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地熱式民用建筑保溫系統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保溫領域,具體為一種地熱式民用建筑保溫系統。
背景技術:
建筑保溫,在寒冷的北方,一直是建筑領域研究的重點課題。現有的建筑保溫方法,要么就是在建筑外設置多層建筑保溫材料,起到建筑內熱氣不外漏,冷氣不容易進入的建筑內的的隔離作用,這種保護效果不明顯;另一種就是利用太陽能或者地熱能,施工成本較高,且在建筑群小的轄區內,不容易普及,尤其是在廣大的農村,房屋居住分散,不容易實現。 因此,提供一種建筑保溫效果好,且取材方便,并且成本低廉,容易普及的新型民用建筑保溫系統,已經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熱源取材飛方便,且其施工成本低廉,并且成本低廉的地熱式民用建筑保溫系統。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地熱式民用建筑保溫系統,包括建筑物1,設置在建筑物I墻體外的保溫層3,其特征在于在建筑墻體與保溫層3之間設置有地熱暖氣夾層2,地熱暖氣夾層2與建筑物I底部的地熱井4連通;所述的地熱井4內還可以設置有與地熱暖氣夾層2連接的供暖泵5。積極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且建設安裝方便,由于冬季地表及地下溫度差較大,且地下地熱能比較豐富,而民用建筑高度不高,地熱能產生的暖氣進入建筑保溫層與建筑墻體之間的地熱暖氣夾層2內,可以為建筑物提供源源不斷的地熱能暖氣,且使用成本低廉,無污染,保溫效果良好,便于在廣大的民用建筑中普及。
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為建筑物I、地熱暖氣夾層2、保溫層3、地熱井4、供暖泵5。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如圖I所示,地熱式民用建筑保溫系統,包括建筑物1,設置在建筑物I墻體外的保溫層3,其特征在于在建筑墻體與保溫層3之間設置有地熱暖氣夾層2,地熱暖氣夾層2與建筑物I底部的地熱井4連通;所述的地熱井4內還可以設置有與地熱暖氣夾層2連接的供暖泵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且建設安裝方便,由于冬季地表及地下溫度差較大,且地下地熱能比較豐富,而民用建筑高度不高,地熱能產生的暖氣進入建筑保溫層與建筑墻體之間的地熱暖氣夾層2內,可以為建筑物提供源源不斷的地熱能暖氣,且使用成本低廉,無污染,保溫效果良好,便于在廣大的民用建筑中普 及。以上實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所述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進等,其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地熱式民用建筑保溫系統,包括建筑物(I),設置在建筑物(I)墻體外的保溫層(3),其特征在于在建筑墻體與保溫層(3)之間設置有地熱暖氣夾層(2),地熱暖氣夾層(2)與建筑物(I)底部的地熱井(4)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地熱式民用建筑保溫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熱井(4)內還可以設置有與地熱暖氣夾層(2)連接的供暖泵(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地熱式民用建筑保溫系統,包括建筑物(1),設置在建筑物(1)墻體外的保溫層(3),在建筑墻體與保溫層(3)之間設置有地熱暖氣夾層(2),地熱暖氣夾層(2)與建筑物(1)底部的地熱井(4)連通;所述的地熱井(4)內還可以設置有與地熱暖氣夾層(2)連接的供暖泵(5)。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且建設安裝方便,由于冬季地表及地下溫度差較大,且地下地熱能比較豐富,而民用建筑高度不高,地熱能產生的暖氣進入建筑保溫層與建筑墻體之間的地熱暖氣夾層(2)內,可以為建筑物提供源源不斷的地熱能暖氣,且使用成本低廉,無污染,保溫效果良好,便于在廣大的民用建筑中普及。
文檔編號E04B1/76GK202755476SQ20122028631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8日
發明者焦安亮, 張鵬, 侯振國 申請人:中國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