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可調節高度的移動式腳手架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機械領域,具體地說是建筑施工中使用的一種移動式腳手架。
背景技術:
隨著綠色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的不斷推進,施工裝置的標準化、工具式的設計是實現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目前施工現場的腳手架多為固定型,拆裝麻煩,不利于周轉使用。就是一些可移動的腳手架設計,因為建筑施工現場的工況不同(樓層層高等),固定型的設計適應性差;需要一種來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施工安全,滿足文明施工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切實有效地提高移動式腳手架的工作效率,確保其施工安全,滿足文明施工要求。現提供一種建筑施工用可調節高度的移動式腳手架。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可調節高度的移動式腳手架,包括四個移動滑輪I、架體2和操作臺3 ;架體2和操作臺3為一體化結構,上層為操作臺3,操作臺3的四周設有護欄4,下層為架體2,架體2由四根上立桿5組成的框架,架體2的前后兩側均設有樓梯7,架體2的左右兩側均設有X型連接撐桿6 ;改進在于所述移動式腳手架還包括一個以上的中間連接架2-2和底層架2-1 ;所述架體2的四根上立桿5的底端均設有圓形插口 11 ;所述中間連接架2-2由四根中間立桿5-2組成的框架,前、后、左和右四側面均與架體2的設置相同,每根中間立桿5-2的頂端設有環形接頭12,底端均設有圓形插口 11 ;所述中間立桿5-2的接頭12與相應上立桿5的插口 11對位配合連接;所述底層架2-1由四根下立桿5-1組成的框架,前、后、左和右四側面均與架體2的設置相同,每根下立桿5-1的頂端設有環形接頭12,底端部設有螺桿;所述下立桿5-1的接頭12與相應中間立桿5-2的插口 11對位配合連接;所述下立桿5-1的底端螺紋連接著移動滑輪I。所述操作臺3的底面設有兩塊以上的活動板9 ;每塊活動板9長度方向的兩側分別設有兩對掛鉤10,通過掛鉤10將活動板9置于操作臺3底部前后兩側的橫桿之間。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使用安全方便,防護功能齊全的建筑施工裝置。本移動式腳手架的移動滑輪和底層架采用螺栓連接,架體和中間連接架,中間連接架與底層架均采用插接,結構穩定,安全可靠。該腳手架可通過移動滑輪轉移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該腳手架可通過中間連接架的個數來調節移動腳手架的高度,來適應不同的施工環境,拆裝簡單,便于周轉。
[0012]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側視圖。圖3為圖2中A處的放大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插口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接頭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活動板的示意圖。圖7為圖6的側視圖。圖中移動滑輪I、架體2、中間連接架2-2、底層架2-1、操作臺3、護欄4、上立桿5、 中間立桿5-2、下立桿5-1、X型連接撐桿6、樓梯7、活動板9、掛鉤10、插口 11、接頭12。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說明。實施例參見圖I-圖2,一種可調節高度的移動式腳手架,包括四個移動滑輪I、架體2和操作臺3 ;架體2和操作臺3為一體化結構,上層為操作臺3,操作臺3的四周設有護欄4,下層為架體2,架體2由四根上立桿5組成的框架,架體2的前后兩側均設有樓梯7,架體2的左右兩側均設有X型連接撐桿6,架體2的四根上立桿5的底端均設有圓形插口 11 (圖4);移動式腳手架還包括一個中間連接架2-2和一個底層架2-1 (使用不同數量的中間連接架2-2來調節腳手架的高度,以適應不同的施工環境);中間連接架2-2由四根中間立桿5-2組成的框架,前、后、左和右四側面均與架體2的設置相同,每根中間立桿5-2的頂端設有環形接頭12(圖5),底端均設有圓形插口 11 ;中間立桿5-2的接頭12與相應上立桿5的插口 11對位配合連接(圖3);底層架2-1由四根下立桿5-1組成的框架,前、后、左和右四側面均與架體2的設置相同,每根下立桿5-1的頂端設有環形接頭12,底端部設有螺桿,下立桿5-1的底端螺紋連接著移動滑輪I ;下立桿5-1的接頭12與相應中間立桿5-2的插口11對位配合連接。操作臺3的底面設有三塊的活動板9。每塊活動板9 (圖6、圖7)長度方向的兩側分別設有兩對掛鉤10,通過掛鉤10將活動板9置于操作臺3底部前后兩側的橫桿之間,組成工作平臺。
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節高度的移動式腳手架,包括四個移動滑輪(I)、架體(2)和操作臺(3);架體(2)和操作臺(3)為一體化結構,上層為操作臺(3),操作臺(3)的四周設有護欄(4),下層為架體(2),架體(2)由四根上立桿(5)組成的框架,架體(2)的前后兩側均設有樓梯(7),架體(2)的左右兩側均設有X型連接撐桿(6);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動式腳手架還包括一個以上的中間連接架(2-2)和底層架(2-1); 所述架體(2)的四根上立桿(5)的底端均設有圓形插口(11); 所述中間連接架(2-2)由四根中間立桿(5-2)組成的框架,前、后、左和右四側面均與架體(2)的設置相同,每根中間立桿(5-2)的頂端設有環形接頭(12),底端均設有圓形插口(11);所述中間立桿(5-2)的接頭(12)與相應上立桿(5)的插口(11)對位配合連接; 所述底層架(2-1)由四根下立桿(5-1)組成的框架,前、后、左和右四側面均與架體(2)的設置相同,每根下立桿(5-1)的頂端設有環形接頭(12),底端部設有螺桿;所述下立桿(5-1)的接頭(12)與相應中間立桿(5-2)的插口(11)對位配合連接;所述下立桿(5-1)的底端螺紋連接著移動滑輪(I)。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可調節高度的移動式腳手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臺(3)的底面設有兩塊以上的活動板(9);每塊活動板(9)長度方向的兩側分別設有兩對掛鉤(10),通過掛鉤(10)將活動板(9)置于操作臺(3)底部前后兩側的橫桿之間。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可調節高度的移動式腳手架,包括移動滑輪、架體和操作臺;上層為操作臺下層為架體,架體為四根上立桿組成的框架,架體的前后兩側均設有樓梯,架體的左右兩側均設有X型連接撐桿。還包括一個以上的中間連接架和底層架,移動滑輪和底層架采用螺栓連接。改進在于架體和中間連接架,中間連接架與底層架均采用插接方式連接,結構穩定,安全可靠。使用不同數量的中間連接架來調節腳手架的高度,以適應不同的施工環境。操作臺的工作平臺采用兩塊以上的活動板拼接組裝而成,拆裝簡單,便于周轉。
文檔編號E04G1/24GK202731261SQ20122035811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4日
發明者劉芳玲, 程群, 王理, 馬明國 申請人:中建四局第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