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名稱:一種幕墻用格柵的制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種幕墻用格柵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是涉及幕墻用格柵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以及技術的不斷創新,建筑幕墻在工程實際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中,雙層幕墻具有的低碳、節能、環保等優勢,使其在建筑幕墻中占有的比例越來越大。由于涉及到清洗、通風等問題,因此格柵在雙層幕墻中是不可或缺的。現有格柵是在橫豎板條相對位置上分別切出插接豁口,然后再加以焊接。這樣的做法需切出的插接豁口多,所以加工較繁;橫豎板條焊接時會出現變形,所以整平不易;整體表面積較大,所以表面處理費用較高。發明內容[0003]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加工簡單、易于整平、表面處理費用低的 .墻用格棚。[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豎向立板,豎向立板之間通過多個橫向立板相連,其結構要點各橫向立板通過連接圓桿相連,連接圓桿與橫向立板的連接處設置有U形槽,連接圓桿置于U形槽內并與橫向立板相固定。[0005]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U形槽的高度與連接圓桿的直徑相同。[0006]作為另一種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連接圓桿采用螺紋鋼筋。[0007]作為另一種優選方案,本實用新型所述豎向立板和橫向立板均為鋼立板。[0008]其次,本實用新型所述豎向立板與橫向立板通過坡口焊連接。[0009]另外,本實用新型所述螺紋鋼筋與橫向立板焊接固定。[0010]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僅在橫向立板上設置U形槽,與現有格柵相比, 凹槽的數量大幅度減少,因此加工簡單;其次,本實用新型將連接圓桿設置在U形槽內與橫向立板相固定;利于保證格柵的平整度。[0011]另外,本實用新型采用連接圓桿配合U形槽的結構來制作格柵,與現有格柵相比, 整體表面積小,因此表面處理費用低。
[0012]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保護范圍不僅局限于以下內容的表述。[0013]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仰視圖。[0015]圖中,I為連接圓桿、2為橫向立板、3為豎向立板、4為U形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16]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豎向立板3,豎向立板3之間通過多個橫向立板2相連,各橫向立板2通過連接圓桿I相連,連接圓桿I與橫向立板2的連接處設置有U形槽4,連接圓桿I置于U形槽4內并與橫向立板2相固定。所述U形槽4的高度與連接圓桿I的直徑相同;連接圓桿I上表面與橫向立板2上表面基本在同一個平面,增強了格柵的平整度。所述連接圓桿I采用螺紋鋼筋;螺紋鋼筋可起到較好的防滑作用。所述豎向立板3和橫向立板2均為鋼立板。由于構件的材質為鋼材,因此強度高,可上人踩踏,方便清潔幕墻。所述豎向立板3與橫向立板2通過坡口焊連接。所述螺紋鋼筋與橫向立板2焊接固定。本實用新型整體網格可設置成菱形,增強格柵的美觀性。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制作過程在橫向立板2兩端沿豎向打坡口,并通過沖切工藝加工出與螺紋鋼筋弧度相同的U形槽4,U形槽4的高度與螺紋鋼筋直徑相同。橫向立板2與豎向立板3之間通過坡口焊實現連接。將螺紋鋼筋放入U形槽4內,并通過焊接實現與橫向立板2的連接。可以理解的是,以上關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描述,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而并非受限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描述的技術方案,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仍然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修改或等同替換,以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只要滿足使用需要,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幕墻用格柵,包括豎向立板(3),豎向立板(3)之間通過多個橫向立板(2)相連,其特征在于各橫向立板(2)通過連接圓桿(I)相連,連接圓桿(I)與橫向立板(2)的連接處設置有U形槽(4),連接圓桿(I)置于U形槽(4)內并與橫向立板(2)相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ー種幕墻用格柵,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4)的高度與連接圓桿(I)的直徑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ー種幕墻用格柵,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圓桿(I)采用螺紋鋼筋。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ー種幕墻用格柵,其特征在于所述豎向立板(3)和橫向立板(2)均為鋼立板。
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ー種幕墻用格柵,其特征在于所述豎向立板(3)與橫向立板(2)通過坡ロ焊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ー種幕墻用格柵,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紋鋼筋與橫向立板(2)焊接固定。
專利摘要一種幕墻用格柵是涉及幕墻用格柵結構的改進。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加工簡單、易于整平、表面處理費用低的幕墻用格柵。本實用新型包括豎向立板,豎向立板之間通過多個橫向立板相連,其結構要點各橫向立板通過連接圓桿相連,連接圓桿與橫向立板的連接處設置有U形槽,連接圓桿置于U形槽內并與橫向立板相固定。
文檔編號E04B2/88GK202809911SQ20122037109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0日
發明者李洪位, 彭春雨 申請人:沈陽遠大鋁業工程有限公司