)間隔一定距離設置鑄鐵層(5),玻璃層(4)與墻體(I)之間形成第一腔室(7),鑄鐵層(5)與墻體(I)之間形成第二腔室(8),第一腔室(7)和第二腔室(8)通過上管口(2)和下管口(3)導通。
專利摘要一種利用太陽能、空氣和水實現供熱和供冷的建筑墻,包括墻體,在墻體的上部開有使室內外通透的上管口,下部開有使室內外通透的下管口,墻體雙面均設置有隔水層,在室外與墻體間隔一定距離設置玻璃層,在室內與墻體間隔一定距離設置鑄鐵層,玻璃層與墻體之間形成第一腔室,鑄鐵層與墻體之間形成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通過上管口和下管口導通,本實用新型價格低廉、易于實現,普遍,被加熱的水可以作其他用途如洗澡,做飯等。冬季供熱時熱源為太陽能,整個過程干凈,節能,自然、生態。此新型集熱散熱墻的最大優點是實現冬季的供暖,夏季的散熱,并能有效緩解室內外的溫差。
文檔編號E04B2/02GK202731013SQ201220231119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2日
發明者姚青, 馬強, 高敏, 鄭凱 申請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