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施工用移動平臺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施工操作平臺,特別是涉及ー種施工用移動平臺。
背景技術:
在廠房高空作業施工中,需要使用操作平臺且頻繁變換操作位置,目前使用的方法是(I)用鋼管搭設滿堂架施工平臺。由于施工面積大,移動不方便。需要的架管很多,且浪費大量的搭設人工。(2使用人字高梯。由于重心不穩,容易翻倒;操作空間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如需變 換操作位置,則需要幾個工人抬運,不但耗費大量的人力,稍有不慎還容易造成安全事故。(3)使用門字組合型活動腳手架需要的架管和人工都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ー種安全可靠,拆裝方便,實用性比較強,節約環保,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施工用移動平臺。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施工用移動平臺,在一個正四棱臺的下部設有移動輪,所述的正四棱臺的上部設有至少ー層腳架,所述的腳架之間以及所述的腳架與所述的正四棱臺之間分別通過承插接頭和卡箍連接固定成ー個整體,所述的正四棱臺的下部設有物料平臺,最上一層的所述的腳架上設有操作平臺,在所述的操作平臺的周圍設有防護欄,防護門安裝在所述的防護欄上,所述的正四棱臺上安裝有爬梯。在所述的防護欄上安裝有插座箱和直立支桿,燈座安裝在所述的直立支桿的頂端,燈具線一端與所述的燈座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的插座箱連接,在所述的正四棱臺上設置掛線架,所述的插座箱的引入線纜繞在所述的掛線架上。所述的爬梯安裝在與所述的移動輪的輪軸平行的一個側面上。在所述的插座箱安裝在所述的防護門的對角。所述的燈具線自所述的直立支桿中心引下,另一端安裝有插頭與所述的插座箱插接。所述的腳架為三層,底層是兩米五高,中間兩層均為ー米高。所述的正四棱臺由將兩根固定立桿、兩根伸縮立桿、四根下橫桿及四根上橫桿組裝成,采用兩根斜拉桿向兩對角進行斜拉加固。所述的移動輪的輪軸固定在所述的正四棱臺的兩根下橫桿的2/5處。所述的直立支桿為多節伸縮式直立支桿,以調節燈具的高度。物料平臺上設安全防護網,操作平臺下部設安全防護網,防護欄和防護門上設安全防護網。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施工用移動平臺,固定立桿和伸縮立桿上張貼醒目的反光膜,固定立桿和伸縮立桿下端用耐磨橡膠板包裹,避免損壞地面。伸縮立桿的伸縮頭縮短時,伸縮立桿下端距地控制在200mm以內,防止移動時因用力過猛而發生側翻。移動輪采用板車輪或自行車輪,移動快捷,避免移動時損壞地面,減少噪音。物料平臺上設安全防護網,以避免物品跌落。操作平臺下部設安全防護網,以避免物品跌落。防護欄和防護門上設安全防護網,以確保操作者的安全和避免物品跌落。本施工用移動平臺只需ー個工人就可以輕松改變工作位置,移動前只需將兩伸縮立桿收縮,微抬固定立桿端就可以進行移動,固定時只需將兩伸縮立桿伸長后固定好,本移動平臺就可以使用,操作簡單,省時省力;本施エ用移動平臺下部設有物料平臺,小型物料、機具可以隨移動平臺一起移動位置,不需要多次搬運,節省了操作時間;移動平臺上部設有燈座,照明燈具也可以跟著改變位置,不需要重新架設光源,既節省操作時間又能減少燈具的拆安次數,有利于保護燈具;移動平臺上設有掛線架,只需適當將掛線架上的電纜進行收放操作就可以繼續給插座箱供電,不需重新布設供電線路,既節省操作時間又減少了電纜由于多次收放造成破損;四棱臺結構很穩固,支撐面大,操作和移動時均不會發生側翻等安全事故;上部有操作平臺,工人可以局部變換位置,操作方便;操作平臺周邊有防護欄或防護門,并設有安全防護網,能有效防止工人發生高空墜落或物品跌落事故;操作平臺上也可以放置必需的小型機具和物料,能減少工人為取物而上下的次數;操作平臺上設置有直立支桿,直立桿上設有燈座,便于安裝燈具和調 節燈具的高度;操作平臺上設有插座箱,可以避免工人亂接亂搭,能有效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設置有爬梯,方便操作工人上下,可以避免工人攀爬時可能發生的墜落事故。大部分部件采用焊接鋼管加工,強度有保障且本身重量不大,拆裝方便,由于采用三層結構,移動平臺可以根據實際施工高度進行高度調節。各層搭接地方均采用承插固定,承插件帶有緊固旋鈕,且承插件與相應的下部鋼管用卡箍緊密連接,確保安全。一次投入可多次使用,制造成本低廉,適用性廣。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是安全可靠,節約環保,結構簡単,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集照明、供電、登高以及放置物料和小型機具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施工用移動平臺。
圖I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ー步說明。參見圖1,安裝時,將兩根固定立桿I、兩根伸縮立桿2、四根下橫桿5及四根上橫桿6組裝成一個正四棱臺作為移動平臺的主骨架,固定立桿I和伸縮立桿2上張貼醒目的反光膜,固定立桿I和伸縮立桿2下端用耐磨橡膠板包裹,避免損壞地面。伸縮立桿2的伸縮頭縮短時,伸縮立桿2下端距地控制在200mm以內,防止移動時因用力過猛而發生側翻。將輪軸4固定在固定立桿I伸縮立桿2的兩根下橫桿5下方距伸縮立桿約2/5處,輪軸4端各安裝ー個移動輪3組成移動平臺的移動部件。正四棱臺有爬梯14形面用兩根斜拉桿7自爬梯中部向兩對角進行斜拉加固,其他梯形面均用兩根斜拉桿7對角斜拉加固。物料平臺8安放在下橫桿5成的方框上,正四棱臺的上部設有三層腳架,底層是兩米五高,中間兩層均為一米高,三層腳架之間以及腳架與正四棱臺之間通過承插接頭19和卡箍20連接固定成ー個整體。各層腳架分別采用兩根斜拉桿7進行對角斜拉加固。操作平臺9安裝在上橫桿組成的方框上。防護欄10安裝在操作平臺9周圍。爬梯17安裝在與輪軸4平行的一個側面上,防護門11安裝在防護欄10上,與爬梯17在同一側面。插座箱12安裝在防護門11的對角,多節伸縮式直立支桿14安裝在防護欄10上,燈座15安裝在多節伸縮式直立支桿14的頂端,燈具線13自多節伸縮式直立支桿14中心引下,另一端安裝有插頭。在靠插座箱12最近的正四棱臺的支桿上設置掛線架18,插座箱12的引入線纜16繞在掛線架18上,另一端安裝有插頭。物料平臺8上設安全防護網,以避免物品跌落。操作平臺9下部設安全防護網,以避免物品跌落。防護欄10和防護門11上設安全防護網,以確保操作者的安全和避免物品跌落。參見圖1,使用吋,將移動平臺推到合適位置后,將伸縮立桿2的伸縮頭伸長,將伸縮頭固定好,使移動輪3架空,從而使移動平臺不能移動。從掛線架18上取下線纜,接現場最近的施工電源,便可到移動平臺上進行安裝作業。如需要照明,先在燈座15上安裝好燈具,將燈具線13上的插頭插在插座箱12的對應插座上。作業時ー些必需用的小型工具和物料可以放置在操作平臺9上,其它工具和物料可以放置在物料平臺8上。參見附圖,移動時,將伸縮立桿2的伸縮頭縮短,固定伸縮頭,使移動輪3落到地 上,操作人員微抬固定立桿I端,便可將移動平臺移動到下ー個操作面。
權利要求1.ー種施工用移動平臺,其特征是在一個正四棱臺的下部設有移動輪(3),所述的正四棱臺的上部設有至少ー層腳架,所述的腳架之間以及所述的腳架與所述的正四棱臺之間分別通過承插接頭(19)和卡箍(20)連接固定成ー個整體,所述的正四棱臺的下部設有物料平臺(8),最上一層的所述的腳架上設有操作平臺(9),在所述的操作平臺(9)的周圍設有防護欄(10),防護門(11)安裝在所述的防護欄(10)上,所述的正四棱臺上安裝有爬梯(17)。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施工用移動平臺,其特征是在所述的防護欄(10)上安裝有插座箱(12)和直立支桿,燈座(15)安裝在所述的直立支桿的頂端,燈具線(13) —端與所述的燈座(15)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的插座箱(12)連接,在所述的正四棱臺上設置掛線架(18),所述的插座箱(12)的引入線纜(16)繞在所述的掛線架(18)上。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施工用移動平臺,其特征是所述的爬梯(17)安裝在與所述的移動輪(3)的輪軸(4)平行的一個側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施工用移動平臺,其特征是在所述的插座箱(12)安裝在所述的防護門(11)的對角。
5.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施工用移動平臺,其特征是所述的燈具線(13)自所述的直立支桿中心引下,另一端安裝有插頭與所述的插座箱(12)插接。
6.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施工用移動平臺,其特征是所述的腳架為三層,底層是兩米五高,中間兩層均為ー米高。
7.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施工用移動平臺,其特征是所述的正四棱臺由將兩根固定立桿(I)、兩根伸縮立桿(2)、四根下橫桿(5)及四根上橫桿(6)組裝成,采用兩根斜拉桿(7)向兩對角進行斜拉加固。
8.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施工用移動平臺,其特征是所述的移動輪(3)的輪軸(4)固定在所述的正四棱臺的兩根下橫桿的2/5處。
9.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施工用移動平臺,其特征是所述的直立支桿為多節伸縮式直立支桿(14)。
10.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施工用移動平臺,其特征是所述的物料平臺(8)上設安全防護網,所述的操作平臺(9)下部設安全防護網,所述的防護欄(10)和防護門(11)上設安全防護網。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施工用移動平臺,在一個正四棱臺的下部設有移動輪(3),所述的正四棱臺的上部設有至少一層腳架,所述的腳架之間以及所述的腳架與所述的正四棱臺之間分別通過承插接頭(19)和卡箍(20)連接固定成一個整體,所述的正四棱臺的下部設有物料平臺(8),最上一層的所述的腳架上設有操作平臺(9),在所述的操作平臺(9)的周圍設有防護欄(10),防護門(11)安裝在所述的防護欄(10)上,所述的正四棱臺上安裝有爬梯(17)。本實用新型是一種安全可靠,節約環保,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成本低廉,集照明、供電、登高以及放置物料和小型機具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施工用移動平臺。
文檔編號E04G5/14GK202627461SQ20122028003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4日
發明者林四化, 孫振華, 熊政華, 戴才堂, 鄧磊 申請人:中建五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